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批准,三日後,安排一個小時給先生。”德皇的侍從官員對伊藤博文道。
“好的,謝謝你。”伊藤博文和森山茂趕緊起身鞠躬,雖然對於還要再等三天,感覺不舒服,不過,到底有機會面見德皇,到底是不錯的。
沒有國家實力,就沒有國際地位,這是人人都清楚的道理。
“見德皇都這麼困難,見俾斯麥會不會也要等待這麼久啊?”森山茂在回去的路上問伊藤博文。
“應該不會,如果我沒有估計錯的話,俾斯麥知道我們已經見過了皇帝,會很快安排我們見面,但是俾斯麥不會和我們談論什麼具體內容,絕對不會給我們一個明確的答覆。”伊藤博文的目光中閃爍着精光。
森山茂擔心道:“您的意思是,德皇的意思,將是我們唯一能夠爭取到的德國人對於日本和華國問題上的外交態度嗎?”
“是的,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伊藤博文輕輕地嘆口氣。
威廉一世少年時期從軍參加反拿破崙戰爭,中年殘酷鎮壓了護憲運動,號稱屠夫霰彈親王。
繼承普魯士王位後,改革軍制,經過三次王朝戰爭而一統德意志,建立德意志帝國。
威廉一世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第二子,母親爲路易斯王后。
由於沒有預料到會登上王位,威廉親王並沒有接受多少王室教育。
這一點,和華國曆史上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很像,只是他的運氣更好,生的時代好,朱由檢接手的卻是一個破爛攤子。
威廉一世少年時代便接受普魯士傳統的軍事訓練,10歲參加軍隊,1814年2月以上尉軍銜入伍參與反拿破崙戰爭,在法蘭克福附近的巴爾—蘇爾—奧倍,普魯士軍隊與法國拿破崙軍隊進行激戰。
威廉在戰鬥中表現出色,他的上司在他的服役報告稱他是一名勇敢的士兵。
1815年後,他也成爲一個有魅力的外交家。
1825年他獲中將軍銜,擔任普魯士近衛軍團的司令官。
1840年,威廉的父親逝世,他的哥哥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繼任普魯士國王。
威廉四世因身患重病,讓威廉處理政務,封爲普魯士親王。
1848年,爆發歐洲1848年革命。
在法國二月革命的影響下。3月13日維也納發生革命,人民羣衆把奧地利宰相梅特涅趕下臺,在人民羣衆革命情緒空前高漲的時刻,3月9日,威廉被任命爲萊茵—威斯特伐里亞軍事總督和特別軍事全權代表。
他在柏林近衛軍兵營裡發表煽動性演說,唆使軍隊在3月14、15、16日連續製造殺害羣衆的事件。
3月18日發生柏林革命,示威羣衆在皇宮前面集會,要求政府撤走城內駐軍。
國王和大臣們驚慌失措。威廉親王命令軍隊射擊起義的羣衆。
柏林的工人、市民和大學生建起街壘,進行了持續14小時的戰鬥。一夜之間打敗了1萬4千名士兵,迫使他們的司令官在次日清晨將軍隊撤出柏林。
國王不得不向人民投降。威廉害怕憤怒的羣衆,被迫化裝逃到倫敦避難。
但當時的無產階級尚未成熟,革命的領導權落到了資產階級手裡。
萊茵地區資產階級頭面人物康普豪森、漢塞曼和幾個資產階級化的貴族一起組成了新內閣。
1848年6月8日,康普豪森內閣將被人民趕走的威廉親王召回柏林,還編造說他在英國完成了“外交使命”。
以康普豪森爲代表的資產階級認爲,讓王位繼承人來籌組君主立憲國,可以維護自己的利益,他們甘願充當“掩護這個王朝的擋箭牌”。
被召回的威廉親王充當了反一革命勢力的首腦。他在科布倫茨接見軍官團時,說:“我只信賴這些軍官。”波森的一個選區把威廉選進了議會。威廉口頭上表示擁護新政策,實際上,他希望儘快推翻新制度。
1849年3月28日,法蘭克福議會通過帝國憲法,推選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爲德意志皇帝。
普王拒絕從議會手中接受皇冠,並且拒絕接受帝國憲法草案。
1849年5月,在南德地區的巴登、普法爾茨、德累斯頓等地區爆發起義,史稱“維護帝國憲法運動”。
威廉統率一支軍隊去鎮壓。軍事法庭判處28名革命者死刑,其中包括特呂茨施勒爾和小學教師霍弗爾這樣一些根本沒有參加戰鬥的人,威廉的暴行激起羣衆的義憤,給他起了個“霰彈親王”的綽號,在南德居民中流傳開來。
1857年,無子女的威廉四世中風,身體局部癱瘓,然後精神失常無法料理國事,1858年10月威廉親王出任攝政。次年10月7日,威廉執掌政權。
爲加強普魯士的軍事力量,需要資產階級財政上的支持。
爲此,威廉裝出一副自由主義的姿態,他解散了曼託伊費爾的內閣,任命由資產階級化的貴族奧斯瓦爾德·施韋林爲首的內閣。
資產階級認爲這個時期是自由資產階級的“新紀元”。
在1858年,即威廉開始攝政後舉行的議會選舉中,自由派人士在衆議院中成了多數派。
1860年,威廉着手進行軍事改革。普魯士政府要求邦議會同意撥款1000萬塔勒爾,將平時兵力從14萬人增加到21萬7千人,延長現役期,取消國民後備軍。
威廉委派陸軍大臣阿爾布雷希特·馮·羅恩將軍進行這項工作。2月10日,羅恩向議會提出改革方案,把常備軍服役期限從兩年改爲三年,每年徵兵人數從4萬增至6萬3千人。
威廉還加強軍事訓練,用先進武器裝備軍隊,任命年富力強的軍官。
威廉的副官老毛奇便是這時被任命爲總參謀長的。
資產階級擔心這一改革削弱資產階級在軍隊中的影響,而一支深受容克影響的軍隊可能變成反對資產階級和反對邦議會的工具。
所以他們反對威廉這一改革,拒絕爲此每年支付鉅款。
1861年1月2日,威廉四世病死,攝政親王威廉繼位爲國王,號稱威廉一世。
他在登基時,發表一項宣言,要維護君王的永恆權利。
在1861年議會選舉中,代表自由資產階級利益的進步黨獲得大多數席位,提出要由議會監督政府的經常開支,經費必須嚴格控制在議會批准的範圍之內。
圍繞軍事改革問題展開的鬥爭,涉及到憲法權利問題。這場普魯士的“憲法糾紛”的實質是究竟實行國王統治,還是議會統治。
威廉一世不顧自由資產階級的反對,堅持實行軍事改革。
他不經議會批准而支付軍隊費用。1861年3月11日,他下令解散衆議院,成立由封建官僚分子組成的新內閣。而議會猛烈的抨擊使宮廷陷入混亂。
威廉一世束手無策,甚至在內閣會議上宣佈,他寧肯放棄王位,仍要堅持軍事改革。
他把王太子召回柏林。王太子和內閣大臣們不同意國王退位,怕由此引起革命。
這時,陸軍大臣羅恩出謀劃策,將駐巴黎大使奧托·馮·俾斯麥召回國內。
9月22日,威廉一世與俾斯麥在彼貝爾斯貝爾宮會談了兩個多小時。
威廉問:“你是否願意當一名大臣而進行軍事改革?”
俾斯麥回答:“是”。
威廉又問:“你是否準備抵抗議會多數及其決定而推行擴大軍隊的方案呢?”
俾斯麥表示願意。
9月23日,威廉一世決定任用俾斯麥爲宰相。
俾斯麥根本不理睬議會中資產階級多數派否決政府撥款的意見,也不理會他們的“違憲”指責,乾脆撇開議會,擅自支付經費進行軍事改革。
當威廉擔心民衆起來革命時,俾斯麥說道:“事到如今,陛下只有一條路,就是戰爭。陛下不可以被降服!要死就死的像查理一世那樣有尊嚴,切不可像路易十六那樣窩囊。”
威廉一世聽從了俾斯麥。
根據普魯士憲法,首相只需對聽從國王,並不需要搭理議會。
雖然俾斯麥說他和威廉的工作關係是一個臣子對他的長官盡忠,實際上俾斯麥拿着管理內政和外交的實權。
數次與威廉不同意見,俾斯麥揚言辭職,威廉只好同意俾斯麥的做法。
俾斯麥上臺後,通過三次王朝戰爭來實現德意志統一。
1863年,俾斯麥制定統一德國的綱領,準備同俄、法兩國結盟,把奧地利排除於德意志邦聯之外,由普魯士來統一德國。
1864年普魯士發動對丹麥的戰爭,佔領荷爾斯泰因和石勒蘇益格兩個公國。
1866年6月16日,又發動對奧地利的戰爭。當時與普魯士相敵對的不僅有奧地利,還有巴伐利亞、薩克森、漢諾威、巴登、符登堡、黑森等邦。
在普魯士本身,國王與議會間的衝突還沒有解決。一部分貴族地主對俾斯麥爲什麼挑起戰爭並不理解。
威廉一世開始也擔心同奧地利決裂,並不熱衷於同奧地利開戰。
但俾斯麥努力說服國王,把國王推入戰爭中。9月3日,普奧軍隊在薩多瓦相遇。這是一場決定性的戰役。普軍打了勝仗。
威廉一世及其左右的將軍們陶醉在勝利中,想進軍維也納。
俾斯麥勸威廉說,現在只需要讓奧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聯,放棄霍爾斯坦,並同意以普魯士爲盟主,成立新的北德意志同盟。如果奧地利接受這些條件,應立即命令軍隊“向左後轉彎”。
威廉一世固執己見,威脅說,如果不能按照普魯士的習慣併吞同它目前的力量相適應的土地和人口,他便退位。
俾斯麥警告普王,如果普軍深入奧境,正中拿破崙三世的下懷。俾斯麥在普奧戰爭中最擔心的是法國的干涉。他也用辭職來要挾威廉,請國王另覓宰相。
國王終於遷就了俾斯麥。1866年7月26日,普奧簽訂尼柯爾斯堡停戰協定,8月23日正式簽訂布拉格和約。1866年8月,北德意志24個邦和3個自由市締結同盟條約,成立北德意志同盟,威廉一世任同盟主席,俾斯麥任首相,從而確立了普魯士在德意志的霸王地位。
1868年西班牙發生資產階級革命,驅逐了女王伊莎貝爾二世。
俾斯麥設法收買西班牙臨時政府,提議由普魯士國王的堂兄弟利奧波德·霍亨索倫親王繼承空懸的西班牙王位。
這件事情,威廉一世起初不知道。他給俾斯麥寫信說:“附件對於我好象是個晴天霹靂。又是一個霍亨索倫家族的人來做王位候補人,而且是西班牙王位的候補人”。
威廉雖然屈從了俾斯麥,但心裡很不安。
7月9日,法國駐柏林大使倍內得提前往普王療養地埃姆斯謁見普王,要求制止利奧波德繼承西班牙王位。
威廉表示他將設法勸利奧波德放棄西班牙王位。
7月13日,法國大使奉命再度求見普王,要他作出書面保證,將來任何時候都不允許再提利奧波德繼承西班牙王位的事。普王認爲不可能作出這樣的保證。
7月14日,當威廉離開埃姆斯前往科布倫茨時,在車站上還會見了倍內得提,表示“除了已經向大使表示過的以外,他現在無話可說,但是關於這一問題將在柏林繼續談判。”
威廉一世離埃姆斯前,令其隨從、外交部參贊阿貝肯將此事用電報通知俾斯麥。
俾斯麥收到電報時,正同陸軍大臣羅昂和參謀總長毛奇共進晚餐。
俾斯麥刪改了電文,將原來比較溫和的語氣改成帶有侮辱法國政府的意味。
這個電文一經公佈,法國就在7月19日對德宣戰。
普法戰爭開始時,威廉一世發表御前演說,號召德意志民族全力以赴,抵抗法蘭西的暴行。
他親自指揮德軍。9月2日,20萬德軍對色當城發動攻勢,680門大炮猛烈開火。法軍潰敗,拿破崙三世當了俘虜。
至此,阻礙德意志統一的力量已被消除。1870年底,南德四個邦發表聲明,宣佈加入德意志聯邦。
1870年12月10日,在俾斯麥的策劃下,北德意志聯盟派遣代表團到凡爾賽,請威廉一世當德意志帝國的皇帝。
巴伐利亞童話國王路德維希二世還被迫簽署一封俾斯麥起草的信,建議普王接受皇冠。
1871年1月18日,威廉一世在王公貴族的簇擁下,在凡爾賽宮鏡廳加冕爲德意志帝國皇帝,宣佈了德意志帝國的建立。
國王在慶功宴會上的祝酒詞中對三傑說:您,羅恩將軍,磨亮了寶劍;您;毛奇將軍;正確使用了寶劍:您,俾斯麥伯爵,多年來如此卓越地掌管我的政策,每當我感謝軍隊時,就特別地想到您們三位。”
儀式過後,北德意志邦聯(1867-1871)轉改爲德意志帝國。
這時候的德意志帝國是一個封建國家;皇帝是封建君主們的國家元首和總統。
新領地包括巴伐利亞、符騰堡與薩克森國王;巴登和黑森大公;漢堡、呂貝克和不來梅參議院。
威廉不情願地接受“德意志皇帝”的名號。他曾提議“德國皇帝”的名號,但顯然封建君主們不會接受。
俾斯麥認爲威廉是一個傳統、謙恭、絕對有禮的紳士,是名副其實的普魯士軍官。他有些判斷偶爾會被“婦人之仁”所影響。
1878年5月11日,當威廉一世坐敞篷車出巡於柏林菩提樹下街時,五金匠幫工赫德爾向他放了一槍,但打偏了,威廉沒有受傷。同年6月2日,一個名叫卡爾·諾比林的人,用霰彈槍射擊皇帝,傷了威廉之後自盡。
這成爲清除社會主義法於1878年10月21日設立的原因。
法例由俾斯麥的政府提出,並受到國會的大力支持。
法例目的是打擊社會主義者和工人階級的行動,並剝奪了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合法地位。
“威廉一世雖然名義上是完成了德國統一的君主,但實際上他並算不上是一個多麼有天賦有才能的人,很多時候甚至過於死板和保守,缺乏靈活性和大局觀。比如普奧戰爭過後,俾斯麥的意思是不要奧地利割讓領土,換取奧地利在將來歐洲的風雲變幻中站在自己這一邊。但威廉一世還是軍人的老一套思維,堅持認爲戰爭的目的就是爲了得到領土。爲此兩人僵持不下,俾斯麥甚至揚言要辭職。最終威廉一世作出妥協,纔有了之後兩人很多年的繼續合作。”伊藤博文對森山茂笑道。
森山茂點頭道:“也正是威廉一世的平庸成就了俾斯麥,畢竟威廉一世有時候雖然頑固,但最終基本都會向俾斯麥妥協,換個極其有才能且在意權勢的君主可就未必了。有時候君臣之間也講求力量的平衡,要想合作做大事,總有一方是要相對示弱一些的。從這個角度看,威廉一世和俾斯麥也算是相互成就。”
“就看三天後,我們同德皇見面談的情況了。”伊藤博文很少見的擔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