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史書的開端

bookmark

崔湜,曾任中書舍人,於宮中行走,又於禮部及吏部任侍郎,新帝登基後數年,因某事宜被彈劾,便回富春江做了一釣叟。

單從這些簡單的介紹上看,這位看着像尋常富家翁的男人,不過是位朝廷退休的高級官員,不值得如何被重視,但寧缺很清楚,崔湜此人在宮中行走時,恰是李漁識字之時,換句話說,這個人便是公主殿下的啓萌老師,當然,更重要的是在於此人是崔氏的族長,那麼便是必須被重視的大人物。

寧缺很重視崔湜,雖然沒有起身相迎,只是故意作態。所以他沒有聽懂崔湜說的這段話,他想不明白,像這樣一個大人物,爲什麼要逢迎自己,要嘗試讓自己高興,一旦出現問題甚至還登門來訪。

要知道清河郡門閥的歷史比書院還要更加悠長,即便必須表現出對書院的尊重,也沒有道理選擇這種粗淺直接甚至顯得有些愚笨的方法。

崔湜沒有解決他的疑惑,在接下來的談話中,他很平靜自然地轉了話題,完美地展現了千世門閥的氣度和風姿,沒有談及任何與紅袖招相關的事宜,只是回憶着長安舊事,偶爾會問及公主殿下李漁和小皇子的近況。

交淺言自不能深,崔湜沒有做任何試探,請寧缺代向夫子請安之後,他從袖中取一封薄薄的信,擱在桌上,又溫和望了桑桑一眼,便告辭而去,帶着那個佝僂着身子的老管事離開了客棧。

看着窗外清靜無聲的街道,寧缺說道:“他不需要拍我馬屁,結果他偏來拍了,卻又拍的如此輕描淡寫、漫不經心,毫不掩飾自己的驕傲。”

桑桑不解,心想這樣的大人物屈尊親自前來拜訪,已經表現的足夠謙卑,哪裡能看出什麼驕傲?

“在世人眼中。清河郡第一人,確實沒有必要來逢迎我這個書院弟子,但他是聰明人,很清楚書院對大唐意味着什麼,只是既然他清楚這一點,再加上你這個準西陵大神官的身份,不來便罷,要來怎會如此簡單?”

寧缺收回目光。看着手中那杯根本沒有喝一口的茶。說道:“這事情透着些古怪,我總覺得崔湜只是專程過來看看我們兩個人,問題在於。他要看我們什麼,而且我總覺得他的平靜裡透着股很強大的底氣。”

桑桑說道:“便是在渭城時,也聽說過清河郡諸姓的名聲。像這樣的大人物,自然說話做事都有底氣。”

寧缺搖頭說道:“世上哪有什麼真正的詩書傳家,能夠傳承逾千年,靠的終究還是力量,清河郡的門閥比誰都清楚這個道理。”

“這些門閥以前出過西陵大神官,但這幾十年來沒有,我還知道清河郡裡供奉着三個知命境的大修行者,但在長安裡莫名其妙就死了一個,那麼這些門閥便應該清楚。清河郡再如何強大,甚至可以和大河、月輪、宋魏這些國家相提並論,但在朝廷和書院面前沒有任何底氣。”

桑桑忽然說道:“那個……老管事有問題。”

她這次說的有問題,不代表那個老管事是壞人,而是真的問題。寧缺很清楚地掌握到她的心意,不由微微一怔,旋即眉梢緩緩挑起。

先前那個佝僂着身子的老管事。實在是太普通,普通到他根本沒有注意到那人長什麼模樣,然而桑桑卻說那人有問題。

如今寧缺的境界早已到了洞玄巔峰,清清楚楚地看到了知命境的門檻,而一個他根本看不出任何問題的老管事……只能說明是知命境的大修行者!

“原來要看我的另有其人。”

寧缺震驚說道。如今清河郡只剩下兩位知命境的大修行者。居然其中一人便親自前來查看自己,清河郡爲什麼會如此警惕自己這個書院傳人?

如果不是桑桑擁有世人難以想像的直覺和敏感。那麼他或許直到很久以後,也不會知道自己已經被一位大修行者仔細觀察過!

如果先前那位老管事忽然出手,寧缺相信自己現在已經是個死人,雖然他清楚這不可能發生,但依然生出了極強烈的警惕。

他先前便想不明白清河郡的底氣,此時更想不明白清河郡的用意,然而警惕的情緒卻是越來越深,甚至漸要變成瘦湖畔的弱柳,縛住他的身軀,讓他呼吸都變得沉重艱難起來。

於是他寫了兩封信,一封寄給書院,一封寄給了國師李青山,講述了沿途見聞,青峽嫵媚時的看法,還有自己在清河郡裡遇見的故事。

……

……

孤伶寒酸的馬車,在陽關城百姓恭敬甚至狂熱的目光注視下,向陽關城外駛去,那位老管事即便坐在車轅上,依然佝僂着身體,耷拉着眼睛,彷彿根本感受不到街道兩旁投來的目光,彷彿已經睡着。

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馬車駛進富春江一處清幽的莊園,直接駛到莊園最深處,園中有幢小樓,亂石堆砌而成的園牆並不如何高險,卻絕對沒有人敢在這裡窺視,而且這裡也沒有任何管事和僕役。

崔湜以極快的速度跳下馬車,走到車轅前,恭恭敬敬把那位老管事從車轅上扶了下來,說道:“辛苦父親了。”

原來這個此時依舊佝僂着身子的老管事,纔是崔氏門閥真正的主事人,將要滿百歲的崔老太爺,是整個清河郡的祖宗!

崔老太爺揮揮手,說道:“只是去看個人,有什麼好辛苦的。”

崔湜扶着老太爺走進小樓。樓內有一間裝設極簡單的書房,四面的窗戶都用極厚的布縵遮住,外界的秋光江色都無法滲進來,顯得格外幽暗,隱約可以看到沿牆有六個座位,坐着六位皓首老人。

看見崔老太爺進來,六位皓首老人緩緩起身行禮,他們動作遲緩,並不是想以此表示久等的不滿,而是因爲他們確實已經太過蒼老。

崔老太爺坐到正上方那個圈椅裡,接過崔湜親手燙好的毛巾覆在臉上,然後一言不發沉默。待着毛巾裡滾燙的熱氣滲進自己疲憊的毛孔。

那六位老人緩緩坐下,沉默等待着,沒有一絲不滿的情緒。

崔老太爺燙完臉後開始洗臉,他很仔細、很用力地搓洗着自己蒼老的臉,依舊溫熱的毛巾擦過,他臉上的皺紋便變得更加深刻。

然後他向後靠到椅背上,蒼老的臉完全隱藏在了黑暗裡。

一位老人說道:“您親自去,真是給足了書院面子。”

崔老太爺說道:“皇后娘娘我們得罪得起。難道還能得罪得起書院?而且夫子的親傳弟子極少踏足紅塵。難得出現了一個入世的,當然要好生看看,我們不便去長安。他既然來了清河,哪有不親眼去看看的道理?”

有老人疑惑問道:“爲何不遞拜帖直接去看?”

“遞拜帖不見得能看得到人,就算看得到人。也看不到態度。”

“什麼態度?”

“書院的態度。”

“書院的態度以往不偏不倚,但寧缺既然殺了夏侯,他們的態度自然要偏向李漁殿下,總不可能還去支持皇后娘娘。”

崔老太爺搖頭說道:“態度有很多種,龍椅的歸屬只是其中一件。”

一位老人疑慮問道:“現在的問題在於,寧缺的態度究竟能不能代表書院的態度。”

崔老太爺很自然地拱手向北方的天空行了一禮,說道:“夫子他老人家既然讓他的小弟子入世,那麼便表示了認可。”

“您所看到的寧缺的態度是怎樣的?”

“那是一個很驕傲很冷漠的年輕人。”

崔老太爺不知道想到了些什麼事情,在說完這句話後。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當他蒼老的聲音再次在幽暗的書房裡響起時,給人的感覺比先前變得愈發疲憊,而且透着股令人心悸的寒意。

“所謂看他的態度,不如說是想看看他這個人,最近這些年,發生了很多奇怪的變化。昊天在上,我根本不相信冥界入侵這種事情,但我堅信現世一定會發生很大的問題,對於清河郡,對於我們這些門閥來說。或許這些奇怪的變化預示着,千年以來最大的機會將要出現。”

一千年前。清河郡併入大唐帝國。

一千年後,清河郡會迎來怎樣的機會?

書房裡一片死寂,無論是那位六位皓首老人還是靜靜侍立在椅旁的崔湜,都被崔老太爺話語裡隱藏着的意思驚住了。

崔老太爺繼續說道:“我們忠誠於朝廷,但必須要思考如果天下大亂,能夠做些什麼,很遺憾的是,近百年來,長安城的皇宮裡不再有我們清河郡的皇后,西陵神殿裡,不再有我們清河郡的大神官,所以我們能做的事情很少,我們只能做好準備,沉默地等待,所以我們要看看西陵神殿對我們的態度,我要親眼看看寧缺,看看書院對我們的態度。”

“書院對我們是什麼態度?”

“先前我就說過,寧缺是一個很驕傲很冷漠……不,很冷血的人。冷血或許只是他的性情,但驕傲卻是貫穿書院千年歷史的無聊脾氣,到了今時今日依然沒有絲毫變化。書院有整個大唐供奉,便不需要在乎我們這些家族門閥,那麼我們便沒有任何籌碼,更沒有驕傲的資格,更沒有與書院討價還價的餘地。”

崔老太爺淡然說道:“三供奉入長安,莫名死去,書院根本不在乎,朝廷也沒有說法,就因爲我們清河不值得被他們尊重。”

“該做的準備當然還是要做。”

崔老太爺看着陰影中一位老人說道:“西陵的回信到了嗎?”

那位老人說道:“清晨到了,道癡……裁決神座在信中表示了感謝。”

崔老太爺點頭說道:“能幫助葉紅魚坐穩裁決神座的位置,也算是結個善緣。”

那位老人忽然說道:“或許可以打壓一下這位十三先生,顯示我們的實力,才能得到西陵神殿更多的尊重。”

“沒有意義的事情,做再多也沒有意義,我不管你家裡那幾個在西陵神殿的後代私下拜託過你什麼,我只想提醒你,寧缺的小侍女將會成爲西陵神殿的光明大神官,而他和裁決神座的關係,比我們想像的更復雜。”

崔老太爺身體微微前傾,露出那張滿是皺紋的臉,看着那位老人,以不容質疑的態度說道:“最關鍵的是,書院沒有變化,這個世界上便沒有任何勢力有資格變化,所有的人都只能等待。”

樓內所有人都明白這句話裡的書院指的不是書院,而是書院裡的那位夫子,於是他們沉默再沉默,然後終於有人在沉默裡惘然提出問題。

“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書院裡有座大山,如今我也是八十幾歲的人了,那座大山卻依然矗立在長安城南,我們究竟要等多久?”

崔老太爺再次拱手向北行禮,說道:“夫子沒有離開這個世界,那麼我們就只有一直等下去,我們等不到,我們的兒子,我們的孫子總能等到那一天,再偉大的人終究抵抗不過時間的法則,總有迴歸昊天神輝的那一天。”

書房裡一片安靜,忽然有人顫聲問道:“如果……夫子永遠不死怎麼辦?”

崔老太爺的身體微微一僵。

幽暗的陰影裡,隱約可以看到他蒼老的臉上露出一絲自嘲的笑容,然後他輕聲嘆息道:“如果是這樣,那麼我們便只能永遠等着,無比恭敬溫順地等着,哪怕是做狗,也要做出被養熟了的模樣。”

話題到了此處,便到了盡頭。

在這個世界上,無數場談話,無數場陰謀,無數條道路,到最後都會被迫戛然而止,因爲在盡頭有座大山,那座大山的名字叫夫子。

六位皓首老人離開了小樓,回到他們各自的莊園裡,繼續做他們的門閥之主,或者是懷揣千年被壓抑之夢的老狗。

崔老太爺和崔湜二人沒有離開。

“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我的名字大概會被刻上歷史的恥辱柱。”

崔老太爺說道。

“但您的名字,也有可能被記載在史書的最開端處。”

崔湜說道。()

第123章 此時無聲勝有聲第62章 桑桑的笑第106章 各自滿足第77章 顫慄(下)第89章 初入公主府第146章 你真的很美第122章 看破第21章 傳話者(上)第40章 不一樣的奉天篇第114章 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第119章 七天第88章 入魔(十三)第61章 烹小鮮,得大道第20章 不要有想法第32章 擅戰第135章 天人合一誰能敵(上)第173章 不見憂憐第186章 歸來(上)第119章 朝陽城並不朝陽第153章 魚見第51章 歌以送箭第167章 此間的師兄師姐們(下)第203章 向月而歌,等待着第28章 泥塘裡第93章 胸口碎大石(一)第94章 通往那個世界的第一扇門第43章 裁決的劍(上)第62章 理還亂第45章 夏天將要到來第258章 秋歸第33章 坐地成魔第41章 南海神官第39章 樂天的祭品第206章 坐困愁城第206章 真正簡單的一刀第17章 上馬爲賊(一)第61章 烹小鮮,得大道第167章 此間的師兄師姐們(下)第161章 神符,針眼,殘荷第59章 竹下見故人第52章 神袍揮展第21章 傳話者(上)第103章 一路向北第115章 那是你我想不明白的事第37章 七箭第27章 灰眼的幼獸第97章 河的兩岸(上)第111章 去打仗哩第9章 一聲嘆第143章 辯難始第52章 真實地活着第151章 千百劍裡取一劍,至清至淺第36章 生死相許第48章 受傷的衙役以及壇旁的老道人第174章 君子國的不甘(上)第25章 一念殺之,一符破之第42章 借光明一瞬第275章 那些被遺忘的名字第82章 舊書樓第28章 天諭以幽暗第155章 殺破道第84章 春已濃,人將殘,書如故第121章 明月當空(中)第100章 我來過渭城第33章 這纔是戰鬥第40章 不一樣的奉天篇第5章 看與不看第172章 罪惡之城(下)第95章 行走人間的佛子第6章 第一劍第9章 青荷漸圓人思見第180章 在青天上寫字第137章 無題第96章 戰鬥,勝佛第31章 大黑與小雪(上)第164章 可惜第78章 你想白,就能白第39章 賀蘭山缺第136章 河底的魔與鬼第28章 天諭以幽暗第231章 藍花布包裹第51章 天能容我,我便能活第125章 不如不爭,不如不見第97章 河的兩岸(上)第120章 癡第94章 石像與雞湯第69章 桑桑說第202章 不肯登場的書院之恥第232章 真跡第62章 鎮上那間肉鋪第142章 二師兄的規矩(上)第186章 三本書(下)第32章 擅戰第108章 敢教日月換新天第277章 這不是書上寫的故事第18章 月缺第7章 吹笛未聞聲,傘下是何人第280章 蟬鳴第98章 風落爛柯寺第11章 小瓷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