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又聞盧象升之名

遼東盛京,奴酋皇太極正在崇政殿和一幫子親信開會。

只見皇太極滿面笑容地道:“成立六部的事就這麼定了,接下來我們再商討下如何回覆錦州那邊。”

原來皇太極在范文程的密奏之下,趁着那些和碩貝勒基本都不在盛京的機會,同意了范文程的建議。

即仿明國官制,成立吏、戶、禮、兵、刑、工各部,各部尚書由皇太極的親信或者對皇太極親近的年輕建虜頭目當任。

皇太極估摸着反對這事的,到目前爲止可能也就莽古爾泰一人了。因此他並不怕莽古爾泰從朝鮮回來後反對,木已成舟,又會是多數和碩貝勒同意,莽古爾泰反對都沒用。

建虜的中央集權,在范文程的建議下,越發地集中到了皇太極手中。

在殿內的衆人聽皇太極又說了個會議議題,就都各自思考着,看怎麼給大汗一個建議。

他們都知道回覆錦州那邊的答案是一定的,那就是不會出兵。可要用什麼理由來推託,讓科爾沁族人覺得他們是實在沒辦法出兵纔是這次議題的重點。

和碩貝勒之一的濟爾哈朗首先向皇太極奏道:“大汗,要不直接就告知錦州,大金的糧食不足支持他們把錦州打下來。”

要打下錦州不是一時半會地事情,一要斷絕從寧遠、山海關方向來救援錦州的明軍,二是怎麼攻破牆高城堅的錦州城也是一個難點。

但無論哪一條,都有一個過程,這就需要大金國內源源不斷地運送糧食物資過去。

而戰爭期間,消耗的糧食物資是平時的幾倍。本來大金就缺糧,如果這麼做的話,糧食只會缺得更厲害,就算打下錦州也不見得能補回來。

這個就是皇太極考慮錦州戰事不打的主要原因,當然了,錦州城太堅固,不管是用大金的人命還是用蒙古人的命去填,都是不划算的。

皇太極早已把那科爾沁族的軍隊看成是自己的口中肉了,之前他聽到明軍襲擊科爾沁達爾罕王的過程後,真是仰天長笑,連明軍都來幫助自己收編蒙古人。

他聽到濟爾哈朗的建議,想都沒想,直接搖搖頭道:“此法不妥,如果科爾沁知道我們糧食如此窘迫,在未來收編他們的時候,會有不必要的麻煩。”

范文程聽了點點頭,同意皇太極的這個說法。他也有一個建議,只是剛纔一直在等別人先說,免得自己表現太突出引起殿內這些女真貴族的嫉妒。

現在他見濟爾哈朗已經獻過策了,他就向皇太極獻策道:“主子,是否可以說錦州城堅,我大金又無大炮,不宜攻城。另則也向他們表明,主子實在不忍因攻打錦州這種堅城而讓科爾沁族人白白送命。”

皇太極一聽,有點道理,就對范文程說道:“有道理,接着講。”

范文程一聽,臉上露出了受表揚後的媚笑,繼續說道:“蒙古人應該知道我大金不善攻城,就能理解剛纔的理由。只要我們保證將來一定誘使明軍出戰,在野戰中替他們報仇,或許就會同意撤軍了。”

皇太極聽得點點頭,不過又搖頭了,他想到科爾沁人現在有兩個首領,即達爾罕王的兩個兒子。他們爲了奪權,會不會堅持要奪回達爾罕王,或者一定要馬上替他們那些被明軍所殺的族人報仇。

皇太極把這個意思說了出來,而後補充道:“最好再有一個理由,讓他們不能再堅持留在錦州。”

殿內安靜了下來,都在想着法子。

最後,還是范文程開口了:“主子,不如同時告知錦州,在登萊一線的明軍有侵犯大金邊境,因此不得不調回錦州的兵馬。”

另一個和碩貝勒阿巴泰聽了,未等皇太極回答,就直接否定范文程地建議道:“登萊一線,只有東江有戰力。但誰都知道,自從毛文龍死後,登萊已不足慮。要是我大金說被登萊打得要調回錦州兵馬這種荒謬的理由,實在有損大金威望。”

阿巴泰的說法也有道理,登萊一線的明軍要是厲害,去年的時候也不會主力盡出,繞道蒙古攻入關內了。

殿內又安靜了下來,一時沒有其他辦法。皇太極見衆人都沒反應了,心想要不就這麼辦。

讓代善分別找達爾罕王的兩個兒子私下溝通一番,以勢壓人,也不怕他們不同意,撤回來後再使些手段直接收編了他們。

正當皇太極準備宣佈這個決定之時,前方軍情送到,說登萊一線的明軍出擊,騷擾大金邊境。

殿內的衆人一聽,都面面相覷,登萊的明軍還真來騷擾大金邊境了。這不是編造的理由,是否可以用來給錦州那邊退兵之用呢?

皇太極倒是比殿內這些人要多一份考慮,馬上問起具體的情況。

在得知明軍真得只是騷擾,一觸即退後,他才笑着揮手讓報信的人退了下去。

登萊的戰力果然就是渣,估計是迫於明國朝廷的壓力,出兵做做樣子,響應下錦州戰事而已。

於是,皇太極就決定,按照之前商議的幾個理由再加上登萊確實出兵的事實來回復錦州,讓他們儘早退兵,免得徒耗錢糧。

可還沒等命令出殿外,又有緊急軍情來了。殿內的衆人看信使那緊張慌亂地神情,一顆心就沉了下來。

“報大汗,五百正藍旗甲兵和一千朝鮮步軍運送糧食的隊伍在離鳳凰城東四十里處被明軍偷襲,除五十六名正藍旗甲兵逃出之外,其餘全軍覆沒,糧食全部被焚。”

皇太極聽得當即站了起來,大驚失色道:“什麼?你再說一遍。”

殿內的人也是一臉驚容地看着信使,這消息太過駭人聽聞了。

信使只好又說了一遍,這次又補充道:“帶隊的甲喇額真被明軍斬殺,未能逃出來。”

阿巴泰不相信這個消息,五百大金勇士在野戰中對上兩千明軍都是隨便殺的,更何況還有一千的朝鮮步軍,怎麼可能敗得這麼慘。

皇太極知道信使不會騙人,他有點驚異地問道:“是遭遇何處明軍襲擊?”

“回大汗,三千多明國騎軍突襲,旗號爲一個盧字。”

崇政殿內的建虜和漢奸們聽得面面相覷,在他們的腦海中,一個之前聽聞過又被忽視的名字重新被他們想了起來。

很快的,建虜的信使即刻被派往錦州,要求代善等人回師。另外則探馬、細作盡出,開始查探登萊明軍的真實情況。

第672章 到嘴的鴨子又飛了第1章 相遇第496章 藩王會議(6)第781章 京師沸騰第667章 攻勢受挫第566章 重組夜不收第37章 標點符號第860章 和平演變第229章 下有對策第499章 藩王會議(9)第558章 錦州軍械監第835章 趕往湛江第33章 甦醒第361章 官逼民反第107章 喬遷之喜第334章 不擺譜第78章 思念第664章 打天朝人的臉第192章 第二次勸降昌黎第43章 早朝第181章 昌黎動員第237章 崇禎發了筆橫財第35章 盧象升第862章 君明 臣賢而後國強第765章 瀋陽城破第115章 李老四學數字第805章 義善社第334章 不擺譜第101章 論鹽政第795章 糧食危機第67章 將爺第620章 勝利迴歸第223章 贖罪銀第516章 陽謀第564章 登萊的士氣第799章 過揚州嘆第705章 張獻忠的生活第446章 什麼樣的新軍第333章 驚變第833章 不得再用澳門總督的稱呼第62章 義捐第210章 反腐難啊第522章 人見人要第619章 好想看電影第147章 數理化第158章 彷徨和驕蠻第668章 明軍等死吧第19章 中計第823章 大失所望第321章 三千營的考驗第578章 演戲所帶來的好處第283章 建虜並不笨第376章 秦地蕃薯第232章 挽留炮灰第252章 不甘認輸第200章 昌黎隱憂第284章 清水明月關的危機第551章 無敵於天下第289章 戰局突變第41章 不成熟第109章 再議鹽政第755章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第30章 餉銀(2)第837章 運籌帷幄第454章 重視復社第839章 我愛故我在第439章 開中法救急第161章 工匠的春天要到了第483章 設立大型補給點第777章 追擊多爾袞第547章 有喜了第22章 攻守第656章 第一次第664章 打天朝人的臉第623章 擔得起第489章 命運的改變第498章 藩王會議(8)第257章 大軍開拔第167章 如何發行紙幣第628章 比恰母得海日泰第128章 終有所獲第219章 貪腐的形成第151章 期盼第147章 數理化第397章 唐王勤王事第160章 宦官人生第209章 看不到的威力第515章 持久戰第755章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第658章 一切順利第371章 取自朝鮮第588章 偷城第642章 擴招錦衣衛政委第831章 管他是葡萄牙還是葡萄藤第217章 貪腐反逼第151章 期盼第787章 新的三軍第476章 論證新軍第721章 鄭芝龍出使日本第188章 昌黎第二戰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