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1章 尾聲(二)

成武皇帝李全壽覽閱之後,默然終日,當夜,宣中書,樞密重臣入宮。

衆人皆以爲,皇帝陛下必定雷霆震怒,也做好了規勸的準備。

大將軍趙石一去無蹤,其實讓很多人鬆了一口氣。

河北大軍軍中生變之事,消息已經隱約傳來,詳情雖不甚了了,但這樣的大事,猜測起來,對於這些朝堂重臣而言,並非難事。

河北河南,大軍雲集之處,生出那樣的變故,着實令人生出一身的冷汗。

因爲那並非只是河北,河南軍中的事情,延及開來,大秦各地駐軍,都有不穩之嫌,即便是京師長安,也沒人能保證,大家就都無有二心。

要知道朝廷上下,大將軍趙石之黨羽門下,也是數不勝數。

可謂是河北一亂,天下皆亂,立時便有江山變色,社稷傾頹之憂。

好在,趙石不知所蹤,羣龍無首,事情也許便有轉機。

不過如此大事當前,皇帝陛下怎能不怒?他們這些朝臣,之前議論紛紛,上書攻訐者,不在少數。

追究罪責,他們一個個都難逃其罪。

迫反軍前大將不說,事發之時,又無一人察覺,這是怎樣一種愚蠢?怎樣一種無能?

回想起來,衆人自己也是詫異不已,在大將軍領兵之時,攻訐於其人,好像已經成爲了一種慣例。。。。。。

這是什麼時候形成的慣例?這又是怎樣可怕的一種慣例?

習以爲常之後,竟是連起碼的警惕之心,都不再有了。。。。。。。

不過,就在衆人準備接受帝王的怒火,爲事後該如何措置殫精竭慮的時候,皇帝陛下卻是讓衆人商議,此次諸位軍中上將入京,該如何封賞,之後的升遷任免,又該怎樣考量。。。。。。。。。

皇帝陛下心情不好。大家都能看的出來,但。。。。。。。卻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顯得過於平靜了。

這一夜,很多人一夜無眠。都在琢磨着其中種種,覺得波雲詭秘之處,尤勝於當年長安之變前後。

不過,大秦成武十六年秋,大將軍張鋒聚等。奉詔還京。

這個時候,不管是朝臣,還是入京的衆將,甚或是身居各個要職的大將軍門下黨羽,都可謂是如驚弓之鳥般,戰戰兢兢。

但一切,都是那樣的平靜,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

朝廷邸報,明發天下。

大將軍趙石晉半山王,詔其歸大同封地。督建大同行宮,撫草原諸部。

大將軍張鋒聚,晉成國公,應其所請,調任遼東宣撫使,鎮遼東諸地。

種懷玉,晉一等侯,任職河南東路宣撫使,鎮開封,督建。修葺開封行宮。

大將軍種燧,晉寧國公,任河南西路宣撫使,鎮洛陽。掌河洛兵權。

大將軍段從文,晉一等侯,任河北宣撫使,經略河北,山東諸地。

魏懷德,晉三等侯。任河中宣撫使。

大將軍李刑,晉三等侯,任河東宣撫副使,鎮太原,自此,河東將不設宣撫使之職,由宣撫副使代行職責。

駁回樞密使張承等人,欲掉西北各部,以充河洛大軍的提議。

責令樞密,傳令大秦各處守軍,不得怠慢軍務,勤練兵馬,以備將來。

責令中書,立即調撥糧草,官吏,往河北遼東,以收兩地民心。

一連串的封賞決策,恩威並施之下,很快便將這場危機化解於無形。

當然,中原之戰,也被拖延了下來,直到成武十八年,才重啓戰端,這樣的結果,卻還是讓大秦上下,都狠狠的鬆了一口氣。

實際上,成武十六年,在暗流涌動之中,皇帝陛下看似平靜,心潮起伏之處,遠不如外人看到的那般鎮定自若,盡顯明君風采。

接到趙石書信的時候,這位君王心裡可謂是百味雜陳,既對自己的識人之明,有着自豪,卻也憤怒痛恨于軍中衆將的肆無忌憚。

趙石一封奏疏,讓他坐立難安,思潮澎湃。

之後,他幾乎本能的,立即暗令心腹,去晉國公府查看。

傳回來的消息,差點氣他個半死,晉國公府,早已人去樓空,據說,數日之前,晉國公府家眷,便都陸續去城外遊玩了。

這些年大將軍趙石韜光隱晦,確實讓人難生什麼防範之心,即便是驟然出京領兵,也沒人過於在意他的家眷。

畢竟,大將軍趙石的家眷,在長安定局已經十幾二十多個年頭了,從沒有事故發生。

即便是當年的長安之變中,大將軍趙石的家眷,也未曾出過長安地界,真真是令人“放心”的很了。

不過到了這個時候,人家跑的那叫個乾脆,事後查看府中各處,連晉國公府的庫房,都搬了個精光。

那許多東西,竟然沒人知道,是什麼時候運走的,又都運去了哪裡。

而且,事發之後,明遠司主事趙飛燕和他的一衆心腹,也不見了蹤影。

WWW●тTk an●¢ o

成武皇帝陛下暗自心驚之餘,也直想破口大罵,這廝跑的還真乾淨,卻不知留下了多少爛攤子,等人去收拾。

不過,不管怎麼說,這都是細枝末節。

這兩個君臣,其實都明白,此次一別,怕是再無相見之期了。

便如趙石信中所言,全了這場君臣之義,兄弟之情。

皇位在前,趙石並未伸手去取,而成武皇帝,也未大動干戈,將趙石留下的痕跡清除乾淨,更未想着,派兵將這廝捉回來,治罪砍頭,以絕後患什麼的。。。。。。。

總的說來,君臣二人,從始至終,言行如一,古往今來,世間罕有。

不過,趙石的家眷卻也並沒有走的那麼幹淨。

幾個月之後,種七娘帶着兒子,以及趙石長女雀,施施然回了晉國公府。趙石庶長子趙君玉,在成武十七年,回京述職,調任秦川南路布政使。年紀輕輕,便成了封疆大吏。。。。。。。。

種七娘一直居於長安,終老於此。

不是她捨不得長安的繁華世界,而是她出身種氏一族,到底受了族中羈絆。遠不如其他人來的那麼灑脫。

同時,她也是大秦有史以來,第三位女性大將軍,一直把持着羽林中郎將之職,直到其故去,羽林中郎將一職,才被朝廷削去,不再設此武職。

承恩湖畔的大長公主府,靖佳大長公主,也沒出走。

其實。這纔是皇帝陛下最爲擔心的事情,直到親耳聽聞,大長公主還安安靜靜的呆在公主府內,纔算安下心來。

靖佳公主,他的姑姑,自母喪之後,皇帝陛下對於這位常年居於宮外的姑姑的感情,後宮嬪妃,誰也及不上。

若是也沒了蹤影,連皇帝陛下自己也不敢保證。不會派人向北追下去,將大將軍趙石的家眷,都給捉回來了事,管他什麼君臣之義。兄弟之情呢。

趙石妻妾之中,留下的也並非只一個種七娘。

惜紅悄無聲息的出現在了兒子任上,跟隨種七娘迴轉的,還有一位陸氏夫人,後來居於晉國公府中,很少有人再能見到了。

後來。名傳天下的陸氏琴書,便乃其人遺作。

諾大一個晉國公府,只剩下了幾個婦孺之輩,冷清的很。

但京師之中,卻沒誰敢欺上門兒去。

因爲逢年過節,晉國公府依舊門庭若市,宮中賞賜從來不會落下這一家,晉國公舊部入京,也從來不會過門而不入。

不管主人接待不接待,都會送上拜帖求見。

人走茶涼這一說,用不到大將軍趙石身上,因爲大將軍趙石還活着,餘威凜凜,可澤百年。

也許有人會在私下埋怨,大將軍太過無情,撒手離去,一點不顧念衆人將身家性命託付於其人的情誼,也順手將衆人置於了不測之地。

但那最多最多,也就是暗自牢騷兩句,敢當着旁人之面說出來的,是一個也沒有。

反而,許多人都是有愧於心,將大帥逼得遠走塞外,再無人能於朝堂之上,爲他們遮風擋雨了。

不管怎麼說,反正晉國公府,自大將軍趙石去後,卻還是長安城中,最爲特殊的一處所在,百年之後,也不見得有人敢於在這家門前放肆。

大秦成武十八年,重新安定下來的大秦,再啓戰端。

集河南,河北,河中,河東諸路兵馬,共三十餘萬,大舉南下。

十八年秋,圍襄陽,秋末,破江陵。

十九年,圍有一載的襄陽堅城,終於陷落。

因在襄陽城下,吃盡了諸般苦頭,城破之後,大軍蜂擁而入,大將軍種燧等雖極力約束,卻還是差不多血洗了襄陽堅城。

襄陽岳氏,百年大族,除嶽東雷以及幾個子侄戰死於襄陽城頭外,其餘岳氏親族,盡成秦軍刀下之鬼。

成武十九年,南宋亡。

成武二十年,秦軍平定兩淮。

成武二十一年,南唐遣使求和,準備與大秦劃江而治。

成武皇帝不允,譏刺於使者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成武二十一年秋,大秦水師與南唐水軍戰於江上,大敗,臨江侯趙方戰死。。。。。。。

成武二十二年,秦軍續來,先破南唐水軍左大營,水陸齊進,破南唐水軍右大營,南唐水軍覆滅,長江天險,不復存焉。

二十二年秋,秦軍不費一兵一卒,破南唐都城,虜南唐君臣北歸,其餘各處,望風而降,江南遂平。

中原之戰,也落下了帷幕。

至此,大秦一統天下,再無抗手。

這一年,成武皇帝,舉行祭天大典,祭告祖宗,改元天定,也象徵着,幾百年諸侯割據,戰亂不休的時代,終於結束了。

成武二十四年,成武皇帝遣大將陸相,率兵十萬,滅大理。

這個時候,讓很多人莫名其妙的是,成武皇帝陛下突然令安國侯趙葵,率他那已經頗具規模的水師,出長江口,沿大秦已經頗爲漫長的海岸線,晃悠了一圈,一直去到遼東,纔在高麗國王戰戰兢兢的再次送來豐厚的供奉之後,施施然迴轉。

因爲皇帝陛下,可沒忘了當年之約,是想叫某人看看,大秦的水師,可是已經出現在了海上呢。

而這個時候,其實兩位君臣,已然成了兒女親家。

因爲成武十七年,太子李珀上疏,請立太子妃,人選則是晉國公長女雀。

這個時機,選的很是不錯,不管是念及君臣情誼,還是當時國朝大勢,皇帝陛下毫不猶豫的點了頭。

而大秦的臣子們,反對者,也是極少。

明擺着的事情,太子其意甚堅,而當時,軍心動盪難安,也需要這樣一場婚事,來讓軍人們明白,朝廷既往不咎之心。

於是,一場堪稱盛大的婚禮,在長安中舉行,太子殿下,終於有了太子妃。

雀,也就是日後的隆慶皇后。

這位皇后娘娘可不簡單,出身自不必提,還與軍中一些後起之秀,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這可不是說其不守婦道,而是這位皇后娘娘本就出身國武監。

到了太子李珀登基爲帝的時候,她的那些國武監同窗們,多有身居要職,顯位的。

這些人,也許會違逆聖旨,不聽軍令,但只要皇后娘娘一紙相招,各個都願赴湯蹈火。

這在日後,給大秦朝廷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擾,但也在嘉定年間,在彌平雲南三族之亂,平息諸子奪位之爭,臨清郡王謀逆等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位皇后娘娘在位三十多年,剛毅果敢,宮內宮外,盡都敬畏有加,最終,卻與他父親一般,對唾手可得之皇位,不屑一顧。

順手塞給了還在少年的小兒子,也順便成就了有一位世人傳頌的英明君主。

這位帝王,也終於讓大秦來到了繁華似錦,烈火烹油的盛世時節。。。。。。。。。

(全書終。)

(將血終於完本了,阿草在這裡感謝大家多年以來的支持,當然,寫了這麼長的時間,這麼長的篇幅,很多支線,不可能都做到完美收官,結束的時候,也總感覺到倉促,這也是阿草一直在極力避免的,但到了最後,還是有些不盡人意。

但不管怎麼說,阿草對書友們都算有了個交代,之後會寫一些零散的後記,緩衝一下,阿草的下本書,已經定名爲北雄,還是寫古代歷史,上傳的時間嘛,還沒定下來,因爲要查很多很多資料,只能希望大家到時能來支持阿草。)(未完待續。)

第1428章 稍定第417章 家事第1380章 價碼第766章 瘋狂第417章 家事(二)第490章 勞軍(二)第527章 艱途(三)第810章 相絕第998章 號角第389章 絕頂第1395章 虎牢第1061章 王罕第902章 勇烈第549章 軍法第744章 決議第1478章 突兀第598章 相聚第1353章 捉拿第76章 波瀾第1040章 猶豫第502章 雲涌(二)第162章 動盪第186章 豔遇?第1121章 盟約(十六)第858章 金殿第1346章 聚會第1080章 分裂第18章 血戰(五)第634章 人來(七)第718章 開端(七)第1556章 古北第270章 進京第1031章 交戰(四)第1460章 局面第715章 開端(四)第417章 家事第787章 宣旨第1437章 殷切第204章 嚴苛(六)第614章 靈光第140章 來訪(三)第1500章 運氣第1335章 質問第405章 獎懲(十)第1175章 麻煩第903章 北進第1561章 碰撞第1188章 氣惱第299章 夜戰(二)第23章 衝動第916章 請降第827章 王氏第243章 崩殂第1027章 豐厚第940章 收穫第1136章 回京第1058章 翻臉第170章 狀元第1094章 草場第1030章 交戰(三)第570章 融洽第1014章 戰報第982章 聯姻第1018章 說服第638章 國武(二)第1502章 訓誡第1040章 猶豫第104章 目標第1029章 交戰(二)第1159章 朝局第1407章 夜宴(三)第1393章 驚悚第676章 追查第544章 父子第674章 喋血第1402章 商隊(三)第157章 祝壽(七)第1363章 煎熬第379章 風雪(二)第1430章 巡狩第819章 天妖第998章 號角第529章 宣旨(一)第404章 獎懲(九)第109章 茶飲第168章 揚威(二)第115章 遷陵第1455章 起意第307章 聚殲(二)第1059章 生死第996章 戰意第913章 屠殺第1495章 糾結第1014章 戰報第1436章 音妙第219章 詰問第1556章 拜會(六)第370章 部落第898章 大軍第202章 嚴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