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傳國玉璽下落

“列位,你道那朱棣打進了金陵,得了江山之後,爲什麼要遣人四徵大漠,七下西洋嗎?”老人抹了抹嘴邊的白沫說道。

于飛頓時來了興趣,看來這老頭說書還不像一般說書的那樣純說故事,竟然還有一些秘辛揭露。

看到衆人好奇的目光,老人得意的說道:“那是因爲朱棣是要找一個人!列位以爲他是要找什麼天姿國色的絕色佳人嗎?錯!大錯特錯!朱棣要找的是一個男人!”

“而這個人就是他的侄子,剛剛被他趕下皇帝寶座的建文帝朱允炆!”老人語出驚人的說道。

“淨瞎說,我聽我爺爺說,朱允炆在寧都城破的時候就自殘死了!”有個很明顯讀過一些歷史的青年人反駁說道。

“這你就不知道了。”老人說道:“朱允炆當初並沒有自殘,而是沿着明皇宮的密道逃了出去。否則的話朱棣爲什麼會如此緊張?又爲什麼什麼派三寶太監七下西洋?你認爲他就是想通過這個宣告大明朝的國威,如果單單是這個原因的話,那一次也就夠了,爲什麼要前前後後出海七次呢。”

“你一定會疑惑朱棣剛坐上皇位之後,地位不穩當然想除朱允炆而後快,但爲什麼即便他坐穩了江山都要費盡周折去找一個對他已經沒有威脅的侄子呢,主要是他擔心朱允炆再次出現後會把他這個叔叔趕下來,因爲朱允炆的手中有一件要命的東西!”

“什麼東西這麼要命?”聽書的人紛紛好奇的問道。

于飛注意傾聽,雖然他讀過明史,卻並不細緻,對於明初的這些事並不熟悉,他也很想聽聽老人到底會編造出什麼樣的故事來。不錯,他對老人現在說的話一概都不信,認爲不過是說書人爲了謀生而編造的故事。

大概是于飛給的那一百塊錢起到了作用,在這樣緊要的關頭,老人竟然沒有再要錢,而且面向于飛,似乎是要將他當成vip客戶一樣。

“這樣東西可非同尋常!”老人吊足了衆人的胃口這才說道:“有了它就可以號令天下兵馬,成爲天下公主,你說這東西厲害不厲害?”

“老程頭你又吹牛了。”馬上有人反駁說:“這東西要真的這麼神奇的話,朱允炆又何必要跑呢?趕緊把這東西拿出來這麼一亮,朱棣還不乖乖的下馬受縛,舉手投降?”

“就是呀!”不少人反駁說道。

“朱允炆之所以要出逃,那是因爲雖然他擁有這個寶貝卻一直沒有機會用呀。”說書的程姓老頭說道,只是他的反駁未免顯得有些蒼白無力。

聽了老程頭的介紹,于飛的心中一跳,如果猜得不錯的話,他已經知道老程頭口中的寶貝是什麼了。

“老程頭,朱允炆帶走的到底是什麼樣的寶貝,你倒是說呀,別賣關子了。”衆人紛紛催促。

老程頭這才說道:“這件寶貝就是傳國玉璽!”

果然!老程頭說的和于飛想的一樣?

傳國玉璽相傳是秦始皇命人用和氏璧鐫刻的。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爲“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秦以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爲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爲“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爲世人所輕蔑。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

公元前206年的10月,劉邦率農民起義軍打到了咸陽灞上,秦王子嬰投降,將傳國玉璽獻給了劉邦。劉邦細心呵護着玉璽,並在西漢王朝建立後將它作爲了新王朝的傳國玉璽,並將其珍藏在長樂宮。

西漢末,王莽篡權,需要玉璽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漢孝元太后王政君將玉璽擲到地上,玉璽被摔掉了一角。後來,雖然王莽等人用黃金將缺角給補上了,但是玉璽還是留下了瑕痕。

王莽垮臺時,傳國玉璽就在王莽的屍體身上,亂軍搶到後將其獻給了綠林起義軍擁立的更始帝劉玄。劉玄後來被赤眉軍打敗,傳國玉璽一度成爲赤眉軍擁立的小皇帝劉盆子的玉璽。劉盆子後來也失敗了,投降建立東漢的劉秀。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傳國玉璽幾經輾轉到了漢獻帝的手裡。公元220年,曹丕逼漢獻帝禪位給自己,建立了曹魏。傳國玉璽自然順延成爲曹魏的皇權象徵。曹丕畫蛇添足,派人在傳國玉璽的肩部刻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三國一統於西晉,玉璽歸晉。

公元937年1月11日,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帶契丹軍攻至洛陽。後唐末帝李從珂懷抱着傳國玉璽登上玄武樓自殘,玉璽從此下落不明。

公元1293年,元世祖忽必烈病死,遺囑由皇太孫鐵穆耳回朝即位。鐵穆耳在回大都的路上,右丞相張九思獻上“傳國玉璽”。但是真實性待考。

由此可見,傳國玉璽在明代以前就消失了蹤影。

既然如此,傳國玉璽又是怎麼到朱允炆的手中的?

“老程頭,你別蒙人,我聽過,傳國玉璽在元代就消失不見了,又怎麼會到朱允炆的手中?而且歷史中怎麼也沒見到記載呢?”一個人說道。

“這還要從頭說起。傳國玉璽的正統的象徵,因此歷朝歷代都想擁有。到了明代,雖然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卻一直沒有得到傳國玉璽,作爲開國之君,朱元璋自然不甘心如此。 壬子年,洪武皇帝派遣徐達等三位將領分三路率領四十萬大軍 進擊漠北。臨行前,朱洪武反覆叮囑衆將:‘今天下一家,尚有三事未了,一是歷代傳國玉璽在元未獲,二是王保保未擒,三是元太子不聞音問。’列位聽到沒有,在朱元璋的三個心願中傳國玉璽是排在第一位的。領兵的將領怎麼能不明白主上的心思,這一仗大獲全勝,傳國玉璽也被徐達帶回。不過朱元璋並沒有將得到傳國玉璽這個消息公佈出去。”老程頭的故事將衆人牢牢的吸引住了,甚至於飛明知道這個故事的可信度很低,卻依然聽得津津有味。

“老程頭,那朱元璋不是心心念念想要傳國玉璽的嗎?怎麼得到以後又不公之天下了呢?這不是矛盾嗎?”有人質疑說道。

“這一點都不矛盾。其實原因很簡單。當徐達拿回傳國玉璽的時候,朱元璋的心願已了,而且他已經坐穩了江山,完全不需要用傳國玉璽來穩固自己的身份。他留着傳國玉璽秘而不宣其實就是留給建文帝的!因爲劉伯溫早已經算到了,朱元璋隔代傳位給長孫將會引發叛亂,禍起蕭牆。

爲了給自己的孫子留下這個能出奇制勝的七寶,朱元璋只是秘密將傳國玉璽的交給了建文帝,就是爲了有朝一日可以幫助朱允炆坐穩江山的。”老程頭如是解釋說,這樣說來倒也是能講得通的。畢竟傳國玉璽是一個象徵,錦上添花當然不如雪中送炭!

“那又不對了!”有人又提出了疑問:“既然朱允炆有傳國玉璽,那爲什麼不早那出來呢?”

老程頭微微一笑說道:“列位,很多人都將傳國玉璽看得很重,但是說一句大不敬的話,這玩意不過就是一個玉疙瘩,上面刻了幾個字,除了有幾分象徵意義,還有什麼其他的作用嗎?你以爲拿着傳國玉璽登高一呼,真的就萬事大吉了?真的就有很多人來擁護你?大錯特錯了!朱允炆也是看清了這一點,因此並沒有將那個傳國玉璽很快的拿出來,他在等待時機,然而可惜,他錯過了最佳的良機,朱棣又是一個有雄才偉略的明君,在他的治理下,天下天平,吏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朱允炆也慢慢熄了爭奪王位的想法。甚至將傳國玉璽看做是引發刀兵的不祥之物,想要銷燬,幸好左右的近臣阻攔的及時,這一中華民族的瑰寶才得以保存!”老程頭嘆息着說道。他的描述充滿着滄桑和緬懷,禁不住讓人動容。

“老程頭,這事說得跟你親眼見過似的。”一個人起鬨道。

頓時引來了一陣笑聲。

但是老人卻沒有笑。他咚咚咚連敲了幾通鼓。

熟悉的人都知道今天的書就說到這裡了,紛紛起身離開,現場不由一陣紛亂。

不過於飛卻沒有走,他對老程頭剛剛的話很感興趣,想等一會問問仔細。RS

第611章 洞房第464章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第317章 互相傷害第66章 仇人見面第490章 交換第564章 相悖第280章 報復第593章 羣雌匯聚第167章 潘家園第271章 斷崖第146章 同學會第520章 青銅雕塑第366章 混沌之氣耗盡第334章 反悔第398章 還沒完呢第78章 鑑寶大會(六)第125章 晚了第599章 四方賓客(三)第357章 糊塗賬第32章 提問第30章 打算第523章 會見大英博物館長第290章 揚城大學第267章 失神第436章 危機來臨第521章 送給你第204章 後續第148章 變味第189章 進入山洞第9章 蟬中王者第442章 驚嚇第296章 重新開張第193章 柳暗花明第591章 歸去第290章 揚城大學第439章 笑靨如花第378章 保安也瘋狂第407章 好久不見第425章 調包第172章 主意第489章 帝后之緣第565章 沒治了第229章 塵埃落定第189章 進入山洞第138章 車禍第124章 戲開鑼了第432章 三棘六異第459章 善後第27章 我想你第259章 八方雲集第579章 直白熱辣第134章 收穫!第193章 柳暗花明第130章 三塊翡翠第243章 巧遇第484章 黍離第512章 推背第547章 一人一世界第288章 要求第482章 直覺第585章 迷途歸路第403章 定計第228章 黃金遇險第153章 枉凝眸第46章 出發第373章 醒來第173章 火了第592章 欺人太甚第246章 兒媳婦第260章 大圓樓第466章 讓你“好看”第276章 我一定會回來的第207章 多出來的箱子第489章 帝后之緣第556章 算計第184章 赤城山第248章 出問題第393章 交易會結束第414章 別有乾坤第226章 打你沒商量第546章 出價第102章 現場解石第607章 極品雞血石第189章 進入山洞第562章 昏厥第335章 再發難第205章 紗織的目的第232章 紅白芙蓉第26章 買手機第11章 別有乾坤第318章 刺殺第489章 帝后之緣第199章 銀指環第152章 看穿第393章 交易會結束第393章 交易會結束第545章 半部《青囊經》第599章 四方賓客(三)第229章 塵埃落定第153章 枉凝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