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0章 罪責

bookmark

冬天的腳步漸漸臨近,金兵陸續散往河北各處,李任權也引兵回了南京。

杜山虎也收兵回了潞州過冬,趁着冬天還未到來,再次出兵梳理上黨各州府,實際上,就是剿除各處匪患了,這是個慢功夫,想來在今後幾年之內,上黨都不會太過消停。

各處戰火漸漸平息下來,秦軍這才發現,打了小半年,河洛秦軍的戰果不過是攻克了虎牢雄關,又佔住了鄭州一角而已。

這讓河洛秦軍上下,都感到非常的難堪而又沮喪。

當然,更讓他們揪心的是,河洛大亂,各處府縣都遭了戰火洗禮,還是在秋收之際,連番上演的戰事,對河洛摧殘極大。

大秦若不能有所措置,河洛百姓到是能熬過這個冬天,但明年開春,河洛大部分人家,估摸着就都要餓肚子了。。。。。。。。。。

大將軍張培賢回到洛陽,那叫一個糾結,他既深恨河洛百姓忘恩負義,卻又不能不管,尤其讓他難堪的是,大秦撫河洛數載,當他以爲已是盡收河洛民心的時候,卻是遭了重重一擊。

讓他顏面盡失之下,也險些釀成大禍。

不過不管他怎麼糾結,有些事情終究是要面對的。

一個就是秦軍傷亡,各處陸續送來戰報,將士傷亡也大致的清晰了起來,零零總總。傷亡近三萬衆。

這個數字。讓張培賢心裡猛的就是一揪。傷亡竟然是如此之大。

這還不算,糧草的損失才叫個觸目驚心,管城一把大火,就燒了差不多十幾萬石糧草,加上各處遇襲,亂民主要的目標不是殺人,而是搶奪秦軍軍糧。

所以被搶走的,被焚燒的。被毀壞的,加在一起,糧草的損失之大,讓人觸目驚心,幾乎夠河洛秦軍再征戰小半年的了。

仗打到這個份兒上,張大將軍是追悔莫及,要是再能慎重一些,在開封城下再果斷一些。。。。。。

但世事沒有如果,而這場大戰的勝負,也很難說的清楚。對於秦軍而言,只能用雖勝尤敗來形容了。

而怎麼向朝廷解釋這一切。纔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張大將軍到底未聽心腹之言,沒有推諉過責,而是立即上書朝廷請罪,將河洛戰事的林林總總都說了個明白,欲將所有過錯攬在自己身上。。。。。。。。

不過該做的努力還是要做的,他做的頭一件事,就是將應援到河洛平亂的猛虎武勝軍留在了汝州,這麼一來,以猛虎武勝軍之戰力,洛陽南面的門戶之地穩若泰山不說,而且,這也能稍稍向大將軍趙石示好。

至於這麼做會不會得罪河中的杜山虎,張培賢卻也顧不了那麼多了。

再有就是調江善回到洛陽,隨即便令江善統管河洛各處兵馬剿匪事,張大將軍下定了決心,在這個冬天,將殘留的河洛匪患平了,然後再跟河洛大族們算賬。

接下來,除了向朝廷請罪之外,張大將軍更是苦澀的開始向朝廷訴苦,要的無非就是一樣,糧食。。。。。。。。。。。

這封奏摺,幾乎讓張大將軍的頭髮都白了,纔算寫好,命人送了出去。

當然,隨同這封奏摺一起送出去的,還有張大將軍給朝中友好的書信,至於信中寫的什麼,不問而知,請衆人幫他陳情而已。

而杜山虎這裡也不安穩,河中兵馬這次奪下上黨,又出兵平亂,有功不假,但河洛那裡亂成了一鍋粥,要說近在咫尺的他一點責任都沒有,那才叫胡扯。

先就是金兵之異動他這裡一點都未察覺,險些讓金兵斷了河洛大軍退路,再加上河洛大亂之初,他還按兵不動,難免有見死不救之嫌。

當然,他這裡有着充分的理由辯駁,但真到了時候,也許朝廷只知道河洛亂了套,他卻沒有立即出兵救援,說不定哪個王八蛋就要將屎盆子往他頭上扣一扣,以分擔張培賢之罪責。。。。。

所以,他這裡也只能在戰報中報捷之餘,也是備述這一戰之始末,費的心思不比張大將軍少上半點。

而且,他這裡也隨即給長安晉國公府去了書信,想讓老上司在朝中幫他緩頰一二。

這就是大秦成武六年東征的始末了,大致結果看上去似乎不錯,佔下了上黨,也在鄭州取得了立足之地。

但這樣的結果。。。。。。誰都能看的出來,大秦吃了虧,甚至可以說,吃了大虧。

趙石從吐蕃轉了一圈回來,在慶陽這裡,接二連三的得了壞消息,心裡不免有些哭笑不得。

不過他這裡頭一個念頭就是,還好還好,沒把河洛丟了,看上去,情形也不算太壞嘛。。。。。。。。

當然,這只是對他而言,而身在河洛的張大將軍肯定沒他這麼樂觀,所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就是這麼個樣子了。

太子李珀說的口乾舌燥,一邊飲着茶一邊瞪着眼睛在瞧趙石神色。

他在慶陽這裡可是呆了幾個月了,早就呆的煩厭,若非等的是大將軍趙石,不然的話,他這裡早已啓程,會長安去了。。。。。。。。。。。

慶陽這裡離長安不算近,但也絕對稱不上有多遠,他如今又是太子,河洛那邊的戰報,從不曾斷絕過,所以消息非常的靈通。

到了六七月間,河洛戰局突變,他這裡便不急着回長安了,他的幕僚從人都道,若此時陛下有意讓他去兵部,河洛戰事將是一個大麻煩,還是暫且在此,等候晉國公從吐蕃迴轉,再一起回京爲好。

尤其是可以藉此,問計於晉國公,又了定策,回到京師之後,無論去戶部還是去兵部,都能有的放矢。。。。。。。。。

李珀雖然聰明,但畢竟年幼,雖然心裡有些不以爲然,覺着自己還小,很多事看不分明,像這樣的大事,父皇絕對不會交給在他的手裡。

但東宮近從們的話,他卻也覺着有些道理,能問一問晉國公的意思,回到京師到了父皇面前,一旦被問起來,也能回上一二,讓父皇高興。

不用他過多的試探詢問,趙石這裡便開了口,很直接的道:“勝敗乃兵家之常事,河洛經此一亂,元氣大傷不假,但也少了許多居心叵測之人,嘿嘿,百姓嘛,再要鬧事,估摸着就都得想想,上次亂事,給他們帶來了什麼。”

也不怨成武皇帝喜歡這個次子,那聰明勁真的不用提,聽了趙石的話,只是沉吟了片刻,便眼睛亮亮的道:“國公是說,此戰罪不在張大將軍?”

趙石挑了挑眉頭,心裡不由有些羨慕,李全壽那小子福分不淺,這個兒子真的很聰明,而自家那小子,讀書讀的和個小大人似的,不過總覺着太過老實了些,缺了些靈氣兒。

但他肯定是不承認自家兒子遺傳了他的腦筋,卻是埋怨讀書把兒子給讀傻了。

也許是嫉妒心作祟,這個時候,他終於板起了面龐,拿出了老師的做派,“若張大將軍有罪,換何人去守河洛?”

太子李珀歪着腦袋,想了半晌,覺着明白了這話的真意,張大將軍即便有罪,若無人能頂替之,那便是無罪。

這麼一想,便也豁然開朗,要不怎麼說聰明的呢,想明白了事情,就勢便套起了近乎,拱手便行下弟子禮道:“老師說的是,李珀受教了。”

不過到底還小,按捺不住心中疑惑,接着便問道:“難道老師不想去河洛領軍?”

以其太子身份,這話說的就便有些唐突了,不過趙石卻不以爲意,而且一口一個老師,確實能讓人心情不由自主的愉悅起來。

微微搖頭間,便道:“天下人才很多,各有其能,用一人而興,則貶一人即亡,這對國家而言,是沒有任何益處的。。。。。。。。張將軍雖有些心慈手軟,但無論其資歷,還是其才幹,在短時間內?,我看不出有誰能夠代替他,殿下明白我說的意思嗎?”

李珀的眼睛更亮了,這些話聽着很新鮮,遠勝於東宮老師們枯燥的喋喋不休,而且,裡面還涉及到朝廷一位大將軍的任免,彷彿天生便有的權力慾在心中澎湃,更是讓他感到興奮不已。。。。。。。。。。。。

將這些話語仔細記住,並琢磨了一番,李珀點了點頭,微微露出些狡黠之色,笑道:“父皇若是問起,我便如此答他,國公以爲如何?當然,這都是我想出來的。。。。。國公可不要在父皇面前拆穿於我啊。。。。。。”

其實這正是趙石說這些話的意思所在,他這裡放肆慣了,板着臉點了點頭,順手拍了一下太子李珀的肩膀,欣慰道:“殿下如此聰敏,實乃我大秦之幸事。”

至於皇帝陛下會不會問太子這些事情,誰知道呢,反正,回到長安後,若皇帝陛下問起來,他自己的意思也就是這般了。。。。。。。。。。。(未完待續。。)

第406章 親族(一)第1220章 詐城第1264章 韋州(十)第267章 猛將第1360章 聖心第1534章 遼東第1495章 糾結第446章 關城第211章 年關(四)第1500章 運氣第1304章 論政第1017章 封號(二)第754章 離間第37章 開拔第1282章 天狼(三)第1545章 空文第674章 喋血第1353章 捉拿第595章 隊伍第310章 心結第1517章 簡字第1452章 夜飲第1055章 宴請(二)第1351章 搗亂第237章 血夜(五)第1516章 篇 章第1335章 質問第832章 御衛第803章 漏風第1314章 君臣(六)第905章 獻計第1368章 聚飲(三)第983章 賞賜第1175章 麻煩第694章 慾望第509章 雲涌(九)第915章 混亂第467章 插曲誠摯的道歉今天缺更一天第1506章 滅遼第530章 宣旨(二)第640章 國武(四)第1514章 緣由第1227章 恨意第99章 捉賊(三)第1339章 惱怒(二)第475章 大戰(一)第212章 年關(五)第7章 徵兵第1345章 暴怒第1038章 掌握第1047章 狂勝第1426章 論妃第683章 相遇(六)第1254章 突擊(二)第380章 豪傑(四)第984章 戰術第1507章 展示第1547章 大將第109章 茶飲第367章 狂戰(三)豪三百零一章潰敵二第963章 突襲(二)第1138章 入城第790章 歸途第137章 密議(三)第1465章 家宴第206章 嚴苛(八)第1528章 大勢第674章 喋血第1288章 思鄉第1051章 諸事(二)第103章 先生第1108章 盟約(三)第841章 寧陰第722章 相邀第644章 瑰寶(二)第908章 兵亂第957章 幕僚第820章 天妖第919章 死戰(二)第1312章 君臣(四)第156章 比鬥(二)第1263章 韋州(九)第497章 軼事第1342章 談鋒第376章 遇匪(二)第698章 遊說第1290章 教誨第1405章 發飆第340章 遇敵(五)第489章 勞軍第592章 自污(二)第1356章 消息第610章 出城(一)第1066章 深意第732章 決斷(三)第1424章 問話第741章 請見第1512章 宮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