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你被錄用了

bookmark

“科目……”

步五丈看了看邊上的一卷簡犢,魯駋示意他可以拿起來,步五丈取來觀看,見到上面所書寫的,足足有三十個科目。

正與他所聞相同。

老人頓時露出微笑:“大道三十,只是無義,但三十科目,卻又皆有義在其中,只要真如荀子所言,可以利天下的話……”

魯駋失笑:“學宮設立,從來都是利天下的。”

老人道:“政治和百工,可以嗎?”

魯駋目光一動,道:“政治?是禮樂,還是事鬼神,亦或是兼愛,不拔……百家皆有其言,這門科目不是一家之堂。”

老人道:“這不是那些君王都不採用的糟粕麼,我也只想讓我的糟粕流傳下來。”

魯駋失笑:“不入流的學說是有很多的,甚至有人說,如果天下人都不說話,那人就沒有紛爭,於是他就不再開口,但是啞巴又怎麼能真正讓人認同呢?”

他言辭之間,認爲這個老人也是一個不入流的,自己憋了很久,自認爲是塊金子,美玉,只是沒有合適的推薦,所以得不到綻放光彩的機會,事實上他只是一塊頑劣的灰化石罷了。

於是,似乎連老人的粗布衣裳,也顯得有些可憎起來。

這種昏聵和拙劣的言語,如果真的到了講堂上,那是對稷下學宮,乃至於新宮的大大羞辱。

“今天下之士,君子之書,不可勝載!”

魯駋搖了搖頭:“我建議你換一個,有些學說,荒誕無稽。”

老人道:“你不是還沒聽我第三個答案嗎,聽聽也無妨吧?”

魯駋想了想,點點頭,確實是,老人還沒有述說他的道,雖然可能十分荒誕,但是因爲考覈的緣故,還是不得不聽。

老人道:“再讓我說些無關緊要的話吧,我不計較封號與財祿,我的道,在我走了這麼久之後,也該畫上一個結束了。”

“以前我去傳道,也有很多人說我的道是有道理的,但是往往他們前腳說聽從,後腳用完了我的道標把它拋棄,我總想再努力一把,於是到處宣揚我的道,倒也集結了不少人。”

但他們最後產生了矛盾,並且不可調和,一樣的道,最後卻不能歸一,乃至於不相爲謀。”

“所以我明白了。”

“天地有私,人不能兼愛相同,世事有欲,人不能皆從道理,是,天下定於一!”

“天與地卑,山與澤平,我聽聞程子對此言有解,說是一種悖論,是有一種作用力在平衡世界。”

“力,刑之所以奮也!但這天下,誰能擔當這麼強大的力量呢?”

此時,其他的應試者也被老人的言辭所吸引,包括十個考官,於是邊上有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者詢問:“仲尼通曉禮樂,六御皆全,作春秋而傳千古,上比天子,世人稱以爲至聖,儒門七十二賢者,可以爲此力。”

步五丈笑道:“泰山將崩,天下皆稱仲尼爲聖,但卻又沒有人用他的道理,儒門有七十二賢者,子夏更是其中天驕,他所教出的人,李悝,吳起,魏武侯,每一個都冠絕當世,但他們都不是儒家的人。”

“儒家在平衡世界嗎?他們還擔當不起,古老的天禮將要崩塌,有七十二聖賢,卻沒有一個人的道理可以爲衆國所用。”

那頭髮花白的老人似乎想到了什麼,他摸了摸自己的臉頰,最後發出了一聲意義深長的嘆息。

邊上有人不服。

“楊朱之道可以爲天下平衡之力也!”

步五丈:“不拔一毛以利天下,更不害天下,人人皆爲自己,是遵從人的慾望,卻又以道理來約束。楊朱的道走在正確的路上,但又拐去了岔路,所以他死之後,學派分散,不能聚集,人心離散如流沙,不能積爲丘也。”

那人默然,他正是楊朱學派的傳人之一,此時被說,自然瞬間明悟,極爲慚愧。

這時候,顧齊開口,問道:“既然孔,楊皆不可衡力,商鞅如何?”

諸人皆看步五丈,步五丈道:“依法治國,法家三派,最聖者莫過於鞅也,李悝不能及之!”

“然而若要說衡天下,則爲時過早也。”

“弱民而強國,一時之盛,或可得天下,但必不可久持!”

“百姓貧窮,方有求富之慾;富有之後,方生求智之慾,那樣就不可能強盛。所以,國家必須想辦法在百姓富裕後合理拿走他們的財富,讓他們再度陷入貧窮。”

“大謬之言也!萬般法度皆爲上乘,然只此一言,商鞅便不足以衡世也!”

又有人站出來:“醫家如何?可衡天下否?”

步五丈只是道:“你只去問秦越人,他敢說這句話嗎?”

那不服者頓時泄氣,不再言語。

步五丈道:“學醫可救一人,可救十人,救百人,但這個數字變成萬萬千千天下人的時候,醫就沒有用了,因爲醫治得了刀劍之傷,卻治不了貪婪之病。”

一時之間,這裡陷入了激烈的談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張,也都在此時如洪流般噴涌出來,魯駋有些緊張,他莫名感覺,這個老人似乎要搞個大新聞!

他在把這裡變得混亂!

於是魯駋道:“諸子不足以衡世,獨墨家未言!”

步五丈哈哈大笑:“墨家,墨門,一言而出三派,三派皆爲下乘,秦之墨,知天下一定而不懂殺生之患,楚之墨,知天下之危而不懂拯救之法,齊之墨,搖脣鼓舌,落於表象而無其理……”

“但若我現在來選,寧擇秦墨也不擇齊楚……”

女公子按耐不住,頓時問道:“那程子呢!您這次都在用他的道理,用上了【衡世之力】這悖論之詞,您不是在應證他的道理嗎?”

老人看了她,見到她有些激動而導致臉色微紅,言道:“明天下之理,言事實之辭,但其實乃亂世之言,天下不變,則不可以用也。”

女公子則是不服,欲再復言,乃至於要打開她的箱子,卻是此時,後面傳來聲音,程知遠過來,點頭行禮。

“是亂世之言也!老先生與子夏先生,對那程夫子所作評價,同也!”

周圍悉悉索索,沒有人認出程知遠,稷下幾個人都是後調來的,有人覺得程知遠面熟,好像在學宮外見過,但沒有交談。

程知遠道:“悖論之所以爲悖論,是不可實現,但可以解,解不等於實現,微弱的平衡只會造成更大的混亂。”

“那麼,您是來講述衡世之道的嗎?”

步五丈道:“衡世之力,此解有二,一曰退,二曰進,退者,衆生歸蠻荒愚昧,進者,皆開明智,不說皆爲聖賢,只需人人皆得聖賢半分智慧,則天下衡矣!”

“故我不講退步之法,只講進步之道!進五丈之步,或可衡世!”

程知遠:“何爲五丈?”

步五丈道:“一丈,學而知之;二丈,知而明之;三丈,明而用之;四丈,用而變之;五丈,變而衡世之!”

魯駋拍案而起:“荒謬至極!”

程知遠撫掌而拍:“大道至言,不過比起五丈這般晦澀之言,倒不如用【知行合一】四字,儘可詮釋也!”

魯駋愕然:“你……”

步五丈也是一愣。

卻只見程知遠向步五丈行禮,而後道:“您被錄用了,墨翟先生!”

第四十五章 賠錢貨的高傲(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之初,性本_?第三百三十四章 一口裝着江山的箱子第五百二十五章 不能面見法家第四百三十四章 庚子與程子第二百三十八章 莊子·徐無鬼第二百五十二章 一劍風雨,倒卷人間第三百七十六章 守道之屍第三百二十三章 姬止接劍第五百八十二章 聖人滅於秦(下)第一百零七章 相馬記(二)第七百零九章 非此世者第五百四十二章 天律之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嬴異人第四百零二章 泰山不復第四十四章 賠錢貨的高傲(上)第四十四章 賠錢貨的高傲(上)第五百零八章 爭權者第六百七十二章 天與地卑,山與澤平第二百七十八章 夢 · 望山巫第七百一十八章 天似蓋笠,地法覆盤第三十九章 山河鼓劍(中)第八十八章 夢 · 徵三夷(二)第五百一十四章 樂正氏西來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要開始種田了第六百零二章 儒家衆聖(上)第七百三十五章 無論何人第四百五十章 遲來的報復第二百七十一章 夢 · 南禺山山神第二百四十八章 《四始·頌劍》第三百八十六章 仙人 · 庚桑楚第四百六十六章 共工折天第三十三章 神人主天,聖人主世,仙人主風雨(上)第七百一十三章 葉公好龍第六百四十四章 天命在長生第二百零六章 劍心(六)第五百三十九章 華穰貴胄(下)第九章 七千年春秋第六百九十六章 受命於天第二百六十八章 吳越舊事與仙聖之戰第一百九十二章 和光之上(中)第五百七十二章 聖戰(下)第二十六章 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第五百一十七章 《雨無正》(下)第五百零一章 歸來歸去第二百四十七章 甘棠見龍素?第四百九十七章 天綱!第六百章 飯和油(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珠沉淵而山媚第二百六十七章 《七星》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風雨中劍氣近(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夢 · 山神的美意第六十二章 潛入夢第六百章 飯和油(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天低分海樹第三十章 慈悲第四十章 山河鼓劍(下)第六百三十章 進一步,海闊天空!第三百四十四章 歧路亡羊第三百三十八章 君子如向矣(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七千年前的對撞第二百一十八章 風雨大作!第十二章 執力者,勢也!第五百七十章 聖戰(上)第六十章 霜天曉角,龍淵照海第三十五章 出劍之後,當如疾風驟雨(求收藏求推薦!)第五百零五章 你被錄用了第二百一十八章 風雨大作!第七十五章 察晦塵於微第四百五十一章 夜下惡聖第三百二十四章 我意可平山海第一百一十一章 乂字劍!第三百七十八章 沸水(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惶惶第三百二十三章 姬止接劍第二百零三章 劍心(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白駒烈馬,忽然而已第三百二十二章 我全都要第七百五十四章 遇道則止!第二百九十章 夢 ? 磨世第七百六十八章 鈞天之宴(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窮山惡水第五百零五章 你被錄用了第五百四十五章 萬數梨花開長空第三十四章 神人主天,聖人主世,仙人主風雨(下)【求收藏求推薦啦!】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人行,必有可爲師者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子無章璽第七百二十九章 北風捲地百草折第七百六十四章 萬里騰空一踊身第七百一十二章 天子的資格第六百四十二章 斗轉星移,天下爲公第七百一十章 傳說中的儒者第六百五十章 天人之聲第二百一十九章 惶惶第十二章 執力者,勢也!第二百一十三章 天子後裔第四百六十四章 莫須有也第三百九十五章 月退於蝕第七百五十三章 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