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皓首窮經

bookmark

那些數字扭曲了,而邊上的註釋也變得模糊,此時映照在程知遠眼中的,正是竊法於天這句話。

朦朧且晦暗,但卻帶着一種浩瀚深遠的意境!

伏羲是中華文明的初代始祖之一,楚帛書記載他爲創世之神,更是這片蒼茫南世之上第一位“王”。

一畫開天的傳說,正是講伏羲始作《連山》,乾卦三畫之第一畫。

保世滋大,概羣藉而羅萬有者,悉在此一畫開天,人文肇始之。

當然,南方的楚帛書記載的比中原的更加神秘與奇詭,他的神性高於人性,這和南世中原的史書記錄有些出入,但影響不大,畢竟上古時代,荒蕪矇昧,伏羲帶領衆生走出昏暗,立八卦,教漁獵,馴野獸,變革婚姻,更改習俗,發明樂器,創作樂土歌謠,任命官員進行社會管理,更有始造文字的傳說.....

尤其是文字,使衆生能夠用言辭記錄天地之間發生的一切,而伏羲與倉頡二人造字的傳說也被一直流傳。

大體的意見是伏羲創造最“元始”的文字,只有三百餘,而倉頡則是擴展整理,到他的時候,在這三百餘字的基礎上,一口氣著出“世間文字八萬個”。

而“六書”是漢字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禮》中就提到六書,只是沒有說明具體內容。到了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詳細闡述了“六書”之中的漢字構造原理,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

只是程知遠未曾想到,他在這段註解上看到了這樣一句話,但是他的眼睛眨了眨,那些文字又重新變化回去,之前出現的那些字彷彿如同幻覺,讓他又是驚了一下。

《連山易》,作爲最古老時代的易,它用數字進行推衍的方法,相比起後來直白的註解,看似原始,但事實上,卻最可能是破解了天地間基礎的奧秘。

從科技時代來到這裡的程知遠,對於數字的力量,那真是再瞭解不過了。

手指在竹簡上繼續推移,程知遠希冀再從其中窺見一些古老時代的記載,但很可惜,後面的數字在費勁心思推衍出來之後,就都是正常的連山卦象了。

伏羲竊仙法於天?

一畫開天?

遂古時代,伏羲曾經取得過《河圖》與《洛書》,這兩本典籍可以說是中原文化的源頭之一,河圖之河乃指雲漢,洛書之洛,指的乃是脈絡變化。

《河圖》主常數,《洛書》主變數,常變相輔相合,於是《連山》方出?

程知遠爲自己這個猜測震驚了一下,但同時心中又升起另外一個猜想。

伏羲竊仙法於天,這麼看起來,好像是伏羲偷了南華真君的法術,而後傳道人間,這才把文明帶了起來,但事實上,如果真的是河圖洛書之故,那麼這所謂的“竊”,其實就是伏羲窺透了天地間本不可見的奧秘至理?

但上古時代的人們都是相信神靈存在的,這種神指的就是抽象概念上的神,伏羲明白了世間很多事象的運行規律,甚至由此推衍出各種修行之道與文明之路,這確實是竊取了上天的“法”,是俱有偉大意義的,不亞於開天闢地。

而伏羲作爲人,登臨高山竊去法,人登山上,故而稱“仙”!

“艮卦對應一,陽爲一,伏羲在思考如何前進。”

“師卦爲二、無,意思是時機到來就要上,必須主動強硬的動手。”

“震卦對應四,逆天登山,奪上蒼之法,故讓天駭。”

“大過卦對應三、六,陽之三,三生萬物,然而孤陽熾烈失調,是伏羲得手的意思。”

“坤卦是零,也就是無,順勢而下,伏羲運用仙法來教導衆生。”

“直至乾卦,是七,從開始到繁榮,無須解釋,文明始開。”

程知遠認真研讀這本《連山易》,此刻在他眼前放置的這些竹片,代表了上古時代乃至於,甚至於可能,是這片天地之間最原初的奧秘!

這一鑽研就忘記了時間,直至七日之後,程知遠才聽到外面的叩門聲,他猛然驚醒,轉過頭去,身體動彈了一下,肩頭卻已經落滿塵埃。

那種氣息就像是一座巍然不動的山嶽,不動則已,動如雷震,程知遠站起身來,感覺自身的情況前所未有的好。

他的眼中出現了一片脈絡圖。

那是人體的經絡,更是各個穴位的顯化!

“龍素說過,人之修行,乃握自身,天宮駐神,馭百竅千江,她說我身體內的江河浩大寬廣,無比兇猛,這是因爲仙人體魄與凡人體魄的不同所導致的差異。”

“當初我懵懵懂懂,如今卻也知道了很多。”

從黃厲之原逃出來的時間還不足一年,程知遠已經修行到了第五重樓,其中不僅僅有黃帝柏的功勞,也有劍神童子,也有龍素,也有石人們,更有那個倒黴鬼神厲長生的一份苦功。

當然,最大的原因,是程知遠的這具身體太好了。

生來爲仙,體魄異於常人,世間只有五十二具!

人的身軀就是一座山脈,無數的穴便是這片山脈上的萬象,有風有云有雨有樹有草有洞穴有陰陽有瀑布有天池.....一片山脈之中同樣有支撐它的脈絡。

那被稱爲龍脈。

軀殼的奧秘,精神的奧秘,連山,出雲而震!

程知遠越是鑽研,越是看不到盡頭,只覺得《連山易》浩大精深,確實是如祭酒大人所說,不能長時間觀看,否則容易被這股浩如煙海的知識攝住,最後耗盡自己的心血去研究,導致精氣神明損盡,過早的寂亡。

“焚膏繼晷以窮年,皓首窮經爲哪般?”

程知遠回過頭去,看着那些書架,這些古老的典籍安靜的呆在這裡,它們訴說着過去發生的一切一切,用文字,用刀印,用無聲的注視,告訴後來者們。

我們就在這裡,歷史亦在其中。

天地的奧秘,大世的輪轉,萬象的莫測,星宿的更迭,山海的起伏,人間的輝煌。

凡汝等所思所想,所得所問,一切於一切,皆可在此,尋到答案。

程知遠道:“旁人有先生一人,夫子一位,我這裡,有七千位。”

他向那些典籍重重一拜,隨後灑袖而去。

第一百一十章 劍勢,白刃銀屏第三十五章 出劍之後,當如疾風驟雨(求收藏求推薦!)第四百二十四章 奉天子之危第六十四章 確認過眼神,是可以砍死的人第六百一十五章 天子的道理第二百七十九章 夢 · 望嬚巫第三百二十八章 珠沉淵而山媚第二百一十三章 天子後裔第七百五十五章 仙人“寓言”第五百二十一章 天下最大的威脅!第四百七十四章 騙術之高(中)第三百一十章 公子召南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爲風師第六百六十四章 古老的人兒第五百二十四章 聖人分析研討會第二百九十八章 陣鎖聖人第六百四十一章 萬物一馬第五十九章 睚眥銜劍圖第二十九章 狗腦子打出來(買魚去了,更新晚了點)第六百七十二章 天與地卑,山與澤平第四百二十六章 先生危矣第六百五十章 天人之聲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斷走偏的道路第四百二十二章 山阿女蘿第三百二十二章 我全都要第四百九十三章 道火之謎第五章 人間喧囂第三百四十八章 玉連環可解矣第五百九十一章 我見青山,青山見我第二百六十九章 蘇秦未死第一百零一章 仲夏之炎(二)第六百零六章 逐禽左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人行,必有可爲師者第七十八章 望帝布,甘丹刀第七百零四章 素王的簡第一百零七章 相馬記(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三等分的計較第三百二十五章 木銅鈴搖,氣意所至第二百七十九章 夢 · 望嬚巫第三百七十章 有刺客第七百二十三章 趙之變第二百二十四章 誰來捨生?第十八章 天子之爭,金蛇曼舞第三百二十章 二問劍經第一百二十九章 顏如玉(二)第七十六章 正劍(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兄弟無情第三百零六章 七空天,高下禮第五百九十九章 飯和油(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卒必發於行伍第五百六十七章 荀子入秦,與狼共舞第二百三十一章 放匣(下)第四百二十四章 奉天子之危第五百一十八章 主動權歸誰?第二百四十八章 《四始·頌劍》第二百二十一章 異變(上)第四百七十四章 騙術之高(下)第七百一十七章 他的名字第六百零三章 儒門衆聖(下)第六百一十六章 君子不再(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夢 · 百獸還糧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光之上(下)第六百三十八章 誅聖(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擇碑記(一)第七百三十一章 問仁第五十六章 認識一下,以後你和他就是同事了第三百九十章 獨吞第七百二十八章 道尊之名,天宮入世第四十九章 我不姓張!第二百七十一章 夢 · 南禺山山神第二百五十四章 伏羲竊仙法於天第二百四十八章 《四始·頌劍》第一百四十二章 天低分海樹第一百九十八章 妒火中燒第五百一十二章 三件大事第六百九十四章 葬土(終)第五百九十四章 論子之德與戰第五十三章 狐祁山,虎神偶第三百五十九章 敢問鬼神何存焉第十三章 高樓驚百尺第五百四十二章 天律之下!第四百零九章 鷹擊長空第三十八章 山河鼓劍(上)第六百四十五章 一氣破天關第三百二十三章 姬止接劍第一百一十五章 獨目銅匣(四更)第五百六十四 大浪滔天第六百九十九章 摧天劍!第六百五十章 天人之聲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羅劍網第四百三十章 八字真言第五百八十九章 終究還是躲不過!第四百五十八章 黃鐘譭棄,瓦釜雷鳴第一百六十六章 斬鬼!第三百零九章 十寒變,所欲明第六百七十二章 天與地卑,山與澤平第二百八十九章 夢 · 稻花香第一百三十四章 周失天威,其德猶在第三百五十八章 風雪山神廟第六百零七章 車輪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