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6 英國女王六十大壽】

清廷花了無數銀子堆成的水師、陸軍,能有多少用處?甲午一戰就丟個精光。

而且丟掉了就沒有地方補充,自己沒有工業,再多的武器也只能是一次性煙花爆竹。

然後清政府很快就想通了,原來只買裝備,不學習先進的組織方式,戰鬥力還是差,起不到作用,現代的軍備,必須由現代的軍隊掌握。接着就是袁世凱小站練北洋新軍,全國各地練新軍。

但是新方式組織起來的新軍,腦子也變新了,清政府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最後就是武昌的新軍打響辛亥第一槍,朝廷派去鎮壓的北洋新軍跟着一塊推翻了清廷。

滿清軍隊本身有很大的問題,槍炮艦船落後,但並非主要原因。

八旗綠營,也並非清末才朽壞,而是清初期中期早早就沒用了,連平三藩和鎮壓白蓮起義的時候都費勁,戰力比中世紀軍隊都爛,更完全無法和入侵的近代軍隊作戰。

華皇認爲,慈禧在管理上是一把好手,手上什麼牌都沒有,卻能讓所有的地方行政機構乖乖聽話,李鴻章在外交上也的確是一把好手,這兩個人的組合,要是放在清朝初期,幾乎無敵,只可惜大清國這艘破船氣數已盡,又冒出萌總裁來,輕輕地一推,就讓大清國提前倒閉了。

八旗入關以後,八旗兵馬上就爛掉了,順治時就已完全沒法打仗,騎射俱廢,後來單純成爲國家的財政負擔。

白蓮教起義時,八旗精銳竟然連前線都沒走到,不戰而自潰。

八旗制度本就是一套非常非常落後的原始部落體制,從開國的頂層設計開始就歪掉了。

平三藩時綠營已經成爲主力,不過,到乾隆時期也爛掉了,白蓮起義中屢戰屢敗。

綠營是世兵制,但裝備和待遇比八旗低的多,官兵爲了生存不得不經營產業,訓練完全廢弛,成了空營,甚至連軍械也變賣了。到太平天國時,綠營一觸即潰,完全無用。

綠營從清廷建國之初一開始就編制混亂,駐防及其分散。八旗綠營戰力低下,清王朝的歷代朝廷並非不知,但卻幾乎從來沒有做過有效的改革,得過且過。

清朝禁軍,連皇城都無法守備,邪教起義僅憑几百暴民,竟然直接打入大內禁前,如果不是嘉慶當時不在宮中,可能直接就把他稀裡糊塗的做掉了。

華軍當初入關,幾乎沒有遇到一點抵抗,就是這麼來的,從南方往北方打有一點難度,但是要從山海關往北京打,完全就是走哪兒打哪兒。

滿清的軍隊,連皇帝的寢宮都保不住,能指望他們去前線打仗?

有趣的是,這次事件早有多個部門得到了告密,然而卻因爲官員互相推諉,最後全無反應。事後連嘉慶自己都搞不清楚怎麼回事了。

清朝軍政的腐朽無能程度,不可想象,一路突破數千年之下限。

到清軍在兩次鴉片戰爭中遭遇了英軍近代軍隊,實則是把上百年累積的弊病一股腦暴露在了戰場上,輸的毫無懸念,不冤。

清軍整體部署低效,後勤無能,交通不便,又互不統屬,無法快速集結。英軍總數不多,卻在每個戰場都以多打少。

清軍士氣極低,隊伍幾乎沒有隊列的概念,射擊時不會瞄準,亂打一氣。

英軍遇到清軍的戰法是,遭遇後快速衝鋒短兵相接,進入白刃戰,清軍遇此皆一鬨而散,英軍無傷過關。如果隔空對射,清軍還能堅持一陣,蒙中幾槍。

清軍缺乏訓練,文化程度爲零。炮臺放炮不會瞄準,甚至炮座都是焊死的。無法掌握正確的填藥量,炮彈打不夠射程,或者炸膛。

總體來說,清軍舊軍戰力比起義農民軍還低,這根本不是裝備問題,完全是體制的問題。

清軍作爲一支中世紀軍隊,卻完全沒有達到中世紀軍隊的平均水平。

而事實上,清廷的亡國之象,在所謂康乾盛世時就已經顯現。就算沒有外夷入侵,嘉慶時的清朝也差不多該亡了。

這麼一個政權竟延續了長達二百多年,只能說明打仗不行,但是控制上很有一手,用幾乎沒有戰鬥力的軍隊,控制幾億漢人,這是華皇最佩服清廷的地方。

清軍在鎮壓太平軍時,漢人團練武裝成爲主力,從此朝廷也開始大權旁落。太平軍被平定後,這些團練部隊也迅速爛掉。同時,漢人大臣們成爲封疆大吏,並開始在各個方面嘗試近代化改革,最重要的就是編練新軍。買船練兵,花的銀子如流水。

但此時不管是外部經濟入侵還是內部民變疊起,都已經讓清政府無力迴天。

而且,想要靠向列強國家買新式武器來建立軍隊,更是搞笑,華皇當初買的步槍生產線,並且從歐美弄來了大量的技術人員,雖然大多數是民間,作坊式的小老闆,卻非常奏效,華皇買的是技術,而不是武器。

清廷就算是大量買軍備,列強無非就是賣更新換代的破爛給你,你和別人落後一個等級的裝備依舊打不過。

所以,要自強就得自己點起來科技樹,然而滿清點的科技樹根本就沒發展機會,封建體制下,無論花多少錢,科技樹也是僵死的。

另外,清政府也沒有錢,滿清能賠付鉅額的白銀給洋人,這些賠款並不是直接給而是用關口的關稅抵押,以及正常的對內對外貿易的盈利來填補賠款。這種情況下滿清的財政都因爲關口貿易,得到了一定比重的增加。

洋務派成立的銀行以及對外對內的債權投資也負擔了滿清財務上的補漏。在原本的歷史中,北洋艦隊除了中央撥款的明面外。李鴻章的買辦地方機構的紅利也有貼補在其中。

從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的政治以及局勢來說,滿清的軍隊體制已經獨立成中央和地方兩個職能部門。

中央只有名義上的地方管轄權實則地方已經獨立,特別是東南沿海。在原本的歷史中,到1900的“東南互保”後,地方和中央正式決裂。

對於這個時代的大部分國家來說,十九世紀是民族主義的世紀,國家機器開足馬力宣傳民族主義,既可以掩蓋階級矛盾又可以應對外部威脅。

但是對於滿清來說,這三個問題之中威脅最大的卻偏偏是民族主義,外部威脅反而是最小的一個。

各國都沒有能力獨吞中國又不願意讓別人得手,其結果就是各國互相牽制,清朝的統治反而安如泰山。

與此同時,清朝即便是想發動老百姓對抗洋人,也沒有動員全國的能力。和其他國家統治階級團結一心不同,滿清依賴漢族精英鎮壓老百姓,但是又忌憚漢族精英反對他們。

由於民族衝突,滿清統治者既沒有辦法像沙俄一樣團結統治階級合力鎮壓老百姓,又沒有辦法像法德一樣動員平民加強統治,只能在利用漢族精英的同時提防他們,對廣大老百姓實行鐵腕鎮壓。

華皇很清楚工業的重要性遠在購買軍備之上,所以,華皇實際上是很反對戰爭的,華國在工業體系建立起來之前,消耗不起,應該極力避免正面同英軍大規模開戰,這也是華皇來英國的原因。

半個月的時間一晃而過,很快到了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生日。

伸手不打笑臉人,華皇親自到訪,又是打着爲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慶祝60歲大壽的旗號,英國女王和英國政府高層,也沒有理由不讓華皇前往皇宮。

這卻恰好落入了茹費理精心策劃慫恿的暗殺計劃。

0156 伊藤博文0466 雙方炮戰【1389 大結局11】【1226 到西南歐的目的】0801 南宮皇太后0270 你先出去0460 步炮結合0166 輕蘿受氣0045 盡得財物0444 總裁萬歲0686 氣勢如虹0653 索要勞工0067 津運河幫第二集工業萌芽 0173 關係太大【1317 一招解決老百姓的所有問題】【1013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1004 大國風範】【1232 黑三角貿易】【1154 和潔格格住在靜宜園】0098 過年相聚【1178 歡迎老百姓談問題】【1336 海牙和埃瑪王后】0250 交鋒到頂0577 格格這樣【0976 接頭】0558 發乎於情【1157 赴歐團隊】0039 加緊訓練0336 想要什麼0593 治理香港0930 飲宴0090 承包貢品【1170 對症下藥】0947 大軍到了0146 第三十八0044 一片灰燼0886 和麗皇太貴妃打電話0334 使勁扔啊【1294 敵人至少是270倍】0729 不跟你們說了0061 退婚威逼0103 大的行動0032 見盛宣懷【1143 西鄉隆盛找事】0748 慈禧太后大哭【1325 楚淳】【1035 漢口李鴻章】0012 曾家思平0652 臺灣知府【1218 戰略選擇】0920 雅科捷琳娜克里莫娃空跑一趟【1170 對症下藥】0270 你先出去0697 不輕易鎮壓0816 把紫禁城都分了0874 總裁幫美女0647 發兵臺灣0071 結丹境界【0958 國家模式】0763 慈禧出逃【1150 趙輕蘿】0200 其樂融融0270 你先出去【0965 認真談一次】0878 統計局的手段0294 離開皇宮0557 研發山炮【1008 突然襲擊】0508 日本傻狗【1314 留學生的問題】0535 王后政變0898 不知道算誰贏0382 朝鮮大橋0860 卡特莉娜卡芙公主發招【1205 反殖民戰爭】0686 守城清軍0519 李允用婿0670 華粹晚報【0174 軟禁】0375 通商事務【1257 下關噩夢】0758 繳械【1054 萌總裁的老顧問】0686 氣勢如虹【1035 漢口李鴻章】0689 強硬外交【1089 外交之戰】0495 打鬼子兵0924 形勢大好【1065 華國的對手上】【1275 海軍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0560 陳欽來了0301 完成交易0461 清廷要打【1027 西北問題】0527 忙裡偷閒0877 吳則剛談判0510 勝利歸來【1048 三方匯合】【1241 意大利王國拒絕了華國的軍購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