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一章 問仁

bookmark

“秦軍?!”

趙軍看到抵達這裡的居然是秦軍,既是驚又是怒,驚的是秦軍居然也有攻擊雁門關的計劃,怒的是秦軍居然和北狄聯合!

“秦軍和匈奴人聯合了!”

“該死的秦人!”

趙軍當然不認爲秦軍出現在這裡是來幫忙的,事實上雁門關並沒有收到這種消息。

恆山武士們也不會相信,畢竟剛剛纔和秦軍在長平打過好幾次生死戰鬥。

所以答案當然很明顯了。

但話雖如此,趙軍卻突然發現,匈奴人同樣很慌!

“怎麼回事,他們不是和秦軍一起的嗎?”

“不,這個情況……”

“秦軍是突然出現在這裡的,不是和匈奴人聯合的,他們是從哪裡過來的?”

趙軍有巨大的疑問,但是匈奴人知道秦軍是怎麼過來的!

他們殲滅了西北方的陸渾人,從那片大原野殺穿,抵達了雁門關!

“秦軍……滅了陸渾!”

金天君王的眼睛都瞪着,怒不可遏,秦軍滅戎狄,雖然不是一次兩次,但也並非幾日之功就可以辦到的,不然當年和西方八戎打了幾十年才徹底降伏他們……

除非……

金天君王精神時陡然大震:“秦軍也有類似恆山武士的強大軍團,如此才能摧枯拉朽,粉碎陸渾!”

“又或者,有天帝人物!”

不論是哪一個結果,對於匈奴的士氣打擊都是致命的,而方見到遠方秦軍的時候,鬼方的部隊,揚拒人和伊洛人,都在同時向西方移動!

數萬戰馬與驚天的氣息,化爲流轉的洪流,而直到這個時候,趙軍才確認,秦軍確實是沒有和北狄攪和在一起,他們的出現,完全在戰爭雙方的預料之外!

遠方也有戰馬的聲音,秦人收八戎,於是優良的戰馬已經不缺,秦軍的騎兵衝擊過來,帶着那些鸞鳥與天騎兵,而衝在最前面的,則有五百人!

這五百人披頭散髮,狀如鬼神,力大無窮,鬼方的前鋒士兵,一個照面就被旄頭騎直接撕碎!

如天神惡鬼,而鬼方大軍中,猛然飛起一人,鬼方的君主拔地而起,手中長矛化爲流星,瞬間將雲海震開!

天威倒卷,此時五百騎士同時呼出一口威氣,只見到天地色變,一頭青牛化出,腦袋一晃,張口一吞,那傾裂雲天的一擊,所攜帶的萬鈞元氣,被直接從世上抹去!

“嗯?!”

鬼方的君主瞪起眼睛,他的祖輩昔年率領北狄大破天子六師,卻是不曾見過中原還有這種本事!

“有點意思,居然能和我較量!”

不下於金天君王的氣息在此時爆發出來,堪比天神聖人的力量,震顫整個世間。

鬼方的君主眯起眼睛,他不再動用天地偉力,而是要衝過去,用強大的肉體,直接將這些奇怪的騎士撕碎!

“未必有這麼容易!”

一聲如嘲笑般的呼喊,秦軍如浪潮一般,向前壓來,而這時候,白起的聲音從中間傳遞至四方!

“鬼方的人頭,左耳,軍工記上,一個算三個!”

秦軍以人頭計功勳,此時聽到這句話,疲憊之師瞬間化爲餓狼餓虎,士氣猛然上升,此刻在秦軍眼中,鬼方人已經不再是敵人,而是功勳!

秦被甲百萬。山東之士被甲蒙胄以會戰,秦人捐甲徒褐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

“秦軍和鬼方人打起來了!他們不是一夥的!”

趙軍士氣大振,既然秦軍不是和戎狄一路的,那他們打起來了,對於趙國當然是一個極好的結果!

能減緩一些敵人的力量,就儘量減緩一些!

恆山武士的後退止住了,匈奴三王也有人開始受傷,不敵而後撤,呼衍王殺死了兩個武士之後,自己重傷,不得不後退離開,但是接引他的匈奴勇士至少死了上千人,才堪堪把他救回去!

不過這時候,白馬胡巫出現了。

“龍神,我已經好了,與我同擊,拿下趙悝!殺李牧!”

天帝級人物動作,自然是天崩地裂的情況,聖人能起三江之水,神人能驅天地流光運轉之力,而六年前,一羣天帝人物出手,幾乎把整個楚國都打碎了,河山高川化爲烏有,萬物衆生焚爲灰燼……

只不過神道受到的限制較爲巨大,雖然對其他人物一對一有天地之力加持的優勢,但如果遇到軍陣,就會自縛手腳成爲劣勢,渾身解數不得使用。

白馬胡巫恢復過來,此時也正是恆山武士減員嚴重的時候,他正可以不受束縛,大打出手!

劍氣橫空,只聽得一聲“天縱之間”,當初打退姚先生的那一道絕世劍法再度顯化!

同時,龍神捲起風暴,胡巫施展翻山倒海的神力!

陰陽都渾濁,天帝人物的對決使得這片人間都在不斷搖晃,衆所周知,韓趙魏三國分晉之後,晉國的古天帝就消失,故而三家並沒有九天上帝坐鎮國度。

而趙悝,這位曾經請教過南華真君一招半式的趙國前太子,就相當於趙國的守護天帝!

這片世間與羣山都在顫抖,而聖人的氣息,顓孫師向前,與弟子們遇到了金天君王。

“儒家七十二聖人,都是老人了。”

金天君王殺意毫無阻滯,而徑路聖子上前,亦來助他!

二位天神壓來,勢必要把這位老聖人斬殺當場!

但是這個時候,祭天金人發出了聲音。

“儒家的道,可以聽一聽嗎?”

在大戰中論道,顯然不是什麼正常的行爲,但是顓孫師卻答應了。而金天君王與徑路聖子,在詫異的看了一眼大金人後,就默默的退開了。

“還請二位暫且休戈,與我同聽儒家之道。”

“活過千年的聖人啊,不折不扣的古人,古人的智慧與道理,這是一個探討的好機會。”

徑路聖子稱是,而金天君王卻道:“我長生十萬勇士,如今已去三四,您這論道,不該在這個時候!”

然而祭天金人道:“這很公平,趙國的軍隊沒有天神,李牧油盡燈枯,趙悝以一敵二,而你二人與我等入陣,便是破壞了平衡。”

“十萬人都打不過對面嗎,那在天神一昧的庇護下,這些戰士也能被稱爲勇士嗎?”

“至於生死,自然和人是渾一的,人的生死變化是沒有什麼區別的,既是生者也是死者,六年前幽冥入世,死人與活人都在爲一點點的利益爭鬥不休,那死人與活人還是沒有區別的。”

金天君王瞪着眼睛,但他不能反抗這位金人,這位是指點了渾邪大單于的人,也是白馬胡巫的老師。

更是匈奴人眼中的“天主”!

“誒,你不能理解我,就像是春秋時代,庚桑楚的弟子不能理解庚桑楚一樣,但是庚桑楚可以讓他的弟子去找老聃,但是你們,我又應該讓你們去找誰呢?”

“這世上沒有超越我的人,我想傾聽萬物的道理,於是就都能見證,道尊們的話語也爲我所聞,於是你們就很悲哀,如果我的道理你們都不能理解,那麼你們就永遠與大道無緣了。”

“還是說尋找熒惑道尊那個女人呢,她喜歡征戰與殺戮,但對於真正自然的道卻知之甚少,她只是一個道的傀儡罷了,用強大的武力來掩飾她那孱弱至極的精神……”

金天君王不滿道:“強大的精神雖然可以引動天地的共鳴,甚至隱隱觸及於道,然而過於強大與融入,卻也會失去自我與天地同化!”

金人道:“是啊,這正是因爲你們的境界低微,所以看到的只有可怕的事情,高一層的人能在生死之間看到突破,這就是掌握了大破滅的人了。”

“生死有五重變化,每一次的變化都是徹頭徹尾的蛻變,你們看不到大破滅,古往今來也沒有幾個人能夠看到。”

祭天金人用最平淡的語氣來說着最讓人憤怒的話,但對於他來說或許本就是這樣。

金天君王:“過去的宗師,不敢像是您這般說話。”

祭天金人:“你說的對,因爲他們眼中有太多未知。”

“而我,當我甦醒的時候,眼中所見到的,便是如此世間。”

祭天金人一言一行都帶有天地的道韻,顓孫師則是問道:“你這是給予我們公平?”

“你想要問什麼道?你既然說世間一切的道理你都已經通曉,那我的道理,你又有什麼必要來問?”

然而祭天金人卻是道:“錯了,世間很多道理,我雖然通曉,但是世人自己也有不符合大道的邏輯與解釋。”

“就像是樹葉上的脈絡,一條一條的延伸蔓延,大小粗細各不相同,但是它們卻都是從一根主幹延伸出來的。”

“所以我要問你,什麼是仁義?”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但是仁義二字,儒家八派卻是各有說法。”

“你的仁義呢?是站在這裡,阻擋匈奴入侵,這就是仁義了嗎?”

“你自認爲是仁義的君子嗎?”

顓孫師道:“恩者仁也,理者義也,真正的志士仁人都不會因爲貪生怕死而損害仁義,爲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顧自己的生命。”

“我未必是一個君子,你提到了庚桑楚,那麼春秋時期那位庚桑楚也說過,世人都以爲他是大賢者,但他自己卻不認爲,並且很反感。他的弟子不能理解,所以纔有了後來他的弟子南伯子拜訪老聃一事。”

“而你也未必是一個小人,因爲你們不理解小人的意義,用我的道德來約束你們那是不正確的。”

“就像是讓擅水的濮人去走蜀國人的山路,那麼濮人肯定走的歪七扭八如同鴨子一樣了。”

“魚兒躍出水面,是爲了呼吸到天地中的氣,當然也可能出於其他的原因。畢竟子非魚而不知魚之樂,你們不懂君子的意義。”

“我是一個士,曾經是卑賤有罪的人,是仲尼教導了我,於是我成爲士。”

“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

作爲一個“士”,臨到危難的時候,就要把自己的生命拿出來,看到有利可得時,便要考慮一下應該不應該得。

祭天金人言道:“你是世人以爲的君子,而你自己不過是在走自己的仁義。”

“這就是你的仁義啊,簡單質樸,但很有道理,你認爲應該阻止我們,所以你來了。”

“但是……”

祭天金人道:“魚爭相投水,人爭相求道。爭相投水的魚,掘地成池便給養充裕;爭相求道的人,漠然無所作爲便心性平適。所以說,魚相忘於天下里,人相忘於道術中。”

“所以你是‘畸人’,就是不同於世俗而又等同於自然的人。所以說,自然的小人就是人世間的君子;人世間的君子就是自然的小人。”

“你是見不得生死的人。”

顓孫師氣的笑了:“你這也和公孫龍子一樣都是詭辯!君子從來只有人世間的君子,自然是自然的矇昧,難道你是要標榜,汝等披髮而左衽之人,都是自然的君子嗎?”

“那如果是這樣,自然的君子恐怕要低劣於人間的君子了,因爲你們的這些行爲,我們在堯舜禹三代之後,就已經結束了!”

祭天金人道:“堯?堯的時候,意而子拜訪許由。許由問他,堯把什麼東西給予了他?意而子說,堯對他講,讓他一定得親身實踐仁義並明白無誤地闡明是非。”

“所以許由罵他,說是堯用‘仁義’在他的額上刻下了印記,又用‘是非’割下了他的鼻子,他已經不能遊處於逍遙放蕩、縱任不拘、輾轉變化了。”

“這是小仁義,我看清了你的仁義,很不錯的仁義……但太小了,也太狹窄了。”

“如果把自己作爲施展仁義的籌碼,那麼從頭到尾,你只有一次施展仁義的機會,捨身者,小仁義。”

祭天金人說完,徑路聖子手中一柄劍飛來,被他操縱,壓在顓孫師眼前!

“殺身成仁?”

帶着疑問的聲音,又像是最後的試探與詢問,顓孫師嘆了口氣,而那柄劍壓到脖頸上的時候,止住了。

就像是有一個人站在這裡,握住了劍柄!

隨後,劍尖調轉,嗡的一聲反向斬了回去!

“人所以靈於萬物者,仁也。”

“死物問仁,惠施問魚,何其可笑也?”

天地之間,聲音不知其所來,諸神驚詫,又見一隻手掌顯化,虛幻矇昧之間而出,雲煙繚繞,反手一擡。

整片恆山大野,盡起劍氣!

第一百章 仲夏之炎(一)第四百六十五章 太一太乙第四十六章 因爲我窮第七百二十八章 道尊之名,天宮入世第五十二章 嘟嚕嚕........第三百八十章 大周朝第一實驗田第六十一章 蟲聲第四百四十章 俯仰無愧於天地第七百六十一章 劍蕩祁連(二)第六百零九章 聖人何故造反?第五百八十九章 終究還是躲不過!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帝漸落第六百五十一章 山與風第六百六十三章 天與地相去一萬五千裡(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甘棠見龍素?第七百六十一章 劍蕩祁連(二)第五百零八章 爭權者第八十三章 夢 · 不按套路出牌的紂王第六百六十章 人間大亂第四百三十三章 庚子與程子(中)第三百四十四章 歧路亡羊第三百八十三章 子不語,怪、力、亂、神!第六百八十二章 聖人屍骨第六百二十四章 柳樹與杯第二百八十八章 夢 · 我母雞啊第一百三十八章 羞辱第四百一十章 秦劍西來第六百一十七章 君子不再(下)第三百零九章 十寒變,所欲明第七百零一章 東皇與太乙第四十三章 河丘榆次,三位劍士(下)第六百零九章 聖人何故造反?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生天殺,其道理焉?第六百六十八章 天下有義則生,無義則死第三百四十七章 白駒烈馬,忽然而已第二百二十七章 天不生夫子(下)第二百三十章 放匣(上)第七百二十八章 道尊之名,天宮入世第六百三十六章 天平出世第三百七十九章 沸水(下)第五百一十八章 主動權歸誰?第四百章 天叫之哀第四百二十五章 項氏夜來第二百八十四章 夢 · 禺稿山(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中原唯一綜合性重點大學第六百二十五章 仲尼第二百九十七章 周世 · 天移第三百九十二章 三等分的計較第四百零六章 人間高士第五百九十二章 衝突之始第四百八十五章 商之大將不叩周之小兒第二十二章 本蛇是有擔當的蛇第六百三十三章 諸侯劍第二境!第四百一十三章 狂妄之徒第二百三十七章 天旦一劍!第五百一十八章 主動權歸誰?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曾遊於雲夢第一百九十七章 此時無聲勝有勝第四百九十二 血海劍國第一百六十六章 斬鬼!第九十一章 夢 · 洊雷伐月第六百八十二章 聖人屍骨第一百八十一章第五百七十六章 隨侯珠第一百七十八章 隻手遮天第八章 緣起緣滅第十一章 人間又喧囂了第五百一十六章 《雨無正》(中)第二百一十八章 風雨大作!第四百九十三章 道火之謎第四百零三章 子夏荊軻第三百五十七章 怨靈第五百五十九章 天下七國皆爲商賈第二百六十八章 吳越舊事與仙聖之戰第三百二十四章 我意可平山海第七百六十四章 萬里騰空一踊身第三百一十一章 知遇之恩第四百九十章 夢· 諸侯之劍第三百零一章 二姑娘,獻青魚第三百三十一章 我認你當大哥第一百五十四章 手捧地獄第二百零一章 劍心(一)第八十五章 夢 · 夫妻打架(上)第六百零九章 聖人何故造反?第六百零七章 車輪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交稅的白馬第四十章 山河鼓劍(下)第六百七十五章 伸出來的手第五百一十三章 逃避不了的嬴異人第七百零三章 藉口第二百六十五章 龍素的猜測第一百八十七章 擇碑記(七)第四百四十一章 黑白飛熊第五百二十四章 聖人分析研討會第五百一十六章 《雨無正》(中)第四百四十章 俯仰無愧於天地第六百一十七章 君子不再(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沸水(下)第四百零三章 子夏荊軻第四百二十章 天距人間三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