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大明央行的緊迫性

鍾進衛一邊回憶一邊說道:“大明自從實施一條鞭法以來,就規定一切賦稅都必須用銀兩來交,問題就出在了這上面。”

溫體仁聽了就插話道:“可是銀錢不夠交賦稅之需?”他對此已有耳聞,因此纔有如此一說。

鍾進衛轉向溫體仁點點頭,然後繼續說道:“是的。陝西地處內陸,商業不是很發達,因此銀兩的流通並不很活躍。而每年賦稅都收銀兩,導致陝西境內的銀兩越來越少。”

他說到這裡,又轉回頭看着崇禎皇帝,給他解釋一個基本現象道:“銀兩少,則銀兩會升值,反之銀兩就賤,這點其實和紙鈔是一樣的。只不過兩者的區別是紙鈔能無限地發行,而銀兩的開採有限。因此紙鈔貶值的程度可以無限大,而銀兩卻有一個上限,不可能無限貶值。”

崇禎皇帝聽了點點頭,這道理他明白。

“因此在陝西,銀兩越來越貴,原本百姓種一畝田所得,可能只需要一半的產出來換成銀兩繳稅就足夠了。但後來因爲銀兩貴了,就需要大半、甚至全部或者全部都還不夠兌換足夠的銀兩來繳稅,導致百姓因爲交不起賦稅最終走上了賊路。”

鍾進衛說到這裡,面色有點沉重,對崇禎皇帝和溫體仁又道:“有田地的都交不起稅,那些靠租種的就更是如此。而且這種現象有普遍性,其現象會遍及所有缺少足夠銀兩的地方。臣記得,好像這種情況最終會蔓延到全國,整個大明都會發生大規模的銀荒。”

溫體仁皺着眉頭,鼻翼微張,心想這真是一件麻煩事。不過他心有疑惑,就問鍾進衛道:“中興侯,你說大明全境都會有這個現象,難道你說江南地區也會麼?”

江南是大明最繁華的地區,如果這裡也發生銀荒,後果將是災難性的。崇禎皇帝面色也嚴肅起來,略微有點緊張地盯着鍾進衛,看他怎麼答覆。

只見鍾進衛對溫體仁點點頭道:“是的,江南也會發生,因爲江南的銀兩最大的來源是海外貿易而不是銀礦開採。不知道溫大人還記得我之前講得世界形勢麼?”

溫體仁不知道鍾進衛怎麼又說到這方面了,不過他還是點點頭道:“都記得。”

“西洋人通過掠奪那些落後國家的財富,獲得足夠多的銀兩黃金等物,然後和大明交換瓷器、絲綢等物再販賣回國內,能大賺一筆,也就是說,銀兩通過西洋人的手,流通到了大明境內。”

鍾進衛把自己在網上看來的這段歷史一一說給他們聽:“如此一來,這些西洋人所獲得的銀子就到了大明,很少運到本國。而他們本國的經濟發展起來的話,就必須要有足夠的銀兩,否則會限制他們國家有更大的發展。也就是說,銀兩的不足會限制他們國家發展。一開始的時候,他們不覺得,但最終他們還是會發覺的。”

崇禎皇帝聽到這裡,不由問道:“因此他們皇帝就命令他們所得銀兩隻能運回國內?”

鍾進衛衝崇禎皇帝點點頭道:“正是,好像是西班牙吧,臣記得不是很清楚了,首先發出命令,要求西班牙在全世界的總督必須把銀兩運回國內,導致輸入大明境內的銀兩慢慢減少,造成了大明的銀荒。”

崇禎皇帝的眉頭就皺得厲害了,這種事情,他現在還沒有能力去改變。

“中興侯,這也是他國對大明發動的貨幣戰爭吧?”溫體仁忽然出聲道。

鍾進衛聽了一愣,隨即點點頭,溫體仁真得好厲害,自己還沒想到這方面去:“是的,不過他們這種不是刻意的,只是因爲自身所需而產生的一種對大明的副作用。我相信現在這個世界,還沒有人能瞭解貨幣戰爭,不會主動發起或者防範這種貨幣戰爭。”

這事其實又涉及了貿易順差和逆差的概念,不過鍾進衛沒有提,免得眼前的兩人又聽不明白而發問,現在他的重點不是給他們傳授經濟概念。

“鍾師傅,朕決定了,一定要加快紙鈔替換銀兩的進程,這大明皇家銀行,就按照你說得做。”

崇禎皇帝說話堅定有力,他相信鍾進衛,這事沒有必要騙他。而且這裡面的邏輯都說得通,就算現在沒有發生,在將來也是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崇禎皇帝不能容忍這種情況發生,因此就有了這個決斷。

鍾進衛見崇禎皇帝有了決定,心中高興,又說道:“陛下,大明皇家銀行作爲龍頭老大後,雖然不再辦理普通業務,但還可以有另外一項業務,通過這項業務來操作國內金融,解決剛纔臣說得貨幣多寡問題。”

這點鐘進衛之前其實已經說過,但具體的方法還是比較模糊的。因此,崇禎皇帝關心地問道:“什麼業務?”

和鍾進衛說話,新名詞也一個接一個的學會了。

“臣不說票號、錢莊了,統一用銀行代替。”鍾進衛每次都要說兩個名字,讓來自後世的他很是彆扭。

崇禎皇帝並不糾結這點,點點頭讓他繼續。

“普通銀行最常見的是辦理存款、貸款業務,通過存款給百姓利息,貸款收取百姓利息的利息差...”

鍾進衛還沒說完,就被溫體仁打斷了:“中興侯,這存款也要給百姓利息?現在大明好像都是收取銀兩保管費,是向百姓收錢的。”

鍾進衛聽得一怔,原來銀行還沒有進化完全。他微微有點不好意思地說道:“啊,原來現在大明的銀行也還在最初的階段。這種不行,以後肯定會變成付百姓利息的。”

崇禎皇帝一聽,奇怪了,問道:“鍾師傅,如此一來,豈不是虧了,這些開銀行的應該不至於這麼傻吧?”

鍾進衛聽到就笑了,崇禎皇帝雖然聰明,但也不是所有事情一點就通的。

他詳細地解釋道:“陛下,銀行最大的憑藉是什麼,就是他們手頭有多少錢可以借貸出去。如果他們收取存款保管費,那麼有錢的百姓把錢存到銀行的意願就小,銀行手中可以貸出去的錢就少。如果銀行付一點點利息給願意存款的百姓,那麼可以想象,錢不但放銀行會比較安全,而且還有利息可以拿。如此一來,自然會有更多的百姓願意存錢到銀行來了。”

這個事情在後世的人來說,是個常識,可對大明的人來說,還是挺新穎的。

不過殿內的兩人都是聰明人,鍾進衛這麼一解釋,就都明白過了。溫體仁就問鍾進衛道:“這關鍵就在於貸款的利息足夠高,就可以彌補存款所付出的利息是吧?”

第20章 趙率教第59章 廠衛第47章 物價第692章 驅趕海賊攪局東南亞第632章 天朝上國第379章 李自成第598章 爺沒興趣第252章 不甘認輸第207章 禍福難料第344章 白杆軍現第448章 新式軍禮第860章 和平演變第582章 男兒本色第771章 鞠躬盡瘁第252章 不甘認輸第674章 留人質安軍心第548章 南京民變的結果第810章 吃西瓜第423章 自己兒子怎麼辦第403章 全民皆沾利第65章 監軍第454章 重視復社第12章 傳言第294章 捷報反應第43章 早朝第281章 形勢依舊嚴峻第376章 秦地蕃薯第752章 淚流滿襟第831章 管他是葡萄牙還是葡萄藤第612章 血債血償第227章 同袍之情第152章 流水線和標準件第383章 登萊巡撫第289章 戰局突變第24章 防禦第786章 北方軍隊的改編方案第535章 神兵天降第562章 新來的吧第299章 新五軍營第774章 身死國滅第188章 昌黎第二戰結束第56章 紙幣第618章 憂心第654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694章 有心無力第192章 第二次勸降昌黎第391章 海蘭珠第793章 蒸汽機的進度第102章 袁世振鹽政第764章 此生無憾第704章 宣言第334章 不擺譜第774章 身死國滅第187章 昌黎第二戰第45章 銀子第754章 紅夷大炮來了第92章 瀕臨絕境第672章 到嘴的鴨子又飛了第416章 大明央行的緊迫性第613章 怕了侯爺第346章 兵敗如山倒第150章 各方涌動第605章 背後捅刀子第431章 又見閻應元第721章 鄭芝龍出使日本第268章 原來是你第236章 水泥商機第701章 獻寶第866章 看稀奇第17章 漢奸第252章 不甘認輸第801章 鬥戰勝佛第603章 搔首弄姿第194章 爲國除奸第408章 東江士氣第167章 如何發行紙幣第817章 坐地起價第372章 一石二鳥第165章 今昔天下之比第312章 你有口福了第124章 話劇第732章 那中興侯本王認識第373章 應對寧錦第225章 商人逐利第228章 快刀斬亂麻第422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503章 生員之禍第174章 影響第631章 授勳第667章 攻勢受挫第2章 相識第226章 宋應星第317章 弱國無外交第411章 登萊困境第810章 吃西瓜第820章 論奢華風第537章 豬頭參將第538章 如何天降第669章 危急萬分第598章 爺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