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1章 建軍

bookmark

“告訴張佩官,他要是敢將駐守河東的軍旅都變成商人,老子饒不了他,軍人是什麼?軍人乃百姓之鎧甲,國家之刀刃,他們可以狂妄,可以跋扈,可以粗魯,可以不學無術,但就是不能和商人一樣討價還價,貪婪於財貨…………”

“瞧瞧西夏人和女真人,契丹人都成什麼樣子了,只要給錢,沒他們不願意做的事情,從河中,河東,到西北,難道見的還少了?”

“想當年,西夏人,女真人,契丹人……他們老祖宗建國的時候是個什麼模樣,再瞧瞧他們滅國的時候,都成了一羣廢物,難道張佩官想讓咱們秦人也變成那副模樣?若是如此,他這個河東宣撫使也別幹了,幹下去就是大秦的罪人,死上一千次也難贖其罪…………”

這些話,落在陸相的耳朵裡,有如洪鐘大鼓,有振聾發聵之功。

不過,心潮澎湃之間,卻也抓耳撓腮,小時候到是念了不少的書,但這些年沙場征戰,早將書本放了下來。

大帥的話聽着是有大道理在裡面的,但這些話肯定是不可能照本宣科般寫下來,而是需要他加以修飾。

他到是知道大帥這個習慣,因爲曾經聽大帥的一個參軍說過。

因爲大帥筆跡太過奇特了些,軍中文書都由參軍們代筆,大帥說的東西都極爲隨意,所以需要參軍們自己琢磨如何措辭,才能不傷大帥話中之意。

到是沒想到。這樣的活計如今落到了他自己的頭上。與有榮焉之際。卻也只能搜腸刮肚,盡力將大帥的言辭變成自己筆下的文字。

趙石不管那麼多,爽快的臭罵了張峰聚一通,便話鋒一轉,又誇起了人。

最終,才吩咐張峰聚安心在河東呆着,別關心那些有的沒的,若想做什麼事。儘管想朝廷上書,如今也是大將軍了,統領千軍萬馬,坐鎮河東要地,沒必要畏首畏尾,什麼事情都讓別人幫他拿主意。

聽上去這些話前後有點矛盾,但大帥的意思陸相很明白。

就是讓張將軍帶好了河東兵馬,旁的事情少管,至於說是讓他自己拿主意,那就是說在用兵之上。只要有着合適的理由,沒理由讓河東精兵無所事事。

大秦這些年。從來沒有什麼擅起邊釁之類的說法。

換而言之,就是在說,大秦的大將軍都有着非常高的自主權,這在每一個帝國建立之初,都是常態,沒什麼奇怪的地方。

只是張峰聚這些年獨當一面的時候太少,乍領河東兵權,有些猶疑惶惑罷了,實際上,每一位大秦上將軍,在不請旨意的情形之下,只要調動的兵馬不超過萬人,朝廷一般都不會太過在意。

趙石這裡最後猶豫了一下,才讓陸相繼續寫下去,告訴張峰聚,河東,以及河南地,榆林等處,將建成大秦最大的兩個騎兵集羣。

這個數字將定在十萬到二十萬之間。

這是大秦在將來幾年當中,最龐大的一個建軍計劃,其中靡耗的錢糧,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其中的兵種,劃分的也極爲詳細,這並非是趙石一個人的意思,而是樞密使李承乾極力推動。

這在十幾年前,就算是天下一統,也是少有人敢想象的事情。

但現在,卻有人真正的提了出來,並得到了趙石以及張承,成巒等人的支持。

因爲河套牧場已經徹底落入大秦手中,而且,北方雲中,雲外草原,也在大秦控制之下,大秦的馬價,一直在狂跌不止,甚至於現在一頭成年黃牛的價格,已經兩倍於馬匹,很多農戶乾脆用馬來耕田了。

而在十幾年前,大秦這裡一匹好馬,能換上五六頭甚或是十幾頭牛都有可能,而到了南方或者後周,這個價格還要翻上一翻。

從吐蕃低地,再到北方草原,十幾年間,大秦的軍隊在大將軍趙石率領之下,征服了無數異族,而這些異族大多數都以放牧爲生,他們貢獻給大秦最多的就是戰馬。

實際上,遍觀史書,人們都會明白,只要漢人擁有了戰馬,以他們龐大的人口基數,這個世界上將沒有人能夠阻擋他們征服的步伐,只有他們自己,纔會毀了這一切。

扯的有些遠了,誰都能看的出來,樞密使李承乾李大人在拼命的榨取自己最後的一點精力和所有的才智,想要在大秦的豐碑之上,刻下自己的名字。

所以,在費盡心機當上夢寐以求的樞密使之後,這位老大人變得非常的大膽,爲此,甚至不惜和前戶部尚書李吉撕破臉的對罵,在把李吉趕出朝堂之後,立即便向中書示弱,一點也不顧及自己的顏面。

而才一年的工夫,這位李大人已經整整瘦了一圈,這麼下去,趙石很懷疑,他能不能熬到任期到來的那一天。

不過,這個計劃趙石非常贊同,大秦有了幾個天然牧場,組成數量龐大的騎兵集團,是可行而且必要的,更是趙石這樣的將領樂見其成的。

大秦的騎兵越來越多,卻分散到軍中各部,讓這個戰場上最犀利的兵種,看上去沒那麼突出。

而在河東,河套這樣的地方,組建騎兵集團,將是北方長治久安的基礎,甚至可以作爲大秦將來西征的先驅。

但這個計劃的阻力也不會太小,中原之戰也不知要打多少個年頭,騎兵在淮河以北也許還成,但過了淮河,在那裡,騎兵的作用將大大降低。

朝廷上的重臣們,不會想到這一點,對於靡費如此龐大的一個建軍計劃,很難不會遇到重重阻礙。

即便是雄心勃勃的皇帝陛下,也會猶豫再三,不敢輕易答應下來。

而這需要一個具有說服力的理由,所以,不論是李承乾,還是趙石,張承等人,已經想好了,遼闊的遼東遼西已經幽燕之地,將是這些騎兵縱橫馳騁的主戰場。

而他們的敵人,是女真人殘留的勢力,以及將要佔據這裡的蒙古騎兵,以及生活在這裡,敢於反抗大秦統治的一切族羣,最終的目標,將是高麗。

遼東萬里山河以及滅國之功,都包含在了裡面…………

就算如此,也還缺乏一些說服力,爲此,李承乾已經咬着牙,瞪着眼想將大秦將門都綁到自己的船上,騎兵需要將領,一個計劃開始,大批的人便可以加官進爵,沒道理不吸引那些想要建功立業已經快要紅了眼的將門子弟,這裡面,最大的一塊,將分給極力支持他的晉國公趙石。

這塊蛋糕很大,十萬到二十萬這樣的數字並沒有把趙石迷惑住,他的意思是,還可以往上加一加,弄到三十萬才差不多。

草原部族都是優秀的輕騎兵,只要有合適的人統領並訓練他們,他們很快就能成爲合格的大秦騎兵中的一員。

至於草原部族將來會不會騎着戰馬,拿着大秦鑄造的兵刃造反,誰知道呢,也許當他們融入到數十萬人的漢人大軍當中的時候,他們便會自然而然的成爲大秦騎兵的一部分了。

孔聖人口口聲聲所說的教化,到現在也看不到什麼蹤影,胡人依舊茹毛飲血,依舊在草原上放牧打滾,無拘無束,飽了就在草原上曬太陽,餓了便來搶東西。

匈奴走了又來了突厥,突厥沒了還有契丹,女真,党項等族,而且紛紛建國立業,這些傢伙到是學了些漢家禮儀,但漢人百姓在他們的治下,卻是婉轉哀嚎,生死兩難,這樣的同化之路,還是不要走了吧?

既然禮儀讓他們覺着軟弱,那麼就用武力來讓他們認同,這樣一來,不定多年之後,胡人便自覺自願的開始跟隨漢人征戰,並自豪的稱自己爲漢人了呢。

用鮮血和敵人的屍體澆灌出來的認同,這樣異類的想法,估計要是讓那些飽學大儒們聽到,一定會破口大罵,並掉下一地的眼珠子,聖人估計也要在墳墓當中,咒罵這廝其心歹毒,不當人子纔對。

不過趙石從來不會想的太多長遠,只要覺着合適,做也就做了,還是那句話,老子死後,哪管什麼洪水滔天?

所以,這個計劃還沒有開始之前,趙石覺着有必要知會一下張峰聚這樣的心腹將領,讓其有個心理準備,以便更好的迎接將要到來的整編。

至於朝廷會不會實行這個計劃,趙石認爲,有着自己等人的支持,這個計劃一定會開始,只是時間和朝廷支持力度的問題罷了………

陸相放下筆,將自己寫好的東西呈給大帥,發現自己手有些抖,因爲他頭一次聽到這些軍國大事,對他的衝擊極大,他認爲大帥這些話,足夠自己能回味個一年半載了。

趙石接過來瞧了瞧,一行行整齊秀麗的小楷映入眼簾,他的嘴角不由抽動了一下,孃的,你個廝殺漢,寫這麼一手纖細的小字兒給誰看?

第147章 出行(六)第209章 年關(二)第717章 開端(六)第375章 汗王第695章 宮爭第1447章 遊玩第1553章 戰前第1385章 寺廟第1470章 稱病第1451章 揪心第345章 入山第75章 團練第530章 宣旨(二)第516章 雲涌(十六)第1405章 發飆第140章 來訪(三)第1414章 笑話第888章 故地第22章 說服第575章 戰機第819章 天妖第501章 雲涌(一)第860章 爲誓第1023章 決定第147章 出行(六)第1472章 名醫第682章 相遇(五)第1334章 款待第1165章 遠見第1396章 破敵第1501章 護衛第1367章 禁軍第580章 戰後(一)第1552章 戰爭第159章 變生第412章 李府第1231章 鎮軍第688章 新鮮(二)第297章 先鋒第319章 夜談(一)第532章 猶疑第1492章 過往第1383章 衝鋒第1404章 邀請第1305章 論政(二)第798章 見駕(四)第449章 笑語第1142章 禁軍第1042章 輪戰第17章 血戰(四)第1227章 恨意第779章 議和(一)第701章 亂子(二)第1332章 對議第369章 始末第555章 漢中第1093章 終結(完)第964章 降順第1065章 戰歌第1149章 國策(五)第1556章 古北第120章 世傑第1395章 虎牢第1383章 談商第407章 獎懲(十一)第1345章 暴怒第1048章 變化第1383章 衝鋒第276章 爭強(二)第1568章 逃亡第1306章 忘形第1409章 情仇第1348章 彩頭第248章 立誓第494章 風起(三)第379章 風雪(二)第1294章 城歡第407章 親族(二)第232章 黃雀第332章 山匪(二)第1408章 商人第682章 相遇(五)第1410章 佈局(二)第210章 年關(三)第294章 精兵第821章 天妖(三)第256章 變起(二)第137章 密議(三)第954章 自薦第376章 遇匪(二)第1423章 校場第1436章 音妙第1410章 佈局(二)第1443章 文樓(三)第1548章 東去第1105章 商人(八)第1448章 相遇第778章 道途第573章 窮途第1219章 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