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5章 寺廟

bookmark

(這一章可能又要有人說水了,但交代一下高地的歷史由來,阿草覺着還是有必要的,不然的話,有些書友一定覺着,吐蕃這樣的大國,就算衰落,一定也不會這麼羸弱纔對,其實只要說說他們的歷史,也就應該能解釋阿草之所以這麼描述他們的原因了。)

象雄寺,雖然算不得高地第一大寺,卻也是象雄部的象徵,以象雄爲名,供奉的也是一頭白象。

據傳,白象乃佛祖坐騎,因慕國王之女桑達慕兒之美貌,變化成人,娶桑達慕兒爲妻。”“

他們的兒子,便是象雄部的先祖象雄國王,他建立的王朝,是高地上最古老的王國之一,控制着高地西邊廣闊的領土。

這樣一個傳說,顯然有着本教和佛教結合的痕跡,就像高原上流傳的衆多傳說一樣,都帶着鮮明的地域色彩。

象雄寺自建立起,其實就像是象雄主部的家寺一般,享受着衆多信徒的香火。

但自從東邊的犛牛部開始崛起,象雄部在戰爭中終於被犛牛部所征服,最終幫助犛牛部建立了吐蕃帝國,而他們的王族,也成爲了吐蕃帝國的國相。

在吐蕃帝國長達數百年的統治當中,象雄部遭到了幾代吐蕃君王的忌憚和消弱,象雄寺在這個過程中,也經歷了由盛而衰的演變,在吐蕃帝國的地位一降再降,最終,與象雄部剝離開來。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象雄寺的主持,都是由吐蕃王庭來任免的。就算白象育子這樣的傳說。也被犛牛部關於吐蕃人起源的傳說所代替。

而實際上。象雄諸部所控制的自岡底斯山脈到藏布江沿岸的狹長區域,正是吐蕃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他們的文明起源,比高地各族都要古老,甚至於,無論是吐蕃本教,還是吐蕃佛教,都是自象雄諸部傳入整個高地的。

但就像其他文明一樣,古老並不意味着先進。也許,在某一個階段,他們確實是先進的,但隨着光陰的流逝,新的文明誕生出來,並煥發出耀眼的光芒,再古老的文明,也無法幫助頑固守舊的人爭取到先機。

就像象雄部落一樣,他們不但在爭奪吐蕃王權的鬥爭中屢屢失敗,而且。高地文明的重心也在漸漸東移,更偏重於放牧的象雄文明。就這麼漸漸衰落了下來。

但可笑的是,伴隨着吐蕃帝國的衰敗,一直被壓制的象雄諸部終於找到了契機,於是,隨着象雄部殺死君王,禍亂朝政,吐蕃這個曾經強盛一時,控制疆域從北方的絲綢古道一直延伸到南方恆河北岸的廣闊帝國,一下便四分五裂的開來。

在這個過程中,天竺趁機將吐蕃人趕回了喜馬拉雅山以北,而漢人也趁機連續重創吐蕃兵馬,奪回了絲綢古道的控制權。

和唐末一樣,吐蕃高原在那個時代也無比的混亂。

吐蕃各部趁機自立,相互征伐,不但國力在急劇的衰退,即便是已經差不多成爲國教的佛教,也在連綿不絕的戰爭中遭受了重創,一度被本教所取代。

不過戰爭狀態永遠都是非正常狀態,當吐蕃人在滿目蒼夷之中清醒過來,並努力開始重新穩定社會架構的時候,吐蕃才真正平靜了下來。

但這個時候,廣闊的低地各部,已然不再聽從高地的統治,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這還不算,高地各部也分裂成了大大小小的部族,很難再將他們統合在一起了。

一旦恢復了平靜,佛徒們馬上捲土重來,吐蕃高地上下,這個時候其實已經對更加具有攻擊性的本教教義產生了厭煩,用漢人的話來說,就是百姓厭戰,不願再進行無休無止的征戰了。

在這樣一個時候,更加有利於穩定統治的佛教教義便被各部首領不約而同的採納了下來,迅速的取代本教,幾乎再次成爲高地統一的教派。

好戰的象雄部,被犛牛部聯合天王部,趕回了西邊,從此,吐蕃割據之勢,也就定了型,到現在差不多已經延續了兩三百年。

在戰爭中同樣遭受重創的象雄諸部,重心在漸漸西移,更靠近東邊的象雄寺在混亂中連遭戰火,幾乎毀於一旦。

於是,象雄諸部的王者,便放棄了這座家廟,轉而經營西邊的廟宇去了。

不過,象雄寺在戰火平息之後,很快便被信徒修葺一新,雖不復往日之輝煌,但依舊有着衆多的信衆供奉。

而作爲連接東西的一處所在,象雄寺也多少承擔了一個緩衝的作用,每隔數載舉行的辯法大會,也會偶爾在這裡舉行,僧衆們的意圖不言而喻,他們不願見到高地上再起紛爭了……

僧人們在個高地的地位越來越高,即便是當初商議重建吐蕃王庭這樣的大事,也是由僧人們召集,並主持的。

很多部落首領,都在寺廟中修行過,得到僧侶的加持和承認,纔開始在部落中掌握權力,這樣一來,僧侶的地位實際上已然來到巔峰,長此以往,高地上如果重新出現一個統一的國家的話,那麼它一定是一個宗教國家。

但每個宗教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有着擴張的慾望,當高地僧侶開始將目光望向更遠的地方的時候,戰爭也就爆發了。

不過,這一次,無論是高地首領,還是佛祖,都沒有預料到,對低地人的戰爭會引來一頭惡狼。

來自於漢地,在低地與高地戰爭中迅速崛起,被低地人稱之爲太陽之子的傢伙,率領低地人屢次擊敗高地聯軍,並很快將戰火燒到了高地之上。

高地上,除了還殘餘着衆多本教痕跡,而且與東邊各部並不和睦的象雄諸部之外,其他高地部族皆遭重創,內亂的火苗,也在高地上頻頻點燃。

其實,在這樣一個時節,象雄部出兵幾乎已經成爲了必然的一種結果。

不管是僧侶們的勸說引導,還是犛牛部的示好,低地人對高地越來越大的破壞,以及象雄部首領的野心,等等等等,每一條,都能成爲象雄部出兵的理由。

不過,在高地向稱善戰的象雄部落,並未表現出他們應該具有的戰力,其實,歸根結底,還是高地人的文明,已經越來越落後,反應在戰爭層面,失敗也就成爲了必然。

隆隆的馬蹄聲,打破了象雄寺好似千年不變的寧靜,也象徵着,戰火開始燃燒到了象雄部落所佔據的區域。

三千騎兵,在大秦最勇猛善戰的將軍的帶領之下,疾馳而來,在人們根本沒有反應過來之前,便團團圍住了象雄寺。

作爲一間千年大寺,在這裡聚居的人們更多。

他們一般都會在春季趕着牛羊,到納木湖邊放牧,剩下的人,則在象雄寺周圍的田地中耕種,半農半牧的生產方式在這裡更加明顯。

而這裡的生活對於普通高地人來說,除了困苦一些之外,好像也十分之悠閒。

尊貴的人一般都會在這個時節給寺廟送上些禮物,然後,請求高僧們爲自家祈福或者,送優秀的兒女進入寺廟學習佛法,好爲繼承家產做好準備。

不過今年有些特殊,北邊的低地人又來了,納木湖畔一戰的結果已經傳到了這裡,讓這裡的人們有些擔心。

而衆多的象雄諸部戰士的經過,也給這裡帶來了緊張的氣氛。

但有着佛祖的照顧,這裡看上去還很安寧,人們並未有多少恐慌,如果這是在漢地,戰爭如此的臨近,人們早已逃散一空,但這裡卻近乎奇蹟般的維持着平和。

但就算象雄寺中最德高望重的尊者,也不會想到,象雄部一萬多人的大軍,竟然會在短短時間之內,便全軍覆沒在離象雄寺不足百里之處,並未象雄諸部引來了狼羣。

三千低地騎兵疾馳而來,短暫的混亂過後,一羣羣的高地人被驅趕到了象雄寺之前的空曠之地。

一些無謂的抵抗,很快便被揮舞着鋼刀的低地戰士鎮壓了下去,噴濺而出的鮮血,讓這裡的人們很快便明白了自己的處境,變得分外馴服了起來。

來到象雄寺之前的趙石,舉頭打量着這間寺廟。

這無疑是他進入吐蕃高原之後,見到的最爲雄偉的建築羣落了。

寺廟有着高大的圍牆,寺廟的正門,看上去更像是一座皇家行宮的門戶,氣象森嚴。

寺廟中隱隱露出殿宇的屋頂,一直蔓延到遠處的丘陵之上,那裡坐落着寺廟的主殿,一座金碧輝煌的建築。

而在丘陵之後,還有寺廟的塔林,裡面有一些貴族首領的骨灰,以及高僧死後的舍利子也供奉在其中。

能夠在吐蕃高原上建成這麼一大片建築羣,也不知耗費了多少民力資財,低地人對高地上寺廟之豪富的描述,果然沒有半點的誇張。

趙石打量了半晌,感嘆着這裡的雄偉以及和尚們的奢華,漢地的光頭們和他們比起來,都該羞愧的自殺,到佛祖面前重新聽一番教誨纔是,怨不得唐時僧人念念不忘要來取經呢,這樣的日子,誰不想過呢?

隨即,他便翻身下馬,吩咐赤摩道:“告訴廟裡的和尚,都滾出來說話,不然一把火燒了他們的寺廟……”(未完待續……)

第730章 大防第1510章 較量第310章 心結第27章 完勝第1268章 使者(二)第1111章 盟約(六)第932章 震懾第1071章 奪旗(二)第36章 聚衆第1437章 殷切第735章 算盤第1195章 年關第462章 喧囂第1189章 廷議第407章 獎懲(十二)第1388章 兄弟(二)第604章 折騰第554章 解圍第549章 軍法第1431章 冷漠第1146章 國策(二)第1413章 明遠(二)第1294章 城歡第530章 宣旨(二)第900章 請戰第553章 奪關第1297章 皇帝第1505章 進攻第1001章 血色第1138章 入城第1013章 女眷第1270章 元康第710章 開端(一)第1281章 天狼(二)第1358章 私話第1320章 言政第117章 夜談第1248章 西涼(十三)第1489章 收穫第26章 突襲第10章 十八(二)第706章 亂子(五)第370章 部落第1353章 失誤第1362章 變更第1369章 聚飲(四)第160章 羣戰第152章 熟人第836章 竹林第527章 比武第1344章 大坑第905章 獻計第461章 草包第369章 決定(三)第1347章 緣由第825章 樞密第773章 鏖兵(六)第492章 風起(一)第924章 騎兵第128章 選擇第314章 異數第1327章 內亂第1104章 商人(七)第529章 艱途(五)第739章 嘮叨第161章 殿議第1169章 爭辯第291章 先鋒第892章 重整第956章 二月第483章 金州第1293章 家宴第1003章 活着第163章 慶功(一)第731章 決斷(二)第1389章 兄弟(三)第1492章 過往第1081章 冬天第1203章 訓誡第1377章 談戰第562章 話題第593章 自污(三)第1033章 相爭第331章 山匪第七卷千里江山入戰圖五百二十八章 艱途四第612章 不歡第1525章 指點第1562章 大軍第630章 來人(三)第1371章 醉酒第641章 武學(五)第985章 開始第1367章 聚飲(二)第651章 教武第408章 獎懲(十二)第862章 收官第632章 人來(五)第1142章 禁軍第78章 操練第501章 雲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