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九章 未遂

——五哥哪裡又會怕去什麼儋州、瓊州。

她輕聲問道:“是怕我受不住嗎?”

顧延章點點頭,復又搖搖頭,道:“你只看前人行事,被髮遣去廣南、雷州、瓊州等地的,幾個能討得了好?有人聽說要被貶去瓊州,頭一樁事就是遣散妻室僕人,我倒也罷了,畢竟年輕力壯,可你到底是女子,那等窮山惡水之地,我實在不捨得你去吃苦……”

“況且……我二人正當年,若是去了瓊州、儋州……”說到此處,他將目光投向了季清菱的小腹,面上露出了一個極溫柔的笑容,口中頓了頓,又道,“屆時,連好大夫都難尋到一個,我又如何放心……”

季清菱一怔,幾乎立時明白的他的想法,她面色微紅,小聲道:“還早着呢……”一面說着,卻是站起身來,挽着顧延章的手,笑道:“五哥,你且隨我來。”

兩人很快一前一後地進了裡間。

燈心草編織成的草蓆踩上去又軟又韌,上頭又鋪了薄薄的褥子,顧延章跟着季清菱往上盤膝一坐,此時幾步之外的木窗半開,只聽到外邊穿堂呼嘯的風,簌簌作響的枯葉,叫他別有一種放鬆的感覺,好似白天那繁瑣的公務、反覆的盤問、千頭萬緒的案情、窺視的眼神,都被下邊墊着的草蓆、青草淺淡的香味、一旁昏黃的燭光隔得遠遠的。

草蓆正中擺了一張約莫離地一尺高的桌案,季清菱左手拉着顧延章的手,右手卻是翻過來桌上的一個空杯子。

她提着茶壺往杯盞中倒了半杯水,往他面前推了推,與顧延章相面而坐,口中道:“五哥,聽說欲要去瓊州,儋州,必要坐船。”

顧延章點了點頭,道:“若要去瓊州,先要取道廣南,行大船過海。”

“我長這樣大,只在書中見人說過‘海天一色’,‘碧波萬里’,卻從未親眼看過,一心想要瞧一瞧,若是旁人邀去坐船看海,我只有高興的份。”季清菱面上帶着笑,語氣之中頗有幾分憧憬,旋即話鋒一轉,仰頭道,“然則也有北人暈船,聽得‘坐船’二字,只會頭疼心跳,聽聞還有人因爲暈船太甚,中途猝死,也有人見得驚天海浪,竟被活活嚇死。”

“同樣是見一道海浪,得意人與失意人心情自不相同,同一人得意時與失意時亦不相同,可見於景關係不大,與心情更有因故。”季清菱笑道,“五哥,都說瓊州瘴癘遍地,去者往往會染疫病,或被毒氣攻心入肺,過不得多久就要喪命,可我又想,瓊州難道竟無長壽之人,也無安康長大的小兒不成?”

“傳說北人去廣南、瓊海做官,幾無能活命的,可我心想,其中除卻水土不服,多半還是被貶所致——被髮放廣南、瓊海,可見不是怵怒天子,便是做下什麼大事,若有羣黨,當還被羣黨所棄,如此境況,莫說是去往瘴癘遍地的南地,便是去往蓬萊仙境,怕也看不出什麼好來罷?”

“素來有一個詞,叫做‘鬱郁不得志’,若真鬱郁,無論在哪一處,身體一般是康健不起來。”

顧延章若有所思。

季清菱又道:“可我們又是不一樣,於五哥,去哪一處不是去?爲官一任,造福一方,瓊州、儋州的百姓,一般是大晉百姓,只要做了那一處的親民官,多少事情可以做?況且瓊海天高皇帝遠,正因如此,正好大展身手,便是教化難爲,百姓荒蠻,可只要引導得力,不愁三五年後,又是一個贛州,比起在京城日日被李程韋、智信這樣的案子煩來煩去,束於案牘之間,我倒覺得怕是五哥更愛做實事,行教化……”

“至於我……”她望着顧延章,笑了笑,道,“正愁天下之大,許多地方不曾得去,能有機會見得波濤海浪,正是長見識的時候,如何又是壞事?”

季清菱的語調又輕又軟,聽她語氣,全然一派輕鬆,彷彿並不把被貶去廣南、瓊海當做什麼大事。

只是說完這許多,她的臉忽然微微發紅,將頭略低了低,卻是鼓足勇氣,擡眼直視着顧延章的眼睛,小聲道:“至於那一樁事……我身體這樣好,天天都有老老實實練鞭練拳,將來……想也不會有什麼難的罷?”

“若還是不放心,當真被遣去瓊海、廣南,咱們再過一二年,等到在當地慣熟,去廣州也好,泉州也罷,用帖子請了名醫同婆子過去,哪裡有不成了?”

她前頭所有話語,俱是娓娓道來,有條不紊,可這最後一句,卻是一派天真,顧延章原本認真聽着,此時不由得好笑起來,用力反握了她的手,打趣道:“甚時得來,難道是我們能定的嗎?說不定今夜得空,再過上十個月,就……”

季清菱的臉本來只是微紅,此時被他拿話來勾,卻是一下漲得通紅,看着他那一張臉,幾乎忍不住想要用力掐這人一把,最好掐得他嘴巴只曉得喊痛討饒,纔不會有功夫說這許多亂七八糟的話。

她瞪了他一眼,小聲罵道:“再胡鬧,我要叫衙門把你捉起來!”

顧延章卻是大笑道:“衙門倒是捨得捉我,只是怕有人不捨得!”

他嘴上這樣說,心中卻是還沒有拿定主意,不過知道眼下尚早,還有轉圜餘地,便也不想拿來再讓季清菱操心。

兩人挨在一處說了些沒油沒鹽的胡話,又鬧了一回,復才坐回了桌邊。

季清菱想到方纔顧延章所說,不由得問道:“五哥,你說濟王要承大統,是真是假?”

顧延章道:“朝中吵做一團,眼下尚無定論,只是魏王妄自截留延州礦產,與北蠻私開榷場之事已是查實,難有繼位可能,黃相公、範大參欲要擁立秦王幼子趙昉,王相公、孫參政、李樞密等人有心要捧濟王上位,另有一干人正給魏王開脫,再有其餘不足道者,不過依着眼下情形,確是濟王呼聲最高。”

季清菱聽得有些迷糊,問道:“五哥不曾得罪哪一位,與濟王更是素日並無來往,無論誰人繼位,也不至於要將你外放至廣南、瓊海罷?”

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趙芮在位時,顧延章是簡在帝心的後起之秀,未來板上釘釘的肱股之臣。

而一旦新帝登基,從前功績俱都會成爲他的劣勢。

然則即便如此,他到底是前科狀元,三年任官,考功不是異等,也是優等,想要用來開刀,面上多少也得看顧些。

況且新帝繼位之後,若說要剷除異己,殺雞儆猴,顧延章也不是排在第一位——他這隻猴子實在還是太小,並不中用,相較起來,兩府之中那許多重臣卻是要戰戰兢兢。

顧延章遲疑了一下,還是道:“眼下猶未可知,我不過是未雨綢繆而已。”

季清菱又不是旁人,如何不曉得他別有心事,卻又不欲追問太過,只裝作不知道,其實心中多少也能猜到幾分。

陳篤才與李程韋的案子,與趙顒頗有些關係,顧延章作爲案件主理,押着李程韋,又審得陳篤纔將所知之事一一交代,如何會不礙着對方的眼?

尤其按如今查探,縱然隱蔽得有些深,可那李程韋確鑿就是濟王走卒,另有當初那一名智信大和尚,便是如今的鬆巍子,雖不知與濟王有何關聯,可其中絲絲縷縷,分別另有內情,顧延章見幾處案件從頭追到底,又怎可能不惹得對方忌諱?

從來都說學成文武業,貨與帝王家,實在也是再沒有其他人家可以“貨與”。

一旦趙顒當真繼位,他又果真不願再用顧延章,那無論在任上做出多少功績,哪怕是有諸葛之才,也不會得以入其眼。

季清菱回憶前世,全不記得這一位濟王趙顒究竟有什麼大名聲,他也不曾做過皇帝,更無什麼大事記載在冊,可若以史書而論,今生無數事情已經與從前相悖,史書早不能再做參考。

她又想起坊間傳聞,趙顒此人心胸狹窄,卻頗有幾分口才,往往能哄得張太后高興,至於才幹,雖說其人從前也有在工部、戶部任職,卻不曾聽聞他有做出什麼顯業。

如果說從前趙顒不過是一個藩王,行事務必要以平庸爲上,免得惹了趙芮忌憚,這纔沒能有什麼功績的話,那旁人評價他“行事急躁”、“志大才疏”,“眥睚必報”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季清菱與顧延章坐着談了片刻,她近日反覆翻閱陳篤才並李程韋的案子,又看了智信大和尚與鬆巍子的案卷,其實已是有了些進展,只是未有定論,今次見顧延章難得早早回家,因不想再拿公事叫他煩心,便只說些其餘事情,眼見時辰不早,兩人各自洗浴,一併歇下不提。

季清菱心中有事,睡得不甚安穩,天才矇矇亮便醒來了。她前一夜話說得不少,水卻沒怎麼喝,只覺得口渴異常,因見顧延章猶在酣睡,便把被子掀了,小心跨過對方的腰,翻身出去牀邊的木櫃上倒水,一口水尚未喝完,卻是忽聽得外頭有人輕聲推門,擡頭一看,隱約藉着光認出那人是輪值的秋月。

秋月手見得季清菱已經醒來,登時鬆了一口氣,輕手輕腳走到近處,低聲道:“夫人,胡公事上來了人,說有急事,要請官人立時過府一趟。”

季清菱本來還有些迷糊,聽得她這一句,頓時清醒過來,轉頭看了看不遠處的漏刻,居然還不到寅時,再擡頭往窗外,東邊太陽連半條圓邊都不曾冒出來。

她心中雖然奇怪,胡權畢竟是顧延章的上官,再時間尷尬,既是來叫,就沒有不去的道理,正要回頭,忽覺身後微動,果然顧延章已經醒了,口中含糊問道:“怎麼了?”

***

顧延章踏進胡府的時候,外頭不過晨光熹微而已。

會客廳裡還點着蠟燭,胡權站在大廳正中,明明一旁就是交椅,他卻沒有坐下來,而是團着雙手在椅子面前走來走去,等到聽得動靜,連忙急急上前問道:“延章,昨日你在宮中,太后可有問及李程韋殺妻殺母的案子?”

顧延章愣了一下,反問道:“怎麼了?”

胡權沒有正面回覆,又問道:“你昨日出宮之後,不在提刑司,卻是跑到哪裡去了?”

他這話十分莫名,口氣中夾着三分不悅,彷彿對面那人出了宮卻不在提刑司中,是犯了什麼天大的罪過一般。

顧延章並沒有放在心上,回道:“京中正在修渠,秋日雨水太多,道路多有坎坷,又兼那鬆巍子前幾日半路遭害,城中議論紛紛,正巧昨日天波門那一處好似出了什麼事,守衛要去衙門回話的時候正撞上我,我便順路去了一趟金水碼頭。”

語畢,又補了一句道:“可是昨日提刑司中有什麼急事?”

修渠乃是提刑司分內之事,顧延章此行本是正差,實在挑不出什麼毛病,然則胡權聽了,面上卻是越發的難看,他跌足長嘆道:“李程韋、陳篤才二人被大理寺提走了。”

顧延章倏地一下擡起了頭,只覺得這消息來得莫名其妙,急問道:“兩人案子尚未落定,也不曾結案,於情於理都輪不到大理寺接管,怎麼會這般忽然被提走?”

當日他審李程韋,雖然證據並非確鑿,對方卻也不能自證清白,此後便被收押在監,以待審問。提刑司反覆訊問未果,因事涉人命,未得供認,便向有司申請用刑。

縱然那李程韋是個狠角,可重刑之下,到底供出不少東西,結合實證,雖不能將他釘死,卻也多少能下判定罪。只是此案拖拉了許久,又因主犯牽扯出不少朝臣,顧延章早向先皇趙芮稟過,且等他回覆。

而今趙芮一死,無數事情堆在一處,中書忙於新帝人選,張太后更是焦頭爛額,不僅李程韋,便是陳篤才的案子,也只好暫時擱置。

第五百六十三章 委屈第六百一十七章 援手第六百一十一章 諫言第六百三十八章 提前第七百三十五章 分銀第五百九十章 渾水第四百三十六章 鄙夷第八百五十章 看鳥第九百四十九章 一家第五百四十九章 亂象第七百三十四章 來歷第三百五十九章 衝突第一百八十四章 回饋(給檻外貓貓的加更)第三百五十四章 對比第二百三十七章 未雨第四十五章 詢問第七百二十九章 考功第八百三十七章 乳母第五十六章 虎膽第八百三十八章 天雷第九十八章 獨處第四百零五章 調兵第九百二十七章 提出第七百一十四章 碰面第五百八十二章 反覆第五百四十一章 不足第五百零五章 惱羞第六百七十七章 查庫第三百零四章 提前第四百二十九章 鬱悶第七百零九章 商議第五百一十六章 思退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夫第一百一十二章 打聽第八百七十四章 彈劾第三百六十一章 抵達第四百七十八章 高興第八百八十九章 度考第八百二十三章 交談第八百五十四章 筆仗第七百四十章 不明第二百八十章 先生第三百九十一章 提議第七百六十三章 指認第二百零六章 眼熟第一百九十一章 捱打第九百四十二章 屈伸第一百八十四章 回饋(給檻外貓貓的加更)第七百四十章 不明第三百七十一章 子嗣第六百零九章 計算第八百六十九章 遺詔第五百八十九章 探知第七百六十八章 鬱郁第九百四十四章 官驛第七百四十一章 水落第一百八十三章 驚喜第二百七十三章 婦人第三百五十四章 對比第三百六十九章 差事第七百二十五章 勸和215番外 贛州行(下)第八十八章 名分第二百九十三章 彈琴第三百五十九章 衝突第五百二十七章 搜查第八百零八章 暴露第九百四十一章 攆人第六百九十八章 驚胎第一百九十八章 驚醒第一百四十八章 舌戰第二十二章 院考第七百二十二章 俸祿第一百零二章 捱打第一百三十二章 問話第六百五十一章 蠢材第五百五十五章 奔走第五百二十八章 復返第六百二十七章 摺子第三百四十五章 重逢第九百四十四章 官驛第五百三十八章 暗潮第六百九十六章 回京第七百一十七章 接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思退第八百六十七章 大逆第五百二十二章 救人第六百三十一章 接旨第七百一十六章 印信第二百四十八章 猜測第五百八十七章 任免番外 授課(上)第五百一十三章 追擊第三百六十五章 資質第二百四十二章 盤算第一百三十章 辦法(月票300+)第四百四十五章 口音第五百九十章 渾水第五百五十七章 功虧第二百二十八章 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