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4章 意料之外的落幕

“布勞希契就這樣敗了?”就在布勞希契撤出了戰場之後幾個小時,北線的克魯格就收到了德軍總參謀部發來的電報。布勞希契的戰敗還是出乎克魯格預料的,克魯格認爲三個齊裝滿員的德國師加上空軍優勢再不濟也不至於讓對方包了餃子吧;而實際上雖然沒有成建制的摧毀德國任何一個團級單位,但是論損失程度的話,所有參戰德軍都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重裝備的損失可以很快彌補,但是有經驗的指揮官想要補充就太難了。德國在非全面動員的情況下想要補上這個漏洞也是需要很長時間的。所以,一切都該結束了!

克魯格拿出來一份早已經擬定好的電報,將其交給了一旁的副官,然後這名副官轉身離開。這是一封請求撤退的電報。早在布勞希契發動南線戰役之前就已經寫好,一旦南線失敗,那麼克魯格就會要求北線德軍趁早撤離戰場。而雙方的伊朗戰役也將隨着克魯格軍團的撤離而畫上一個並不圓滿的句號。當有人問道北線是否還有機會的時候,克魯格無奈的搖了搖頭,他比誰都清楚現在的形勢。

“華夏已經擊敗了南部的布勞希契軍團,布勞希契的∫◆三個師是整個兩河流域南部最後的機動部隊了。按照情報分析,經過短時間的休整和補充之後,作爲勝利方的華夏南線軍團至少可以騰出一個師加一個旅的兵力,南部只用留下那些半殘的部隊看守一下就可以了。我們在南面不可能發動新的攻勢,即使面對的是一羣疲敝不堪的部隊。如果南線軍團主力北上的話。雙方之間的兵力對比就變成了6個師對華夏4個師加1個旅,如果考慮前一階段的損失和補充速度的話。那麼雙方之間的兵力會更加接近。而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華夏空軍重建了他們前線的基地體系。我們的制空權也會大打折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強攻不會有任何效果,而對方逐漸具備了反擊的能力,如果我們再輸了,整個德國、甚至整個協約國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抽出足夠強大的軍團來對付華夏陸軍。”

“想想看吧,如果我們失敗了會出現什麼事情?整個兩河流域都將變成不設防的地區,華夏數個師的兵力可以將我們在這裡準備的一切都摧毀掉,兩河流域的油田、軍事基地、甚至是我們前面數個月打下來的伊朗南部可能在數週之內全部易手,這樣的代價是帝國無法接受的。現在最好的結局就是保持我軍在紙面上的優勢。進入防禦狀態和華夏對峙,他們是在敵佔區作戰,成本會很高。我們存在的價值是讓對方意識到繼續戰鬥下去對雙方都沒有好處,然後配合政府在外交方面保住我們開始的成果就可以了”布勞希契是這樣分析當前的形勢的。

而相對於布勞希契就戰場形勢所做的分析,德國高層想的更遠,他們已經不單純把目光放在這次戰爭上了,甚至連戰後數年的形勢都進行了分析和預測。.?在伊朗戰役中,德國人和華夏打了3次大戰,最開始在伊朗本土內的一場大戰;徐懷德一個裝甲師輕鬆的打爆了同等規模的德軍部隊。然後是在兩河流域,德國陸軍集中了自從1戰結束後最大規模的陸軍兵團,雖然華夏圍攻基爾庫克進而切斷中東鐵路的計劃沒有實現,但是兩次大戰結束後。巨大的損失和讓人難堪的戰損比讓德國人意識到了這個東方大國的強悍!

戰爭是政治和利益的延續,如果戰爭的獲利少於可能要付出的代價時,那麼雙方就會盡量避免戰爭。德國人不是不知道華夏的訴求。華夏的目的就是爲了保住伊朗北方的獨立。而這個條件雖然讓德國人很不滿意,但是也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德國人認爲雙方再打下去只能是陷入無休止的戰爭泥潭。至少到目前爲止,北線的克魯格軍團和華夏軍團還算勢均力敵。雙方在中東能獲得的利益不過是一些石油而已。貌似沒必要爲了這點石油搭上數個甚至十幾個精銳機械化師的兵力和裝甲以及數千架飛機。德國人認爲在這一點上華夏的想法和自己應該是一樣的。既然這樣雙方就有談判的基礎!

而裡賓特洛甫在分析了大量情報並且對英美的反應做了深入的分析後還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目前華夏和英美之間的結盟還有一定距離。雖然他們在意大利和伊朗戰場上並肩作戰,但是在合作的同時也暴露出來他們的政治訴求的不同。英美兩國,尤其是英國的利益和華夏的政治訴求格格不入!”

“英國是一個吝嗇的極端利己主義者,他們只關心自己的利益,不想對盟友有太多的投入。在意大利戰爭中,因爲華夏和協約國都是抱着用意大利來消耗同盟國的態度而進行的戰爭,所以他們之間的分歧並不是很大,但是後來,我們成功的控制了伊朗南部以後,雙方之間的分歧迅速擴大,英國人認爲伊朗已經不能作爲印度的屏蔽了,所以毫不猶豫的放棄了伊朗,而華夏爲了保住在中東的立足之地而堅持了下來,根據華夏以往的作風,對英國人這種背叛行爲做出報復是必然的。而如果我們能適當的利用這個機會的話,會讓華夏和協約國之間的矛盾擴大化!”裡賓特洛甫的建議非常有建設性。戰爭進行到這個程度,即使高傲如德皇這樣的任務,也不得不承認,德國的敵人有點多,想要再各個戰線上戰勝所有敵人是不可能的!而所謂的分化對手的第一點就是就和華夏改善關係,儘可能的讓華夏參戰時間向後推!

“我們在伊朗問題上必須向華夏讓步來換取決戰在德軍內部將第二次世界大戰稱爲決戰之初華夏的中立。大家都十分清楚我們開戰後的第一目標是法國,然後纔是南亞。在攻陷法國之前,我們在南亞的軍事存在會非常有限。抵擋美英已經很勉強了,如果佔據伊朗半壁江山的華夏從北向南發力的話。我們這次戰爭就等於白打了!”面對着德軍高層中那些殺人的目光,裡賓特洛甫毫不退縮;因爲他知道在座的諸位都能分清形勢,現在的表現只是面子上的過不去而已,只要有一個人提出這個建議就可以。而他就是這個人!說白了就是給諸位大佬一個臺階下,當然了,如果這件事情順利促成的話,那自然是皆大歡喜,而如果失敗了或者不滿意了,那他就是一個替罪羊,在崇尚軍功和武力的德國高層中。裡賓特洛甫的地位十分難堪啊!他的一切都不那麼堅固!

裡賓特洛甫的建議最終得到了德國高層的認可,那麼現在就剩下一個問題了,那就是華夏是否願意和談?他們的底線又會在哪?如何在談判中獲得優勢,以及如何保證華夏不會毀約?雙方之間的一些約定肯定不可能放在明面上。雙方只能簽訂密約,而密約的話就自然不會受到國家信譽的保證,完全取決於雙方的形勢,只有保持場面上均勢纔可以讓這個密約持續下去!

就在德國人準備和談的時候,徐傑也表示吃不消了。德國人沒有轉入戰時狀態,華夏的工業體系和物資配給系統同樣也在打醬油。雙方遠還沒有到掀桌子的程度,所以華夏也是用和平時期的體制來支持這場消耗巨大的戰爭,華夏的根本在國內,或者換句話說在東部和中部。要跨越數千公里把物資和人員送往伊朗這其中的代價可想而知。尤其是在英國撒手不管,美國力不從心的時候,華夏幾乎獨自擋住了同盟國兩次大規模攻擊。這其中的損失和消耗要說不心疼那完全是假的!雖然華夏和協約國已經算準盟友關係,但是在英美兩國無所作爲。德國人的主要矛頭又指向印度的情況下,華夏可沒有必要再單獨和同盟國打個沒完沒了了!是時候停手了!

不過此時雙方打的火氣。哪能就這樣分開的?更何況大家都是大國,都是要面子的,怎樣做才能即傳達意思又不份呢?這可真是個問題,在這種看似勢均力敵的情況下誰先開口誰吃虧!華夏不想丟人,德國也不想吃虧,那麼最好的辦法自然是先從戰場入手,北方的克魯格軍團暫時後撤轉入防禦就是一個示好的決定,而華夏一方面是力不從心南部的徐懷德軍團剛剛大戰結束,還未完成休整。另外一方面也感覺到對方的些許善意,於是一方面加強己方軍事力量,另外一方面對德國人的北撤併沒有做出什麼激烈的舉動。而隨着陸軍的脫離接觸,空軍方面也開始拉開距離,德國人不會再在華夏陣地上空轉悠,而華夏的狐蝠式戰鬥機也不再深入德軍前線盡心偵查和攻擊。聞琴聲而知雅意。德國人和華夏都從這些行動中明白了對方的意思,造成了事實上的停戰,那麼剩下的就是爲即將到來的接洽和外交聯繫做準備了。

德國作爲老大自然不會一開始就親自跳出來,這方面的事情自然是交給小弟了。作爲德國最忠實和最重要的小弟奧匈帝國接過了這一光榮而艱鉅的任務!別的小弟等級不夠,奧匈再茶几也是和法國一個級別的列強吧;好吧一戰勝利後,奧匈帝國從地圖上看大了一圈,志大才疏的費迪南現在已經不怎麼把法國放眼裡了。奧匈帝國自然不會傻乎乎的和華夏直接交流,他也是從伊朗入手,首先釋放了扣押的外交官,並且根據外交渠道向伊朗政府表明同盟國願意在“一定條件”下和伊朗恢復外交關係!這是什麼意思?意思就是德國暫時不會再打伊朗的注意了,你告訴你家老大看看雙方能不能坐下來談談!

同盟國的善意很快被傳到了華夏,而徐傑也開始派遣外交人員和德國方面進行暗地溝通,雖然伊朗政府大使曾經向華夏提出收回伊朗南部領土的要求,再不濟也要保持一個南方的出海口,但是可惜的是,華夏對這個建議一是沒興趣二是也沒這個實力。徐傑之所以能在伊朗戰爭中獲得這樣一個結局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華夏知道德國人最需要的是什麼。知道德國人什麼可以丟棄、什麼必須爭取,一條橫貫東西的走廊是德國拼死都不會放棄的,哪怕是德國要面對華夏、美英三國的軍隊,德國人不達到這個目的都是不會罷手的。所以這點幾乎不要談,華夏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和德國人在伊朗南部和兩河流域兩個方向再打下去,要知道雖然兩河流域的德國軍隊力量幾乎告罄,但是南部是德國空軍和德國海軍控制地方。人家陸上有空降兵部隊和海軍陸戰隊。海上有幾十萬噸的戰艦和大量的海基飛機,這仗打下去可就玩大了!

保證伊朗的領土完整太過遙遠,華夏現在需要的就是如何穩住伊朗南部,並且讓德國人拿出切實的措施來。作爲穿越者,徐傑可是非常清楚2戰時德國陸軍是多麼生猛,看看歷史上的第三帝國,再看看現在龐大的德奧和其它的小弟以及附庸,其戰鬥力絕對會讓任何國家和國家聯盟感到威脅。徐傑簽署了不知道多少密約,他自然知道密約唯一的約束力在形勢上,如何保證形勢的穩定,纔是保證密約效力的關鍵!而且德國人也確實說對了一點,如果2戰開始的話,華夏確實沒有一開始就參戰的意思!一方面是不當擋箭牌,另外一方面是某些國家做的太不地道了!

華夏和同盟國的接觸瞞不了某些國家,對於這種本來是三方大戰最後變成兩方敲定結局的事情,某些國家感到非常的不滿,而有的國家則比較淡定。作爲協約國的主心骨美國和英國。對於這次兩方和談卻抱着不同的看法。

感謝書友zy1976的打賞~~~,以及書友s、y7817、911911、殘陽龍影、vfr短笛大魔王007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續。。

第183章 戰後總結第1032章 條約巡洋艦歷史第1380章 空中壓制第1402章 虎嘯法蘭西2第142章 經濟戰發動第1484章 裝甲啓示錄(1)第1414章 血染大洋第305章 密談第1246章 風語者第1267章 魚雷之夜2第813章 樂極生悲第173章 激戰成歡(三)第45章 大生意(二)第400章 內亂開始第242章 突破鴨綠江第846章 躺槍的英國人第712章 鏖戰第795章 英國人的補救措施第1152章 鋼鐵巨獸第737章 埃森的困局第956章 兩難的選擇第1130章 機會or陷阱?第1110章 戰略轟炸第505章 俄荷密會第1107章 目標東非第746章 如果德國贏了第975章 突破口第342章 見到熟人了第730章 印度洋不好混啊第1502章 兩敗俱傷!第1335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1469章 夜戰2第83張 善後事宜第1194章 莫斯科的夜晚第423章 驚天一擊第332章 巡洋艦隊的碰撞第977章 準備第414章 拉開帷幕第803章 再見了,遠東!第17章 與賽維拉的交談第843章 雙頭蛇第1327章 抉擇第16章 徐傑的對策第588章 世界上最快的戰艦第1454章 鷹翼下的英倫(1)第420章 馬卡諾夫的應對第1336章 前景堪憂啊第681章 一場戰爭兩種觀點第197章 血戰(二)第679章 要不別打了?第335章 抉擇第1402章 虎嘯法蘭西2第1024章 談判結束第709章 遲到的馬卡諾夫第30章 兩場談判第1010章 談判第1335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1397章 英國人拯救世界?第273章 戰爭背後的角逐第985章 夜戰2第334章 逃出生天?第613章 快速艦隊之間的較量!第960章 攻擊開始第439章 日本海收網第756章 國家必須掌握的部分第263章 決戰!第1336章 前景堪憂啊第1091章 德國人的計劃第1271章 長角犀牛第965章 兩頭下注第383章 如何鬆綁第842章 調停與陰謀第330章 佛羅里達海峽第295章 國家民族高於一切第523章 火炮後置怎麼樣?第1171章 攻防戰(2)第429章 烏蘭察布防線第898章 出動第1092章 先下手爲強第112章 意外衝突(三)第667章 苦戰第792章 大膽一雷沉第772章 小隊協作第1228章 一起上吧第1272章 折戟第1237章 連鎖反應第64章 “六國聯軍”進北海(二)第180章 快速艦隊的搏殺第596章 完美輕巡洋艦第1179章 攻擊目標的選擇第520章 陸軍整備第1130章 機會or陷阱?第1336章 前景堪憂啊第967章 陰魂不散第878章 丹澤港外的戰鬥第1414章 血染大洋第408章 定計第337章 相持第806章 打的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