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六年八月十三日夜間,在國相官寺內,劉備、李澈、荀攸、簡雍四人圍坐。
“趙王有點問題啊。”李澈摸着下巴笑道。
其餘三人輕輕頷首,簡雍冷笑道:“他是藩王,就算是要討好國相,也不至於低聲下氣到這種地步。認親?玄德這種八竿子打不着的親戚,他也能臉厚的認了?禮下於人,必有所求!”
說起來趙王一脈與劉備的親戚關係,那得追溯到三百多年前的漢景帝,趙孝王劉良是光武帝劉秀的叔父,也就是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的後代。而劉備是漢景帝另一個兒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
這兩人還不是一個媽生的,劉發是唐姬所生,劉勝是賈夫人所生。
劉備與劉赦就是這麼個幾百年前的親戚關係,堂堂諸侯王卻腆着臉來,硬要拉關係,確實讓人覺得異樣。
但李澈還是忍不住吐槽道:“明知趙王心懷不軌,你倆還帶着趙王送的婢女?”
荀攸笑道:“收其婢而安其心,此乃虛實之道,難道攸還能讓婢女得知機密?”
簡雍連連點頭道:“正是此理,既有準備,白送的爲什麼不要?若是不要,反倒讓趙王警覺。”
李澈面無表情的看着荀攸和簡雍那大義凜然的面容,只覺得無話可說,想了想,問道:“那你還帶了兩個?”
簡雍嘴角抽抽,並不想回答這個問題。李澈卻見劉備與簡雍兩人不自然的眼神交匯,頓覺一陣無力,感情在座的只有自己一個正經人。劉玄德,難怪你和簡雍的關係那麼好,真是人生三大鐵啊。
劉備輕咳一聲,尷尬的說道:“嗯,大概就是這樣,總之要多多留意趙王,想方設法弄清楚他隱瞞了什麼,看看是否會對我等不利。”
說到正事,三人嚴肅的點點頭,荀攸撫須道:“那趙王僕陳遂是一個重要人物,攸認爲他肯定知道些什麼。”
劉備微微點頭,陳遂這個趙王僕一看就是和劉赦穿一條褲子的,而他作爲趙國中位居前列的千石高官,必然是參與了劉赦的所作所爲,以他爲切入口要相對容易的多。
怎麼說劉赦也是個藩王,地位極高,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不能輕舉妄動。
“此事便交由明遠與公達處理吧,備預計過幾日便去巡訪各縣。只是切記小心謹慎,保全自己爲上,莫要心急,探查出來後待備回來再做處理。”劉備細心叮囑道。
“玄德公放心,我等省得。”兩人點頭應是。
趙王一脈在趙國一百多年了,怎麼說也有些家底,若真是輕視了劉赦,恐怕要吃大虧。
“明日開始便分頭行動吧,澈會先去縣衙看看,看看縣吏們如何。”
漢代,朝廷在編的官職很少,以縣爲例,縣令(長)、縣丞、縣尉三職是朝廷命官,治理一縣至少幾萬人,肯定不能光靠這幾個人。
是以縣有屬官,即諸曹掾吏等吏員,這些吏員的俸祿也是由朝廷發放,但是其任免權力卻是在縣令手中,有如私臣。
新官上任,自然要去見見這些縣吏,若不能把這些人拿捏好,是無法治理地方的。
“這是正理。”劉備輕輕頷首,接着道:“明日你帶上百人隨從,你是列侯,又是縣令,理當有兵車隨行。
初至趙國,不能讓本地大族小瞧了去,適當的展示些力量,也能更好的做事。”
李澈笑着點頭應是,光桿上任的縣令,與帶着兵馬上任的縣令肯定是截然不同的。偉人說的好,槍桿子裡出政權,手上有兵,纔有談判的本錢。
“玄德公又準備如何?莫不是真的要娶趙女?”李澈饒有興趣的問道。
劉備扯了扯嘴角,搖頭道:“應付之言罷了,黑山賊未平,身爲國相,哪還有顏面去娶當地女子?”
提到黑山賊,李澈也嘆息道:“要平黑山賊,先要搞清楚本地的賊寇是哪一支黑山賊。”
黑山賊之名,來源於太行山脈南端的黑山,其衆有百萬,遍佈冀州泰半郡縣,自然不可能是上下一心。
黑山賊原來的首領張牛角,本是隨張角等人起事的黃巾賊衆,其合流了另一支黃巾賊褚燕所部,張牛角在攻打鉅鹿郡癭陶縣時中箭身亡,臨死前指定褚燕爲首領,褚燕由是改姓張,便是如今的平難中郎將張燕。
黑山賊中勢力衆多,雖以張燕爲首,但其下派系複雜,有於毒、李大目、郭大賢、白饒等等將領,各不相服,劃地爲王。
荀攸點頭道:“明遠所言極是,以趙國敵整個黑山賊,無異於以卵擊石,但若只是平定趙國境內的黑山,還是輕而易舉的。只是需要當心黑山賊整體的反撲。”
“觀張燕其人行事,頗爲自相矛盾,正可見黑山賊中爭鬥之烈,雍以爲可以一試。”
張燕曾經寇近雒陽,卻只是接受了招安,做了平難中郎將。安心回了冀州,沒過多久又開始往雒陽逼近,結果在河內便被打退。
說他是賊,他的平難中郎將也沒被剝奪;說他不是賊,他乾的那也不叫人事。是以黑山賊較之白波來說,情況頗爲複雜。
見三位智囊都這麼說,劉備點頭道:“既然諸君都這樣認爲,那便從這方面着手來處理黑山賊。備出巡之時,也會打探清楚趙國黑山的情況。”
“時候不早了,我等也早些歇息吧,明日還有很多事要處理啊。”簡雍徑直站起身來,還伸了伸腰。
“今日趙王邀我等進王宮,倒是打亂了很多人的計劃,按理來說,第一天應該有人來主動拜訪我等纔是。”荀攸也站了起來,負手笑道。
簡雍撇撇嘴:“沒人來也是好事,早些歇息,明日再處理這些人。”
李澈抽了抽嘴角,對着劉備拱手道別,然後怒哼一聲,拂袖而去。
後面卻傳來了簡雍與荀攸的竊笑聲。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趙王赦以美婢相贈,攸、雍皆欣然納之,惟澈心神無二,不爲所動,昭烈盛讚之。
——《英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