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朝貢之策

只聽鍾進衛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有關琉球這事中,如果要我大明出大力,則首先要搞清楚我大明能得到什麼好處?這個是最爲實在,也是最爲關鍵的。”

崇禎皇帝聽了一愣,眨眨眼睛,理所當然地道:“鍾師傅,琉球乃我大明的藩屬國,被倭寇侵擾,自然當爲其做主。否則以後還有哪個國家願奉我大明爲宗主國?”

鍾進衛聽了這話,再次問了一個出乎意料的問題道:“陛下,敢問宗主國的好處是什麼?”

崇禎皇帝看着鍾進衛,愣在那裡了。他感覺就像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比如用膳,是人很自然的一個需求,而鍾師傅卻問出了人爲什麼要用膳的問題。

鍾進衛能猜到他們的心中是什麼想法,他轉頭看看殿內的其他同僚,發現他們也是差不多的反應。

於是,他就自答自話道:“宗主國,其實說白了就是藩屬國的老大。藩屬國的權力交替,都需要得到宗主國的認可,還需要向宗主國做定期的朝貢。以此爲代價,如果藩屬國有事情,宗主國有責任出面幫其解決。陛下,大致是這樣吧?”

崇禎皇帝點點頭,回答鍾進衛道:“差不多是這樣的。”

“從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成爲宗主國確實不錯。可在實際上,我中原王朝更多的只是在乎名份,並不會以此干涉藩屬國的權力交接。就算是朝貢,也是象徵意義。更多的反而是藩屬國朝貢,中原王朝會十倍返回給他們。以至於藩屬國對於朝貢樂此不疲,甚至主動、經常地要求朝貢。”

鍾進衛說到這裡,又問崇禎皇帝道:“陛下,是這樣吧?”

崇禎皇帝還是點點頭,實際情況確實如鍾師傅所說,因此他也沒有否認。

禮部尚書李騰芳聽到這裡,不由提醒鍾進衛道:“興國公,此乃王者不治夷狄,來者不拒,去者不追。”

鍾進衛聞聲轉頭看向李騰芳,擺擺手道:“李大人,這些什麼不治什麼我不管。我只想問李大人一句,這種處置藩屬國的策略,真的好麼?會爲大明帶來什麼實質的好處?”

李騰芳一聽,正待搬出儒家所提倡的禮治那一套時,鍾進衛就已經轉回身子,對崇禎皇帝道:“陛下,目前這種關係其實更多的是能得到藩屬國的尊重,起碼在形式上是如此。可這種尊重,是建立在大明強大的基礎之上。”

說到這裡,鍾進衛提高了聲音說道:“日本不也是我大明的藩屬國麼?可他們在自己強大之時,就覬覦我大明的國土,又何來尊重?”

鍾進衛話音一落,被溫體仁逮到機會,就馬上插話說道:“興國公,你偏激了,藩屬國也有責任爲宗主國做一些事情的。比如征討某個勢力,可以讓藩屬國也出兵相助。最近的例子,就是朝鮮曾出兵,和大明一起發動薩爾滸戰事。”

鍾進衛聽了稍微一愣,然後馬上接話道:“好,我承認有點偏激了。不過我說這些,並不是全盤否定目前大明的外交之策,而是想提出一些改進。”

鍾進衛這麼一說,其他人就放下了反駁的心思,準備聽他怎麼改進。

“鍾師傅,請接着講。”崇禎皇帝要求道。

鍾進衛轉頭看回崇禎皇帝,認真地說道:“陛下,宗主國要想長久,首先其實力必須一直強於藩屬國才行。否則反客爲主的事情,也不是沒有過。因此,宗主國的對外之策,必須以壯大自身爲目的,否則就是禍?國?殃?民!”

這帽子就扣得有點重了,讓原本還想爭辯一下的幾個人,都把話吞了回去。

但鍾進衛說得這話又沒有錯,因此崇禎皇帝微微點頭表示贊同。

鍾進衛得到認同,就繼續說道:“因此,基於這個目的,可以稍微改進下朝貢之策。針對不同的藩屬國,採用不同的策略。”

“哦,鍾師傅再講具體點。”崇禎皇帝一聽,連忙要求道。

“比如琉球,其地理位置決定了今後或者會成爲北美和大明南方的中轉站,因此可以要求他們免費或者最低代價的開放港口。大明商人的貨物可以在琉球自由貿易,或者收取最低的關稅等等。”

鍾進衛說了一個之後,又繼續舉例子道:“再比如日本多硫磺,而大明又需要,因此可以要求日本朝貢多少數量的硫磺。當然,大明也要給其賞賜,同等價格或者再高點也無所謂,但這賞賜要有技巧才成...”

“等等,鍾師傅,你說這賞賜要有技巧,什麼技巧?”崇禎皇帝一聽到不明白的,馬上發問道。

鍾進衛只好暫停講述,回答崇禎皇帝道:“比如賞賜日本人一些奢侈品,或者其他高附加值卻又沒多大實用的東西。使得別人表面看起來,好像大明的賞賜價值更高,但實際上,對日本的國力等等並沒有多大改變,或者還能引導其走向奢華。”

鍾進衛見崇禎皇帝點點頭,就接着說道:“一個原則就是強大的藩屬國,或者居心叵測、不安份的藩屬國,就要採取各種措施,打壓它;而對於一些弱小又聽話的藩屬國,比如朝鮮這種,可以適當扶持一下。歸根結底,就是通過和藩屬國的交往,壯大我大明的實力,清除藩屬國的潛在威脅。”

鍾進衛的這種說法,只是一種溫和的改進,裡子和麪子都有,並沒有引起溫體仁等這些舊式儒臣的反感。

因此,他說完之後,並沒有人反對他的建議。

崇禎皇帝想了下,笑着道:“如此甚好,還有細節上的東西,鍾師傅不妨整理一份奏章出來。朝中再議一議,形成一個定製。”

“是,陛下。”鍾進衛雖然不大喜歡寫奏章,不過事情攤到自己頭上,也沒辦法,只好應了下來。

崇禎皇帝見鍾進衛答應了,忽然想起來他好像扯了半天,還沒回答一開始的問題。

於是,他不由得笑着對鍾進衛說道:“鍾師傅,對於琉球求援一事,該如何處置爲好?”

第53章 集中供應第345章 背水一戰第793章 蒸汽機的進度第420章 利用菸草第391章 海蘭珠第304章 驚聞噩耗第247章 思海戰第603章 搔首弄姿第772章 高瞻遠矚第551章 無敵於天下第171章 鹽政會議(1)第26章 再坑第670章 戰事間隙第431章 又見閻應元第154章 已有改觀第505章 如何賺錢第387章 四小歸心第771章 鞠躬盡瘁第58章 貨幣戰爭第63章 榮譽榜第5章 相信(3)第124章 話劇第370章 代善棄權第372章 一石二鳥第826章 兩份銀第229章 下有對策第238章 建虜自大第29章 餉銀(1)第783章 隆重出迎第858章 唐王就藩第99章 江陰八十一日第280章 意外收穫第315章 立威第130章 升爲次輔第602章 否極泰來第592章 明軍太兇殘了第232章 挽留炮灰第84章 相逢而泣第369章 危險機會第374章 巡撫衙門第40章 軍需官第803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第682章 突變第418章 漢中菸草第223章 贖罪銀第604章 六王議政第296章 阿敏伏法第10章 遇刺第256章 白杆服心第350章 難言之隱第26章 再坑第439章 大明居里夫人第584章 海灘演講第166章 海盜問題第231章 新的征途第547章 有喜了第397章 唐王勤王事第701章 獻寶第74章 汰兵歸去第254章 白杆軍第677章 趕回京師第549章 生員之論第216章 撤軍原因第413章 火燒通行寶鈔第208章 全軍覆沒第750章 祖大壽的願望第529章 大軍開拔第108章 挑選護衛第179章 兵書第182章 虜逼昌黎第174章 影響第383章 登萊巡撫第858章 唐王就藩第773章 皇太極的遺願第802章 直升飛機第545章 是勝是敗第621章 玄虛第87章 漱口第400章 藩王會同意麼第236章 水泥商機第768章 突圍第691章 雖遠必誅不是口號第399章 封建海外第333章 驚變第204章 昌黎第四戰(4)第13章 遼東第399章 封建海外第668章 明軍等死吧第753章 連克兩城第106章 蛛絲馬跡第759章 急轉直下第817章 坐地起價第662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753章 連克兩城第535章 神兵天降第705章 張獻忠的生活第35章 盧象升第541章 烏超哈真第337章 老驥伏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