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東西方戰船的差距

鄭芝龍一生在海上摸爬滾打,和西洋人的交往也不少,以前的時候甚至和荷蘭人都一起做過走私生意。因此鍾進衛問這個問題,還真問對了人。

於是,鄭芝龍就把他所知道的情況都說給了鍾進衛聽。

原來大明的造船技術在鄭和時代都是領先世界的,那個時候,最大的船就有六千料。

這點如果鍾進衛在後世看過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就不用鄭芝龍介紹就知道了。

上面明明白白記載了有:四百料船長約九丈,兩千料船長約一十八丈,五千料船長約二十六丈。

當年鄭和的帥船,就是五千料的福船,最大六千料的船名爲封舟。

而到了最近這些年後,大明的船隻,不管戰船還是民用船,最大的就只有四百料了。

這個原因其實源自於大明從太祖時期的禁海政策,雖然成祖時期有那麼大的船隻,但仍然有令不得民間私造大船,原有海船也要改爲平底船,不得私自出海。禁海政策時斷時續地沿用到明末,大船的打造技術也就基本失傳了。

當然了,大明船隻也有優點,就是有平衡舵、水密隔艙,這些都利於遠洋航行,抗沉沒性好。

這個主要是因爲大明的船隻利用肋板來取代船隻肋骨,但是船體結構卻受到了限制,使得大明的帆船無法造成像西方帆船那樣有兩層以上的通甲板。

而西方帆船雖然沒有采用水密隔艙技術,但是卻大量使用了密集的肋骨,同時加厚了船板的厚度。

雖然抗沉性受到了影響,但是卻通過密集粗大的肋骨,加強了船體的結構強度,形成了船體內通長的甲板。使得西方帆船裝載貨物量更大,同時方便在船上放置更多的火炮,也可以承受住火炮開火時巨大的後坐力。

而大明的主力戰船,其實還是以衝角戰、接舷戰爲主。雖有火器配備,卻是少的可憐,只是淪爲輔助使用。

這點就算後世的人,也能從《紀效新書治水兵篇》中得到印證。

書中記載了戚繼光的水師情況,如果把一個水兵營中四艘福船、兩艘海滄船和四艘蒼山船裝備的主要兵器加在一起,共計有:大發熕一門、佛郎機炮四十門、碗口炮三十門、鳥銃六十八支等。

更爲可笑的是,最具威力的大發熕,不能在船上直接發射,因爲其反作用力會震裂船隻。要把火炮吊到大船拖着的竹筏上面,然後才能再開炮。

這在戰時,會有多大作用?鍾進衛都不敢想。

而西洋人的戰船,最大的有兩千料以上。一般的戰船都爲五、六百料左右,每艏戰船上配有三、四十門炮。

這種船結構堅固,操作靈活、火力強大。相對大明的最大戰船隻能安放兩門大炮和若干小炮,兩者火力根本無法比較。

另外大明和西方帆船還有一點區別很大,那就是船帆的應用,最終體現在船速上的區別。

大明帆船無一例外都採用了硬式船帆,這種硬式船帆的好處是調帆方便,升帆和落帆容易。船帆利用風向容易,而且效率高,還可以節省大量人力,以較少的船員,便可以操作船帆。

但也因此要求更高的船桅,船帆也不能太寬。這樣一來,就影響到了船隻使用更大的船帆,船桅過高會影響到船隻的穩定性。

而西方帆船則都是軟質船帆,雖然利用風向沒有大明帆船方便,效率也不算高,而且升帆落帆都很不方便,要使用大量的水手來進行操作,危險性也比較大。

但是西方帆船卻應用三角帆來解決了問題,同時他們可以將船桅造得更高,風帆的面積也可以製作得更大。這樣一來,使得西式帆船在速度上便獲得了大幅度超越了大明帆船的可能性。

鍾進衛聽得默默無語,大明的船隻不管是在規模,還是航行速度上,或者是火力配置上,都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存在。也難怪西洋人能縱橫海上,無所顧忌。

鄭芝龍之前說要十比一的數量之比,戰力才能趕上西洋戰船。鍾進衛現在知道,這其實還是客氣的說法而已。

不過鍾進衛還有一個疑問,如果差距真有這麼大的話,根本就沒法和西洋人打,鄭芝龍又怎麼在歷史上贏得了東南沿海的制海權呢?

他想到這裡,不由得問道:“據說你的水師也不弱,如果不是中了敵人的奸計,還是有得一拼。我想知道,你是靠什麼來拼的?”

鄭芝龍本人都來京師了,又那會有什麼保留,一五一十地回答道:“末將向西洋人採買了一些他們的船隻,配備了他們的火炮。另外還仿製了一些,加上可以用大明船隻作爲輔助,在數量上又遠超西洋人船隻。因此如果明刀明槍地打,末將自然不會懼於他們。”

鍾進衛聽得點點頭,他又問了一些其他問題之後,便轉身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荷蘭人發起的這次戰事,臣以爲該讓大明的造船業知恥而後勇了,否則必定會影響大明的國策。”

崇禎皇帝知道鍾進衛指得是藩王封建海外一事,他點點頭道:“朕知道,已和溫卿商議過,等紅夷的事解決了之後,便全面開海禁。不過具體的事宜,還未有商議。”

鍾進衛一聽,就馬上建議道:“陛下,臣覺得鄭遊擊的方法不錯。大明可以先採買西洋人的船隻,同時通過仿製來快速縮小和西洋人在戰船上面的差距。至於以後,只要加緊蒸汽機的研發,以後蒸汽機船必然會取代帆船。”

有關今後的趨勢,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和鍾進衛相比。崇禎皇帝對於這點的認識,還是非常深刻的。

因此鍾進衛這麼一說,他就更是期待那蒸汽機研發成功的那一日。

文華殿內的人都是大明的最高級官員,基本都知道蒸汽機的事情。當然,鄭芝龍除外。他聽了鍾進衛的話,暗自吃驚這正氣雞到底是什麼東西,會有這麼厲害?

鍾進衛繼續建議道:“陛下,臣建議,船舶研究所向全國徵召有豐富經驗的船匠,凡有傑出貢獻者可以參考槍炮伯、微伯之例。”

崇禎皇帝和大明的這些高官已經被江南之事深深刺激了,也知道了海防的重要性,因此對鍾進衛的建議都深以爲然。

“陛下,臣已瞭解大明和荷蘭人的具體差別在哪了。臣相信,他們的火器必然沒有我大明新出火器厲害。等新軍一到,臣馬上就領軍南下。”鍾進衛再次說道。

崇禎皇帝一臉激動地看着鍾進衛,點點頭道:“朕已安排了沿途的快馬船隻,還望鍾師傅能早日到達江南,早日平定紅夷之亂。”

第273章 清水明月關口第766章 垂死掙扎第307章 意外之喜第571章 晾他一晾第264章 灤州光復第134章 國營企業第61章 佈告第853章 得勝歸來第139章 潛行失敗第273章 清水明月關口第677章 趕回京師第524章 全力以赴第213章 要長打勝仗第724章 四小請戰第791章 大明危機第23章 勤王詔第677章 趕回京師第709章 勘探船歸來第531章 登陸遼東第337章 老驥伏櫪第534章 哪來的火炮第512章 鐵範鑄炮第754章 紅夷大炮來了第748章 登萊出征第792章 在北方推廣第592章 明軍太兇殘了第7章 變故第339章 冥冥之中的天意第29章 餉銀(1)第228章 快刀斬亂麻第284章 清水明月關的危機第415章 大明央行的必要性第226章 能環保就環保第110章 鹽政細節第205章 昌黎第四戰(5)第98章 廠衛正式出山第538章 如何天降第372章 一石二鳥第787章 新的三軍第73章 汰兵插曲第312章 你有口福了第133章 歷史教訓第552章 美好的前景第14章 趁機撈錢第624章 勳章第215章 鹽商的對策第510章 到西洋送禮第230章 朝局大變動第157章 貪心不足第744章 狙擊手部隊第714章 想要釜山第801章 鬥戰勝佛第478章 禁言反彈第48章 結賬第592章 明軍太兇殘了第649章 跳雷第183章 勸降不成第489章 命運的改變第74章 汰兵歸去第313章 絕不縱容第531章 登陸遼東第764章 此生無憾第39章 查漏補缺第757章 遼陽易手第574章 應對第487章 何以知道賤號第230章 朝局大變動第1章 相遇第408章 東江士氣第601章 虛張聲勢第735章 專利法第369章 危險機會第73章 汰兵插曲第55章 白話第80章 通州路上第634章 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第117章 工匠的處境第444章 皆大歡喜第96章 滅口第847章 再會唐王第47章 物價第838章 糧食危機始解第597章 勝利者第104章 人人有飯吃有衣穿第5章 相信(3)第719章 不能太宅第167章 紙幣定樣第269章 阻擊建虜第240章 獻女邀寵第179章 兵書第729章 讀書人的第二條出路第58章 貨幣戰爭第307章 意外之喜第231章 新的征途第179章 兵書第178章 官官相護第65章 監軍第264章 灤州光復第839章 我愛故我在第100章 閻應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