第1333章 所求

“愛卿可知草原諸部入京,所求爲何?”

這個其實才是重點,也是皇帝陛下現在最想知道的事情。

趙石想了想,輕鬆的道:“伐夏一戰,諸部損傷頗重,微臣以爲,他們如此急着進京覲見,無非是來討要些好處的……而朝廷封賞,因路途遙遠,山川阻隔,又逢寒冬,應是明年開春,才能到達草原,應是草原諸部的首領們有些着急了……””“

“不過這次草原諸部派人入京,應該帶着木華黎的奏章,想來現在已到中書,很快陛下就能看見纔對。”

“至於其他,微臣想來,不出什麼封取汗號,求娶大秦貴女等等事由,這些事情之上,還要看陛下的考量了。”

說到這裡,趙石語氣越發的輕鬆,笑着道:“胡人之所求,無非就是這些,微臣之前所說,只數一家之言,朝臣多有睿智之士,不定另有高見,想來能夠把握其間分寸,陛下也不用太過多慮。”

皇帝陛下也笑了起來,趙石之前說了很多,他又如何會不重視,而臣下當中,又有誰去過草原翰漠之地,又有誰能不在乎大將軍趙石說的每一句話呢?

於是,皇帝陛下笑道:“愛卿不必過謙,北方草原諸部胡人屢次進京朝見,朝廷多有措置失當之處,今愛卿在京,卻能在此事之上多有進言,朕聽着也很有道理,之後如何,還要愛卿參贊。最好是有一定之規。總好過臨事而決。”

趙石知道。這個話題到了這裡,應該是結束了,便拱手道:“陛下放心,微臣責無旁貸……”

“其實,接見外番,不需太過隆重,朝廷覺得礙難之處,無非語言不通。不知胡人習俗性情罷了,如今我大秦人才輩出,俊傑俯拾皆是,擇其一二,諳其話語,習其風俗人物,非是難事,不出一載,許就能夠知曉,接見外邦來使。不過如此罷了。”

皇帝陛下聽他說的輕易,不由哈哈一笑。“愛卿之能,朕盡知之,朝中臣等……”

皇帝陛下很想抱怨幾句,但還是理智的打住了話頭,身爲帝王,再與臣下親近,也不會輕易在大臣面前,說及朝臣如何如何。

有些不滿,可以表達出來,但需要技巧,有些泛泛之言,不說也罷,帝王的形象,一旦在臣子印象之中變得輕浮孟浪,那是一件極爲可怕的事情。

成武皇帝李全壽已經登位五載,在御下的分寸之上,已經極爲成熟……

見皇帝陛下無話,該說的也已經都說了,趙石趁機告辭。

皇帝陛下也未挽留,只是殷殷道:“太皇太后那裡收了年禮,只是跟朕抱怨,說愛卿在年頭上,也不見個人影,若再不去陪太皇太后娘娘說說話,恐怕過一陣太皇太后的懿旨便要到你那晉國公府了。”

趙石苦笑道:“陛下不知,微臣上次去慈安宮,太皇太后娘娘巍坐於上,宮中嬪妃列於左右,那陣仗,微臣有些受不住,不如找個清淨的時候再入宮請見……”

聽他這麼一說,皇帝陛下一下就樂了,不過這次沒有飲酒,所以便不好以帝王之尊肆意玩笑,只是道:“朕的大將軍怎會怕一些女子婦人?愛卿乃外戚,入宮不需避諱太多,尤其是太皇太后那裡……若有閒雜人等冒犯,朕必嚴懲之。”

趙石呵呵一笑,“如此多謝陛下,微臣到也沒什麼,只是一點小別扭而已。”

皇帝陛下這話,聽過也就算了,他這個外戚,水分極大,不提也罷,這宮禁之內,還是少來爲妙,當初只是在宮裡呆了一夜,就差點擰斷靖佳公主的脖子,這宮裡啊,勾心鬥角之處,怕是比朝堂上不遑多讓。

所以,辭去君王,出了乾元殿,再沒因皇帝陛下的話頭,去慈安宮找不自在,徑自出宮去了。

很快,木華黎的奏疏,以及趙石先前寫就的奏摺,一併便呈送到了皇帝陛下面前。

其實也不怪朝臣拖沓,而是在年頭上,中書除了值守之人,其他皆以回家過年,各部皆是如此。

胡人入京覲見,又是大事,留守臣子不敢自專,又不能不慎重,一旦送入宮內,很可能皇帝陛下便要問衆人意向,倉促之間,哪裡能想的周全。

所以,才耽擱了一夜,第二日一早上衙的時候,便命人送入宮內給皇帝陛下攬閱。

其實,非是戰報,災患等事,中書皆是如此處置,並非故意拖延,只是皇帝陛下對中書重臣有了不滿,想的也就多了一些罷了。

要不怎麼說伴君如伴虎呢,也就是如此了。

皇帝陛下先細細看了木華黎的奏疏,其實,這是如今撫有草原諸部兵馬的木大將軍第一次真正的上書皇帝陛下,也表明木華黎地位的提升。

以前,木華黎一直便是大將軍趙石之部將,要說什麼話,直接派人送信於大將軍衙署便了,不用上書於朝廷。

而今木華黎因伐夏有功,進了一步,真正領了大將軍號,也便不能再以大將軍趙石私曲自稱了,雖然事實上,木大將軍在北邊草原,無大將軍趙石軍令,誰也指揮不動這位。

但在明面上,卻不能再像以往般行事了,當然,這還是在幕僚參軍的提醒之下,木大將軍纔不情不願的口述了奏疏,並送入京師。

不過奏疏卻寫的分外詳盡,從率領大軍北歸草原,一直到蒙古人的內亂,中間更有如今草原諸部格局等等等等,事無鉅細,一一列了出來。

所以,奏疏顯得很是冗長,與其他人的上書有着很大的不同,這當然不怪參軍幕僚們不用心,也不能怪木華黎有什麼其他意圖,只是因爲木大將軍身邊,如今沒有一個寫過什麼奏疏而已。

即便是木大將軍麾下的大將李刑,在這個上面也是無能爲力。

所以,索性,一股腦將能說的都寫了進去,沒有什麼文筆修飾,字裡行間也直白的厲害,一看就知道是出於軍中之人的手筆。

看着有些喜感,但越看,皇帝陛下也越是欣慰,尤其是木大將軍對草原諸部格局的描述,很能讓皇帝陛下對草原諸部有一番新的認識。

不過就算皇帝陛下再欣慰,這樣的奏疏也是不可取的,以如今大秦之疆域,各地布政使,宣撫使要都這麼寫奏疏,無論中書,還是皇帝陛下,必定都要應接不暇了。

皇帝陛下用了足足一個多時辰,纔將這封奏疏看的通透明白,對北方草原的大勢,也清晰了許多。

而木華黎的奏疏中,也提到了這些胡人進京緣由,確實是等急了,而且,草原上有些動盪,木大將軍的建議是,朝廷明年需要派出使臣來進行安撫。

木大將軍更着重提及,桑昆汗之子,西克烈部王子圖撒合入京覲見,是想爲自己的兒子,娶一位皇室貴女爲妻,要朝廷注意一下輩分的問題,也就是桑昆汗的孫子要娶妻,不能讓皇帝陛下比桑昆矮上一輩或兩輩纔好。

當然,草原上不注重這些,就像桑昆和趙石結爲安達,有着兄弟之好,但卻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趙石,這在草原上乃司空見慣之事。

但大秦不成,是有着漢家禮儀約束的,所以木大將軍對此事很是說了兩句,也不知是不是他自己想的,很有先見之明。

看完了木大將軍的奏疏,皇帝陛下意猶未盡的翻開趙石的上書,和之前趙石所言諸事,差不多,只是簡短了些,一些意思並未在這裡得到體現。

這回皇帝陛下看的很快,放下兩封奏摺,皇帝陛下滿意的長出了一口氣,兩封奏摺對照,其實如何接待這些胡人使者,也就變得很容易了。

就像趙石所言,之所以有所礙難,不過是因爲語言不通,不知胡人風俗習性罷了……

“傳朕口諭,召皇長子李瓊來乾元殿,召同門下平章事李圃,理藩院主事王光弼入見。”

理藩院設立於景興初年,已經有些年頭,但說實話,和唐時的鴻臚寺沒法相比,一直以來,理藩院只設了一個主事,乃從六品,又設下兩個副職,都是正七品,其餘文書,戶曹等,皆爲吏員。

可以說,這一直就是個小衙門,說的不好聽一點,更像是驛站,只管胡人入京的吃穿住行,一旦來使,還可充當一下禮儀教授,但估摸着要去禮部,國子監,翰林院,等處找人來做。

所以,皇帝陛下心裡的埋怨沒有多少道理,朝廷對此處不夠重視纔是問題的根源所在。

因爲雖然大秦收服了吐蕃低地,草原諸部,但這些年入京覲見的胡人,屈指可數,朝廷的目光,也從來不在此處。

不過隨着時局進展,設於禮部之下的理藩院,實際上會越來越炙手可熱,尤其是當古絲綢之路再次通暢的時候,這裡必將是胡人入京的第一站。(未完待續……)

第57章 奪功(二)第1502章 訓誡第1393章 安撫第1117章 盟約(十二)第235章 血夜(三)第1175章 麻煩第499章 不安第157章 祝壽(七)第386章 狂戰(二)第1393章 驚悚第1077章 分封(三)第865章 歸去第933章 問答第105章 故人第1361章 紛擾第776章 鏖兵(九)第1517章 簡字第180章 壽筵(七)第1293章 家宴第1229章 軟硬第1105章 商人(八)第94章 應答(二)第1126章 迎候第1384章 向西第158章 祝壽(八)第1431章 整編第1399章 烽煙第1213章 攻城第1263章 韋州(九)第592章 自污(二)第1326章 消息(二)第835章 京軍第945章 來歷第423章 來客(一)第1434章 縱談第609章 書課第804章 安排第402章 獎懲(七)第86章 風雲(四)第1185章 家事第1198章 縣衙第733章 決斷(四)第380章 豪傑(四)第845章 牢獄第42章 謀算第1400章 罪責第413章 離京第1400章 罪責第679章 相遇(二)第323章 大戰(一)第372章 歸來第182章 爲官第932章 震懾第1415章 心眼第722章 相邀第1267章 軍心第102章 夜執第1003章 活着第654章 建府第201章 嚴苛(三)第1147章 國策(三)第1253章 突擊第1110章 盟約(五)第158章 騎戰(一)第1224章 豪情第992章 小勝第794章 抽絲第642章 逝去第80章 收徒第283章 叢林第1375章 烏澤第1363章 進言第1505章 進攻第1542章 南下第587章 廷議第1368章 趙氏第940章 收穫第1491章 路遇第352章 祝壽(二)第1004章 所見第1401章 歸程第1449章 隨行第1204章 李氏第774章 鏖兵(七)第1503章 爲父第1223章 降敵第九十一章第610章 出城(一)第409章 獎懲(十三)第100章 捉賊(四)第五 卷萬里征途會英豪第30章 殘軍第835章 京軍第1018章 說服第3章 血色都市第70章 打鬥第308章 聚殲(三)第1295章 求懇第293章 小勝第810章 相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