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清查土地

三天後,隨着一道政令的發佈,鉅鹿郡內掀起了軒然大波。府君要求郡內豪強交出此前吞沒的無主土地,或是如實上報所持田地數量,限期五日。

事實上,李澈這幾個月在鉅鹿的作爲頗爲惹人詬病,不少豪強在背地裡嘲諷李澈是個掛名太守,移動印章。

“鉅鹿太守田元皓,揚州李澈但坐嘯”的俚語在民間悄然傳播,這位太守不管郡中諸事,整日悶在府裡倒弄農具農活的趣聞也不脛而走。

沒人想得到他會突然發難,而從鄴城開拔來的五千軍隊,停駐在趙國和鉅鹿邊境的五千人,如同一把大錘敲在這些人頭上,震的他們頭暈眼花。

也讓他們如夢初醒,這不是和平年代,這位太守的勢力也不僅僅侷限於鉅鹿一郡之地。無法掌控鉅鹿的力量?那就調動整個冀南的力量來彈壓,所謂一力降十會便是如此。

驚慌失措的豪強們開始向自己的靠山尋求幫助,也就是世代官宦的所謂“耕讀之家”。

豪強們與士族的關係事實上很是微妙,一方面,絕大多數豪強都向往着官場,嚮往着權力,希望能夠轉型成爲士族。而這條路是狹窄的,不管是舉孝廉還是茂才、察廉吏等科目,都被士族所壟斷。只有少數情況下,士族會從指縫裡漏出一點油水,給出一二名額,所以某種意義上二者是有矛盾的。

但大部分情況下,豪強都會自覺依附在士族之下,將自己吞來的利益交給當地士族一部分,換取官場整體對於豪強特權的默認,而士族也不用親自下場逐利,可以維持表面上的“乾淨”。

兩者的關係便是如此畸形,這也是察舉制度之下特有的一種社會關係,因爲察舉必須由權力者來饋贈。而到了宋明科舉之時,地主之家自己也能供應子弟讀書,進而考取功名,成爲小士族,對於大士族的依附程度也就大大降低。

按照天下的通例,遇到這種太守爲難豪強的情況,豪強們便會去求助本地士族,而士族將作爲代表去與官員溝通。

畢竟這天下很大也很小,官場上的人,七拐八拐總能扯上些關係,你家祖上舉薦過我親家的老師的親家,這種關係也是也是能大大拉近距離的。

再勸上一通,諸如“莫要與民爭利”,“爲政之要,不罪巨室”等等,豪強們再低頭奉上些意思,太守也就借坡下驢,收了神通。

但今次不同,豪強們很快便發現了異常,郡中的士族彷彿集體閉關了一般,全部閉門謝客,根本沒人理會他們。

直到付出了血本,纔有隻言片語傳了出來,告誡豪強們依政令而行,莫要螳臂當車,自取滅亡。

消息一出,頓時便讓這些平日裡橫行鄉里,做慣了大爺的豪強們炸了鍋,吞下去的利益已經分贓完畢,又如何能輕易交出來?至於如實上報土地數量,那更是天方夜譚,大漢朝法定的田稅雖然只有並不算高昂的田租,但是到了王朝末期,地方一層層攤派的各項稅收那簡直數都數不清。

豪強們自己在向佃農收錢的時候也加了不少私貨,當然是很清楚這其中的彎彎繞繞,而政令中並沒有提如何繳稅,對於府君的想法,他們也算是能揣度一二了。

“老族長,您果然高見,府君真的開始清查土地了。”

鉅鹿縣內,張氏宅邸,坐在下首的幾名中年人一臉欽佩的望着主座的張族長,紛紛拱手致謝。

張族長捋了捋花白的鬍鬚,嘆道:“老夫與府君也算是有一面之緣,此前府君在本縣阻截張燕,手段、心性都非常人可比,又豈是無能坐嘯之人?楚莊王三年無令發,無政爲,最終一鳴驚人,府君不過隱匿月餘罷了,有些人還是太沉不住氣。”

一名中年人苦笑道:“利益動人啊。實話說,看着那大片的良田,若非老族長嚴令,在下恐怕早就忍不住伸手了,一旦摻和進去,恐怕就很難像如今這般以局外人身份看他們笑話了。”

“這些年冀州很亂,老夫也能理解你們的難處,都覺得亂世要到了,蓄積勢力爲上,這也是人之常情。

但如今不同了,觀新任使君,以及咱們這位府君的動作,冀州要有秩序了,而有了秩序,有些事便要有個交代。此次政令,我等也不是局外人啊。”

下首幾人面色微變,一人強笑道:“老族長的意思是?”

張族長瞥了他們一眼,淡淡的道:“稅賦乃國之根本,朝廷前些年沒能力讓冀州安寧,陛下又被閹宦蠱惑大肆攤派稅賦,諸君隱匿田地也算是自保之舉。

但既然府君想要恢復秩序,那麼清查土地是勢在必行,不止那些被吞沒的土地,諸君此前隱匿的田地最好也如實上報。老夫相信府君會將稅賦恢復正常,前提是正常的稅賦也能收到足額的錢糧。”

“這也太過得寸進尺!”

“得寸進尺?呵!諸君看來是這些年自在慣了,忘了這是大漢天下!莫說清查土地本就是朝廷當爲之舉,便是得寸進尺又如何?難道諸君準備武力反抗?就憑你們手中那幾千舉着鋤頭鐮刀的佃農和奴僕?”

張族長說的毫不客氣,激動發聲的那人頓時面紅耳赤,另一人連忙打圓場道:“我等自然知道這是大漢天下,可就算是府君,也要講道理啊!難道冀州德高望重的貴人們會眼睜睜看着他這麼做?我等的利益也是他們的利益啊。”

“你們也不用試探老夫的話,此事在士林中已有共識,田公親自遊說了幾位致仕的公卿和兩千石,清查土地勢在必行,吾等會全力襄助府君恢復鉅鹿秩序,要怪,只能怪你們中有些人做事太不小心,太過跋扈!

老夫言盡於此,若你們仍然抱着蠅頭小利不放,那麼就自己掂量下,能不能抗衡府君手上的刀槍!老夫累了,諸位自便吧。”

說完,張族長拂袖而走,留下堂中幾人大眼瞪小眼,相顧無言。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會罷,衆推植爲盟主,舉澈爲鉅鹿太守。鉅鹿豪強兼併土地、勾連匪寇,以至大族田地有餘,小民無立錐之土。澈閉門不出,其乃跋扈日益。凡月餘,澈密調趙、魏之卒以圍,衆皆怖,遂清查田地,抑制豪強。

——《季漢書·列傳第一》

第一百九十一章 氾勝之書第三百八十七章 決斷(中)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息侯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談(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巫祝第五百零九章 父子(下)第五百一十八章 名利第三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三百三十一章 算計(下)第五百五十五章 西域(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亂象(元旦快樂)第三百五十二章 老友(下)第一百零四章 尋劍第九十章 猛士雲集第五百四十七章 平定關中(十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戰端(上)第二百零一章 陶升第十四章 八及弟子第二百一十八章 託庇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戰(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四百六十五章 當以義告,以道誅第六十二章 賊寇習性第一百四十八章 小平津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五百七十二章 王府夜談(中)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宮爭執(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雒陽終局(下)第五百一十五章 論官(上)第五十八章 赴宴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賞(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肉食者鄙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國長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煙第二十八章 徵召第二百零一章 陶升第五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一百九十章 知政失者在草野第八十一章 權術第四百八十一章 暗流涌動(二)第二百零三章 城門第三百三十二章 道不同第五百四十五章 平定關中(十)第二百三十六章 廢立(二)第五百八十章 和親(上)第四百五十二章 低頭第五百八十一章 和親(中)第三百六十七章 冀州內務(上)第四百四十章 信件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肉計第四百八十六章 教化曹第四百一十七章 未來第五百四十九章 韓遂之敗(中)第五十一章 腹心第五十六章 決心第三百七十八章 虎之殤(上)第四百二十六章 張闓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息侯第一百五十四章 洞察人心第二百四十六章 羣雄起(上)第四十一章 旁門左道第三百四十九章 儒宗(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戰端(中)第十一章 松柏青山第三百零二章 戰後雜事(中)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國長第五百一十六章 論官(下)第四十七章 定計第五百零六章 決定(下)第六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二十八章 徵召第三百二十八章 江東猛虎第三百八十九章 勸學(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征戰第五百四十九章 韓遂之敗(中)第二百九十六章 常山之戰(八)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應(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試探(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楊鳳(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託庇第五百三十三章 關中動亂(四)第五百八十二章 和親(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真第五百一十七章 談心第八十二章 不忘初心第五百八十一章 和親(中)第三百六十一 試探(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地域之爭(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勸學(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親(上)第二十二章 蹇碩伏誅第三十一章 議事第三百七十六章 歷陽之戰(中)第二百五十九章 謀權(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傳攻勢第二百五十一章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三百三十一章 算計(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肉湯與細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