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府內,劉備與荀爽分賓主坐下,關張和二荀分別侍立於身後,劉備視線掃過荀彧,見其君子如玉,心中頓時憑添三分好感。而這時荀爽先開口道:“玄德方纔言稱公達救了李明遠?這又是何意?”
劉備回道:“昨日荀侍郎與明遠共乘,明遠遭小人暗算,而荀侍郎不避艱險將明遠護送回府,備萬分感激,特來登門致謝。些許薄禮,還望勿怪。”
劉備言罷,關羽將手中所託禮盒奉上,荀爽卻微微蹙眉道:“公達有言,李明遠與其爲友。臨危而棄友人,是爲小人,公達所作所爲不過是遵循先賢教誨,何足稱謝?”
劉備卻避席而起,肅容道:“慈明公此言差矣,如今天下崩壞,人心不古,正當以禮教匡扶。子路受牛而夫子心悅,此乃關乎大仁大義,而非備與荀侍郎二人之事,願勿推辭。”
孔子的弟子子路救起了溺水的人,溺水者爲了表示感謝送了他一頭牛,而子路欣然接受,孔子表示很高興,稱“魯人必拯溺者矣”。
義行是好事,然而有利可圖的義行纔會讓人人趨之若鶩,若子路施恩不圖報,不接受牛,卻是起了一個壞的榜樣,這很殘酷,也很真實。
荀爽微微默然,忽的一笑:“名師出高徒,不愧是盧子乾的弟子,若不受此禮反倒是老夫的不是了,有趣。既然如此,公達。”
“叔祖有何吩咐?”荀攸微微躬身道。
“劉玄德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你且效仿先賢,來一次‘受牛’之舉,也不失爲一樁美事。”荀爽輕撫白鬚,微微笑道。
荀攸躬身領命,上前雙手接過了關羽手中的禮盒。
劉備笑着坐下,微笑道:“荀侍郎,何妨打開一看?也不知這薄禮是否合君心意。”
荀攸帶着些許疑惑微微打開禮盒,待看見盒中之物頓時瞳孔一縮,神情變得頗爲有趣,斜睨着看向劉備腰間,再看看盒子,忽的一聲輕笑,微微合上禮盒,將其放回劉備面前。
關羽雙目微睜,但想起劉備之前的囑咐,還是強自按捺下來。
而荀爽微微愕然,荀攸看過禮物卻不發一言,又將其遞還回去,有違禮數。這不該是荀攸會犯的錯誤。雖然有些不悅,但人老成精的他決定還是先保持沉默。
“看來是有些不合荀侍郎心意?”劉備站起身來微笑道。
“劉君未免太過着急,你我不過兩面之緣罷了。”
“雖不過兩面,但備已知荀侍郎大才。文王聞太公之名便往而求賢,孝公與商君一會便君臣相知,君子相得,豈有着急之說?”
荀攸嗤笑一聲,挑着耳朵一臉不屑的道:“劉議郎,你如今不過小小的議郎,也敢自比文王與秦孝公?”
劉備肅容而對,宏聲道:“一時之官職大小何足道也?劉備敢自比文王、孝公。荀侍郎這小小的侍郎,也未必不能與太公、商君相提並論。”
荀爽與荀彧微微瞭然,劉備的意思已然昭顯無疑,他竟是想收服荀攸,以區區六百石議郎的身份,去收服另一個同爲六百石的朝官,何其荒謬。
但看看劉備的神情舉止,他似乎一點都不認爲這有什麼不對,在他看來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荀攸一揮袍袖,指着外面笑道:“如今還是青天白日,劉議郎卻做起了大夢?據在下所知,劉議郎入京以來被多位名士嘲笑,鬱郁而不得志,今日何以又有了凌雲大志?”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劉備往日裡妄自菲薄,失了志氣,卻是讓友人失望、手足心傷。如今既明己心,自當一往無前,豈可鬱郁坐觀?如荀侍郎這般大才,備若是遲上些許時日,就晚了。”
劉備絲毫不掩飾自己曾經有過自卑的經歷,坦坦蕩蕩,讓旁觀的荀彧眼神一亮,頗感興趣。
“劉君,袁本初與曹孟德也動過如你一般的心思,便是他們也未曾如此直接。而袁本初‘四世三公’,曹孟德三公子弟,你又有什麼呢?”荀攸又改了稱呼,一臉誠懇的問道。
劉備沉思片刻後,指着關羽和張飛道:“生死相依,不離不棄的兄弟。”
指着遠方李宅的方向道:“高山流水,志同道合的知己。”
最後指着自己的心:“欲還天下太平,重現大漢盛世的心。荀君,足否?”
廳堂內一時陷入了沉默,荀爽閉上雙目,撫須不言,荀彧若有所思,而荀攸卻是緊緊盯着劉備,兩人四目相對,不言不語。
說到底這時候的劉備和歷史上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有了盧植的認可,他就是鐵定的大儒弟子。覲見過天子又得到封賞,舉孝廉不過旬日便得拜議郎,縱然如今朝政已顯崩壞,也足以證明何太后將其視爲可以依仗的宗室。
其身份地位較之曹操等人還有差距,但也不是高不可攀了。盧植弟子數以千計,有幾個得到認可?大漢宗室數以萬計,大多不都是碌碌米蟲?劉備已經有了自己的身份,有了發展的潛力,只是欠缺把潛力轉化爲勢力的時間。
“呵!是李明遠讓你來的吧。”荀攸忽的冷笑一聲,一臉不以爲然的說道。
“明遠言稱荀君之才勝他百倍,可與留侯並駕齊驅,荀君以爲呢?”劉備也不在意荀攸的無禮,只是微微笑道。
荀攸一時啞然,他還真沒想到李澈竟如此看重於他。
“公達還沒有資格與留侯相提並論。”沉默許久的荀爽忽的開口,又對荀攸道:“公達,一切由汝自決,老夫不會干涉,只有一言,‘勿失禮’。”
劉備心裡頓時落下石頭,荀爽的意思很明白了,又見荀攸對着荀爽作揖應是,於是笑道:“卻是備一時狂妄了,荀君以爲如何?”
荀攸微微沉默,忽的笑道:“主簿亦可爲。”隨後又拿起了禮盒,打開後看着說道:“且先充作定金,劉君可莫要血本無歸。”
“必不負荀君之望。”劉備暢快大笑,聲音迴盪在廳堂裡,荀爽不由得微微閉目,暗歎道:“年輕真好啊,周陽公當年也是這樣啊。”
而從荀彧的角度,他恰好看到了禮盒中的物品,那是一枚玉玦,和劉備腰上的一模一樣,不由得一時失笑。
.·°∴☆·°.·°∴☆·°.·°∴☆·°
攸居雒陽,昭烈往見攸,贈攸玉玦,以文王、孝公自比。攸哂之,曰:“區區六百石,何敢自比先王?”昭烈笑對曰:“官職何足論?君亦六百石,吾視君爲太公、商君,何如?”
時有荀六龍在座,甚贊昭烈,攸於是心暗許之。——《季漢書·列傳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