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龍素的猜測

bookmark

理卷室的門被輕輕合上,羅趾他們在抄錄完畢之後,這幫人就陷入了與這些竹簡漫長的拉鋸戰之中,龍素被他們請走,因爲羅趾,彭鶩他們都認爲,龍素現在等於是全村...等於是全監考老師的希望,她必須要單獨解題,以免遭到干擾。

這也是龍素之前想過的,一幫人一起解題確實是快,所謂人多力量大,但是在數字推衍這方面,大部分人都有着一種固定思維,難以從那個約束中走出去,這不是十二天內可以扭轉過來的,必須要長久的潛移默化才能得到改善。

龍素看過《大夏》與《殷》,這兩卷《易》是更改失敗的,但是同樣有很多特殊的排列方法,那是後來所更改的《周》所不具備的,而理卷室內的人,有很多人連《乾坤》都沒有讀過,雖然這也是常態,畢竟《乾坤》在世上流傳的樣本也很少,在這個知識比重極大的時代,可沒有電腦讓人上網隨隨便便複製一份.....

這時候就體現出後世信息時代的便捷性了。

所以,不提後世變遷,至少在這個古老的歲月想要獲得知識,尤其是一些珍惜的,那都要付出代價的。

如果家族之中沒有傳承的抄錄本,那麼也就只能在三宮這裡才能找到《乾坤》。

龍素輕輕揉了揉眉頭,她半依着樑柱,擡頭仰望天空,在這時候才稍稍放鬆下來。

太學今年的手段確實是非凡。

她豎起胳膊,伸了個懶腰,很快又意識到這不符合禮儀,於是迅速的放下雙臂,這纔想起來,自己好像已經在理卷室內呆了有五天多了。

不僅僅是自己,其餘的監考也是一樣,大家都在爲整理卷宗以及考題做準備。

“數字...數字......十二天是不夠的,真的要交給聖人麼?”

這對於稷下學宮的知識水準是一次很嚴峻的考驗,龍素此時很想見一見那個出題的人,不知道對方究竟是誰,居然能做出這種近似於“失傳”的題目來。

這必然是易,其實龍素心裡也有一個想法,但是卻不敢胡言亂語。

易經並不是只有一篇,周易相對來說最能讓世人接受,也分《彖傳》上下、《象傳》上下、《文言》、《繫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較爲古老的歸藏,它也有許多個篇章,譬如《初經》、《鄭母》、《齊母》、《本蓍》等,各個小篇章皆以氣爲講述,歸藏是講述“氣”與“化”的易,以坤爲起手。

所以有的時候,知一管而窺全豹,這種事情真的做不了。

如果不是周,不是乾坤,不是殷,不是大夏,甚至....不是歸藏。

那最後剩下的答案還有兩個。

“《先天》或是《連山》。”

龍素不知道這出自於哪一個,因爲這兩篇她同樣都沒有見過,據說這兩卷世間都只有孤本,沒有抄錄冊,存放在天子的卷宗室之中,那裡面案牘繁多,不明白具體擺放位置的人,進去了也是找不到的。

《先天易》又稱《大易》,其實說是易,倒不如說是對於天地間萬象更迭的一種總結歸納,所以有自己的一套計算方式,和後面的幾種易都不太相同,有一說法,《先天易》是《歸藏》的前身,但事實上,兩者之間可能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難道是《連山》嗎......”

龍素犯難,不論是先天還是連山,世上見過的人都是寥寥無幾的,包括儒門聖人。

當年據說孔子問道於窮天道尊,那時候窮天道尊化身爲周室的卷宗主官,見了大成至聖一面,而大成至聖那時候還未曾得證聖位,僅僅是十七歲的青蔥少年。

同樣,他也沒有得到大成至聖的頭銜,而這個頭銜,曾經也並非是儒門的。

那時候,大成至聖請向道尊,借閱連山,遭拒,並且告訴他,年紀太輕,見不得《連山》之變,有沉溺佚亡之險。

十七歲的至聖詢問道尊,什麼時候才能看到這本古老的易,道尊告訴他,等到他可以看的時候,自然就能夠看到了。

不一定是在這裡,不一定是在周宮。

道尊化身在周室記載歷史,是因爲天數輪轉,六道尊輪到他顯化於人間,代表世間運轉,當年幽王的時候,六道尊中,是地劫顯化,導致人間運數衰落,後來有聖人叛變,導致幽王戰死,都符合了當時的運勢。

從那之後,大成至聖便再也沒有提過這件事情,直至他後來又三次見到了窮天道尊,後者也沒有說他能夠去看《連山》。

直至道尊的化身在人間消失,大成至聖也沒有再踏入洛陽哪怕一次,故而也就一世未曾見過《連山》。

這是他心中的一處遺憾。

“可即使是至聖也沒有看過《連山》,如果真的是《連山》......”

她深吸口氣,把那捲竹簡緊緊握住,隨後向着理卷院的外面走去。

稷下學宮對於各聖門派來的監考,自然有自己的安排,住處什麼的當然要負責好,環境那更是不必多言,是一等一的優越。

而負責這些的,則是一位姜氏的學子。

姜氏,這一支是姜氏,特別注意,並不是齊國原本的那支王室那支,那一支是呂姜氏,或者叫齊姜,而如今在稷下學宮的這一支,追根溯源是太公沒有封在齊國前的那一支族人後裔,出於岐山,祖先是后稷之母“姜嫄”,更是齊國這一支的祖脈。

齊國這一支是呂尚的後代,而學宮這一支則是呂尚同族的其他人的後代。

若說是宗族關係,自然都是極近的,但是若說繼承王權,那麼這一支是沒有資格的。

也是因爲這個原因,所以田氏代齊之後,把齊康王放逐濱海,使得齊國這一支絕了嗣,而田氏因爲竊國心懼,所以想要把這支祖姜氏也給滅掉,但是被塗山氏阻攔,後來直接拉來天齊神,而田氏並非正統,竊國之後必須要保證人神和諧,故而便也妥協,讓這支姜氏繼續待在學宮,並且不剝奪任何權利,只是有一點,岐山祖姜氏,永遠不得入齊爲官,且學宮這一批,不允許再回岐山。

第三百三十三章 萬物皆備於我矣第四百九十四章 山海彼方的天子命第三十五章 出劍之後,當如疾風驟雨(求收藏求推薦!)第三十九章 山河鼓劍(中)第六百三十八章 誅聖(下)第六百三十八章 斬仙第二十一章 聖門爭龍駒第七百三十七章 死仙第七百七十三章 天界第三十一章 人間無趣,不如不來第四百五十八章 黃鐘譭棄,瓦釜雷鳴第二百九十六章 夢 · 聖皇遺留的邀請第二百五十九章 可使你爲出題人(上)第六百二十三章 昔年山下,夢裡童世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徹於天第一百四十三章 孽生第二百四十八章 《四始·頌劍》第一百九十四章 甘棠(上)第四章 它山之劍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要開始種田了第四十三章 河丘榆次,三位劍士(下)第四百四十七章 東極地乃海外神山第九十一章 夢 · 洊雷伐月第六百二十四章 柳樹與杯第二十三章 天下之物,何物不爭第四百四十五章 正宗秦腔第五百八十二章 聖人滅於秦(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索鬼神第二百六十一章 太學的神秘題目第一百一十八章 可以存檔的過去神明第五十八章 我乃南華真君座下說劍人第三百四十二章 王興於師,修我戈矛第六百七十章 絕望(下)第四十六章 因爲我窮第八十六章 夢 · 夫妻打架(下)第六百六十八章 天下有義則生,無義則死第六百零六章 逐禽左第三十二章 予我烽火,還你人間第五百八十八章 血濺霸宮第三百一十三章 交稅的白馬第五百八十一章 聖人滅於秦(上)第六百七十七章 選擇的餘地第三百四十五章 天地之迫,聚於罡爐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曾遊於雲夢第四百零九章 鷹擊長空第一百七十一章 木秀於林(風折枝)第六百一十九章 墳珠第四百六十七章 仙威無上第四百五十章 遲來的報復第二十五章 獅子蓮華,白虎拔刀第七百六十一章 劍蕩祁連(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不服王化第一百六十七章 靈槐第六百三十八章 斬仙第五百九十一章 我見青山,青山見我第一百八十三章 擇碑記(二)第六百一十三章 勇者無懼(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擇碑記(五)第九十八章 狂浪生(上)第九十八章 狂浪生(上)第八十九章 夢 · 徵三夷(三)第十四章 盛怒於土囊之口第四十一章 山花爛漫第三百四十三章 廬山幽火第六百五十二章 存在於前第六百一十三章 勇者無懼(上)第四百二十九章 湯鼎之沸第二百七十二章 夢 · 南次三經(上)第三百二十章 二問劍經第十二章 執力者,勢也!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子無章璽第四十九章 我不姓張!第三十四章 神人主天,聖人主世,仙人主風雨(下)【求收藏求推薦啦!】第二百六十六章 稷下後山塗山王第三百零五章 六氣轉,王爲生第四百二十三章 窮山惡水第四百五十五章 碎嘴先生第四百二十九章 湯鼎之沸第一百零九章 相馬記(四)第二百二十七章 天不生夫子(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甘棠(上)第七百零八章 神宮已空第六百一十三章 勇者無懼(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一臥滄江驚歲晚第四百二十二章 山阿女蘿第四百一十二章 聖人之軀第六百三十五章 天庭之主第四百零三章 子夏荊軻第二百零三章 劍心(三)第五百八十九章 終究還是躲不過!第六百一十五章 天子的道理第六百六十九章 絕望(上)第三百七十九章 沸水(下)第三百一十二章 齊國的打神鞭第三百五十五章 強買強賣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劫劍法(下)第五百六十三章 中原人的開窗藝術第七百七十四章 惠施第九十章 夢 · 徵三夷(四)第三百二十章 二問劍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