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五天時,往來言

bookmark

程知遠當然不是青丘子民,而甘棠確實是是的,只是此時面對這種詢問,倒也不能直接說自己的來歷,甘棠對於龍素還是有防備,至少在她看來,這只是一個很有熟悉感與親切感的“陌生人”。

難道一個正常的人面對一個陌生人,會把自己的生辰八字都戳出去嗎?

縱然當時趙國內部,在邯鄲的星宿府裡有很多人都看到了自己的誕生,但是那些人分佈在五湖四海,而且他們知道便知道了,也不會無聊到去說,再退一步,哪怕是說了,在凡人間,信息的傳播,傳着傳着就成了流言蜚語,再傳傳,得了,成了神話中的人。

就像是後世,很多人說自己的身份信息早已被泄露,事實上也確實是如此,不然也不會接到那麼多騷擾電話,但是信息泄露歸泄露,真正面對一個剛見面不久的人,你會直接把自己的所有身份和來歷,身份證明交給他嗎?

除非你是去買房子,而你對面這個人是銀行放貸款的。

所以甘棠眨了眨眼,咧嘴笑了笑,卻沒有說話。

而龍素見一問沒有得到解答,她便沒有繼續問下去了。

心中的沉默不會帶到現實之中,如果現在能夠反應心靈的狀態,那麼或許會發現龍素與甘棠的心裡都是一片沉寂。

這叫相顧無言。

但是現實中,龍素當然不可能失禮,說把甘棠晾在眼前很久,她在現實中只沉默了一頃刻,體現在閉口之後,微微頓了一下。

這只是在醞釀措辭,看上去並無不妥。

“學宮的開試還有些許時日,如今最少還有五至十天,如果有所需要,素可以爲您留下一分學宮的考試卷宗,等到程知遠來學宮時,您可轉交於他。”

“交卷的時間是一月之後,而公開分等的時間,是二月初二,屆時,如果他成功通過,您可以讓他入兵劍科,只是可惜,據說今年劍聖未曾回覆荀卿的邀請,故而可能不會來學宮開講。”

不過他狀態有異.......

仙人不可入聖門。

龍素的眼神光微微下移,倒是有些猜不準程知遠的意思,他既然不能學習聖門道理,也就是說,他是來學宮掛名,加入之後,應當會在藏書殿去觀書。

仙人的道理是自己悟的,只能借鑑,參照而不能照本宣科,這貌似是強制的舉一反三,但是不能傳播聖人的道理,那對於聖門來說就有些雞肋,雖然仙人本身是極大的戰力,但卻沒有任何一個聖門會去主動收一位仙人當弟子。

這似乎是默認的規矩,龍素自然也不敢開這個先例,姑且便當做是不能傳播道理吧。

而如果想要快速的瞭解各類典籍以及世間的變化,那麼稷下學宮,確實是一個極佳的選擇,而且在這裡,還不用被聖門的道理與教義約束。

學宮是一個開放的地方,海納百川。

龍素沒有把這些話說出來,她自然也有所保留,而她雖然表現的似乎無事發生,但甘棠心中卻是有了猜測。

她雖然在龍素面前顯得有些愚鈍,但是本身智慧亦是極高,於是那猜測越發大膽,最後被她按捺下去,未曾開口談述。

【或許那個蘇己就是龍素,既然程知遠可以進入那什麼幻境之中,爲什麼不想一想,龍素或許也進去了呢?】

【不是仙人...不是仙人就進不去嗎,這可不一定。】

當然,這種念頭想想就好,甘棠當然也不會直接質問,畢竟這和自己關係似乎不是特別大,萬一真的有這事情,那就不是簡簡單單的秘密可言,而或許會觸及到儒門內部的一些情況。

隔牆有耳,很多事情大家都是心照不宣,就是這個道理。

有些看似沒有問題的事情,如果被捅出去,那或許就會產生問題。

甘棠知道,儒門對於女子素來便有些輕視,這個輕視倒不是輕蔑的意思,而是覺得女子比較麻煩,對於儒門來說,如果不是特別優秀的女弟子,那麼一般是不收的。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當然,這句話不是說至聖在罵人,而具體意思是“女子”與“小人”,他們都很難培養自己的浩然正氣,難養身、心、性、命,所以與之相處要有遠近分寸,太近了容易失禮,壞了規矩;過於遠離,又容易招致怨恨,而不利於儒學的傳承。

通俗易懂的講述一下,那就是說他們想的多,而且容易把思想帶偏,不利於做學問。

女子不一定說的是女人,大多數指的是王者身邊的“寵臣”,當然因爲這個時代大部分王寵愛的都是女子,所以.....而且孔子當年見過,以及讀到過很多女子亂政的事情,即使不算褒姒(畢竟非自願),還有譬如驪姬,夏姬,文姜,宣姜,哀姜,南子,衛伯姬,聲姬,孟姚,這幾個本身的主動性就極強,所做的那些行爲帶有明確的目的性,並且造成的後果也很惡劣,這難道不算是亂政嗎。

那自然是算的。

孔子見這種事情比較多,並且親身經歷過南子與衛伯姬之亂,所以他對這種事情是深有感觸。

小人說的是與君子相反的人,不一定是指的那些蠅營狗苟之輩,凡是以最大惡意揣摩旁人的人,大約都能算作是小人。

《大學》裡講: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孔子所說的“小人”是指“未修身”所有人,“君子”是“小人”通過修身達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境界,纔是“君子”。

而在這一點上,荀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傳統儒門所認爲的小人一類,因爲他主張人之初性本惡。

所以至聖說出這句話,事實上是有對天下時局糜爛的一種哀嘆。

因爲世間衆生,皆是女子與小人,縱然有人爲君子,君子復可回於小人,這意味着禮崩樂壞,道德淪喪,人們爭相而追逐“利”,忘記了“禮”,或者說,“禮”成了“利”的一層皮。

故而因爲孔子的經歷,儒門對於女弟子的要求,算是很嚴格的了。

當然,在正常的歷史之中,似乎是根本沒有女子成儒的,這也是程知遠最初見到龍素時產生的疑惑。

不過既然是另外的世界發展,那麼這個設定當然是可以接受的。

第二百四十九章 天子劍解第四百三十三章 庚子與程子(中)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徹於天第六百九十八章 有人生滅於歲月第二百三十七章 天旦一劍!第二百零八章 憶妖第三百三十一章 我認你當大哥第四百八十三章 周武王伯邑考第三十五章 出劍之後,當如疾風驟雨(求收藏求推薦!)第五百三十二章 鄭聲淫,佞人殆第九十章 夢 · 徵三夷(四)第四十九章 我不姓張!第二百六十九章 蘇秦未死第四百九十九章 程夫子欲見天律!第三百五十三章 第三日的光速劍第二百一十一章 七千年前的對撞第八十七章 夢 · 徵三夷(一)第二十四章 一口吃了整個人間第七百二十三章 趙之變第六十二章 潛入夢第四百二十四章 奉天子之危第六百二十四章 柳樹與杯第三百一十九章 稷下之請第二百六十八章 吳越舊事與仙聖之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屠殺第四十九章 我不姓張!第六百四十四章 劍叩天門第一百零七章 相馬記(二)第三百零二章 三連環,侯人漪第一百六十八章 兄弟無情第五百九十一章 我見青山,青山見我第七十二章 論如何感化邪教第一章 天子西征第五百二十七章 千山鳥飛絕第二百三十三章 遼遠雷音第六百五十七章 鬼帝臨塵第六百二十九章 執牛耳者第三百六十四章 劍道中的一和零第二百一十二章 昏暗的前兆第三百四十四章 歧路亡羊第二百八十四章 夢 · 禺稿山(上)第四十四章 賠錢貨的高傲(上)第七百八十章 穆天子第六百四十七章 姬發第七百八十一章 龍紀第九十八章 狂浪生(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周失天威,其德猶在第十七章 獨劍術乃是往教第一百五十九章 霜女“鬿”(上)第六百四十八章 背棄天命第二百七十一章 夢 · 南禺山山神第二百八十六章 夢 · 山神的美意第二百九十二章 夢 · 欲物無止第一百二十七章 來自稷下學宮的鄙視第二百四十三章 坐過站的感覺第七百三十二章 比於列星第四百二十二章 山阿女蘿第一百六十七章 靈槐第四百九十二 血海劍國第三百三十三章 萬物皆備於我矣第二百九十二章 夢 · 欲物無止第一百一十六章 往世雷書(五更,求訂閱)第六百零六章 逐禽左第三十章 慈悲第五百五十七章 生意人好說話第九章 七千年春秋第三百五十九章 敢問鬼神何存焉第七百三十一章 問仁第七百三十一章 問仁第三百三十章 強制道歉第二百八十六章 夢 · 山神的美意第二百六十六章 稷下後山塗山王第五百一十七章 《雨無正》(下)第一百九十章 和光同塵第三百零二章 三連環,侯人漪第五百八十一章 聖人滅於秦(上)第八十六章 夢 · 夫妻打架(下)第六百零八章 神者,聖者?第七百六十九章 天界(一)第五百零四章 黃金大道第四百六十二章 萬里秦風第四百二十九章 湯鼎之沸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斷走偏的道路第六百一十九章 墳珠第二百四十九章 天子劍解第二百八十二章 夢 · 聚散如流沙第三十九章 山河鼓劍(中)第五百九十一章 我見青山,青山見我第三百八十章 大周朝第一實驗田第二百五十四章 伏羲竊仙法於天第四百二十四章 奉天子之危第四百五十九章 冥厄之會第七百一十七章 他的名字第二百七十五章 鳳凰不如雞第六百八十八章 天道誰握,天命所歸第三百九十三章 莫測時天舞二日鬼門關開第六百八十九章 殷墟青日起長虹第六百六十二章 天與地相去一萬五千裡(上)第六十九章 寒蟬悽切第五百四十二章 天律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