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蔡昭姬的悲慘境遇和恐怖實力
【當初,曹操在蔡邕門下學習書法和音律,卻因爲長相,以及宦官之後,只是衆門生中不起眼的一個。
他在這羣高官世家子弟面前顯得出身上低人一等,於是並不太得別人的喜歡。】
“哼,曹某何須他們喜歡?”曹操冷哼一聲。
【他的心裡,無疑是愛慕着蔡昭姬的,只是因爲他年紀比蔡昭姬大許多,加上已有妻室,所以只能把對蔡昭姬的愛意深埋心底。】
自己心底秘密竟然就這麼給曝光了?曹操一開始有些惱羞成怒,但片刻之後,他的心情很快平復下來,更多的卻只是化作了一聲長嘆:“昭姬,原諒我.”
“好你個曹孟德!老夫把你當兄弟,你竟然惦記着老夫的女兒!”蔡邕卻看的渾身一震,隨即指着光幕憤怒道。
不過憤怒之後,蔡邕腦子裡卻陡然間劃過一道靈光,“對啊!既然我護不住昭姬周全,那還不如把昭姬託付給孟德?只是,昭姬已成不祥之人,孟德他還願意接受嗎?”
【然而當初被他們看不起的曹操,卻通過自身的努力,成爲了彼時最有權力的人,就連皇帝都要小心翼翼的看曹操臉色。
某日,曹操大宴羣臣,突然間有大臣指出樂師的琴絃出了問題。
這讓曹操回想起了當年蔡邕府上那位精通音律的天才少女,以及那雙靈動的明眸和翩躚的裙襬。
她就是照亮着曹操心底的白月光,他一直以爲自己已經將她忘卻,卻不想,她只是一直潛藏在他心底最深處而已。】
“哼!你既然如此惦記着老夫的女兒,那老夫還真的就只能將她託付給你了.哪怕做個小妾,也比被匈奴人擄去好!”
“老夫就知道孟德你會有出人頭地的這一天!”
蔡邕老淚縱橫,這一刻他不是什麼文壇大家,也不是什麼知名大儒,他只是一個爲女兒將來生活操碎了心的老父親,爲弟子終成大器而感到驕傲的老師!
只是蔡邕恐怕怎麼也想不到,曹操不僅出息了,還成爲了東漢末年的魏王!
【曹操回憶起那個心中的人兒,於是忙問左右,是否有人知道蔡昭姬的消息。
有人回答,蔡昭姬在當年的洛陽之亂中,被匈奴人掠走,現在已經成爲了左賢王的小妾。
得到此般回答,曹操忙派遣使者前往匈奴,同左賢王談判,想要接回蔡昭姬。
蔡昭姬再次聽到了漢語,不禁熱淚盈眶,向左賢王祈求回漢朝。
左賢王見蔡昭姬去意已決,又因爲忌憚曹操強大的實力,於是便不再勉強挽留,只是趁機向漢朝使者重重的索要了一筆贖金後,就放她歸去。
蔡昭姬提出要將兩個兒子帶走,遭到了左賢王的強烈反對。孩子是匈奴王的血脈,只能待在草原。
多番溝通無果,蔡昭姬只能自己跟着使者離開。雖然能夠返回日夜思念的故鄉,卻再也無法見到自己的兩個骨肉。】
看到這兒,蔡邕更加堅信自己的判斷:“孟德是個念舊情的人,待會兒老夫就招他來問一問,如果願意的話,今天就把喜事辦了吧。”
【在返回中原故土的路上,蔡昭姬卻喜憂參半。
喜的是,時隔多年,她終於又可以回到自己心心念唸的故土;憂的是,自己卻要與兩個孩子永遠分離,這讓她心中頗有些怨氣。
也就是在這種極端複雜的情感下,蔡昭姬寫出了流芳百世的《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是古琴曲,又是十八首詩。
“拍”在突厥語中是“首”,十八拍,就是十八首曲子的意思。
胡笳是當時匈奴的一種吹奏樂器,這個曲子裡融入了胡笳的聲音,所以全名就叫胡笳十八拍。】
【這組琴曲,既表現出了蔡昭姬對家鄉的思念,又表現出了與丈夫兒子分離的悽楚和怨氣。
同時,它又真實而生動地描繪出了百姓在漢末亂世之中的悲慘遭遇。
後世甚至有人稱讚《胡笳十八拍》“是一首自屈原《離騷》以來最值得欣賞的長篇抒情詩。”
南宋末期愛國詩人對於蔡昭姬回到中原的經過,還專門寫了一首詩,名爲《蔡琰歸漢圖》
該詩總共有三十二句,描寫出了蔡昭姬離開匈奴人領地,在回中原路途中所見的景象,以及與丈夫、兒子骨肉分離的背痛心情。
其實如果根據蔡昭姬自己的心意,她大概率是不想回到無依無靠的中原的。
可是她明白,曹操需要她,父親未完成的遺願需要她,中原文化的傳承更需要她!
蔡邕一生的理想是爲國修史,所以對於蔡昭姬來說,她的“才女”稱號是榮譽,但更多的也是責任,而這些重擔現在便都壓在了她的身上。】
“蔡大家,果然非同凡響!”
“爲什麼曹操不早些把她救回來呢”
“人生無常,真的很難想象蔡昭姬是怎樣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裡堅強的生存了下來。”
“昭姬啊昭姬,你真是懂事的令人心疼。”躲在一處閣樓裡的曹操,忍不住嘆息道,“可惜我曹孟德現在要兵沒兵,要權無權,不然一定不會讓你重蹈覆轍啊!”
【相傳,蔡琰歸漢之後,曹操曾問道:“聽說你家原來有很多古籍,現在還能想起來嗎?”蔡琰說:“當初父親留給我的書籍有四千餘卷,但因爲戰亂流離失所,保存下來的很少,現在我能記下的,只有四百餘篇。”
曹操聽後大喜,說道:“我派十個人陪夫人您寫下來,可以嗎?”
蔡琰說:“男女授受不親,給我紙筆,我一個人寫給你就是。”
於是蔡琰將自己所記下的古籍內容寫下來送給曹操,沒有一點錯誤。】
“嘶!!!十幾年後還能默寫的一絲不差,這記性真是恐怖如斯!”
“這哪裡是人,簡直就是會走路的人形藏書閣啊!”
“還是很可惜啊,蔡邕留給了蔡昭姬四千餘卷珍藏,蔡昭姬卻只能背下四百餘篇.”
“臥槽!說這話你還是人嗎?還只能背下四百多篇?你丫能背下四篇嗎?!!”
“.”
“雖然我不太認同你的王霸之道,但你能救回蔡大家,確實爲大漢的文化傳承做出了了不起的貢獻。”諸葛亮對着光幕誠心行了一禮後,說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