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崩

中平六年六月初七,雒陽南宮嘉德殿,已是子時,夜深人靜,嘉德殿四周卻仍有衛士嚴防死守,不敢怠慢。只因其內所居之人干係太大。

永樂太后,即漢靈帝之母,解瀆亭侯劉萇之妻董氏,大漢朝曾經最顯貴的人之一,如今卻坐囚深宮,不得離宮半步。

而此時,宮外的衛士卻不知已有一人避開了重重防衛,已經跪在了嘉德殿內。牀榻前有簾幕遮掩,只能隱隱看見一道人影,這人卻毫不在乎的對着簾幕輕輕啜泣,帶着哭腔低聲道:“太皇太后,奴婢來看您了。”

殿內沉默了許久,簾幕後響起一道嘶啞的聲音,尖利而怨毒:“權傾朝野,諂媚新帝的十常侍之首的張侯,怎麼會有空閒來看我這老婆子,是來看笑話的?還是來送我上路的?”

跪着的人正是十常侍之首的張讓,聞聽董太后之言,張讓一副慌了神的樣子,膝蓋使勁往前跪了幾步,顫聲道:“奴婢本是念着史侯爲先帝嫡長子,先帝既未明旨廢除,奴婢自然不敢妄談廢立,奴婢絕無半分不忠之念,還望太皇太后明察啊。”

史侯,即新帝劉辯,漢靈帝之前有過數子,全部夭折。何太后擔心劉辯安危,聽聞道士史子眇道法精深,神通廣大,便將劉辯寄養在史子眇家中,並嚴禁稱呼劉辯本名,俱以“史侯”呼之。

“嫡長子,好一個嫡長子!其他的孩子都被害死了,他自然就成了嫡長子!”永樂太后聞言更是怒火中燒,怨毒難抑。

張讓默然,何太后確實不是善類,確切的說住在宮裡的沒一個善茬,渤海王劉協的生母王美人便是被何太后毒死,若非劉協後來被靈帝寄養於董太后處,恐怕也難逃毒手。那女人沒什麼大局觀,大事面前優柔寡斷,但確實是心狠手辣。

可靈帝其他的孩子夭折時,何氏還不過只是一名掖庭宮女,甚至還沒入宮,怎麼可能害死皇子,董太后明顯已經神志不清,只剩滿腔仇恨了。

“怎麼,張侯覺得那賤人無辜?”冷冷而嘶啞的聲音傳來,張讓不由得打了個寒顫,連忙道:“回稟太皇太后,奴婢只是驚恐於何氏的冷酷殘忍。太皇太后所言不差,何氏兄妹全都是人面獸心之徒,當年奴婢等人便是被他們矇蔽,纔會在先帝面前爲其開脫罪責,如今思之,奴婢真是罪該萬死,愧對先帝啊。”

“沒錯!你們十常侍個個該殺,都是你們敗掉了大漢的江山,還矇蔽先帝。宏兒當初已經準備廢掉那賤人,卻聽信你們的讒言而心慈手軟,鑄下大錯。宏兒死後,爾等又諂媚何氏,擁立劉辨,實在是罪大惡極!”董氏怒聲痛罵,險些壓制不住聲音。

張讓不敢反駁,只是連連叩首請罪,心中卻是一陣痛罵:

“先帝貪財成性,賣官鬻爵的性子難道是我們養成的?還不都是你這死老婆子貪財成性,蠱惑先帝賣官求貨,自納金錢,以至於讓年幼的先帝養成了惡習,這時候卻將罪名都栽給我們?”

好在一通發泄讓董氏心氣順了不少,過了半晌,聲音稍顯平和的道:“說吧,你這賤婢來找吾有什麼要緊事?”

“回稟太皇太后,奴婢實在是沒有辦法了,大漢江山,還有渤海王,都危在旦夕了!”張讓“咚咚咚”的連續叩首,額頭一片青紫,淚流滿面的說道。

“你說什麼?協兒怎麼了?出什麼事了?那賤人要害協兒?”驚恐的聲音,帶着掩飾不住的顫抖。

張讓暗自鄙夷,繼續帶着哭腔道:“奴婢等人殫精竭慮,日夜在何氏面前訴苦,喚起其良知,已然略有成效,何氏決定不再傷害渤海王。但……但何進那該死的屠夫,他竟然違逆何太后之意,一心要將渤海王剷除,更不惜召集天下兵馬入京,其狼子野心已經昭然若揭,恐怕就是下一個王莽啊!屆時大漢社稷危矣,渤海王危矣!”

“何!遂!高!”董氏咬着牙,從牙縫中擠出了何進的名字,一副恨不能將其碎屍萬段的樣子。

“太皇太后,如今天下士人全都大多依附何進,已成大勢,連何太后都壓制不住他了。如今他忌憚何車騎,爲了實現其野心,不惜調動天下兵馬,奴婢等人實在難以阻止他啊!只恐大兵壓境,何太后迫於壓力也不得不廢殺渤海王,甚至連陛下恐怕都難以倖免。屆時,先帝恐怕真的要斷了香火啊!”聲音悲切難抑,聞之令人心傷。

而董氏卻沒有接話,大殿一時陷入了難言的寂靜,張讓不由得背心開始冒起冷汗,不知道自己說錯了什麼。

不知過了多久,董氏冷冷的聲音傳來:“恐怕到時候第一個死的,應該是你這賤婢吧。”

這死老婆子還沒傻啊,張讓舒了口氣,沒傻也行,換種應對方式好了。

“回稟太皇太后,奴婢自然是怕死的,但是之前所言沒有半句虛言,一旦讓何進攜大勢威壓何氏,渤海王恐怕真的難以倖免,還望太皇太后明察。”張讓也不叩首了,很光棍的坦然說道。

他所言確實有理,何進大兵壓境,誅殺了十常侍後真的能滿足嗎?誰敢保證?到時候渤海王劉協就是何屠夫案板上的肉,想怎麼拾掇就怎麼拾掇。

董氏顯然也明白這個道理,張讓如今確實和渤海王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一損俱損。

沉默了一會兒,董氏無奈的說道:“重兒已經被何進那廝謀害,如今吾不過是一個坐困深宮的糟老婆子,連你們十常侍都阻止不了何進,吾又能做些什麼?”

張讓身子一緊,遲疑了一會兒,咬緊牙關道:“太皇太后您的身份,還有……您的命!”

一陣風捲過,榻前的簾幕被掀起一角,隱隱可見裡面的老婦人蒼白的臉色,氣氛卻是更加陰森了。

“此……此言何意啊?”董氏哆嗦着問道。

“袁、楊這些官宦士族自不用說,他們內裡是不在乎什麼大義的。但是天下還有衆多的經學士族,如潁川荀氏等等,這些人素來注重名望和道德,假如何進有了謀害太皇太后的嫌疑,這些僞君子爲了自己的名聲,必然會疏遠何進,大大削弱何進的力量,從而爭取時間。”張讓的聲音彷彿從九幽傳來一般,冰冷而不帶感情。

董氏不由得身子一抖,她從沒想過自己的命還能有這種用法。默然了半晌,艱澀的問道:“自殺還是謀害,自然能有所驗斷,焉能栽贓給何氏?”

“服毒而死,誰又能肯定不是何進下的毒呢?”張讓從袖袍中摸出一個小瓶,放在榻前,然後躬身後退,待到要出殿門,幽幽的說道:“渤海王的性命,董驃騎的仇恨,太皇太后被折辱之恥,請太皇太后自下決斷,奴婢告退。”

嘉德殿恢復了寂靜,然而榻上的老婦人卻心緒難寧,一直到了卯時,尚書檯的公雞開始鳴叫,她才恍然驚醒。

一隻乾枯老朽的手掌緩緩伸出簾幕,摸索着握起了小瓶。剛剛舉到半空,手臂無力的滑落,小瓶也掉在了地上摔成了粉碎。

辰時一刻,負責送早膳的宮女驚慌的失手打翻早膳,湯水流了一地。她慌慌張張的衝出殿門,驚叫道:“太皇太后駕崩了!”

第四百四十六章 開陽之戰(下)第一百零一章 忠義立身呂奉先第五百五十四章 西域(上)第四百五十四章 可惜第三百五十九章 呂布與閻行第三百零二章 戰後雜事(中)第二百九十章 常山之戰(二)第五百零三章 議功善後(上)第十四章 八及弟子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謀第三百一十四章 冀州動第一百五十八章 亂起(下)第二百二十章 帝與臣(下)第一百零八章 出京(上)第四十章 崩第三百一十七章 當仁,不讓於師第五百七十七章 三使(上)第四百九十九章 演(上)第三百零六章 任峻(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遊說(中)第四百五十七章 五勝五敗第二百八十二章 清查土地第二百六十六章 遊說(上)第六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四百九十二章 退匈奴(六)第三百章 功利與道義第一百六十三章 戰端(中)第八章 袁公路第一百五十二章 肉食者鄙第五百六十八章 荒唐一夢(二)關於劇情推進第五百五十二章 病亡第五百七十章 荒唐一夢第四十七章 定計第二十二章 蹇碩伏誅第五百四十七章 平定關中(十二)第六十二章 賊寇習性第三百二十六章 賞罰(中)第二百六十五章 冀州變亂第二百七十三章 對錯(上)第九十六章 比試(上)第四百三十八章 開端第一百一十六章 在其位謀其政第四百二十章 琅琊王(上)第四百九十八章 來使(下)第五百二十二章 插旗第一百零五章 劍第二百七十四章 對錯(下)第五百七十六章 崔琰第五百二十二章 插旗第四百九十四章 狗第八十六章 驅逐第二百二十五章 兄弟(下)第三百二十七章 賞罰(下)第五百七十一章 王府夜談(上)第四百四十三章 釋權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退第一百三十四章 權柄第五百四十五章 平定關中(十)第二百四十三章 站隊第二百二十七章 終變(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謀算第一百七十四章 站隊第四百七十一章 辛毗第四百二十九章 少年天子(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亂起(上)第三百零九章 風水輪流轉(上)第四百七十一章 辛毗第五百六十七章 荒唐一夢(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終變(六)第四章 吹捧第二百七十章 入主冀州(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動亂(上)第二十九章 敲打第五百零六章 決定(下)第五百四十五章 平定關中(十)第五百五十二章 病亡第三百七十五章 歷陽之戰(上)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第一百一十四章 惡名第四百七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下)(三千字)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國長第一百七十九章 家族第三百一十七章 當仁,不讓於師第二十五章 刺殺第一百五十一章 驚變(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廢立(五)第二百四十七章 羣雄起(中)第四百二十六章 張闓第七十七章 死地第一百二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三百一十八章 窮途第二百五十八章 會盟(下)第二百七十章 入主冀州(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關中動亂(五)第五章 黨人第四百四十三章 釋權第三百一十四章 冀州動第七十五章 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