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是絕對不同意程知遠這種說辭的,在他看來,既然有思想就要努力把思想變爲現實,程知遠這種行爲,是有思想,但卻欲要行縱橫家的事情,他不屬於任何一派,但他卻有自己的一套行爲準則。
仙人入世,古來不是沒有,只是極少而已。
難得有仙人不願意去求大逍遙而要與世間牽扯不清的,程知遠入世的態度明顯是積極的,但是他要做的事情,卻又無比的荒誕無稽。
子夏下了車,他在雲夢澤附近的漁村停留,楊樂不滿的看着那輛馬車離去,他對子夏先生進言,詞彙之中極盡對程知遠的貶斥。
“這簡直就是禍亂世間的熒惑星!”
熒惑星乃六道尊之一,入世則天下有大難,上一次入世的三**尊是地劫,促成了周幽王的死,而後來三陽道尊窮天入世,也就是此世的老子,維持了世間一定的輪轉,最後重新回到天上。
道尊們被視爲超出了凡俗的人物,傳說他們居住在兩崑崙之上,也就是說,入東崑崙之後,走到西崑崙的頂端,才能找到進入六道尊所在的原野入口,崑崙之上是天道之門,而兩崑崙是極其難走的道路,不說聖門鎮守,崑崙之上,還有許多古山海時代遺留下來的神靈遺蹟,不容許外人踏足。
楊樂的聲音放低:“先生,我們不能讓他繼續在人世傳播這種道理,這與諸子的道理都不相同,極爲危險啊!”
少年人想的很單純,程知遠的道理有悖於常識,與世間一切格格不入,自然就讓他心神不寧,即使他師從子夏,而後者是出了名的兼容廣博,但是他心底依舊惴惴不安。
子夏沒有說什麼,只是轉身離開了。
“先生?先生!”
楊樂感到不解,很快追隨上去,但是他卻不敢再多說什麼了,只是完全不懂,爲什麼先生要放任那個危險的人物從這裡離開?
僅僅是因爲救命之恩嗎?
如果是的話,其實也能夠說得通,畢竟君子的仁義道理放在這裡,旁人對自己有恩,那是萬萬不能不報答的,但是君子也說過,天下爲先,個人爲後,君子敢爲天下先,如今天下將要面對一頭瘋狂的猛獸,身爲君子,難道不應當主動站出來,匡扶社稷嗎?
“你要隻手去挽天傾?”
子夏走了很久,忽然站住,轉過身來,看着自己這個年紀最小的弟子,狠狠在他眉心上戳了一下,這是極不禮貌的動作,而且代表子夏此時的心情異常糟糕。
楊樂低着頭,戰戰兢兢不敢說話。
子夏的神情顯得有些落寞,他望着高天,他那失明的雙眼,似乎能夠看到厚重雲霧後面的羣星,也能看到羣星與天空之間的,流轉不定的“天道”。
禮樂將崩塌,道德已經不存復,程知遠在子夏離開時,向子夏發出了邀請,說如果子夏願意的話,可以在三宮合併之後,去洛邑看一看,他或許會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推動天下變革的永遠是天下的力量,但維持天下運轉的,卻永遠是天上的天道,子夏對此深信不疑,不僅僅是他,諸子很多都是如此認爲的,包括墨翟。
但程知遠不是說不相信天道,他身爲仙人,更應該清楚天道的存在。
他也不是要反天,他僅僅是認爲,天道本無牽無掛,強行用人的行爲去影響天道,那就是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害人害己,不利於天,不利於人,不利於世間。
子夏深深吸了口氣,他似乎做出了什麼決定。
雲夢澤中的霧氣遊蕩在大澤之中,在水波之內來往,伴隨着漣漪與大魚....雲夢澤內更有羣盜聚嘯,當然這個時間,還沒有出現後世的那位“盜王”彭越。
在更古老的時代,仙人盜跖曾出現在這裡。
“我來尋求答案。”
子夏望着雲夢澤,他希望見到盜跖,見到那位曾經呵斥仲尼的大智慧者。
楊樂侍奉在身旁,不敢有半點異動,只是好奇的眺望遠方的水波。
蘆蒿生長在水裡,一簇簇,一蓬蓬,聚集起來。
“盜跖早已死去多年,他的傳承也不可能在雲夢澤,新的盜跖很久沒有音訊,先生在這裡向雲夢澤詢問,他想要詢問什麼呢?”
“或許只是尋找一個能讓自己動手的理由吧。”
楊樂的心思百轉,然而子夏在此時開口了,讓他臉色一紅。
“我從不因爲他人的道理不同而去攻擊他人,我明着表現我的厭惡,但我不會背地裡向對方下陰手,就如同世人皆知道我不喜歡顓孫師,但我與他相隔極遠,偶爾也有書信往來。”
“楊樂,你今日開口駁斥了程氏子,然而你卻遠遠不如他,你不懂得你應該敬畏什麼,也不懂得你應該向往什麼,你跟隨我也有三年時間,難道還是如同一開始般的渾噩嗎?”
楊樂誠惶誠恐:“學生知錯。”
子夏嘆息:“程知遠狂妄,談亂世之言論,乃入世之上仙,本與人間格格不入,如果硬要說,他確實像是熒惑星,他要變亂天下,但是他之前所說的四個字讓我心中震動,那就是粉飾太平啊。”
“他不過是把那層粉末颳了下來,而我們,依舊在盡力去做一個裱糊的工匠.....”
“我不能阻止他,這不符合我的道,但會有人去替我阻止他的,如果他打破了那些阻擋者,那麼他的道理,或許也正是我一直思考的,相同的道理。”
“不破不立。”
子夏是如此說着的。
隨後雲夢澤的深處,忽然傳來聲音。
“好一個不破不立,子夏,你都要死了,還來這裡尋我做什麼?你是怕黃泉,沒有你的位置嗎?”
————
距離楚都愈來愈近,嬴異人倒是心情忽然放鬆下來,對程知遠道:“先生,子夏先生看起來並沒有傳聞中那般在意立場,您之前的話,對於跟隨仲尼先生學習了數十年的人來說,足以稱的上是妖言了。”
程知遠望着遠方的山水,平靜道:“子夏先生博學,他的立場不體現在外部,而是體現在內部,他是一個君子,一個仁人,相比之下,我可真是一個小人了。”
他撫摸着車內的劍,那柄劍被其他三把劍壓在上面,赫然是陳龍右的斬蛟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