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君子如向矣(四)

bookmark

講學館內人們的討論聲越來越劇烈,程知遠把基礎的一個公式列出之後,下面的人幾乎就炸開了鍋,就像是沸騰的開水,而那些士子公卿,就像是一個個鴛鴦般的餃子,義無反顧的向裡面跳了過去。

一蹦三尺高,浪花濺五側,人們的唾沫差點化爲汪洋大海,好在不少人發現這種激烈的行爲過於失禮,於是也便有意識的放輕聲音,但是很快又被另外一幫人的分析所激怒,聲音從輕柔瞬間又提高八度。

若是菜市場買菜的大媽在此,也要對這幫人甘拜下風。

學宮的風氣很好,甚至可以說是理想中的大學模式,當涉及到學術之爭的時候,寸步不讓成爲常態,而不是專門爲了擡槓而去逼迫,講學是正確的,知識高於一切的觀點深深烙印在每一個稷下學宮人的心中。

彭鶩便是在和蒿麓、猗匡在脣槍舌戰,儒生們在這個時代可不僅僅只有嘴皮子厲害,動手的功夫同樣不弱,好在顓孫師和仲由兩系的人沒有在此,否則說到興頭,若有辯論不過,強詞奪理者,便一定要拔劍出來,外頭單挑,必須要見見血不可。

紛擾嘈雜的聲音,這種激烈的辯論場面是從沒有人見過的,往往學宮講道,都是聖人在上敘說,下面的人挨個來提出問題,但卻從沒有如此放任自流,宛如失禮無禮,然而齊王和君王后看到的不僅僅是表面,而是看到了更深層次的東西。

真正的百家暢所欲言,而不是按時按點,各家聖人來此講學。

這纔是真正的探討學術!

齊王法章的眼睛越來越亮,而他自己也在思考程知遠提出的那個公式。

“這個公式可以求出什麼?”

他問君王后有無破解之法,因爲在齊王看來,自己的妻子是極其聰慧的,而自己遠不如她。

君王后想了想,她亦是仙人,但她掩飾的功夫比程知遠要好,這是因爲她本身的特殊性,那口箱子不顯化的時候,她對於其他仙人來說,更難以被“同門”發現。

而程知遠作爲說劍人,可以說是五十二仙人當中最難以掩飾的了。

劍者必須要有鋒芒。

所以說劍人的更迭往往比其他人快,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說劍篇喜歡找一些性格不太好的人,而這些人又往往喜歡懟人。

懟成功了揚名天下,懟失敗了身死道消。

君王后在思考那個公式,她的眼睛閃亮着,似乎從裡面求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數字。

但齊王則是開始苦笑,並且咧嘴,他發現他似乎跟不上自己妻子的節奏了。

但他可是齊王啊,爲了維持自己的威嚴,所以即使跟不上節奏,也要在這裡奮力思考。

那句話說得好,如果全班都在努力學習,而剩下一個玩手機的人,玩着玩着就覺得沒有意思了,他也會開始學習。

何況齊王的學識本來就很高,沒有玩手機的人,更能迅速的融入到這種氛圍當中。

“我解出來了,這一定是對的!”

忽然響起的聲音存在於熙攘之聲聚集的潮水中,顯得有些蒼白無力,而那個士子奮力揮舞手中的竹簡,他低着頭解了半響,此時自覺得已經破解了這道公式!

他奮力的推開人羣,一邊高呼:“太學主!太學主請看我的卷宗!”

手臂揮舞,但是沒有遞到太學主面前,而是被齊王拿去了。

這個士子嚇了一跳,而齊王對他微微一笑,把這卷宗拿走,邊看邊走,最後遞給程知遠時,他也看完了。

齊王當然不會說是抄答....嗯,找靈感,威嚴還是要保持的,所以就說了一句不錯,當然是不是不錯...他確實是覺得還可以。

程知遠看了看那個公式的答案。

用一與無表示一個卦象,所以簡單來說,就是類似一個分數,無爲陰,一爲陽,中間加個橫向,轉九十度,寫在需求卦象的右邊。

最簡單之“卦”為兩儀,即陽儀和陰儀,太極亦可算是“卦”,是無(0)爻卦,陽儀以一表示,陰也是無,但而其次序則以陽在先,陰在後,所以這裡,陽是一,陰則變成了二。

這便是易數的十進制。

陽卦序爲一而陰卦序爲二;故陽之十進,一加其卦序一便是二,陰之十進,無加其卦序二亦是二。

程知遠所列的是一個基本的公式,但是因爲計算方法是用的《連山》,所以不僅僅要解數字,還要從數字之中尋找卦,在卦象中反向推導數字,同時還要“驗證”。

“這個....不對。”

程知遠搖了搖頭:“計算方法錯了,看來這位是比較喜歡文科,而不太喜歡數字的應用。”

那個士子好不容易擠過來,卻聽到這般無情的話,頓時有些喪氣。

但同時邊上又有許多人把他擠開,並且同時呵斥道:“快快快,下去,別耽誤我等與太學主驗題!”

這幫人把那失意的士子擠開,隨後各自上前,倒是顯得有些恭敬的遞上了自己的卷宗。

程知遠看了看這幾份,眼神微動,雖然有幾個還算可以,但都沒有讓他感覺到特別優秀。

因爲答案並不是單純的一二三,還有解讀的卦象,而由於這次是基礎教學,所以有很多人在解讀時錯漏百出。

連山這東西,和數學一樣,解讀時候不能有半點馬虎,有很多額外的隱語是不會告訴他們的,就像是龍素解答的時候,僅僅是一個最正的山天大蓄卦,以她的智慧都需要用上假設以及反轉。

雖然那是因爲她不知道真正的解題方法與技巧,但她的思路是沒錯的,這種東西,如果不能發散思維去解讀,最後只能落得一個身死道消……呸,是隻能落得一個失敗在衚衕裡的結果。

程知遠把這些卷宗打回去,他不打算仔細解答,因爲這也是學宮的規矩之一,任何人教學都是有所保留的,當然老師的“有所保留”,其實正是爲了讓下面的學生去“悟道”(思考)。

如果告訴他們這道題怎麼解,這個道理是什麼含義,那麼很多愚鈍的人就會對這種道理不斷尊奉,甚至盲目的追逐,到最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最好的例子就是後世的儒家,自從八脈傳人盡滅之後,後來的人便不算是儒家了,只能說是“讀書人”。

讀書人不等於儒家。

只知道照搬書本的道理,不知道後面究竟帶着哪些意義和道理,這種愚鈍的學習,適合大規模培養人才,而不適合學宮這種精英教育。(古時候能進學宮的基本上都是精英了)

這就連孔子都不贊成這種學習方法。

當然時代有時代的變化,每個時代的國情也不一樣,有的時候阻撓改革和橫插一手的,往往是宗族世家,豪門……

當然,春秋戰國的求學風氣,相比後世很多時代來說,那是要好太多了,這一點上,是和春秋戰國時代周天子衰落,諸侯並起有關係的。

不過這時候禮法雖然崩壞,卻還沒有到“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地步。

在人流中,好看的素手握住青色的小刀,又有兩指夾着一根粗糙的古筆,龍素在竹簡上寫下自己的答案,但是看着前面紛繁的人羣,卻有些躊躇,沒有立刻過去。

她想了想,爲了防止那個傢伙再和她詭辯,一定要確保這個答案沒有問題才行。

於是她開始自己驗算起來。

由於龍素看過許多種易,包括《殷》和《大夏》這兩個未完成品,所以在進行周易的轉換時,比起其他人來要更爲得心應手一些。

忽然感覺到一束目光盯着自己,她擡起頭來,對着那講臺上的某人翻了下白眼。

這是失禮的舉動。

但她心中卻在想,君子不和小人見識,如子夏聖人所說,大的禮數與道德銘記於心,小問題上有些鬆弛是沒問題的。

龍素在以這個道理來給自己找理由。

但其實她活的挺累的。

程知遠的目光垂下去,側過去,看到了甘棠和塗山王。

這兩人似乎已經解了出來,至少是已經大差不離,但是捏在手裡就是不放出去。

他們似乎很想看看學宮這些人的反應,所以放慢了下筆的速度,因爲能看到稷下學宮之人接二連三,乃至於成片吃癟,這種場景是十分少見的。

就像是一個滿分學霸班級,忽然有一天不斷有人不及格,那這場景一定是極爲有意思。

“我解出來了。”

一位看起來老成持重的監考出聲,並且走到講臺下,交出了自己的卷宗。

程知遠看了看,眉角微微揚起。

他沒有說什麼,只是把這本卷宗放在了身邊。

那監考一看頓時喜上眉梢,而邊上一些人看到了,立刻是驚訝不已。

“蕖衍,他是衛國人,先拜儒家,投於孟軻一脈,後來受到墨家影響,於是棄儒從墨,投身於禽滑釐麾下。”

“因爲此事而被渠氏家主修書痛罵,蕖衍便自己在氏字上加上草字,以此來表示和主家的分割。”

“當年渠氏呵斥他,如今卻對他態度曖昧,果然宗氏還是看成就,都是老頑固……”

有人頗爲感嘆,並且認爲渠氏或許有些看人不起,自視甚高了。

墨家的影響力毋庸置疑,但是在某些宗氏眼中是“無君無父”,所以不被喜歡實屬正常。

“他善於演算,今年稷下學宮卷宗中,關於工程那章,如何構造最簡單的轒轀車………”

“以及工程章之二,塔鉤的木輪組每秒轉速限定爲三,下落速度是頃刻五,已知限定速度突破需要倍數於前,轉速一時需要兩個人,但是一個是老人,老人的力量和速度是成年人的二分之一,而轉速二時需要四個人,所以需要幾個人能夠使轉速突破到五?如果突破到五之後,塔鉤的下落速度……還有磨損速率……”

一位學宮士子講到這裡,頓時有些滔滔不絕起來,而邊上有人則是一拍腦袋:“原來是這個傢伙!這道題我有印象!”

那個學宮士子笑了笑:“看衣着出身,我記得汝,汝是酈下卿之子?也是學宮中人,今年稷下本宮之卷,我等也是自去試做,卻不知道,汝怎麼做的?”

邊上那人:“太難了,我空着沒做。”

學宮士子:“……”

類似的對話發生在很多地方,今年稷下卷工程章很多人都沒寫,因爲那確實是有些煩人。

磨損速率什麼的,他們怎麼知道,儒家又不攻城!

農家要種地,這東西和糧食無關他就不認真考。

名家要甩嘴皮子,但是考試甩嘴皮子老師也不會給你打滿分。

縱橫與兵家不在這裡。

雜家略懂一些,所以答案還算正經,醫家人不懂這個,所以有人在題目上寫了罵墨家的話,絮絮叨叨說了一堆,說出這工程的攻城題目是不對的,教會別人會讓更多人死掉云云……

然後那個醫家的小姑娘就被打了零分。

至於其他聖門,那答案真的是五花八門,什麼臭魚爛蝦都有。

這就更別說那些考試的,還沒有進學宮的考生了,答案只有更奇葩,沒有最奇葩。

主要原因還是因爲算數不是主流學問,學宮裡面教算數的老師也很少,而唯一對這方面可以說大拿的就是墨子,但是墨子行蹤不定,誰知道他現在在哪個國家。

不過現在麼,不管怎麼說,太學主要求的公式,第一個解出來的人已經出現了,這便激發了很多人的情緒,一時之間,此中人聲鼎沸到處都是演算與爭吵的聲音。

齊王正在思考,在演算,但這個時候,君王后卻先站起來了。

她向前去,回頭對齊王眨眨眼,隨後噗嗤一笑。

齊王頓時苦笑不已。

“太學主。”

君王后把卷宗遞給程知遠。

兩個人隔着書簡,此時程知遠豁然擡頭。

他的眼中,君王后的肩頭,落下了一隻夢蝶。

輕輕扇動翅膀。

程知遠拜了一禮。

君王后豎起手指放在脣前,隨後嫣然一笑。

“看卷宗吧,太學主。我已經很久沒有這麼高興過了。”

她看着程知遠。

甚是歡喜。

第六百四十五章 一氣破天關第四百二十六章 先生危矣第二百七十九章 夢 · 望嬚巫第四百五十章 遲來的報復第三百三十章 強制道歉第四百九十四章 山海彼方的天子命第三十六章 籠中之獸,兇而暴戾第八十四章 夢 · 同牀異夢?第五百六十六章 程夫子樹立政治觀第四百三十四章 庚子與程子第七百二十章 大道廢第六百九十六章 受命於天第五百二十九章 四貴之禍第一百七十一章 木秀於林(風折枝)第二百三十四章 澤國江山入戰圖(中)第六百四十章 騙局第四百五十六章 跑路之法第三百九十三章 莫測時天舞二日鬼門關開第六百一十一章 萬民(下)第三百零五章 六氣轉,王爲生第一百二十五章 君子報仇第四百二十八章 三魚宴上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荒巨海劍第四百一十六章 大風雨中劍氣近(下)第二十七章 醉駕不可取第六百七十章 絕望(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敢問鬼神何存焉第三百五十二章 既知其子,復守其母第五百三十四章 你怎麼罵人啊你第六百四十七章 姬發第四百六十七章 仙威無上第七百三十章 無衣第三百一十七章 青風暮雪,大道無行(上)第三百九十五章 月退於蝕第四百零九章 鷹擊長空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覺得你是個妖第六百八十一章 說劍第七十二章 論如何感化邪教第五百八十章 拿得起定秦劍者,可爲秦王!第一百九十六章 甘棠(下)第五百一十八章 主動權歸誰?第七百七十五章 濠梁之辯第六百零三章 儒門衆聖(下)第四百六十章 躲到茅廁的人第六百一十六章 君子不再(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王興於師,修我戈矛第六百六十七章 三天帝之損第六百零二章 儒家衆聖(上)第五百四十八章 是龍是狗第七章 白虹飛舞,青蛇嘶鳴第五百二十六章 平素裡談笑風生第二百章 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第三百二十四章 我意可平山海第七百一十六章 恆山武士第九十五章 夢 · 鉞,天子之怒也第二百六十章 可使你爲出題人(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澤國江山入戰圖(中)第五百九十四章 論子之德與戰第七百零四章 素王的簡第四百一十章 秦劍西來第一百七十二章 木秀於林(天屍引)第三百一十一章 知遇之恩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覺得你是個妖第二百零一章 劍心(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周失天威,其德猶在第五百五十四章 萬法之法第一百三十六章 論傾世之勇者第三百五十二章 既知其子,復守其母第六百二十六章 天不生夫子(上)第五十五章 劍食人心第六百四十四章 借軀爲帝第三百零七章 八方斥,西難進第四百五十一章 夜下惡聖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戰起!第一百零四章 紅袍劍仙第四百章 天叫之哀第一百八十六章 擇碑記(六)第二百三十九章 未始離於岑而足以造於怨也第三百三十章 強制道歉第九十九章 狂浪生(下)第七百七十六章 三問之秘第一百七十八章 隻手遮天第七十七章 正劍(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甘棠(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列宿第三百七十三章 策雷電而逐陰靈第二百九十章 夢 ? 磨世第五百四十八章 是龍是狗第二百六十八章 先王的學識第二十章 廬山有火第四百九十五章 武丁帝劍!第二百三十八章 莊子·徐無鬼第二百九十五章 夢 · 聖皇啓第三百六十七章 我小時候還見過你第三百八十六章 仙人 · 庚桑楚第五百二十章 越王一劍!第五百五十一章 吃我範某人正義的背刺第七百五十九章 天上的眼睛第七百一十八章 天似蓋笠,地法覆盤第四百七十六章 雲神之殤(上一章標題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