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程夫子樹立政治觀

bookmark

甘鯉雖然上課打盹,但他卻能背誦商君書的很多句子,商君書是秦國貴族...嗯,新興貴族都會去看的一本書。

他們無比懼怕這本書,但卻又要求下一代人不斷去鑽研與琢磨。

秦國的貴族,是不會形成世家宗族的,因爲秦法中的分家制度,可以明確保證這些宗族在三代之後不會有過多的糾纏,而一代代這麼弱化下去,基本上大型的,可以對抗國君的強大勢力就基本上很難再出現了。

孟西白三家老氏族尚且被弄得欲仙欲死,便不要說那些更小的一些的了,連嬴氏本宗的人都被整的死去活來,但同時,一種尚武,勇以公戰換取爵位,而不屑於私鬥的良好風氣,也在秦國逐漸形成了。

甘鯉的先人是甘茂,與秦國的秦孝公時期的老氏族首領甘龍並沒有關係,所以甘茂也很痛恨這些宗族勢力,他從小被教育要以秦法爲大,要以商君書爲重,因爲,正是因爲這種秦法,才造就了他們這些人如今的地位。

秦法是一切的根本,當然,更多的,其實不是爲底層人尋找出路,尋常的庶民戰士頂了天也不過就是升到公大夫,這已經是破天荒,像是白起那種人物,也是因爲當初被魏冉發現而提拔,否則他估計還要打拼很久才能冒頭。

而秦法的晉升渠道,大部分,還是爲了這種寒門弟子而敞開的。

“先生抨擊了弱民篇,我覺得先生說的片面了,我便要講,說民篇!”

商君書其五,說民。

“辯慧,亂之贊也;禮樂,淫佚之徵也;慈仁,過之母也;任譽,奸之鼠也。”

“亂有贊則行,淫佚有徵則用,過有母則***有鼠....則不止。”

“八者有羣,民勝其政;國無八者,政勝其民。民勝其政,國弱;政勝其民,兵強。故國有八者,上無以使守戰,必削至亡。國無八者,上有以使守戰,必興至王。”

巧言善變,聰而有智,是民衆違法亂紀的幫手;儒家繁瑣的禮節,使人渙散意志的音樂,是導致民衆放蕩淫佚的原因;仁慈是犯罪的根源;擔保、舉薦,是罪惡的庇護所。

壞事有了幫助才能四處流行,放蕩有了引導才能做起來,錯誤有了根源才能產生,罪過有了庇護的場所就無法制止。

這八種東西結成羣,民衆就會不受政府法令的限制,國家就會被削弱;反過來,政府的法令能壓制住民衆,兵力就會強大。

所以,國家如果有這八種東西,國君就沒有辦法派遣民衆去防守和打仗,國家一定會被削弱直到滅亡。國家沒有這八種東西,國君就有辦法役使民衆去防守和打仗,國家就一定興旺,直到稱霸天下。

“先生說,要衆生開明智,但世人愚蠢,若開明只,此八亂其一之禍將至,士尚且敢於鑽法律的空子,黎民都是貪小便宜的人,禮樂,這是無用的東西,而仁慈,就像是齊國法家一樣,以德教化民衆,但那些民衆都知道如何躲避齊法家的懲戒,我聽說,他們往往把犯罪的行爲,約束在一定程度,這樣既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又能躲避法家的懲戒。”

“前四者產生了,後四者必然產生,所以不是商君弱民!而是民本不該開智!”

甘鯉的聲音很洪亮,那位大叔沒有動靜,他靜靜的聽着這個“貴族”的話。

“先生所說的,商君的道理,弱民是大錯的,要使民爲法而戰,而非爲君而戰,此是爲國非爲王,但無王,又何來的國呢?”

“用善,則民親其親;任奸,則民親其制。合而復者,善也;別而規者,奸也。章善,則過匿;任奸,則罪誅。過匿,則民勝法;罪誅,則法勝民。”

“用所謂的善民治理民衆,那麼民衆就只愛他們的親人;用所謂的奸民治理民衆,那麼民衆就會遵守國家的法制。”

“民衆結合起來就會互相掩蓋過失,這就是所謂的善,這是包庇;而使民衆疏遠分開,互相監督,這就是所謂的奸,但卻可以穩固社會風氣。”

“表彰所謂的良民,民衆的罪過就會被掩蓋起來;任用所謂的奸民來治理,那麼民衆中的過錯就會受到懲罰?”

甘鯉問道:“學生不明白,難道這也是錯的嗎?”

“民勝法,國亂;法勝民,兵強。”

“以良民治,必亂至削;以奸民治,必治至強?”

“是先生的道理錯了,還是學生的理解錯了?”

小課堂上很多人都沒有說話,之前的嘲笑聲也都消失無蹤,那些孩子們,亦或是青年人,都眼睛眨着,有些羨慕的看着甘鯉。

這就是軍功貴族的家教,他們什麼都可以不會,但必須要會背商君書。

而他們這些庶民呢?別說背了,連字都認不全呢!

老先生教字很慢,而且讓人記不住,但是程夫子來了之後,大家很快就喜歡上了寫字,覺得那些飛舞的文字,是世上最美麗的圖畫。

但要做到和甘鯉一樣出口成章,上課睡覺還能反問老師...他們是做不到的。

“說的很好。”

程知遠覺得,如果自己可以笑,那麼在這個時候,老師應該給學生一個鼓勵性質的微笑。

只可惜,在自己這裡,只有鐵面老師這個稱呼。

“商君之說民,商君之弱民,其實並不衝突,說民的問題,你聽我給你講講。”

“隨便找一個切入點吧,民勝法,國亂,法勝民,兵強。”

“問,民勝法,爲何會國亂?”

甘鯉一愣,理所當然道:“因爲民衆愚蠢啊!”

程知遠:“愚蠢於何處?貪小便宜?自私自利?一毛不拔?時常嫉妒旁人?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

甘鯉道:“都有。”

程知遠點了點頭:“我來說一句吧,也是說民篇的,你可能沒有仔細想過這句話。”

“治明則同,治暗則異。同則行,異則止,行則治,止則亂。治則家斷,亂則君斷。治國者,貴不斷。”

“社會政治清明,則民心齊;社會正當黑暗,則民對世事就會產生異議。”

“民衆同君主的意見相同,國家的法令就能執行,民衆同君主政見不同,國家的法令就不能實行。”

“國家的法令執行了,國家就能治理好。國家的法令不能實行,國家就會混亂。”

“國家能治理好,是因爲民衆在家中就能判斷對錯。國家混亂,那就要君主做決斷。治理國家最可貴的,是在民衆中作出決斷。”

“法來自於思想,而脫胎於人民。”

程知遠面向這些學生,帶着商君書本來講述的道理,而後,在最後加上了自己的幾句話,以此宣告此次提問的.....結束。

“民強則國強,民開智,知法,有德,生歸屬之心,法之下,無傾側,生前事,生後事,天下事,君王事,百姓事,庶人黔首事,若皆爲國事,民,便願爲法而效死。”

————

“治明則同,治暗則異。同則行,異則止,行則治,止則亂。治則家斷,亂則君斷。治國者貴不斷,故以十里斷者弱,以五里斷者強。家斷則有餘,故曰:日治者王。”

——《商君書·說民》

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戲開始(上)第三百二十五章 程與素第一百九十一章 和光之上(上)第七百二十九章 北風捲地百草折第九十七章 白鹿東行第六百七十二章 天與地卑,山與澤平第六百二十五章 仲尼第六百四十五章 幕後黑手第三百七十二章 少年口吞五方風雨第三十八章 山河鼓劍(上)第五百五十三章,君當愛法,法當愛民,民可爲法而死!第四百五十三章 天劫劍法(上)第二百二十九章 屠殺第五百三十九章 華穰貴胄(下)第六十七章 不要在意那些細節第三百零三章 四懷疑,呈者見第五百七十九章 人非天,焉知天之道德?第五百七十三章 你們在此地不要走動第十章 人資如玉,各有本根第六百六十五章 世間塵埃與螻蟻(上)第五十七章 神思鐵面第五百六十章 推杯換盞(上)第五百八十一章 聖人滅於秦(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地游龍(上)第三百六十四章 劍道中的一和零第六百三十二章 四象天宮第六百四十四章 劍叩天門第三十五章 出劍之後,當如疾風驟雨(求收藏求推薦!)第六百四十四章 借軀爲帝第四百四十七章 東極地乃海外神山第四十七章 乾了這碗瓊漿玉液!第一百五十二章 索鬼神第五百一十一章 莊生是誰?第二百九十八章 陣鎖聖人第六百四十一章 人間頂峰之戰第六百九十九章 摧天劍!第二十一章 聖門爭龍駒第五百八十八章 血濺霸宮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荒巨海劍第二百五十四章 伏羲竊仙法於天第二百八十二章 夢 · 聚散如流沙第四百一十三章 狂妄之徒第七十三章 子張之儒第五百零一章 歸來歸去第五百章 帝力於我何有哉!第六百四十四章 劍叩天門第一百六十二章 仙與鬼(二)第六十九章 寒蟬悽切第一百八十三章 擇碑記(二)第九十八章 狂浪生(上)第三百九十四章 盛情難卻第二十八章 沖天血炁第三百三十八章 君子如向矣(一)第十七章 獨劍術乃是往教第五百一十三章 逃避不了的嬴異人第二十八章 沖天血炁第五百三十五章 太阿誰主!第二百八十六章 夢 · 山神的美意第一百五十章 陸地劍仙(下)第七十六章 正劍(上)第六百四十一章 萬物一馬第五百七十九章 人非天,焉知天之道德?第五百六十一章 推杯換盞(下)第六百零五章 三儒第三百四十三章 廬山幽火第三百七十一章 劍宗之戰第七十七章 正劍(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山天大蓄卦!第七百五十八章 卞和!第六百九十三章 葬土(三)第三百九十六章 終年吃人第三百六十七章 我小時候還見過你第五百七十二章 聖戰(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殺生起始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人行,必有可爲師者第二百六十九章 蘇秦未死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點寒芒先到第二十章 廬山有火第七百一十二章 天子的資格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生天殺,其道理焉?第二百一十五章 禍事了(上)第五百七十四章 風雨起咸陽第四百八十九章 夢 · 牧野之戰第七百六十四章 萬里騰空一踊身第二百四十七章 甘棠見龍素?第二百二十九章 屠殺第四百三十六章 絕其糧,滅其氣第八十二章 夢 · 妻爲妲己?第五百四十一章 食帝者!第五百零二章 老朽步五丈第一百六十六章 斬鬼!第三百八十九章 荊棘從中荊棘刺第三百零四章 五天時,往來言第一百一十九章 神臣第七百一十八章 天似蓋笠,地法覆盤第八十六章 夢 · 夫妻打架(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天不生夫子(下)第六百八十一章 說劍第二百一十五章 禍事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