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左手抱娃,右手提刀!
【謝道韞的父親謝奕,爲官清正,政績不凡,後升爲安西將軍。
她的叔父謝安,則是東晉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便正是謝安指揮的。後來,謝安更是官至宰相,位極人臣。
不過此時的謝安還沒有出仕,他一心只想歸隱於世,享受生活。
謝道韞的父親豪放卻也細膩,母親阮氏也出自名門,才情出衆、溫婉端莊,父親常年忙於政事。所以,隱於人世的叔父謝安,便代替了謝道韞的父親來教育和陪伴她長大。】
【謝道韞家中一門,父母叔伯,皆開明、豁達,生在這樣的人家,家門子弟個個都耳濡目染,才氣非凡。
謝道韞天資聰慧,自幼便聽從安排學習琴棋書畫。
在他七歲那年的冬天,夜裡北風呼嘯,陰雲密佈,大雪下了一夜。
次日天明,雪也小了。
謝安冒着小雪,欣賞着雪景,心中雅興漸起。
他這一時來了興致,於是便讓僕人把一羣子侄都叫來,一起賞雪賦詩。】
【謝家一家子後輩全都到了,於是謝安叫人生火取暖,一羣人圍坐在火盆周圍,肆意閒聊。
看着外面白皚皚一片,謝安忽然說道:“你們看這雪,洋洋灑灑,飄飄搖搖,晶晶亮亮,像什麼東西?”
謝朗率先站起來吟道:“撒鹽空中差可擬!”他把飛雪比擬成白鹽,顏色上倒是像了,可鹽是重物,灑在空中,豈能有輕盈飄逸的姿態。
謝安搖了搖頭。
只見這時謝道韞眨着水靈靈的眼睛,娓娓吟出:“未若柳絮因風起!”
柳絮被風吹起時的狀態,正如這漫天飛舞的雪花一般,輕盈飄逸,無方向,無目的,無規制,用絮詠雪,可以說是形神兼備。
謝道韞的這句比喻,讓謝家在座的各位聽後,盡皆忍不住拍掌連連稱讚。】
“七歲就能有如此文采,實在是厲害!”
“這不比那‘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的好?”
“有謝安的親自培養,有雄厚的家族傳承這些人,投胎的技術可真好啊!”
【謝道韞自幼便與尋常女子不同。
有次謝安發問,《詩經》中哪一句寫的最好,弟弟謝玄回答是:“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而謝道韞的回答卻是:“吉甫作誦,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說的是周宣王時期的賢臣尹吉甫的一首詩,詠贊仲山甫幫周宣王成就了中興之治。
可見,謝道韞打小就有一股男兒般的傲骨和氣概,非同凡響。】
【魏晉時期,王謝兩家,都是世家大族,甚至有“王與謝共天下”的說法,大多數時候,他們的婚嫁都會在兩族之內進行。
王謝兩族在晉朝滅亡之後都風光不減,直到梁武帝時期,王謝兩大家族纔沒落,所以纔有了劉禹錫那首《題烏衣巷》中的感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謝道韞他們小的時候也會常常聚在一起,談玄辯理。
女孩子們會在水邊鬥草爲樂,謝道韞的三嫂是琅琊王氏。
那日,嫂嫂和孃家姐妹一起在水邊鬥草閒談,還是小孩子的謝道韞也跑了過來。
有幾個小孩子調皮的玩起了她的小辮子,其中一個還盯着小道韞說了句:“謝家妹妹,真好看。”
長輩們見此,便笑着打趣道,“以後將這個妹妹嫁給你可好?”
一語成讖!
多年以後,謝道韞才知道當年的那個小孩叫王凝之,而她長大後嫁的人,也正是這個王凝之!】
【謝道韞長大以後,嫁給了王凝之。
王凝之是王羲之的次子,所以王羲之也就成爲了謝道韞的公公。
世家大族,門當戶對,好像是天作之合。
只是,看似合情合理的事情,抽絲剝繭開來再看的時候,卻總是一把辛酸淚。
王凝之不僅才情不及謝道韞,而且他癡迷於當時的五斗米教,平日裡只會焚香禱告,也沒什麼興致和妻子談詩寫詞,更不會有什麼恩愛相伴,對於骨子裡有林下之風的謝道韞而言,和這樣的男子整日生活在一起,未嘗不是一種煎熬。】
【婚後的謝道韞總是悶悶不樂。
叔父問其緣由,謝道韞便舉出家中一門,叔伯父兄個個都是才學出衆,棟樑之才。
卻從未料到會有王凝之這樣的人,而這人卻偏偏是自己要朝夕相對到老的人,其中多少悔恨,多少無耐。
然東晉雖然民風開放,但終究是封建社會。
高門大戶多少代人努力來的家族名譽不能枉顧,叔父聽完也只能悔不當初。
但謝道韞既已嫁給王凝之,也只能儘可能相敬如賓的好好過日子了。】
【門當戶對,卻獨少了情投意合,註定了謝道韞的人生有了缺憾。
還好小叔王獻之常會請一些文人墨客來家中清談。
王獻之才華出衆,常惹得一衆人集中火力辯駁,每當這個時候,在旁屋傾聽的謝道韞就讓身邊的丫鬟遞給小叔子一張紙條,寫着“欲爲小郎解圍”。
這時候,王獻之就會叫人垂下一側青帘,謝道韞便在簾後與前堂的文人墨客侃侃而談,常常讓在座的才子們理屈詞窮,說不出話來。
就這樣,在王家的日子裡,雖無夫婿志趣相伴,也能向着自己的愛好,盡力讓自己過得開心。】
【謝道韞隱匿了少女的天真情懷,接受了命運的安排,想要與丈夫王凝之廝守終生。
她後來也爲王家育有四子一女,閒來讀書辯理,養育兒女,就像山谷的溫婉幽蘭,悄然綻放。
若是日子就這樣平淡的過下去,應該也算是一種圓滿。
只是,命運有時候,就是莫名的奇妙。】
【東晉末年,孫恩之亂爆發!
當時王凝之正任會稽內史,但卻消極怠戰,依舊迷着信五斗米教。
他居然不聽勸告積極整兵防禦,反而整日焚香禱告,祈求仙人派鬼兵前來助陣滅敵,簡直荒唐至極!
此時王羲之和謝安早已離世多年,雖然沒有有了長輩的呵護,但謝道韞到底是謝家長大的女兒。
之後,會稽被攻破,王凝之被殺,幾個兒子也都死於非命。
謝道韞已是人到中年,她雖然悲痛,但還是拿起刀劍,組織百餘人家僕訓練禦敵。
40歲的謝道韞,懷中抱着年僅3歲的外孫,手持大刀,一路手刃數名暴民,盡顯英姿!
然而,她們最終還是寡不敵衆,兵敗被俘。
孫恩本打算殺了她,但謝道韞卻發出抗議:“事在王門,何關他族!必其如此,寧先見殺!”
孫恩被其英勇折服,不僅沒有殺她,還將派人將他們都送回了會稽。】
皇帝們雖然都對晉朝很不爽,但這謝道韞的風骨卻令他們折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