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農業研究院

“鍾師傅,你說經過這個什麼研究院研究之後,能提升如此之高的甘薯畝產?”崇禎皇帝帶着一絲不相信,問鍾進衛。一畝十二石,這在古代還真是不能想象。

“是的,陛下。”鍾進衛肯定地點點頭。

然後他自然地就想起了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心裡一動,就又開始誘惑崇禎皇帝:“陛下,臣家鄉的研究院,還研究出了雜交水稻,和這個甘薯一樣有很多優點,耐活,畝產也大。這幾樣東西研究出來之後,您知道我家鄉養活了多少人麼?”

“多少人?”崇禎皇帝很關心這個話題,見鍾進衛的神態,好像能養活不少人,他心裡暗暗地估計了下,如果不是連年低溫乾旱,大明的糧食產量養活現在的人口綽綽有餘,江浙一帶甚至都改稻爲桑,種經濟作物,也沒見有多少饑荒。這麼算起來,後世有兩倍大明人口就差不多了吧。畢竟人口可以翻倍容易,耕地和產量要翻倍是很難的。

“大明現在有多少人口?”鍾進衛沒有直接揭開謎底,而是關心起現在的人口數目來了。

“大約爲一億五千萬人左右。”崇禎皇帝帶着點自豪回答鍾進衛。歷朝歷代,當以大明人數爲最。

“那臣現在可以告訴陛下,臣家鄉,有十三億人還多,從沒出現過饑荒。甚至有地方的田地都已荒蕪不種,也無事。”鍾進衛說出這話,心裡帶着點惡趣味,想看看有沒有人被嚇傻。

“鍾師傅,當,當真?”崇禎皇帝盯着鍾進衛的眼睛,有點不可思議。

徐光啓更是想不通了,下巴掉到了地上。他是大明瞭解海外最多的人,但據他所知,好像海外的國家都很小,有的甚至沒有大明一個行省大,哪怕最大的國家,人口也不如大明。中興伯的家鄉到底在哪裡,有十三億人之多,那是多大的國家,徐光啓不能想象。

“陛下,臣怎麼可能欺君。不知道陛下是否記得,臣住的那房屋有多高,一個房子可以住多少人應該可以猜得到吧。”鍾進衛提醒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想起在鍾進衛手機上看到的那一座座高樓大廈,想想那麼多人住在一起,那該是多大的一個城市啊。想着想着不禁神往起來。

徐光啓聽鍾進衛和崇禎皇帝的對話,很是摸不着頭腦。據他所知,皇上應該沒有出過京師,他怎麼可能知道中興伯海外的房屋高度。如果要是從畫中所知,那徐光啓是不會信的。要是中興伯把房屋愛畫多高就畫多高,根本沒有實際參考價值。

沒想,他看到崇禎皇帝回過神來後,點點頭,肯定了中興伯的說法。徐光啓不由大奇,難道是真的?

崇禎皇帝現在壓根就忘了徐光啓還站在一側,他兩眼放光地對鍾進衛說道:“朕記得,還真是有那麼多人。鍾師傅,你快跟朕說說,這研究院有什麼法力,竟然能變出養活如此多人的東西。”

鍾進衛就是要勾引崇禎皇帝問出這個問題來,現在果然如願,就回答道:“陛下,這個研究院,其實沒什麼法力,一點也不稀奇。就是集合一些有經驗的人,研究作物的習性,專門搞各種實驗,培養出高產,耐活作物。”

“好,朕馬上下旨給兩京十三省,讓各地把經驗豐富的老農挑選一些送到京師來搞研究。”崇禎皇帝一聽,馬上就準備行動了,原來解決饑荒是如此簡單,虧了朕以前殫精竭慮了這麼久時間。

“陛下,等等。”鍾進衛連忙打斷崇禎皇帝的意淫,真要這麼簡單的,估計大明自己早已搞出來了,而不需要自己來提點。

崇禎皇帝疑惑地看向鍾進衛,咋,還有什麼事?

“陛下,這研究院,說簡單,就那麼簡單,但說難,也是很難的,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來的。”鍾進衛苦笑着向崇禎皇帝解釋。

崇禎皇帝心裡聽得“咯噔”一下,看來真的不是那麼容易的。他正相面對鍾進衛,請教道:“朕覺得也不會那麼容易,剛纔是朕激動了。鍾師傅,如何搞這個研究院,還請詳細說說。”

“陛下,這個研究院,不是隨便找幾個老農就可以的。如果陛下只是想在現在的基礎上,提高一點點產量,那隻需讓有經驗的老農去各地互相交流傳授經驗,說不定就可以,而無需這個所謂的研究院。但如果陛下想讓糧食作物的產量有大幅度的提高,那就必須要研究院,花大精力去投入才行。”

鍾進衛注意到崇禎皇帝和徐光啓都在認真聽,就接着講道:“首先,研究院的人必須會寫字,能記錄各種遇到的問題;其次,他們必須對各類農作物都很熟悉,比如,對於農作物的成長過程,氣候影響,病蟲害影響都有了解,對農作物爲什麼長得好,爲什麼長不好的原因都知道;第三,研究院的人還必須會進行數據分析,統計。總之,涉及到很多學科和基礎設施。”

鍾進衛一口氣把自己理解的內容都說了出來,後世的研究院差不多就是這樣的吧,鍾進衛不負責任的想到。

崇禎皇帝聽着有點迷糊,就直接對鍾進衛說道:“鍾師傅,朕聽得不是很明白。但總體感覺這個研究院的人需要懂很多東西,是不是?”

鍾進衛點點頭:“是的,陛下。我家鄉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都是相當於進士出身,或者就是所在行業的頂尖者纔可以。”

崇禎皇帝記得,鍾進衛曾經說過,他差不多是舉人出身。這麼一衡量,對建立研究院的信心一下遭到了打擊。

他沉吟了片刻,基於對鍾進衛的信任,請教道:“鍾師傅,朕想搞這個研究院,該怎麼一步一步的做,哪怕朕搞不出來,朕的兒子就接着搞,也一定要搞出來,讓大明子民不再有捱餓的事發生。”

鍾進衛用力點點頭,對崇禎皇帝道:“陛下不用氣餒,臣家鄉的研究院是經過那麼多年發展,屬於頂級的了。現在大明當然不能和臣家鄉去比,但只要一步一步的做,臣相信會很快有一些收穫的。”

“好,鍾師傅,你說。”

“陛下,現在應急的做法是召集全國經驗豐富的老農,在大明兩京十三省分別成立研究小組,進行農作物經驗的互相交流,並推薦各自地區好的農作物進行試種。如果成功,則推廣全省。而後兩京十三省的老農代表帶着各自省份的優勢作物,匯合到京師進行全國範圍交流,試種,推廣。臣以爲,這麼做,在幾年內必有所獲。”

這種應急的做法花不了朝廷多少精力和經費,做起來簡單,應該沒有問題。崇禎皇帝點點頭,表示認可。然後他關心地問道:“有應急,那麼長遠的做法呢?”

第866章 看稀奇第38章 兩策之論第625章 下一次戰事第318章 範永鬥現身第82章 你家出大事了第478章 禁言反彈第479章 隆武帝就是好託第511章 泥模鑄炮第342章 餓死不如戰死第505章 如何賺錢第522章 人見人要第651章 海州遼陽第300章 宣傳第447章 新軍的新第480章 明人去過北美否第553章 新軍擴編第625章 下一次戰事第486章 徐霞客第490章 願往東南第811章 繁體和拼音第143章 《甘薯疏》第825章 時間緊迫第273章 清水明月關口第496章 藩王會議(6)第790章 大賞第226章 能環保就環保第645章 這一年第40章 軍需官第146章 農業研究院第831章 管他是葡萄牙還是葡萄藤第670章 戰事間隙第155章 火器弓箭第720章 比喬布斯牛的吳又可第133章 歷史教訓第282章 官匪一家第343章 衆星雲集第602章 否極泰來第784章 封賞第760章 老驥伏櫪第76章 個人所得稅第581章 願爲嚮導第76章 個人所得稅第7章 變故第205章 昌黎第四戰(5)第718章 體檢結果第624章 勳章第396章 我胡漢三回來了第591章 不做死不會死第88章 年夜飯第536章 峽谷大撤退第269章 阻擊建虜第143章 《甘薯疏》第503章 生員之禍第471章 全面教育第422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756章 攻陷險關第525章 報紙滲透第558章 錦州軍械監第296章 阿敏伏法第50章 死人第753章 連克兩城第475章 檢驗新軍第705章 張獻忠的生活第81章 廢墟新棚第736章 大明的優勢第123章 解析裹腳第309章 前功盡棄第167章 紙幣定樣第547章 有喜了第712章 流放罪囚要慎重第364章 龍子龍孫第584章 海灘演講第21章 漢魂漢奸第783章 隆重出迎第131章 京營相關第627章 剃髮易服第470章 收費的水泥路第400章 藩王會同意麼第295章 獻俘第87章 漱口第801章 鬥戰勝佛第632章 天朝上國第215章 鹽商的對策第497章 藩王會議(7)第367章 洪承疇第754章 紅夷大炮來了第568章 搶糧缺人第134章 國營企業第848章 不愧爲隆武帝第500章 掃尾小會第434章 大家都來捧場第384章 登萊戰略第106章 蛛絲馬跡第272章 勝負至關重要第497章 藩王會議(7)第399章 封建海外第672章 到嘴的鴨子又飛了第58章 貨幣戰爭第607章 一招打建虜第127章 侯府對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