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末路(下)

“哦,太常與諸位同僚來的挺早啊,倒是本將軍來遲了。”站在靈堂門前,看着面前迎候的朝堂大臣們,袁術笑着打趣,還伸手拍了拍周毖的肩膀。

王允恭聲道:“司空薨逝,我等心中悲切萬分,加之平素無甚要事,也就儘快趕來了。車騎將軍日理萬機,自然不比我等閒人。”

袁術揉了揉眉頭,嘆道:“唉,這卻是本將軍之過了,太常歷任州刺史、河南尹,是大漢一等一的棟樑之才,卻被閒置,實在不應該。如今河南紛亂,本將軍有意表太常爲河南尹,爲大漢安定京畿,不知太常意下如何?”

聽完袁術的話,王允神色大變,連連擺手道:“車騎將軍切莫如此、切莫如此,聽說那曹孟德來勢洶洶,又僭越爲河南尹,可謂氣焰囂張。下官若再爲河南尹,恐怕會成爲其眼中釘肉中刺,有性命之危啊。”

袁術不以爲然,嗤笑道:“太常如此姿態,真是大大的丟了朝廷的顏面!曹阿瞞一介贅閹遺醜,能鬧出什麼禍事來?天子已拜張勳爲中郎將,不日便可將曹賊一舉擊破,太常在雒陽城中,穩如泰山矣。”

王允擡袖擦了擦臉上的汗水,訕笑道:“下官年紀大了,這膽子是越來越小,只想着安安穩穩的過完餘生,實在不比車騎將軍之雄才大略啊。”

“太常且安心,這天下亂……”

“將軍!”袁術話還沒說完,一名親信焦慮的衝了過來,原本被打斷話語頗爲不悅,但聽完其耳語後,袁術面色大變。

“走!回宮,將賈先生他們都叫來!”

說完,袁術徑直轉身就往府外走去,王允面色微微一變,問道:“車騎將軍,敢問發生了……”

“與爾等無關!”焦慮之下,袁術徹底撕下了僞裝,很是無禮的打斷了王允的問話。

這時,外面響起了一陣陣驚呼。

“冀州刺史劉玄德帶兵攻打小平津關!”

“上黨太守張楊與盧中郎將兵叩孟津關!”

“兩關告急!”

所有人面色大變,王允眼神一陣閃爍,在衆人愣神之際,前跨一步,從袖中掏出一把短刃向袁術刺去,同時大呼道:“義軍兵臨雒陽城下,天子有詔,誅除國賊就在今日!”

袁術一愣,眼睜睜的看着高冠博帶的王允一臉殺意的向他刺來,而靈堂之中也涌出了十餘名死士。

伍瓊咬了咬牙,怒聲道:“城門校尉伍瓊在此,奉旨誅賊!”話音未落,便向着袁術撲了過去。

……

此時的小平津關,關上的袁術部將樑綱兩股戰戰,看着眼前那面若重棗的大漢,求饒之語還未說出,便感覺一陣天旋地轉,再也沒了聲息。

一刀斬下樑綱首級,再一刀斬斷“樑”字大旗,關羽怒喝道:“賊將已經授首,降者不殺!”

“降者不殺!”

此起彼伏的勸降聲,加之親眼看見大旗倒下,關中守軍的戰意漸漸地被瓦解,慢慢放下了武器。

站在大營的土臺上,劉備感嘆道:“小平津關,竟然如此輕易的便被拿下了,當真意想不到。此前公達進言稱可以強行叩關,備還有所疑慮啊。”

荀攸輕笑道:“這卻是在攸意料之中,袁術四面環敵,如今壓力最大之處是東邊與南邊。是以禁軍多分馳這兩處要害。

原本盧中郎將久攻孟津不下,主要原因是兩關互爲犄角,相互馳援,雒陽城中亦有禁軍可隨時調動。如今兩關同時遭到大軍攻擊,就算雒陽城中還有禁軍可以調動,他們卻也撐不到援軍到來了。”

劉備輕輕頷首,淡然道:“既然小平津已經拿下了,那徑直往雒陽去吧,也去會一會許久未見的袁公路。”

……

“王允,你這逆賊!膽敢勾結叛軍刺殺本將軍!”倚靠在馬車上,袁術的腹部流血不止,染紅了他腰間的衣襟。氣喘吁吁,顯然受傷不輕,只是怒意驅使他仍然不停地罵着王允。

趕車的親信連忙勸道:“將軍勿憂,已經調動許仲康帶人前往荀府鎮壓,這些叛賊定會被一網成擒!”

“可恨!不止曹阿瞞,大耳兒竟然也敢落井下石!”

袁術怒氣勃發,但眼中難掩驚恐之色。畢竟雒陽如今確實是空虛無比,連調動支援兩關的兵馬都不足了,如今城內又鬧將起來,這是真真正正的有了無力迴天之感。

“賈先生智計百出,定然是有辦法的,請將軍放心。”

袁術咬牙道:“難道本將軍只能依靠賈文和嗎?這些叛軍,不就是想要天子嗎,你說如果天子不在這了,他們又會作何想法?”

親信面色大變,訕訕道:“將……將軍這是何意?”

袁術面容猙獰,冷聲道:“你立刻帶人去弘農王府,將弘農王帶來!本將軍要送給那婢子養的賤種一份大禮!”

……

袁術所不知道的是,在街角的暗處,賈詡與一名大漢正默默的看着他遠去。見袁術慢慢離去,大漢低頭問道:“先生,我們該怎麼做?”

賈詡悠悠道:“大漢朝的公卿們不想管涼州的事,但若是天子被涼州人劫持,你說他們該如何做?”

“就這麼看着袁術挾持天子西逃嗎?”

“嗯,若真能成功,這也是他的歸宿了,只是……呵,不說他了。至於我們嘛,依照當日的約定,公明你帶人暗中將弘農王送到荊州刺史袁本初那裡,之後如何做,就全憑你本心吧。”

徐晃單膝跪地,沉聲道:“先生救我性命,晃願憑先生驅使。”

賈詡笑着搖頭道:“這些日子你爲我做的事已經夠多了,若你再跟隨我,不止你的性命,恐怕你全族性命難保。你且去吧,我自有去處。只是還有最後一言相告,袁紹非容人之主,慎重。”

說完,賈詡理也不理徐晃,轉身慢悠悠的向遠處行去。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初平元年五月,昭烈親領步騎萬餘自鄴南下,斬術所置平津都尉樑綱,破小平津關。

——《季漢書·昭烈帝紀》

第三百七十四章 各方反應(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家族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狀第四十二章 仁義第五十五章 泄密第四百零六章 說服(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戰端(中)第二百零八章 破釜沉舟(上)第五百二十二章 插旗第一百六十六章 雒陽終局(下)第五十五章 泄密第三百五十九章 呂布與閻行第四百一十一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四千字)第六十九章 虎癡第五百零七章 許靖第三百五十七章 蔡邕(上)第七十一章 公卿第五百一十八章 名利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戰(九)第三百五十九章 呂布與閻行第二百九十三章 常山之戰(五)第五十四章 仁恕之道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第五十八章 赴宴第三百九十六章 臨戰決議(下)第四百章 公孫紀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二百三十九章 廢立(五)第一百七十五章 信息不對稱第一百四十八章 小平津第五百五十二章 病亡第三百五十章 儒宗(下)(四千字)第五百六十九章 荒唐一夢第二百零一章 陶升第三十四章 兵法第三百五十五章 謀算第七十六章 鐵頭娃第二百一十三章 萬人敵第一百二十五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四百七十四章 交心第二百三十二章 終變(六)第五百四十八章 韓遂之敗(上)第四百一十七章 未來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傳攻勢第三百八十七章 決斷(中)第二百五十五章 相人第五百章 演(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勢第四百九十九章 演(上)第一百零九章 出京(下)第四百九十九章 演(上)第五百四十五章 平定關中(十)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斷(上)第三百九十五章 臨戰決議(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議罪(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廢立(三)第四百零七章 說服(中)第一百三十四章 權柄第五百七十七章 三使(上)第四百四十章 信件第一百九十一章 氾勝之書第一百一十七章 情投意合第一百四十六章 斷其一臂第六十七章 追索第二百章 陷鋒突陳第四百六十二章 兗州初戰(下)第七章 袁府第一百二十一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二百六十六章 遊說(上)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真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第四百五十章 改變(上)第五十九章 從賊第三百零二章 戰後雜事(中)第四百三十三章 夜談第三十二章 荀府第四百六十章 兗州初戰(上)第三十八章 兵要第三百二十七章 賞罰(下)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定關中(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四百一十八章 徐州(上)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廢立(四)第二百零一章 陶升第一百零六章 冀州刺史第八十七章 酷吏第三百二十六章 賞罰(中)第二百五十九章 謀權(上)第四百一十七章 未來第四百二十二章 宴席(上)第五百四十四章 平定關中(九)第二百九十六章 常山之戰(八)第四百八十九章 退匈奴(三)第十三章 前倨後恭第二百一十九章 帝與臣(上)第五百零四章 議功善後(下)第三十八章 兵要第三十八章 兵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