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生的偉大,死的憋屈

第117章 生的偉大,死的憋屈

【李存孝究竟有多猛?或許他的強大需要另一些強大的人來襯托才能更好凸顯出來。】

【戰將的概念,就是每逢戰鬥都需要自己親自披掛上陣,與敵方進行面對面的廝殺。

而李存孝就是屬於這一類的戰將,而且他的戰績也的確是驚世駭俗。】

【樑王朱溫手下的第一猛將名叫王彥章,此人每次衝鋒陷陣都手持一杆鐵槍,人稱“河北槍王”。】

【朱溫稱帝后,先後封王彥章爲濮、澶州刺史,汝、鄭州防禦使,許、滑州節度使,這都是封疆大吏的官職。

而在李存孝死後,王彥章曾連續單挑晉軍三十六員戰將,這戰鬥力就顯得非常恐怖了。

然而,就是王彥章這樣恐怖的戰績也只是被稱爲天下第二。

那天下第一是誰?

不用說,自然就是李存孝了。】

【爲何王彥章會屈居李存孝之後?這是因爲王彥章與李存孝有過直接的對戰。

在他們兩人面對面的交鋒中,王彥章在李存孝面前居然走不過三個回合就敗退而逃,可見李存孝的個人實力對王彥章基本就是碾壓性質的。】

【李存孝個人的勇武在另外一戰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那一次,李存孝率軍迎戰敵將高思濟,這位名叫高思濟的戰將也不簡單,其勇武並不比王彥章低多少。】

【在李存孝還未出戰的情況下,高思濟連續打敗李存孝手下數十名武將。

這場戰鬥中,李存孝由於身患重疾就沒有第一時間出戰。

可他看到手下連續被擊敗,心中大怒,不顧自己重病在身,提刀駕馬衝向了高思濟。

高思濟看到重病纏身的李存孝殺過來,以爲此時正是殺敗李存孝的好機會。

可兩人交戰十來回合左右,高思濟居然被李存孝給生擒了!

這李存孝壓根兒就不像是這個世界的人,他的戰鬥力實在是太恐怖了。】

【真正讓李存孝成名的是率軍復奪潞州之戰。

公元890年,李存孝僅率領五千餘兵馬,就擊敗了後梁各路大軍再次奪回了潞州。

他確實是勇猛無比,而且在領軍打仗上也頗有韜略。

如果李存孝繼續成長下去的話,那李克用奪取天下那真是佔盡優勢。

可惜,上天,或者說是他自己卻並沒有給自己繼續成長下去的機會。】

【再前面一些咱們說過,李存孝是平定澤州最大的功臣,但是李克用卻並不重用李存孝,反而是啓用了康君立作爲昭義留後,這讓李存孝心中甚是憤懣。

因爲李存孝知道康君立與李存信交好,於是他在自身不滿的情緒支配下,開始與朱溫等人秘密勾結。】

【李克用在得知這個消息後大怒,率軍討伐李存孝。

李存孝不願與義父李克用翻臉,等到城池無糧後,他在城池上哭訴:“兒蒙王的大恩,位至將相,難道願棄父子關係而投仇敵?這是由於存信誣陷的緣故,希望能活着見王,說句話就死。”

李克用也很傷感,派出一員信使,就將李存孝綁了回來,根本就沒進行戰鬥。

劉氏帶李存孝回來,李存孝磕頭請罪道:“兒於晉有功而無過,之所以至此,是存信的緣故!”

李克用呵道:“你寫給朱全忠、王熔的信,大肆毀謗我,這也是李存信逼你乾的嗎?”於是將他押回太原,以車裂處死。】

【其實李克用本不想殺李存孝,他是希望諸將爲李存孝求情,然後就順勢免了他的罪。

哪知道,其他人將領都妒忌李存孝的功勞,而且與李存孝的關係都不好,以致於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爲他求情。

李克用沒有階梯下,只能處死李存孝,李克用也爲此深恨諸將,不過,李克用卻沒有譴責過李存信。

李克用惋惜存孝,爲之十多天不理政事,兵勢也逐漸轉弱,而朱溫的勢力則開始變得越來越強大。】

【李存孝的去世是李克用晉軍勢力的轉折點,因爲折損了柱石之將,讓李克用元氣大傷。】

【而後世關於李克用對李存孝的安排有一些猜測:

李克用在李存孝時期用兵時,主要針對的是河東地區。雖然那裡富足,但是畢竟飽經戰亂,民生凋敝。

而李克用知道,如果要想保證以晉地爲基礎的國家穩定,那就必須打通北面,掌握絲綢之路,這便說明他們與契丹的戰事不可避免。

而且這也不是憑空猜測,因爲這件事情,漢文帝代王劉恆做過,晉文帝晉王司馬昭做過,北魏武帝拓跋燾也做過,隋煬帝晉王楊廣也做過。

作爲晉王,李克用平定北方,是必須要考慮和使用的戰略。

而李克用的用人關鍵,正是李存孝!或者說,李存孝就是李克用準備用來對付北方的,一把尚未出竅的利劍!】

【如果李存孝不與朱溫勾結,不造反的話,可能過不了多久他就會被調任北方。

有李存孝在,北方契丹也會如臨大敵,而幽州勢力也可能很快得到統一。

李存孝的戰績本應該在長城以北,本應該叱吒草原和沙漠,結果他卻遺憾地死在長城以南,死在了自己的少智和自己人的手上。】

【李存孝真正的遺憾,在於他精於武藝,疏於智略。如果他的智略稍微好一點,也不會落得個沒人求情的悲劇結果。】

【和李存孝形成鮮明對比的,正是李存信。

李存信有智略,遺憾的是武藝不精。

李存孝死後,當王彥章再次來到晉軍面前,李存信無法抵抗,這讓李克用十分失望。不久,李存信就被調離關鍵位置,沒多久就鬱鬱而終,享年四十一歲。】

趙匡胤嘆息道:“唉嫉賢妒能是一把好手,面對強敵時卻再也沒了算計友軍的威風.”

“這位晉王雖然有些能力,但在某些時候還是缺少靈活變通。面子是什麼?爲什麼就拉不下臉來保住李存孝呢?”朱元璋有些不太理解,畢竟在他看來,面子是最沒用的東西.

“李克用一生致力於恢復唐朝,如果他能保住李存孝這位猛將,唐朝說不定還真有復興的機會可惜、可嘆。”

光柱裡的李存孝,此刻在看到視頻裡對李克用用人計劃的猜測後,臉上也出現了無比後悔和痛苦的神色,“義父,是孩兒欠缺了智慧,沒有看出您真正的良苦用心.孩兒錯了,孩兒對不起您和大唐!”

【李存孝就像是一個符號,他標誌着一個時代的離去。自此之後,在戰場上,個人勇猛不再是絕對主角,而智謀韜略開始走上前臺。】

【生的偉大,死的憋屈,說的就是李存孝,但他排在歷史十大猛將第三位,實至名歸。】

補完了,晚上正常更新

(本章完)

第136章 救時宰相,姚崇169.第169章 攤牌了!我李斯就是要做人上人268.第267章 盡收南方205.第205章 沒有最慘,只有更慘218.第218章 跳的越高,摔得越慘250.第250章 鄱陽湖,曠世大戰!245.第245章 原來你是這樣的李二第110章 沒錯,我又活了!!第4章 大型社死現場279.第278章 沒所言,言必中第73章 回來第一件事:招攬忠臣,點殺奸臣!第70章 牡丹花下死中風也風流第123章 神勇霸王,烏江自刎第52章 大型認親現場225.第225章 岳家軍,不鳴則已一鳴動九天!第48章 被皇帝耽擱的才子第112章 相愛相殺的“門神”195.第195章 汴京保衛戰,開始!第104章 暴斃的呂蒙,被嚇懵的孫權197.第197章 全殲金軍!286.第285章 黃袍加身,陳橋兵變第156章 功蓋諸葛第一人,王猛!229.第229章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第151章 人窮志遠第13章 悲慘的朱重八167.第167章 逐漸疏離的君臣287.第286章 杯酒釋兵權,抑武重文的開始第9章 高貴的打工人第57章 宋太祖之憂第92章 生不逢時的悲劇英雄,盧象升第131章 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第77章 嶽王廟前少跪了一個人166.第166章 漢初三傑,興國名相蕭何。第30章 從南殺到北,復我華夏大好河山!第116章 王不過項,將不過李第99章 文武雙全,智勇兼備第88章 反覆橫跳,改革失敗第60章 盛極而衰,但也不用衰的這麼徹底啊211.第211章 沒關係,我會出手第155章 審時度勢,明哲保身第140章 只做良臣,不做忠臣第157章 苻堅得王猛如劉備得孔明166.第166章 漢初三傑,興國名相蕭何。222.第222章 敬,國士無雙!288.第287章 布衣之交,道士宰相李沁173.第173章 歸處,亦是新的開始第151章 人窮志遠201.第201章 野心家第112章 相愛相殺的“門神”第108章 項羽見劉邦 (月底了,求個月票啊)第124章 搶人大戰!第134章 臨敵不亂,鎮定自若291.第290章 李沁智慧第10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131章 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197.第197章 全殲金軍!第74章 自號“十全老人”的皇帝224.第224章 艱難的崛起之路232.第232章 力挽狂瀾再造大唐者郭子儀第96章 英雄楊再興,千秋慕英名!234.第234章 郭子儀的疲敵戰術248.第248章 唐朝很強,就是有點費老頭第154章 脣亡齒寒,老兄弟也會害怕啊243.第243章 李勣的成長之路107.第107章 還不快來拜見列祖列宗?213.第213章 月黑風高夜,正是殺胡時!第21章 胡無人,漢道昌!(加更,求個好評,278.第277章 古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今其時也240.第240章 四位軍神??第63章 這就是你想知道的大清後續第35章 都瘋了吧!第90章 突然就被穿越了?198.第198章 一入風塵深似海259.請假一天第89章 原諒你是你爹的事,我負責送你去見你204.第204章 東漢末年第135章 禍從天降,晚景淒涼230.第230章 匈奴的爸爸衛青第132章 這官做的通透第4章 大型社死現場第85章 朕的決斷依舊英明(感謝【人在江湖E256.第256章 啃完一根還有一根160.第160章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第127章 遏陘山三結義!第94章 百人斬,楊再興!第30章 從南殺到北,復我華夏大好河山!210.第210章 爭雄!第89章 原諒你是你爹的事,我負責送你去見你第5章 自由交流環節,老爹還有30秒抵達戰場272.第271章 我走了,順便帶走了一羣人第143章 君臣相知,千古美談第118章 五胡亂華,漢族的至暗時刻第47章 歷史十大昏庸皇帝!263.第262章 破趙 降燕 滅齊213.第213章 月黑風高夜,正是殺胡時!225.第225章 岳家軍,不鳴則已一鳴動九天!234.第234章 郭子儀的疲敵戰術第145章 羣星捧月月隱平,治世夜空燦月明272.第271章 我走了,順便帶走了一羣人第38章 貞觀四年,唐滅東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