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棗兒知道現在不多吃些一會兒就要捱餓,也就聽話地多吸了點。喜得周氏連聲誇她乖巧,心中也越發對這女兒疼惜到十二分。
周氏走後,李棗兒睡了會兒,被院子裡傳來的“乒乒乓乓”的聲音吵醒。不覺又是一笑,想來是那兩個小哥哥,一刻也不肯歇,正無聊時在閒鬧。
李吉一直坐在炕邊,見棗兒醒了,立刻衝門口喊:“三兒,攆那兩個出去鬧去,吵了棗兒了。”
李康剛提了一桶水回來,聽得李吉的話,立刻一左一右給了雙胞胎兩下,低罵了兩聲。雙胞胎因是自己吵了妹妹被打,也不哭鬧,反而都跑進屋子裡來看李棗兒。
“爺,”李康也跟進了屋,抹了把汗,回頭看了眼炕上的女娃,笑了笑:“剛纔看見陳叔家的棒頭,說鎮子裡遷了心戶,是位先生,學問大得很。正準備開私塾呢,陳叔說定了要送他去呢。”
“三兒,你今年幾歲了?”李吉看着李康將桶裡的水倒進缸裡,尋思着若是媳婦能將那閨女帶了回來,家裡的雜事就用不着李康了。外面幾畝地,安子帶兩個孫子也差不多就夠了,不由得動了送李康上私塾的念頭。
“七歲。過了十一月,就滿八歲了。”李康倒了水,又去拾掇柴火,一刻也忙不停。
“爺問你個事兒,三兒想識字不?”
李康的臉一下子憋得紅了:“這……大哥和二哥還都沒有……”
“這麼說是想去了,”李吉想了想,道:“咱傢什麼樣兒你知道,送個小的去私塾不是個容易的。一半是想有人學出個樣子,一半也是爲了你們幾個兄弟都識幾個字。爺得送個伶俐的去,回來還可教大家。你曉得不?”
“曉得。”
李吉點點頭:“那爺得考考你。爺現在教你一首歌訣,你若是在半柱香內背下它,就送你去私塾。”
“好。”李康出生牛犢,興奮地點頭道。
“華宇譜賢智,乾坤竑業揚;雅彬頌琪景,德運傳裕邦;春熙兆和平,焯悅映元江;俊英溯周啓,錦繡亙廣康。”李吉一字一板地念完,便看着自己的孫子,教他背這個不提。卻是一邊一直看着的李棗兒,聽完後不由得有些吃驚。
她初到這裡,便一直覺得有些奇怪。只聽得如今李吉唸完這個,才恍然發現是哪裡奇怪了。怪就怪在,他們一家的口音上。這一個月來,因李家得了女兒,也有些個鄰里來往,說的都是些方言,語調發音都和他們家的不同。想來,自己家該是後遷到這個地方的。
而且,李吉念出的歌訣,分明就是一首行派歌訣,是一個家族起名排輩時用的。李吉會這個也不奇怪。但奇怪的是,父親李平安和五個哥哥的名字,還有自己的,都不是由這個歌訣所出。
這個歌訣不是自家的嗎?若不是自家的,爲何爺爺又背得這麼熟?真是好生奇怪。
李棗兒此廂一分神,那邊半柱香的時間已經過了,只聽得屋子裡響起李康清脆的童音,一個從不認字的孩子,倒真的把這拗口的歌訣背了下來。
李吉不禁哈哈大笑,道:“好好,等私塾開了,爺就送你去。”說着一頓,道:“不過,三兒也得答應爺一件事。”
李康聽得能去私塾,開心得什麼似的,別說一件事,三件事他都答應。於是忙不迭地點頭,只等吩咐。
“就是你必須得好好念,回來纔好教你們兄弟幾個。要是習得不好,教得不好,爺可就換人去了。”李吉故意板起臉,兇道。
“三兒一定好好念。”李康當下認真道,拳頭也攥得緊。
這時,院子裡傳來一聲招呼,說話間,一個長臉的媳婦就直直闖了進來,進屋便笑道:“呦,老爺子自己個兒在家呢。”
話說李吉雖是個年邁的老人,可一個人在家時,別家媳婦直闖進來也不是個理兒。因而當下板了面孔,話上道沒多爲難,只淡淡道:“庚子媳婦,有事?”
這庚子媳婦做閨女時家裡是賣油的,整天張羅着打油收錢,性格肆意潑辣,嘴裡沒三沒四是出了名兒的。當下聽了李吉不冷不熱的言語,仿似沒聽到一般,一步三扭走到李棗兒身邊,端詳着讚道:“李家妹子年輕時就是個俊俏的,閨女也生得這般好模樣兒。老爺子膝下五個孫子,又得了這麼個孫女,真是有福了。”
說着便伸手欲摸,李棗兒看着庚子媳婦那市井的樣子,心中不喜,一偏頭躲了過去,想想自己現在的情況,以小賣小,揮動小手打了過去,嘴裡還呀呀地喊打。
庚子媳婦沒想過李棗兒會打她,一下躲閃不及,“啪”地被拍了個正着。雖說不疼,卻也一時下不來臺,臉上陰晴不定。
李吉忙抱過李棗兒,冷冷地出言打斷道:“這丫頭落地嬌氣,不喜人碰,你可別掛心。”
庚子媳婦於是笑道:“瞧您說的,我哪兒能和小孩子一般見識。”說完卻瞪了李棗兒一眼,四下望了一望,道:“李家妹子呢?”
“左不過是那些農活兒,老頭子在家享清福,還管得那許多。”
“那什麼,”庚子媳婦眼珠子一轉,笑道:“上回與妹子說得了,有個繡好了花樣子的包袱皮子要與我,說讓我給我家那小子做個書兜來着。”又道:“估摸着老爺子也不知道放哪兒,可巧上次妹子提了句,說就在她屋那西邊兒櫃子裡。我自己個兒去取。”說着就要往屋子裡動。
李吉冷眼聽着庚子媳婦沒臉的自說自話,目光向三個孫子那邊兒一瞥。想來這庚子媳婦做這樣事也是做得多了,李康收了爺爺的眼色,當下就攔在庚子媳婦身前,笑道:“原是棒頭哥要去上學呀,真是好令人羨慕。”
兩個小的也不含糊,一左一右守了自家爹孃的屋門,打着滾兒的乾嚎:“書兜……娘,四兒(五兒)也要書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