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私心

初平元年十二月二十日,大漢南方發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震動了荊揚兩州。

揚州刺史孫堅帶着百餘人潛入了豫章郡南昌縣,並強行接管了豫章郡的治權。而這時不少人才知道,豫章太守周術已與十日前病亡,豫章郡本已遣派人手前往南陽宛城朝見劉辯告知此事,同時秘不發喪,以免引起周邊覬覦。卻不料被孫堅偵查得知。

藉着揚州刺史的大印,孫堅在砍下了幾顆不服從的人頭後,成功奪得了豫章郡的形式指揮權。而長沙守軍隨後大舉出動,先後拿下了宜春縣與新淦縣,並順着贛水向南溯源,拿下了廬陵、石陽、平都、贛縣等縣城。

截止到初平二年一月,孫堅已經大體掌控了豫章郡,這位揚州刺史在時隔半年之後,終於在揚州站住了腳跟。

此時的揚州可謂羣魔亂舞,比起中原各州的形勢還要複雜的多。、

南陽朝廷所任命的揚州刺史孫堅控制着荊南三郡與揚州的豫章郡。

雒陽朝廷所任命的揚州刺史劉繇屯兵在吳郡的曲阿,藉口爲兄長兗州刺史劉岱戴孝而按兵不動。

在兩大朝廷處都已經離職的前揚州刺史陳溫則仍然留在九江郡壽春縣,按兵不動,或許是仍然在爲難,不知該將權柄交給哪一方。

這也是豫章郡秘不發喪的緣由所在,他們選擇了比較近的南陽朝廷,自然擔心其他勢力趁機插手進來。

然而孫堅的突然插手,讓一切都變成了泡影。雖然孫堅這個揚州刺史是南陽朝廷所任命的,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孫堅和袁紹不大對付,袁紹肯定是不希望孫堅能夠掌握實權。

對於豫章郡的士族來說,如今位居南陽朝廷第一人的太尉領荊州牧袁紹,纔是值得他們投效的目標。

但木已成舟,孫文臺的屠刀上還滴着血,所謂識時務者爲俊傑,在死了幾十個愣頭青之後,豫章士族很明智的選擇了閉嘴,熱烈的歡迎孫使君入主揚州。

詭異的是,南陽朝廷似乎對此沒有什麼意見,很淡定的默認了孫堅入主豫章的行爲。

而在拿下豫章之後,孫堅並沒有滿足,他囚禁了前往會稽郡赴任的新任太守,帶兵殺入會稽郡,拿下了郡治山陰縣。

與豫章不同,會稽郡的精華可以說就集中在錢塘江入海口左近的海邊,孫堅很輕易的便將其納入掌控。

自此,揚州面積最大的兩個郡被孫堅握在了手中,若是純以掌控面積而論,此時的孫堅便是三大揚州刺史中最強的一位。

“此乃天助將軍啊!一人病亡,一人掛印遁走,揚州南部兩郡不費吹灰之力便落入將軍手中,這若不是天意,又能作何解釋?”

韓當面泛紅光,不住的恭喜孫堅。滿堂之人俱是一臉喜氣。

也不怪他們這般高興,孫堅如今的勢力範圍橫跨荊揚二州,若只看佔據的土地面積,便足以稱之爲天下有數的大諸侯。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孫堅發達了,他們這些親信部將自然也能奪取更高的功名。

孫堅也是難掩喜色,對於他來說,最初的目標只是爲了在亂世中尋求一片苟安之地罷了。畢竟勤王期間發生的事可謂可謂大大刷新了他的三觀,讓這位曾經的大漢忠臣內心發生了無聲的變化。

心灰意冷的孫堅不再想着要力挽天傾,而是要在荊揚之地打出一片天地,一片足以讓他在亂世中無憂的天地。

但此次奪取豫章和會稽的行動順利非常,簡直超出了他的想象。再加上部下的不斷吹捧,孫堅漸漸開始懷疑起來,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被天命所鍾。

畢竟在東漢,讖緯天命之說還是大有市場的,雖然很多人不會去刻意求神問卜,但是當異乎尋常的事發生時,還是會不由自主的去猜疑是不是天命。

一片喜氣洋洋之中,冷靜的程普潑了一盆冷水,他肅然道:“還請君侯與諸君稍稍冷靜一些,聽吾一言如何?”

程普是跟隨孫堅南征北戰的老部下,也是他最爲親信的部屬之一。對於他的意見,孫堅自然不會無視,也收斂笑容肅然道:“德謀若有良言,但說無妨。”

“豫章、會稽,連下二郡而無甚阻礙,這確實是天命鍾於君侯。但請諸位勿要早早安心,吾等這般動作持續了近兩月,南陽朝廷卻沒有絲毫動作,諸君認爲袁本初當真會心甘情願的看着吾等跨州連郡?這位四世三公的天下名門子弟是何等人物,諸君不會不知道吧?

如今君侯雖然掌控五郡,勢力大增,但是戰線也是延綿過長,我軍實力遠不足以滿足防守五座大郡的需求,一旦袁紹大舉來攻,諸君又當如何應對?

坐掌荊北和汝南富饒之地,又握持天子大義,袁本初手中可以調動的力量遠勝吾等,一旦開戰,縱然君侯之鋒銳天下少有人能當,也難免有受挫之險啊。”

所有人面面相覷,孫堅艱難的開口道:“德謀之意是……”

程普急聲道:“將零陵郡和桂陽郡交給袁紹,放棄染指武陵郡的舉動,保留長沙、豫章、會稽。如此,袁紹必不再視君侯爲威脅。而他的目光也會投到中原大地上,只要中原亂起,袁紹必無暇他顧,君侯自可重奪舊地,擴張勢力,屆時無人可攖君侯之鋒啊!”

程普苦口婆心,得到的卻只是一片沉默,就算是韓當等老朋友也不願附和。畢竟有五個甚至六個郡,那麼他們也有可能成爲一郡太守,身份暴漲。

對於出身頗低的孫堅部屬而言,這是實現自家家族階級躍升的捷徑,家中能出一名兩千石,只要不胡亂作死,至少可以保證三代內門楣不衰,這是何等大的誘惑啊?

張口便是放棄兩個郡,還要停止染指武陵,這般割肉的舉動,誰又能輕易做到?

最終還是孫堅開口道:“德謀一片苦心,本侯自然是明白的。然而如今形勢不同,袁紹在南陽被天子制衡,伐雒都無疾而終,天子必然不會坐視袁紹擴張勢力。本侯意欲上表天子,請掌六郡,只要天子允許,則袁紹也不能把本侯如何。”

“君侯!天子也不會與袁紹撕破臉的!伐雒無疾而終,那是因爲伐雒成功足以讓袁紹成爲天下第一臣。但天子絕不會在意袁紹掌控荊揚,因爲袁紹是以朝廷的名義掌控,這同時也是在增長天子的威望,他又如何會反對?”

“不必多言了!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如今天授本侯六郡,豈能違背天意而行?”孫堅終於不耐煩了,一甩袍袖轉身就走。

程普本想追上去,卻被韓當等人攔了下來,氣道:“君侯之宏圖,便是敗在爾等私心之上!”

韓當等人面紅耳赤,但仍然默不作聲的攔住程普,直到看不見孫堅的背影,程普才頹然一嘆,恨恨的往地上啐了一口,轉身便走,理也不理滿堂尷尬的同僚。

第十一章 松柏青山第五百四十章 平定關中(五)第八十八章 招攬第三百六十七章 冀州內務(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勸學(上)第五百五十六章 演技第五百六十三章 忽悠(上)第三百六十一 試探(上)第五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三百六十九章 雜談第一百五十八章 亂起(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辦學(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低頭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心話第一百五十四章 洞察人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才第三百六十二章 試探(下)第二百零九章 大復仇第二百六十二章 世事之妙第二百三十九章 廢立(五)第二百八十八章 揮劍第四百六十三章 攻營與守營(上)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三百九十章 勸學(下)第九十五章 薅羊毛第三百零八章 任峻(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要亮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當仁,不讓於師第二百二十七章 終變(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廢立(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以人爲鏡第三百九十章 勸學(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平定關中(六)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官第五百三十一章 關中動亂(二)第二百三十章 終局(四)第一百九十一章 氾勝之書第五十二章 君子之行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一百七十六章 漫天起價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匈奴之戰(一)第三百七十章 薊侯(上)第二百八十章 辦學(上)第二百八十四章 定人心第二百九十二章 常山之戰(四)第七十九章 傳道受業解惑第四百零六章 說服(上)第六十二章 賊寇習性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三百八十二章 幽州牧劉表(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四百七十八章 忠心耿耿(上)第二百九十二章 常山之戰(四)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賞罰(中)第九十八章 比試(下)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一百三十五章 嚴刑慎行第四百零九章 上表第三百四十九章 儒宗(上)第三百六十章 哪也不去第十七章 鴻德門前第一百四十九章 驚變(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親(上)第五百五十六章 演技第三百四十六章 讖緯與神鬼(上)第三百一十七章 當仁,不讓於師第一百四十章 哀之而不鑑之第二百五十八章 會盟(下)第四百九十四章 狗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變則亡第四百零八章 說服(下)第九十五章 薅羊毛第一百七十四章 站隊第一百三十章 誅殺不當辜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州(下)第一百九十章 知政失者在草野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國長第五百三十八章 平定關中(三)第四百三十九章 屠刀第一百零八章 出京(上)第七章 袁府第三百三十七章 所謂賢名(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陪都(下)關於劇情推進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敵必救(上)第四百六十三章 攻營與守營(上)第三百九十五章 臨戰決議(上)第一百零八章 出京(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速斷第三百六十一 試探(上)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反應(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征戰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匈奴之戰(三)第四百章 公孫紀第五百六十二章 月下傾訴第四百六十二章 兗州初戰(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地域之爭(上)第三十五章 離經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