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李承乾爲何會造反?

第142章 李承幹爲何會造反?

【在貞觀之前的魏徵雖然也很有才華,但卻並不知名。

真正讓魏徵名垂千古的,還是他在唐太宗時期的“直言犯諫”。

正所謂“文死諫,武死戰”,一個國家想要蒸蒸日上,必定會有賭上一切爲之奮鬥的偉大先驅!】

【歷史上“武死戰”的名人有許多,丁汝昌、盧象升、姜維等等都是。

不過歷史上雖然也有許多言官,但真正名垂千古的卻不多,魏徵是一個,包拯又是一個,其他人恐怕就差點意思了。】

“丁汝昌是誰?好像沒聽過啊!”

“包拯是哪個朝代的人?會進入排行榜嗎?”

“沒有聽說過,應該是後世的吧。”

“包青天啊!那肯定是了啊!”

【不過要當一名“諍臣”可不容易,首先你得遇到一位心胸開闊的皇帝,不然下場恐怕不太好。

比如大明朝最有名的諫臣劉伯溫,雖然他輔佐明太祖朱元璋開創了大明基業,但自己最後卻落得客死異鄉的結果,不免讓人無比的惋惜。

因此作爲諫臣最重要的前置條件就是:一定要遇到一個心懷寬廣,心懷萬民的皇帝!

這樣纔能有個的結果,不然恐怕只有一條不歸路。】

老朱感覺自己又被蘇遷洗了一次腦袋,不過他臉皮厚,還能穩得住。

【被稱爲千古第一諫臣的魏徵,便是遇到了一位好君主,一位心懷寬廣、心懷萬民的好君主唐太宗李世民。

他幫助唐太宗建造了大唐繁榮的基礎,李世民也成就了魏徵的一朝諫臣,青史留名,使魏徵成爲歷朝歷代文人學習模仿的楷模、榜樣。】

“朕和魏徵乃相互成就,共創繁榮盛世,此乃一段佳話!”唐太宗李世民的自誇,多少還是顯得有些不要臉了。

【然後,要想當一名優秀的“諍臣”還需要有紮實的知識功底,深謀遠慮的智慧,和過人的膽識和勇氣。

沒有知識、沒有智慧、沒有眼力和膽識,那不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嗎?】

“?”

“朕怎麼感覺這句話味道不對?”

“哈哈哈哈!蘇上神真是越來越壞了!!”

【魏徵以直言敢諫而聞名。李世民問魏徵:“君主怎樣能夠明辨是非,怎樣叫昏庸糊塗?”魏徵答:“廣泛地聽取意見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個人就會昏庸糊塗。兼聽則明,偏信則闇。】

【據《貞觀政要》記載統計,魏徵向李世民面陳諫議有五十次,呈送給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諫諍多達“數十餘萬言”。

其次數之多,言辭之激切,態度之堅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難以倫比的。

魏徵對唐太宗的諫言裡最著名的是《諫太宗十思疏》,不過由於篇幅過長,咱們就不念了。

《諫太宗十思疏》大概得意思就是,魏徵以古代帝王爲鑑,指出很多君王都曾經像唐太宗那樣,雖然成功開國,可是能夠堅持做到底的卻並不多。

由此點明瞭帝王基業“取之易守之難”的道理,誠懇地希望唐太宗能夠嚴格做好自我約束,做好“思知足、思知止、思謙沖”等十思,擇善而從之,才能君臣相安,大唐繁榮昌盛。】

“.”

“啊!好可惜!!”

“蘇上神這是偷懶了吧?其實我們最想聽的就是這個啊!”

【魏徵的存在,對於李世民就是一面反思自己的鏡子。

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很大一部分,就是李世民與羣臣共同治理的結果,想要靠一個人成就盛世偉業,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李世民這裡,魏徵得到了重用,發揮了自己的才能。

到貞觀十七年時魏徵去世,唐太宗追贈魏徵司空、相州都督,諡號文貞。】

【當魏徵死的時候,唐太宗很難過,他流着眼淚說道:“夫,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朕嘗寶此三鏡,用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李世民還爲此廢朝五日,親自率領百官出城送別,併爲魏徵書寫碑文,可見魏徵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

“陛下!老臣對您多有苛責,您還如此愛惜老臣臣這一生,無悔了!”魏徵感動得已經涕泗橫流了。

【不過,在魏徵僅僅死了半年之後,李世民卻又親手推倒了魏徵的墓碑。】

“嘎?!”剛剛還哭得老淚縱橫的魏徵,頓時呆若木雞。

“咳咳咳!!”就連萬朝交流空間裡李世民,都差點咬了舌頭,但也把自己噎了個夠嗆。

許多唐朝之前的百姓、官員們,也都感覺彷彿遭到了當頭一盆涼水,紛紛愣住了,

“不會吧?難道這唐太宗是裝出來的?”

“雖然是人走茶涼可這麼做,真的不會讓其他人心寒嗎?”

“我覺得事出反常必有妖,且看蘇上神後續怎麼說?!”

【不過事情的起因並不複雜,是因爲魏徵曾經推薦給唐太宗的侯君集和杜正倫,這兩個人出事了。

侯君集因爲貪財而被囚禁,之後又捲入太子李承幹謀反事件之中,被唐太宗下令處死。

杜正倫也因爲太子謀反事件受到牽連,被罷免官職發配流放。】

這話一出,彷彿在李世民所在的世界裡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而且還是核彈級別的!

侯君集和杜正倫身邊的人,頓時齊刷刷將目光放在了他們倆的身上,看得他倆毛骨悚然。

至於李承幹.他現在已經嚇得癱倒在地,嘴裡一直唸叨着“不可能怎麼可能我爲什麼要反.”之類的。

而李世民看到李承乾造反,他第一反應也是“不可能”,繼而纔開始理智思考起“爲什麼?”

不過李世民其實已經提前知道了自己下一任的皇帝是李治,而非李承幹,但他始終在迴避這個問題,以爲僅僅是兄弟間的爭鬥,卻沒想到李承幹竟然會造反!

要知道,李世民十分喜歡他這個兒子的。

作爲李世民的嫡長子,李承幹在李世民即位後的兩個月就被立爲了太子,那時候他才僅僅僅8歲。

而且李承幹也天資聰穎,雖有足疾,但“不廢步履”,極得唐太宗寵愛。

在他12歲的時候,太宗甚至下令讓其在尚書省聽訟,“有不扶者,於東宮上啓,令承幹決斷”。

唐高祖駕崩後,太宗“行孝”時,便令他“居守監國”,如果事情按照這樣的劇本發展下去,李承幹繼承大位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是什麼,讓承幹走上了謀反的道路?”李世民終於決定要正視起這件事情了,他下定決心道:“等會交流會開始的時候,朕得好好問問隆基是怎麼一回事兒,承乾造反這件事他應該多少事知道一點兒內幕的.吧?”

(本章完)

225.第225章 岳家軍,不鳴則已一鳴動九天!259.請假一天191.第191章 警告!金軍來襲!!!273.第272章 歷史十大謀士!第73章 回來第一件事:招攬忠臣,點殺奸臣!第75章 慘痛的教訓,落後就要捱打第4章 大型社死現場第80章 小聰明,大悲劇第108章 項羽見劉邦 (月底了,求個月票啊)第137章 關鍵時刻總有他的身影193.第193章 大宋中興的希望228.第228章 十二道金牌,十年之力,廢於一第109章 起死回生?! (月底了,求個月票啊269.第268章 閃擊突厥197.第197章 全殲金軍!237.第237章 收復長安,光復洛陽,雖吾之家第97章 橫行天下常遇春!230.第230章 匈奴的爸爸衛青第40章 終於還是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模樣289.第288章 唐朝的救火隊員,李沁第153章 最早的漢奸?170.第170章 收買刺殺,不搖碧蓮第10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47章 歷史十大昏庸皇帝!184.第184章 殺豬盤?256.第256章 啃完一根還有一根第76章 大金千古名臣完顏構第116章 王不過項,將不過李第122章 楚漢爭霸第141章 愚忠與精忠第62章 急功近利,窮兵黷武的楊廣第110章 沒錯,我又活了!!273.第272章 歷史十大謀士!第150章 六出奇計定社稷,毒士陳平!177.第177章 家國才女,柳如是167.第167章 逐漸疏離的君臣248.第248章 唐朝很強,就是有點費老頭200.第200章 巾幗宰相,上官婉兒第11章 永樂大帝,四面開花第3章 原來,這是上天對朕的啓示?第14章 都是我劉邦的手足兄弟,至愛親朋(感第3章 原來,這是上天對朕的啓示?第143章 君臣相知,千古美談第131章 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126.第126章 大秘境?173.第173章 歸處,亦是新的開始第58章 開始煥發新生的大明259.請假一天第138章 三次入相,開創開元盛世291.第290章 李沁智慧184.第184章 殺豬盤?281.第280章 沒辦法,就是這麼準160.第160章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218.第218章 跳的越高,摔得越慘第130章 張居正,一個複雜的人第20章 對自己狠,對別人更狠!183.第183章 願得一人心,白頭不分離第134章 臨敵不亂,鎮定自若第25章 被改造的楊廣,以及自我改造的劉邦第122章 楚漢爭霸第119章 兩腳羊第1章 萬朝視頻共享平臺第26章 都開始捲起來了247.第247章 傾舉國之力,滅心腹之患!第98章 被社會教育的年輕人第127章 遏陘山三結義!183.第183章 願得一人心,白頭不分離267.第266章 料敵先機175.第175章 歷史十大才女209.第209章 趙佶的吹噓時刻第44章 李世民的獎勵第29章 開局一個碗,誰能比他慘?第73章 回來第一件事:招攬忠臣,點殺奸臣!202.第202章 史筆千秋,班昭第39章 過於求穩的李世民?第148章 真想訛他們一回啊!195.第195章 汴京保衛戰,開始!269.第268章 閃擊突厥213.第213章 月黑風高夜,正是殺胡時!第118章 五胡亂華,漢族的至暗時刻第63章 這就是你想知道的大清後續第97章 橫行天下常遇春!第50章 天要滅我大明?277.第276章 劉裕與劉穆之第115章 將星不落第78章 趙佶突然開竅了?215.第215章 降服西域,斬斷匈奴一臂第76章 大金千古名臣完顏構169.第169章 攤牌了!我李斯就是要做人上人第59章 這口鍋可真大!第55章 迥然不同的抉擇274.第273章 自比張良的張賓286.第285章 黃袍加身,陳橋兵變第33章 咱的要求不算高237.第237章 收復長安,光復洛陽,雖吾之家第29章 開局一個碗,誰能比他慘?268.第267章 盡收南方第4章 大型社死現場188.第188章 璇璣絕唱,夫妻和解第3章 原來,這是上天對朕的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