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第182章 左手抱娃,右手提刀!

第182章 左手抱娃,右手提刀!

【謝道韞的父親謝奕,爲官清正,政績不凡,後升爲安西將軍。

她的叔父謝安,則是東晉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便正是謝安指揮的。後來,謝安更是官至宰相,位極人臣。

不過此時的謝安還沒有出仕,他一心只想歸隱於世,享受生活。

謝道韞的父親豪放卻也細膩,母親阮氏也出自名門,才情出衆、溫婉端莊,父親常年忙於政事。所以,隱於人世的叔父謝安,便代替了謝道韞的父親來教育和陪伴她長大。】

【謝道韞家中一門,父母叔伯,皆開明、豁達,生在這樣的人家,家門子弟個個都耳濡目染,才氣非凡。

謝道韞天資聰慧,自幼便聽從安排學習琴棋書畫。

在他七歲那年的冬天,夜裡北風呼嘯,陰雲密佈,大雪下了一夜。

次日天明,雪也小了。

謝安冒着小雪,欣賞着雪景,心中雅興漸起。

他這一時來了興致,於是便讓僕人把一羣子侄都叫來,一起賞雪賦詩。】

【謝家一家子後輩全都到了,於是謝安叫人生火取暖,一羣人圍坐在火盆周圍,肆意閒聊。

看着外面白皚皚一片,謝安忽然說道:“你們看這雪,洋洋灑灑,飄飄搖搖,晶晶亮亮,像什麼東西?”

謝朗率先站起來吟道:“撒鹽空中差可擬!”他把飛雪比擬成白鹽,顏色上倒是像了,可鹽是重物,灑在空中,豈能有輕盈飄逸的姿態。

謝安搖了搖頭。

只見這時謝道韞眨着水靈靈的眼睛,娓娓吟出:“未若柳絮因風起!”

柳絮被風吹起時的狀態,正如這漫天飛舞的雪花一般,輕盈飄逸,無方向,無目的,無規制,用絮詠雪,可以說是形神兼備。

謝道韞的這句比喻,讓謝家在座的各位聽後,盡皆忍不住拍掌連連稱讚。】

“七歲就能有如此文采,實在是厲害!”

“這不比那‘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的好?”

“有謝安的親自培養,有雄厚的家族傳承這些人,投胎的技術可真好啊!”

【謝道韞自幼便與尋常女子不同。

有次謝安發問,《詩經》中哪一句寫的最好,弟弟謝玄回答是:“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而謝道韞的回答卻是:“吉甫作誦,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說的是周宣王時期的賢臣尹吉甫的一首詩,詠贊仲山甫幫周宣王成就了中興之治。

可見,謝道韞打小就有一股男兒般的傲骨和氣概,非同凡響。】

【魏晉時期,王謝兩家,都是世家大族,甚至有“王與謝共天下”的說法,大多數時候,他們的婚嫁都會在兩族之內進行。

王謝兩族在晉朝滅亡之後都風光不減,直到梁武帝時期,王謝兩大家族纔沒落,所以纔有了劉禹錫那首《題烏衣巷》中的感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謝道韞他們小的時候也會常常聚在一起,談玄辯理。

女孩子們會在水邊鬥草爲樂,謝道韞的三嫂是琅琊王氏。

那日,嫂嫂和孃家姐妹一起在水邊鬥草閒談,還是小孩子的謝道韞也跑了過來。

有幾個小孩子調皮的玩起了她的小辮子,其中一個還盯着小道韞說了句:“謝家妹妹,真好看。”

長輩們見此,便笑着打趣道,“以後將這個妹妹嫁給你可好?”

一語成讖!

多年以後,謝道韞才知道當年的那個小孩叫王凝之,而她長大後嫁的人,也正是這個王凝之!】

【謝道韞長大以後,嫁給了王凝之。

王凝之是王羲之的次子,所以王羲之也就成爲了謝道韞的公公。

世家大族,門當戶對,好像是天作之合。

只是,看似合情合理的事情,抽絲剝繭開來再看的時候,卻總是一把辛酸淚。

王凝之不僅才情不及謝道韞,而且他癡迷於當時的五斗米教,平日裡只會焚香禱告,也沒什麼興致和妻子談詩寫詞,更不會有什麼恩愛相伴,對於骨子裡有林下之風的謝道韞而言,和這樣的男子整日生活在一起,未嘗不是一種煎熬。】

【婚後的謝道韞總是悶悶不樂。

叔父問其緣由,謝道韞便舉出家中一門,叔伯父兄個個都是才學出衆,棟樑之才。

卻從未料到會有王凝之這樣的人,而這人卻偏偏是自己要朝夕相對到老的人,其中多少悔恨,多少無耐。

然東晉雖然民風開放,但終究是封建社會。

高門大戶多少代人努力來的家族名譽不能枉顧,叔父聽完也只能悔不當初。

但謝道韞既已嫁給王凝之,也只能儘可能相敬如賓的好好過日子了。】

【門當戶對,卻獨少了情投意合,註定了謝道韞的人生有了缺憾。

還好小叔王獻之常會請一些文人墨客來家中清談。

王獻之才華出衆,常惹得一衆人集中火力辯駁,每當這個時候,在旁屋傾聽的謝道韞就讓身邊的丫鬟遞給小叔子一張紙條,寫着“欲爲小郎解圍”。

這時候,王獻之就會叫人垂下一側青帘,謝道韞便在簾後與前堂的文人墨客侃侃而談,常常讓在座的才子們理屈詞窮,說不出話來。

就這樣,在王家的日子裡,雖無夫婿志趣相伴,也能向着自己的愛好,盡力讓自己過得開心。】

【謝道韞隱匿了少女的天真情懷,接受了命運的安排,想要與丈夫王凝之廝守終生。

她後來也爲王家育有四子一女,閒來讀書辯理,養育兒女,就像山谷的溫婉幽蘭,悄然綻放。

若是日子就這樣平淡的過下去,應該也算是一種圓滿。

只是,命運有時候,就是莫名的奇妙。】

【東晉末年,孫恩之亂爆發!

當時王凝之正任會稽內史,但卻消極怠戰,依舊迷着信五斗米教。

他居然不聽勸告積極整兵防禦,反而整日焚香禱告,祈求仙人派鬼兵前來助陣滅敵,簡直荒唐至極!

此時王羲之和謝安早已離世多年,雖然沒有有了長輩的呵護,但謝道韞到底是謝家長大的女兒。

之後,會稽被攻破,王凝之被殺,幾個兒子也都死於非命。

謝道韞已是人到中年,她雖然悲痛,但還是拿起刀劍,組織百餘人家僕訓練禦敵。

40歲的謝道韞,懷中抱着年僅3歲的外孫,手持大刀,一路手刃數名暴民,盡顯英姿!

然而,她們最終還是寡不敵衆,兵敗被俘。

孫恩本打算殺了她,但謝道韞卻發出抗議:“事在王門,何關他族!必其如此,寧先見殺!”

孫恩被其英勇折服,不僅沒有殺她,還將派人將他們都送回了會稽。】

皇帝們雖然都對晉朝很不爽,但這謝道韞的風骨卻令他們折服。

(本章完)

171.第171章 掃滅六國,一統華夏 (加更,求236.第236章 李隆基:我怎麼突然就成了太上181.第181章 豪門才女謝道韞258.第258章 兵仙韓信第117章 生的偉大,死的憋屈第136章 救時宰相,姚崇234.第234章 郭子儀的疲敵戰術第82章 人生模擬,李隆基第140章 只做良臣,不做忠臣189.第189章 即將大變天的南北朝時代!248.第248章 唐朝很強,就是有點費老頭183.第183章 願得一人心,白頭不分離248.第248章 唐朝很強,就是有點費老頭第19章 隋文帝,楊堅278.第277章 古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今其時也第98章 被社會教育的年輕人289.第288章 唐朝的救火隊員,李沁208.第208章 李隆基也開始蠢蠢欲動了253.第253章 十六年,趕走蒙元,再造華夏!第80章 小聰明,大悲劇第48章 被皇帝耽擱的才子第89章 原諒你是你爹的事,我負責送你去見你200.第200章 巾幗宰相,上官婉兒289.第288章 唐朝的救火隊員,李沁第28章 秦皇漢武260.第259章 背水一戰,陷之死地而後生!205.第205章 沒有最慘,只有更慘260.第259章 背水一戰,陷之死地而後生!252.第252章 從南殺到北,如犁庭掃穴,所向第44章 李世民的獎勵240.第240章 四位軍神??267.第266章 料敵先機第61章 昏君,暴君,能君第66章 羣像199.第199章 始於才華,終於多情第97章 橫行天下常遇春!第37章 玄武門事變,痛苦崩潰的李世民192.第192章 拿下六賊,砍了祭旗!236.第236章 李隆基:我怎麼突然就成了太上188.第188章 璇璣絕唱,夫妻和解199.第199章 始於才華,終於多情第86章 葉赫那拉氏的詛咒!第4章 大型社死現場第6章 豐厚的獎勵?第90章 突然就被穿越了?第82章 人生模擬,李隆基226.第226章 趙構帶教你什麼叫做“慫”第95章 單騎闖關第119章 兩腳羊219.第219章 老天助句不助唐第144章 又是唐朝的宰相?268.第267章 盡收南方第44章 李世民的獎勵232.第232章 力挽狂瀾再造大唐者郭子儀172.第172章 神武秘境令,著名戰場漠北之站第51章 君王死社稷,而他是真的死了第135章 禍從天降,晚景淒涼220.第220章 叔祖父和老爹都沒做到的事情,207.第207章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126.第126章 大秘境?第102章 他成了忠 義 仁 勇 禮 智 信的代名107.第107章 還不快來拜見列祖列宗?第8章 奮發圖強的皇帝們287.第286章 杯酒釋兵權,抑武重文的開始第141章 愚忠與精忠252.第252章 從南殺到北,如犁庭掃穴,所向184.第184章 殺豬盤?第38章 貞觀四年,唐滅東突厥第134章 臨敵不亂,鎮定自若第51章 君王死社稷,而他是真的死了201.第201章 野心家第62章 急功近利,窮兵黷武的楊廣251.第251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18章 五胡亂華,漢族的至暗時刻第98章 被社會教育的年輕人第26章 都開始捲起來了186.第186章 璇璣絕唱,蘇惠224.第224章 艱難的崛起之路第78章 趙佶突然開竅了?211.第211章 沒關係,我會出手第91章 歷史十大猛將!第32章 改着改着,好像有點改歪了164.第164章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第119章 兩腳羊277.第276章 劉裕與劉穆之第104章 暴斃的呂蒙,被嚇懵的孫權183.第183章 願得一人心,白頭不分離第94章 百人斬,楊再興!263.第262章 破趙 降燕 滅齊257.第257章 王翦老矣,尚能滅國!第99章 文武雙全,智勇兼備266.第265章 相愛相殺的君臣第39章 過於求穩的李世民?269.第268章 閃擊突厥第89章 原諒你是你爹的事,我負責送你去見你170.第170章 收買刺殺,不搖碧蓮187.第187章 月明中天,羣星失燦276.第275章 寒門天才謀士劉穆之279.第278章 沒所言,言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