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劉協

相較於劉辯,劉協的童年無疑是要悲慘的多。母親王美人由於受靈帝寵愛,加之又生下了自己,導致被何皇后視爲眼中釘肉中刺,將之毒殺。

原本在失去母親的庇護後,劉協的生命很可能也會迎來終結,在人世間最骯髒的皇宮之中,一個幼年皇子的夭折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天子的目光也不會一直注視後宮,母儀天下的皇后若真的一心想要除掉他,簡直是擡手可爲。

幸運的是,靈帝的母親董太后與何皇后不睦,自然也不希望劉辯登上至尊之位。而劉協正是唯一能威脅到劉辯地位的皇子,因此董太后對劉協伸出了援手,制止了何皇后的進一步行動。

但也僅此而已了,何進的勢力膨脹的實在太快,此人的手腕也太出乎靈帝的意料。一介屠夫,先是拜在宦官門下,藉着十常侍的援手而平步青雲,在登上權力頂峰後,又果斷的向士人示好,成爲反宦官急先鋒,大肆收攏人望,一舉成爲天下第一重臣。

宮外的何進,宮內的何皇后,再加上劉辯成爲了士人心中改變格局的未來明君,縱然是天下至尊,也不能與所有人背道而馳,那是獨夫。

哪怕靈帝氣急之下甚至指責劉辯“輕佻無威儀,不可爲人主”,也改變不了劉辯將要繼承至尊之位的事實。

若是劉辯即位,劉協的下場最好不過是偏僻之地的藩王,最壞的下場便是死無葬身之地。這種局面對於漢臣來說有一種歷史重現的既視感,同樣的毒辣太后,同樣的年輕君主,以及同樣受寵的年幼皇子。彷彿呂后、惠帝、趙王劉如意三方僵持重現。

呂后棋高一着,在惠帝的層層保護下殺死了劉如意,而以何皇后的手段,縱然劉辯不願,劉協也難有生機。

對於劉協來說,懵懵懂懂的他卻不擔心這些,因爲皇兄一直承諾會保護他。當雒陽劇變發生的時候,偷偷帶他潛逃出宮的劉辯成爲了劉協心中最深的記憶。

逃亡失敗,劉辯以軟禁爲名,將劉協嚴密保護起來,隔絕了宮中舊人,讓自南方而來,性格憨直的許褚成爲宮中統領,只爲杜絕何太后伸手的可能性。

大亂再起,劉辯被廢掉皇位,劉協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爲了袁術手中的傀儡,戰戰兢兢半年後,袁術敗亡,本以爲能鬆一口氣,皇兄卻去了南方,並對他視若仇讎。

或許是因爲童年的壓抑和悲慘,劉協比起劉辯來說確實早慧,但這一連串的局勢變化對於一個十一歲的孩子來說還是太過複雜,而當盧植離世,楊彪掌權後,劉協再次變成了傀儡皇帝,高居帝位,不知該做什麼。

最後的噩耗,是去年收到劉辯遇刺身亡的消息,朝堂上的劉協只是怔怔流下了兩行清淚,用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平淡語調說出了“退朝”二字。

這位少年天子的表現讓不少人爲之驚異,而楊彪也彷彿第一次認識這位泥塑木雕一般的至尊,當天便入宮進行了一番密談,也由此改變了自己對未來的方略。

對於劉協而言,劉備和李澈是陌生的人,北芒山中救駕的短短接觸並未給他留下很深的印象,他重視劉備,是因爲去年收到的那封血書,既然皇兄信任,那他自然也選擇相信。

權柄本就不穩,從沒有感受過至尊的痛快,劉協對這個位置並沒有多少戀棧,唯一的堅持或許就是天子應該姓“劉”。

但他還有最後一點疑慮,世人都認爲劉辯死於袁紹或劉寵之手,可唯有他知道,劉備和李澈也有着極大的嫌疑。那封血書,讓他們成爲了劉辯死後最大的受益人。

他想看看劉備的真面目,給出的理由是想要知道魏王性格,以免未來有所衝突。

楊彪給出了這個建議,以天子之法駕作爲試探,看看劉備究竟是選擇穩紮穩打,還是激進的追求地位。

劉協同意了,而當聽到彙報言稱法駕上空無一人時,劉協相信了劉備。對於一個穩紮穩打的諸侯來說,劉辯此時死去並不符合他的利益。

當劉備行大禮參拜,百官俯首之時,登基兩年的劉協第一次有了被尊重的感覺,一絲不苟的禮儀,這是位極人臣的魏王做出的表率,從今以後哪怕是做樣子,百官也不敢在天子面前做出任何逾矩之舉。

“衆卿免禮。”

“謝陛下。”

百官的聲音彷彿都大上幾分,冕毓之後,劉協臉上露出一絲笑意,淡淡的道:“魏王勞苦功高,舟車勞頓,還是先行入座。”

衆臣入座,位居羣臣之首的魏王幾乎緊挨着天子之位,面白無鬚的臉上並無多少征戰的戾氣,而是顯得頗爲平靜、幽深,令人難以揣測心思,若以劉協的角度做出比較,那就是比太尉楊彪更加沉穩、泰然。

劉辯舉杯道:“自袁術亂國以來,山河破碎、乾坤板蕩,生靈罹難,幸有天賜輔臣,河朔平定,匈奴俯首,五州生民安居樂業,皆賴魏王之功。朕雖居深宮,亦知魏王之艱苦,恨山河路遠,未能早見。今日得償所願,幸甚。”

“臣出身微末,才疏學淺,賴漢室天威,陛下聖德,將士奮勇,臣工盡心,遂有尺寸之功,不敢當陛下如此稱讚。況且身爲宗室,輔弼天子,保漢家天下,本就是天職,臣又受先帝殊遇,正當盡心竭力以報陛下,此爲本分。”

劉備回禮,一語敲定了這兩年混亂的皇權更迭,劉辯正式變成了“先帝”,劉協與劉辯成爲了兄終弟及的繼承關係,而非雙日凌空的對立關係。

這引得不少人神色大變,詫異者有之,敬佩者有之,暗暗鄙視者亦有。

劉備用自己的名望確立了劉協的正統,這堪稱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走到今時今日,對於宗室出身的劉備而言,劉協的作用已經沒那麼大了,即便不行廢立,也沒必要加固劉協的位置。

這是在給自己的未來增添麻煩。

第二百四十一章 勤王之名第五百一十一章 天子法駕第五百七十四章 南宮爭執(上)第四百五十五章 別離第四百七十三章 議罰?議賞?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定關中(一)第四百一十五章 母與子第二百五十四章 人心之變第一百七十五章 信息不對稱第四十六章 進諫第五百五十六章 演技第三百二十五章 賞罰(上)第三百五十九章 呂布與閻行第五百零一章 逆轉(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末路(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亂起(下)第七十五章 賞功第一百八十二章 剿與撫第一百八十一章 許女第二百二十七章 終變(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宮變(上)第三百五十章 儒宗(下)(四千字)第二百三十四章 終變(完)第二百五十章 各懷鬼胎第三百六十一 試探(上)第二百二十章 帝與臣(下)第一百零六章 冀州刺史第五百二十二章 插旗第四百二十九章 少年天子(三)第四百七十三章 議罰?議賞?第三百九十章 勸學(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幽州牧劉表(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援兵第五百五十一章 梟雄心性與梟雄末路第一百五十八章 亂起(下)第三百六十章 哪也不去第二百八十五章 甄府(上)第九十二章 決鬥第五百六十二章 月下傾訴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雒陽終局(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所謂賢名(下)第六十五章 忠義無雙十常侍第四十三章 舉薦第四百四十二章 託付第四百九十九章 演(上)第六十七章 追索第三百四十九章 儒宗(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許女第四百七十一章 辛毗第三百七十二章 私心第一百一十五章 縣衙第四百九十五章 收狗(上)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下)第四百二十七章 少年天子(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勤王之名第三百五十一章 老友(上)第五百二十六章 朱雀闕上(上)第四百六十二章 兗州初戰(下)第一百零一章 忠義立身呂奉先第九十九章 悟而能執第一百三十六章 速斷第五百八十二章 和親(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終變(六)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要亮了第五百四十七章 平定關中(十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使(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歷陽之戰(下)第四百二十一章 琅琊王(下)第五百零一章 逆轉(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陪都(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巫祝第五百八十二章 和親(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道不同第五百五十六章 演技第三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六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玄(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斷(上)第四十四章 英雄本色第四百八十二章 暗流涌動(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終變(完)第二百五十四章 人心之變第三百四十二章 渤海之戰(上)第二百八十二章 清查土地第一百四十章 哀之而不鑑之第四十四章 英雄本色第五百三十七章 平定關中(二)第一百二十章 趙瑾第五百四十二章 平定關中(七)第十七章 鴻德門前第二百二十三章 宮變(下)第四百二十八章 少年天子(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天子法駕第二百一十三章 萬人敵第八十八章 招攬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忽悠(上)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三百九十三章 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