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 談判結束

最終換炮問題上,無論是同盟國和協約國對於華夏的意見都表示可以接受,畢竟這種各打50大板的決定最適合解決這種說不清的問題。..而在換炮問題解決後,在戰艦的替換問題上,各國最終也拿出了意見,即在12年內,雙方不能替換戰艦,而在12年後,以同盟國和協約國爲兩大陣營,雙方替換的艦艇總噸位必須一樣。且替換的總噸位不能超過15萬噸。而具體由那些國家的戰艦替換,則再行協商來決定。此外,各國可以退役部分戰艦,但是退役出來的噸位不能用新艦來替補。條約簽署15年後,可以考慮替換第二批戰艦。兩方替換噸位同樣不能超過15萬噸。至於華夏?三艘龍旭級戰列艦在條約簽署15年內是不能退役的,到了15年後可以自由替換15寸炮戰艦。

所有大中型戰艦的談判在歷時一個月後終於決定了,那麼剩下的就是驅逐艦和潛艇數量的談判了。各國對於這些小船的限制顯得很大度,只是規定了驅逐艦保有量噸位不超過18萬噸,潛艇噸位不超過7萬噸。以華夏和美國的10點權重爲基準,剩下的國家按比例計算自己的驅逐艦和潛艇噸位。火力上的要求也比送,最大火炮口徑不超過128。而潛艇的最大口徑火炮與驅逐艦相同。而對驅逐艦和潛艇的最大單艇噸位並沒有做硬性規定。輔助戰艦的談判進行的十分順利,驅逐艦和潛艇的談判一共就用了8天時間就敲定了。

當總噸位和各種戰艦的限制條件敲定後是不是就代表一切都談完了?自然不是!隨後各國又對海軍技術出口限制進行了討論。這是協約國和同盟國之間競爭的最後的戰場,同盟國中的土耳其和俄國目前不具備建造新的大型戰艦的能力了,前者是一直不具備。而後者是曾經擁有,經過1戰後,被戰爭毀掉一部分,被德國搬走一部分,再加上大量技術人員和熟練工的流失,現在也不具備了!可以預見在未來十年之內不可能獨立建造大型戰艦。所以這兩個國家的戰艦很有可能需要德意兩國來幫助建造。

同理,英國人也不乾淨!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戰艦也要有英國人來建造。這兩個國家到目前爲止還沒建造過排水量超過1萬噸的戰艦,而協約國爲英國爭取過來的兩艘2萬噸級戰艦的份額最終還是要落到英國人的頭上。而考慮到雙方小兄弟的噸位和實力,他們不可能擁有和老大一樣的主力艦。比如說土耳其,土耳其額外可以獲得的噸位也不足以建造1艘16寸火炮戰艦。而英國人額外的2萬噸戰艦也不可能搭載口徑特別大的火炮!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英國人處於自己的角度考慮,希望各國大國爲其它小弟提供的戰艦火炮不超過12寸。畢竟2萬噸的戰艦能夠搭載的最大級別的火炮也就這麼大了。而德國爲首的同盟國表示堅決不能接受。“目前土耳其等國擁有的最大口徑的火炮已經到達了14寸。爲了保證小國的利益。我們堅持要求出口戰艦的噸位在3萬5千噸以內,同時搭載的火炮最大口徑不超過15寸。”德國代表針鋒相對寸土不讓。而協約國隨後提出了新的問題,在對非條約締約國出口軍備的時候應該遵循什麼原則?比如說航母最大多少噸,戰列艦的火炮和噸位如何限制?並且英國人對此提出了捆綁政策,即英國可以放棄原先的要求,但是在想非條約締約國出口戰艦的問題上,必須秉承如下原則,即出口的戰列艦排水量不能超過3萬噸。火炮口徑不能超過14寸,而航空母艦的噸位不能超過2萬噸!

這個問題的談判比之前的更加激烈。因爲除了締約國之外,世界上還有不少值得拉攏的對象,甚至於還可能出現某些國家先將戰艦“寄存”在第三國,開戰之前取回以擴充軍力的可能性。所以對於出口戰艦必須進行嚴格的限制。面對這種情況,華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條約內部的國家出口戰艦隻受條約限制,比如說如果在噸位允許的情況下,德國向俄國出口戰列艦,那麼只要滿足在3萬5千噸以下,裝備小於16寸艦炮這兩個條件就可以,但是如果向非締約國出口戰艦,那麼除了要遵循英國方面提出的要求之外,同時還要有配額,協約國、同盟國兩方以5年爲一個週期,週期內出口的大中型戰艦噸位不能超過10萬噸,其中任何標準排水量在1萬噸以上的戰艦必須納入到這個配額之中,而潛艇每一個週期出口量不能超過2萬噸!每一個週期沒用完的排量不能疊加在下一個週期,而作爲獨立一方的華夏,其出口主力艦的配額爲兩大集團的一半。即主力艦噸位出口不超過5萬噸,潛艇出口不超過1萬噸。

對於這個條款,協約國和同盟國雙方經過協商後表示可以同意,畢竟這個年代有能力購買主力艦並且有意願的國家已經不多。這個配額看似比較少,但是實際上八成用不完,而且英國人的限制戰艦性能的要求也加入到了條款之中,14寸級別的艦炮對於各國的新服役戰列艦來說威脅很小,而2萬噸的航母雖然大一些,但是考慮到航母出海要編隊作戰,即使有了航母但是沒有匹配的主力艦的話,那麼戰鬥力也不會很高,所以最終這點被通過。

在處理完所有問題後,參加會議的各國最終簽署了《北京限制海軍軍備條約》條約從簽署之日其生效,期限爲12年。到期後各國有權利決定是否續簽該條約。經過兩個多月的談判,北京海軍軍備談判落下來帷幕,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個條約不過是個權宜之計,各大強國海軍建設並沒有停步,出了主力艦建造規模有限之外,航空母艦和巡洋艦類的戰艦都將按計劃建造,每個大國在着12年之內要建造至少40到50萬噸的戰艦,美國建造的可能更多,分攤到每一年都要開工至少4萬噸左右的戰艦。

“這僅僅是各國一個喘息的機會,各國用這個機會對自己的海軍進行瘦身,切除那些戰鬥力低下的部分爲了未來的廝殺做好準備。”條約簽署後,徐傑曾經這樣評價此次海軍軍備限制談判。

感謝書友140831115058933、1976、aaa的打賞~~~,以及書友空晨、奧芬、ra的月票支持~~~。今天晚些時候還有一更~~~求訂閱求支持~~~。(未完待續。。)

第403章 首殺第1470章 意料之外第1421章 趁你病要你命第728章 經驗教訓第479章 火海第316章 戰備進行時第129章 準備啓程(一)第395章 盯梢第400章 內亂開始第1528章 看不見的博弈第1009章 停戰吧第802章 這就開打了?!第416章 混戰第1038章 航母交戰推演第707章 巔峰時刻第773章 很有前途的部隊第459章 減少損失第790章 生來就是死對頭第1404章 虎嘯法蘭西4第570章 加密機的改進第688章 輕鬆的首戰第825章 大戰揭幕第589章 傑里科在行動第103章 大清“聯合”艦隊第248章 大事可定第782章 費舍爾的苦衷第47章 父子深談第1454章 鷹翼下的英倫(1)第1299章 爆發第1145章 枕戈待旦第453章 態勢第386章 慈禧的應對第450章 危局的開端第1242章 奧匈和土耳其第265章 差距第820章 準備第1293章 一波三折第1209章 艦載雙發飛機第804章 第一滴血第1356章 盲目樂觀1第870章 這都是你們逼的第1031章 航空巡洋艦第1019章 徐傑的算計第1479章 從雲間到地面(1)第705章 遲到的俄國艦隊第90章 初見鄧公第381章 改朝換代第694章 分割第30章 兩場談判第1263章 遼闊大西洋第165章 新的計劃第1456章 報復第13章 厲害的女人第170章 嚴肅點,打劫呢!第1288章 劃過黎明的長劍第673章 追擊第503章 南洋水師的未來第214章 應對之法第813章 樂極生悲第1185章 外援第935章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654章 德國人的援助第1231章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第462章 圍追堵截第155章 日本海軍戰略第1144章 魔鬼的利刃2第802章 這就開打了?!第1323章 南北夾擊第102章 煩躁的荷蘭人第383章 如何鬆綁第266章 落幕第748章 屈服的俄國第405章 草原上的追逐戰第18章 酒會上的費希爾第685章 德國的盟友們第608章 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第156章 俄國人的計劃第716章 英國人的打算第484章 突破第317章 美國海軍的家底第180章 英國人來了第115章 總結經驗教訓第911章 追擊第273章 戰爭背後的角逐第1203章 懸崖邊緣第826章 銳利的矛頭第757章 鄧尼金的心思第326章 戰略調整(一)第1226章 伊朗整軍計劃第456章 可憐的東方號第311章 與英國人談判第1015章 新的戰略新的目標第81章 準備第387章 一石三鳥第552章 激化的矛盾第476章 如何收場第1214章 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第1144章 魔鬼的利刃2第630章 血路第1079章 加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