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時大祭

bookmark

祭祀,春秋戰國時代,一國之大事,只有祀與戎。

古時候的祭祀,不單單隻有一種,而是種類繁複,往往禮儀,也十分繁雜。

行軍途中,如遇到山川,需要祭祀,以免山神河伯阻攔,這種祭祀屬於就祭,對山川神靈的祭祀特別是對河神祭禱尤爲經常。祭祀中有禱詞,祭祀時大司樂帥領從軍的貴族子弟跳兵舞,對山川林澤的祭祀用純色的牲口,祭祀時將牲口或者玉壁埋於地下或沉在水中,對山谷丘陵百物小神的祭祀,可以用雜色的牲口,用酯祭。

攻克了城池,也需要祭祀,這種祭祀稱呼爲獻捷,是戰後舉行的軍事祭祀。“愷樂獻於社”,致祭獻捷以答謝。

《禮記·王制》“出征,執有罪,反釋奠於學,以訊馘告。”如如果提拿了戰俘,還要在學宮戰神前行釋奠之禮,報告戰俘的情況。《周禮·春官·大祝》,級軍歸獻於社,則前祝。《左傳·僖公二十八》“丙申,振旅愷以入於晉,獻俘授馘,飲至大賞,徵會討貳。”

“楚俘於廟”是其例。軍隊歸來時,天子左執律、右執鉞,親自先導,奏凱樂獻功於社。樂師教唱凱歌,導唱祭獻。戰後還要獻馘於社,另外,還有“塞禱”或作賽禱,《墨子·號令》所記“寇去,事已,塞禱”之塞禱,即是戰後答謝神明的祭禮。

其三,是祭祀馬,這也是軍祭之一,稱爲“禡祭”,此祭重視,古人云禡,師祭也,宜居軍禮之首。

禡祭是到了作戰的地點所進行的祭祀活動,《詩經·大雅皁矣》中“是類是禡”,就是文王在攻克崇城以後舉行的祭禮,是報謝神靈的。

春秋戰國時期的禡祭,已不是一般的祭祀馬神的活動和儀式了,而是一種出兵時舉行的專門祭祀,《詩經·大雅·皇矣》“是類是禡.既伯既禱。”鄭玄箋“類也,禡也師祭也。”《爾雅·釋天》爲“是類是禡,師祭也既伯既禱,馬祭也。”毛傳“於內曰類,於野曰禡。”孔疏“到所徵之地,於是爲禡祭。”

而有關這類祭祀的神靈是蚩尤或黃帝,祭祀是用雜色的牲即可。田獵結束時還要用獵物來祭社。

而不論是那種祭祀,大體的祭祀對象都是三類,其一爲天神,其二爲地祇,其三爲人鬼。

提及一下天神祭祀,凡在天之神,都屬於天神祭祀,包括祭至高神“天”、各類天體“日月星辰”、各類天象“風雨寒暑”等。

在周人的信仰系統中,“天”是至高神。認爲“天”有其喜惡,也會因其喜惡而庇佑或懲罰人間的君主。人間君主自稱“天子”,假借與天的虛構的血緣關係來維護其統治的合法性。也因此,郊天之祭,成爲了兩週時期最爲隆重的祭祀。

順便再提一下這個時代還不存在的滿人,滿人之所以喜歡冬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爲他們祭雪。

邯鄲城中,人聲鼎沸,這個時候是最容易發生問題的時候,所以三位聖人早早就抵達了王宮,並且精神高度集中,每時每刻都在關注着城池內的一舉一動。

趙王這一次祭祀,嚴格來說類似於郊天之祭,同樣是作爲一次僭越的試探,如果洛陽對於這件事反應很大,包括各國對此不滿,趙王就會對外宣稱,此番祭祀是因爲趙國近來多雨,以至於陰雲連綿,妖氣從生,所以祭九天上神以“雩祭”告知,以求來年天下太平。

上神,九天上神,事實上就是諸侯們虛構的“天之主”,而什麼是相對應的下神?

有些事情不可明說,誰都知道並不是各國都有神靈的,而對於趙國來說,明面上還是尊奉周王室,但事實上,所謂下神就是指楚國九神,齊國八神,秦國白帝及四神,以及長生五神等等,這些駐留人間的神,就是下神,不歸天意。

甚至,隱隱周八神與昊天上帝,都被歸類於“下神”之列。

畢竟他們還被稱呼爲“神人”,屬於天地“六人”之一,而真神必然是沒有感情的,也就只有真正的“天”纔可以被稱呼爲上神。

連三天道尊與三鬼道尊都不被看做上神,世人認爲只有南華真君與奈何之王,纔可以與上神平起平坐,所以南華真君主管仙夢,奈何之王主管鬼泉,事實上是把他們認爲成自己死後會見到的至高主宰者。

天地、八神、三皇、黃河、洛水、三塗山......

首祭的便是天,上神祭之後纔是諸下神。

趙丹拱垂,披大禮紅袍,此袍一會會置於良馬背上,他開始唸誦禱文,麾下羣臣皆微微垂首而立,置於諸多百姓,則是在邯鄲城各處街道,熙熙攘攘,觀看這一場盛大的祭典。

程知遠隸屬於星宿府,自然在星宿府衆人之中,他是榆次人,所以在這裡被放置的位置比較靠後,邯鄲主城星宿自然在前方列隊。

等到一切準備妥當,很快,趙王下令傳喚使節,於是讓諸人感到咬牙切齒般痛恨的那個匈奴小兒便款款走上祭祀廣場,來到羣臣諸官的中間。

無數雙眼睛盯在這個異族人的面孔上。

蒼老的趙勝。

穩重的毛遂。

沉默的趙奢。

溫潤的藺相如。

龐煖,王容,許歷,公孫龍,虞信,樓昌,鄭朱.....

不論文臣還是武將,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一處。

匈奴小兒謙卑的躬身,雙手放置於胸膛。

三位聖人以及大賢都在此地,趙王負手,遙道匈奴小兒:“泱泱夏土,日月照臨,匈奴犯我趙地,逾越連年,以至於長生百姓,吃不飽,穿不暖,今日,甚幸,而長生之土,遣使來和,與我趙不再互犯,汝於陰山牧馬,吾於南世耕耘,如此兩代過去,不起刀兵,便當可化解匈趙之仇。”

“只是....”

趙王的聲音一頓,隨後猛地提高,如雷神轟鼓!

“若匈不以此爲念,依舊暗想劫掠背盟,那便休怪我等,百年之後,陰山之下,恐成耕耘之土,再難現牧馬之色!”

這番話吐出,態度已經表面,恩威並落,匈奴小兒躬身,再行一禮,而後朗聲道:

“趙國大王,還請聽小兒一言,小兒是來‘議和’的,並非是.....‘求和’的!”

他挺直身軀,邊上立刻有人憤聲:“放肆!這麼說,汝等還想着破雁門天關,直入南世?”

匈奴小兒不理會他,而是徑直對趙王道:“大王神武,我部大單于自然明白,若非大王之功,匈奴不會逾越連年,越來越慘,只因爲趙將李牧,堅壁清野,致使我等無糧劫掠,難以渡過大雪災,但這並非是我等議和之根源。”

“破南世雁門,若說不想,純粹妄言,南世何處不好?天遙地闊,百穀豐盈,飲穿不愁,無憂患之苦,如我長生之地貧瘠之色,終南牧馬,風引牛羊,看似逍遙,可四季一轉,隆冬大雪,天涯刀落,我部中百姓,三去其一,天災之下,便是死傷無算。”

“只是如今,我長生之地,正值炎夏,附周之天禮,正是此時一世之間最旺盛之刻,而趙國此時要面對的,卻並非只有我長生之土。”

“四戰之地,今日繁華,明日便可能國破君隕,大王如若想成大事,必掃北方之燕,遏西北之韓,鎮遠西之秦,防近鄰大魏,然合縱連橫,諸國豈能坐看趙國成事,僭越天子?”

“故大王若想,魏與秦敵,我等自然管不得,齊楚太遠,自然也碰不到,但是若大王擔心韓燕之危,我匈奴,何嘗不能幫襯一二?”

“只要大王不背盟,我匈奴自然不會背盟,趙乃硬骨,韓燕乃是爛肉,何以有爛肉不食,專啃硬骨的道理呢?若大王不棄,待南世平定,我等可爲大王爪牙,亦爲大王鷹眼,窺天下而待!”

他話說完,此時諸人之中,卻有人出聲,然並非聖人,亦非大賢,更不是那些朝廷老臣,而是星宿府中在最前列的一位星主。

而諸公,則一位位目光深邃,彷彿泥塑一般,沉穩不動,安靜的有些可怕。

“君上三思!”

此時上前,拱手行禮,再向趙王問:“燕雖反覆,卻爲天幽之巨門,可抵犬戎;韓雖小人,卻爲西南之堅壁,可防秦襲,若背韓燕,轉和匈奴,此等無常之子,無君無父,無禮無綱之徒......君上莫不記,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致使脣亡齒寒之事嗎!”

第三百五十六章 飛熊入夢第五百零九章 哪條野狗是趙高?第三百零九章 十寒變,所欲明第二百五十二章 一劍風雨,倒卷人間第一百七十九章 洞中方一日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家四道第一百零六章 相馬記(一)第七百一十七章 他的名字第二百六十六章 稷下後山塗山王第六百四十七章 姬發第四百三十四章 庚子與程子第六十七章 不要在意那些細節第五百零六章 魏王女第八十七章 夢 · 徵三夷(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夢 · 聖皇啓第三百三十章 世上最年輕的半聖第四十五章 賠錢貨的高傲(下)第六百四十章 騙局第二百九十章 夢 ? 磨世第二百四十九章 天子劍解第五百八十七章 垂名於千古青史第五百三十九章 華穰貴胄(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澤國江山入戰圖(中)第三百八十四章 廬山震第四百五十八章 黃鐘譭棄,瓦釜雷鳴第二百三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一十六章 禍事了(下)第七百六十七章 鈞天之宴(上)第六百三十四章 先生與列國(趙)第五百二十五章 不能面見法家第二百三十三章 遼遠雷音第二百零七章 奎!第四百三十四章 庚子與程子第三章 劍神童子第三十四章 神人主天,聖人主世,仙人主風雨(下)【求收藏求推薦啦!】第五百九十六章 燭火(下)第六十七章 不要在意那些細節第五百四十六章 天下無雙(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吳越舊事與仙聖之戰第五百一十八章 主動權歸誰?第五百八十二章 聖人滅於秦(下)第五百六十三章 中原人的開窗藝術第四百五十章 遲來的報復第二百八十六章 夢 · 山神的美意第六百四十八章 背棄天命第三百九十七章 軒轅十四第三百八十三章 子不語,怪、力、亂、神!第三百六十七章 我小時候還見過你第六百一十八章 乘車負擔第一百八十一章第四十六章 因爲我窮第四百三十二章 庚子與程子(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手捧地獄第四百四十七章 東極地乃海外神山第七百二十八章 道尊之名,天宮入世第一百九十九章 老婆是塗山氏的第六百三十一章 立下規矩第三百九十六章 終年吃人第一百九十八章 妒火中燒第三百六十四章 劍道中的一和零第五百六十一章 推杯換盞(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程與素第二百二十八章 兇賊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劫劍法(下)第四十四章 賠錢貨的高傲(上)第三百三十一章 我認你當大哥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曾遊於雲夢第一百七十章 木秀於林(生翅蟻)第五百四十章 萬妖之主第二百九十七章 周世 · 天移第五章 人間喧囂第五百三十二章 鄭聲淫,佞人殆第一百五十三章 曾被“殺死”的故人第五百二十七章 千山鳥飛絕第六百六十二章 天與地相去一萬五千裡(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擇碑記(三)第四百六十六章 共工折天第三百九十二章 三等分的計較第六百六十九章 絕望(上)第六百六十三章 天與地相去一萬五千裡(下)第七十四章 說仁德之人第五百零二章 老朽步五丈第六十八章 夏初臨第六百一十七章 君子不再(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三寸劍光寒九州第五百八十二章 聖人滅於秦(下)第四百零九章 鷹擊長空第三百四十二章 王興於師,修我戈矛第一百九十六章 甘棠(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夜下惡聖第七百一十八章 天似蓋笠,地法覆盤第一百零一章 仲夏之炎(二)第三百五十章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第二百零七章 奎!第六百二十一章 聖人化天,仙人奉禮!第一百九十章 和光同塵第五百八十四章 定秦何人?第六百一十四章 勇者無懼(下)第三十九章 山河鼓劍(中)第六百五十章 天人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