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御馬監裁軍

第59章 御馬監裁軍

“好了、起身吧。”

燕山軍營校場高臺上、隨着朱由檢開口,孫應元也緩緩起身,隨後向臺下走去。

由於他是目前唯一一位指揮使,因此毫不猶豫的站在了隊伍的最左邊。

只是他們身後、那羣四衛一營的泥腿子,還在嘰嘰喳喳的聊個不停,讓朱由檢剛剛好些的心情又變差了。

“擊鼓、叫他們都給孤閉嘴!”

陰沉着臉開口的朱由檢,雖然年紀不大,卻讓人心頭一緊。

陸文昭連忙讓人擊鼓,更是安排錦衣衛在校場上巡邏,但凡有人開口嬉戲,轉身便是一記殺威棒。

如此又浪費了一刻鐘的時間,讓時辰來到了卯時四刻。

難以想象、連隊列出營都需要四刻鐘,近半個時辰的時間,要是上了戰場,恐怕還沒有出帳篷就被敵軍亂刀砍死了。

“另外一個月後,萬歲會撥內帑銀二十七萬兩運抵昌平,爲石柱兵和浙兵發響銀。”

朱由檢開口詢問,卻不想楊漣道:

羽林三衛都是宮中禁衛,平均身高在五尺六寸,因此配合他們的軍隊不能低於五尺五,再往下就不太行了。

“這……”當陸文昭說出第一條,臺下的諸多千戶紛紛面露難色,而陸文昭也皺眉道:

哪怕是步兵,也要做有馬的步兵。

“若是怕沒有了銀子收入,可以在軍營外按照孤的圖紙搭建村莊,成爲修葺皇陵的民夫,每日工錢二十文。”

這點人就算全部剩下,加上羽林三衛,那也不過只有一萬出頭的兵馬了。

“好!那麼開始吧!我現在宣佈新兵的要求。”陸文昭按照朱由檢的話進行解釋,而朱由檢回到了椅子上,坐着喝茶。

說完、朱由檢看向了陸文昭,開口道:“叫羽林三衛協助,錦衣衛負責測量身高,記錄軍籍造冊。”

“卑職領命。”聽到這話,陸文昭微微作輯行禮,隨後看向了孫應元道:

“孫代指揮使,你負責騰驤左右衛的選兵,能做好嗎?!”

也就是在這樣的高標準下,臺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篩選,而朱由檢也看向了王承恩道:

聞言、朱由檢轉頭看去,果然校場上一下子消失了數千人馬。

如果五殿下的要求再多些,那這一萬三千多人,真的留不下幾個人了。

“給你們一個時辰,按照這個要求,選出合格的兵丁。”

他必須在戚金帶浙兵趕到昌平前,穩定好大軍,隨後先練出一支骨幹力量,再以骨幹力量擴軍。

一句話堵住了衆人的嘴巴,而陸文昭也繼續道:

不過他們不知道、不是朱由檢不想再定多一些規矩,而是時間不夠招兵了。

他朱由檢要的是精銳,若是普通步卒,他大可不用那麼挑剔。

“那薊鎮,自隆慶到萬曆十二年,這麼多兵馬的斬首卻不過數千,而戚少保來了之後,不過三年便斬首數千,叫董狐狸等北虜無法南下而求和,這還不能說明情況嗎?”

要知道、這些兵丁已經算是精挑細選過的了,但朱由檢一句五尺五,直接幹掉了三分之二的人。

“標下必不辱使命!”聽到這話,孫應元大聲迴應,躬身回禮。

“回將軍、我等記住了!”聽到只有三不要,衆千戶紛紛鬆了一口氣。

“軍餉的事情先不要告訴他們,明日校場演武再說。”

“第三、舉石墩三十斤,不超過十個呼吸者不要。”

“告訴他們,以後四衛一營是要前往遼東鎮壓建虜的,怕死的就趕緊走。”

“按照萬歲的旨意、還有懷柔、密雲一帶的荒地,戶部官員說,大約還有八十萬畝左右。”

“也就是說,有一百多萬畝了?”朱由檢由衷高興了起來,不過他側目一看,卻看到了楊漣冷若冰霜的臉。

“嗯……”聽到時間安排的很是充裕,朱由檢點了點頭,不過緊接着想起了戶部的事情,因此問道:

“戶部的荒田批下來了沒有?”

“工部武功三衛的工匠、盔甲廠的軍械,這些東西什麼時候到?”

七衛一營,本該有四萬二千二百的人馬,眼下卻只湊到了四分之一,連兩個衛都不一定能湊齊,楊漣能高興纔有鬼。

不過對此、朱由檢卻笑道:

“大軍在戰場之上的勝算,不是看人多人少,而是看哪一方更精銳。”

“再往遠了說,當初遼鎮兵馬八萬二,結果李成樑卻主要依靠七千遼東鐵騎,便能西控內喀爾喀,北控建州、海西女真,東控朝鮮?”

“不合格的兵丁,按照今年一整年算軍餉,午時前收拾東西搬出軍營,在軍營南大門按名字籍貫和腰牌領取軍餉。”

“楊給事中,怎麼面色如此難看?”

“第一、身長五尺五以下者不要!”

“殿下、您自己看看您腳下還有多少兵馬吧……”

既然御馬監有實力和本錢,那麼就應該武裝成爲精銳的騎兵部隊。

因此、朱由檢首要做的便是裁軍。

“這些不都解釋了,兵貴在精、不在多的道理嗎?”

“大明丁口數千萬,你們還怕找不到幾萬五尺五以上的男丁嗎?!”

“此爲三不要,爾等記住沒有?!”

王承恩微微躬身道:“回殿下、武功三衛的工匠,一共一千六百名整,預計十日後抵達。”

他陰沉着臉走到臺前,對下方二十多名千戶開口道:

“第二、過三十五者不要!”

“目前批下來了昌平燕山腳下一帶的坡地,一共二十九萬四千三百畝。”

“盔甲廠的軍械,還需要幾天準備好,隨後由化淳他與浙兵接洽後,由浙兵統一押運。”

“如果只是看人多人少,那麼熊廷弼先前掌握遼東駐軍、客軍二十八萬,爲何沒有直接將老奴的老巢給端掉,反而是連續裁軍?”

原本一萬三千多人的四衛一營,眼下走了三分之二的人,只剩下了五千人不到。

“押運的甲冑中,也有兵部的甲冑,都是按照您向萬歲爲浙兵、石柱兵求的軍械甲冑。”

朱由檢說到這裡,沒有繼續再說下去了,只是看着楊漣,而楊漣聽完他的話,也覺得其中確實有道理,因此對朱由檢作輯道:

“五殿下說得對,老夫受教了。”

楊漣就是這樣、拿得起放得下,你若是說得對,他必然會支持而反思自己的行爲,和大部分死鴨子嘴硬的東林黨人不同。

正如歷史上熊廷弼和王化貞的事情,明明王化貞纔是東林黨,但在東林黨人都想着保住王化貞,而追責熊廷弼的時候,楊漣卻敢站出來,以東林黨人的身份爲熊廷弼說話就能看出。

“楊給事中客氣了。”見楊漣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朱由檢也轉頭繼續和王承恩聊了起來。

(本章完)

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150章 大小曹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96章 扶弟魔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238章 罷黜百官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554章 書不如人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578章 待價而沽第696章 後記(十六)報團取暖第178章 荷蘭入侵第444章 抓貪官不如殺胥吏第551章 皇兄歸來第472章 不偏不倚楊文嶽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217章 遼東大捷第231章 西北的惡劣環境第179章 出兵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77章 野心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342章 亂國之人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551章 皇兄歸來第325章 天啓八年第8章 初嘗權力第92章 點醒楊漣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583章 北軍西征第630章 齊國齊州第610章 海外態度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439章 野人與蒙狗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168章 監國瑣事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353章 分憂第541章 擔子漸重第486章 發兵平緬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609章 秋風起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540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113章 浙川援遼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131章 小兒腹中藏毒計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歸齊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194章 諸王認慫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42章 搬空盔甲廠第156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68章 海納百川第203章 晚明全名將陣容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76章 浙黨勢大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637章 玩弄人心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572章 帝臨南京第206章 殺遼商第528章 穩中向好第407章 積讒磨骨朱由檢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138章 直搗巴約部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108章 緝拿抄家第325章 天啓八年第441章 腳步虛浮人消瘦第40章 海運之爭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204章 戰前臺風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371章 風高亮節楊文嶽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