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平定關中(四)

“此乃天意!”樑興等人羣情洶涌,一臉激動,有人更是迫不及待的道:“有天子聖旨,將軍師出有名,以順伐逆,必可讓呂賊授首!讓楊兄弟瞑目!”

韓遂扯了扯嘴角,感到一陣心累,明白人真的不多,而他也只能被這些洶洶的請戰之議裹挾。

雒陽天子的旨意猶如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如今他又有大義,又有私仇,若是還不能強硬以對,這些涼州軍閥勢必對他離心離德。

叛軍不講究溫良恭儉讓,只認拳頭大的人爲王。

他強勢一分,馬騰翻臉的可能性也就大上一分,畢竟此人素來強硬,吃軟不吃硬。

閻行知道韓遂的爲難,他踏前一步抱拳道:“諸君,閻某以爲此事還當從長計議。如今魏王入主朝政,天子之旨也必然是魏王之意,他突然加封鎮西將軍,其中恐怕有陰謀啊。”

有人反駁道:“閻校尉太過謹慎。魏王還在關東,有袁本初、曹孟德等人虎視眈眈,他如何能圖謀關中?須知關中乃三秦故地,王者之地,崤函之險乃天下至堅。勞師遠征非得十萬大軍方能破關而入,魏王去年連兗州之戰大好局勢下都不得不撤軍休養,何來兵力西顧?”

樑興也點頭道:“正是如此,若將軍實在放心不下,大可派一支偏師守住秦關,關東不足慮。”

“涼州非王者地,人多愚頑!”韓遂此時也只能在心裡痛罵兩句,他若和馬騰火併起來,關東那兩位做夢都能笑醒。至於說無力西顧的問題……這些人未免太看得起自己了,劉備能抽手打翻南匈奴,再順手收拾了兩敗俱傷的馬、韓二人也不成問題。

兩人聯手,再聯合劉焉,纔有希望據守關中,割據一方來與劉備或者袁紹談判,否則就憑積貧積弱的涼州或者剛剛入手的三輔,根本不可能對抗關東。

但這些事是馬騰和韓遂考慮的問題,樑興他們不會去想,也想不到這麼遠。他們此時只是眼饞於關中這塊寶地,希望能夠將三輔收入囊中。

想必馬騰麾下的將校們大多也是這般想法吧,尤其是這道任命來了之後,恐怕不少人會遷怒於自己……想到這裡,韓遂也只能咬咬牙,發狠道:“明日發兵,盡起大軍,目標長安!”

……

“主公,斥候來報,鎮西將軍引軍三萬,並樑興等大小勢力,共計五萬餘人往長安而來!”

馬騰聞言,身子微不可查的晃了一晃,喟然道:“看來這一戰當真不可避免了。”

坐在下首的士孫瑞笑了笑:“牧伯只需退出長安,再交出呂校尉,韓鎮西勢必不會再爲難您。甚至可能爲了修好,將關中拱手讓出。”

呂布悚然一驚,顧不得怨懟士孫瑞的餿主意,連忙看向馬騰,身子繃緊,隨時準備暴起發難。

馬騰冷冷的瞥了士孫瑞一眼,冷笑道:“那要讓吾麾下的將士們如何看待?刀劍未現,便把有功的大將拱手交出?馬壽成丟不起這個人!

士孫都尉也不用一直激將,吾脾性不大好,刀劍無眼,若現不忍言之事,對大家都不好!”

說着,馬騰拔劍插在案几上,森寒的劍身反射着光芒,映襯得馬騰臉色愈發陰寒。

士孫瑞只是微笑,但也不再刺激馬騰,識趣的閉嘴不言。

“奉先、令明,由你二人備戰防守,以保住長安城爲先。”

呂布悄悄抹了一把並不存在的冷汗,與龐德齊聲應道:“諾!”

……

戰事將起,長安民衆紛紛閉門不出,不少人開始怨懟士孫瑞等人,本以爲降了馬騰後便能過上安生日子,沒想到反而引來了戰爭。

但後悔也爲時已晚,馬騰麾下四萬餘人將長安城把守的水泄不通,城牆上旌旗招展、劍戟林立,無數甲士穿梭其間。

這是前漢的帝都,縱然當年沒想過外敵打到長安的情況,前漢在建城時也一絲不苟的建起了巍峨的城牆,其堅固程度比起雒陽城有過之而無不及,是真正的天下雄城。

只要馬騰願意打,呂布便絲毫不懼,以長安的府庫和馬騰的兵力,韓遂根本不可能攻破這座堅城。

他第一時間堵上了從馬騰府中出來的士孫瑞,惡狠狠的問道:“布自認待士孫君不薄,何以如此害布?”

“呂校尉這話當真有趣,在下何曾害過呂校尉?”士孫瑞一臉訝異,渾然不似作假。

呂布呵斥道:“布親耳所聞!你向主公進言,要將布綁縛了獻於那韓遂!”

“哈哈哈哈!”士孫瑞一手撐牆,不顧儀態的笑了起來,指了指呂布,上氣不接下氣的笑道:“這……這真是……太有趣了!呂校尉,你何曾見過有人當面進言謀害他人的?”

呂布一愣,腦子有些轉不過彎來,隱隱覺得有些不對,問道:“士孫都尉這是何意?”

士孫瑞拉着呂布走到一處小巷子,看了看周遭無人,附耳道:“在下是在幫牧伯下定決心。牧伯心中未必沒有這般念頭,畢竟呂校尉一人,還是比不得韓鎮西來的重要。交出呂校尉,兩家和好如初,共抗強敵,韓鎮西甚至可能讓出三輔來彌補,如此豈不是皆大歡喜。

然而此事正如牧伯所言,太過丟臉,他也在猶豫。在下當着所有人的面將之戳破,牧伯素來好面子,又要穩定軍心,自然會當場大怒拒絕,如此,校尉豈不是穩如泰山?”

呂布聽得背後冷汗涔涔,連忙施禮道:“布愚昧無知,險些誤會了士孫君,還請士孫君見諒啊。”

“無妨,無妨。”士孫瑞扶起呂布,微笑道:“只是這做法也讓在下徹底惡了牧伯,今後恐有大患,還需校尉庇護啊。”

呂布把胸脯拍得“砰砰”響,毫不猶豫的道:“從今往後,士孫君之事便是布之事,布尚在一日,便絕不會讓士孫君受半點委屈!”

士孫瑞撫須笑道:“若戰事牽連日久,牧伯未必不會重新生出心思來,若要徹底斷絕後患,校尉還要再做些事啊。”

第二百四十八章 羣雄起(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論商第一百零七章 道別第二百八十七章 甄府(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惡名第四百章 公孫紀第三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五百三十八章 平定關中(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一章 初見第五百四十五章 平定關中(十)第五百一十九章 思考第四百七十七章 陪都(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動亂(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等待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七十章 迎駕第三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五百四十一章 平定關中(六)第三百八十章 天下動盪第六章 入城第四百八十五章 暗流涌動(六)第二百三十五章 廢立(一)第二百七十六章 選擇(下)第五百三十八章 平定關中(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叛(上)第五百一十三章 封賞(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征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亂起(中)第三百二十八章 江東猛虎第一百八十四章 楊鳳(上)第五百八十六章 中原僵持(四)第四百二十九章 少年天子(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用意第三百章 功利與道義第一百四十六章 斷其一臂第七十三章 朝會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史慈(上)第三百八十二章 幽州牧劉表(下)第九十九章 悟而能執第五百三十八章 平定關中(三)第三百八十五章 特別的人第四百八十八章 退匈奴(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平定關中(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三百三十章 算計(中)第三百三十二章 道不同第五百零六章 決定(下)第五百零六章 決定(下)第五百二十二章 插旗第四百七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十章 憤怒第五百零三章 議功善後(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青州亂起關於劇情推進第三百四十八章 兗州亂第三百四十二章 渤海之戰(上)第四百九十七章 來使(上)第二百八十八章 揮劍第二百五十九章 謀權(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冀州刺史第四百九十六章 收狗(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親(上)第四百七十一章 辛毗第五百一十三章 封賞(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兄弟(下)第二百零七章 整軍備戰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應(上)第四百零四章 爭論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謀第四百六十七章 攻敵必救(下)第五百四十二章 平定關中(七)第二十六章 臥雪堂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下)第八十九章 外放第五百八十二章 和親(下)第四十章 崩第一百八十八章 愛諸將婦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秋第四百七十章 夏侯淵第三百零三章 戰後雜事(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第一百七十三章 怒火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匈奴之戰(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戰(九)第九十章 猛士雲集第一百五十五章 議罪(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病亡第四百二十七章 少年天子(一)第二十九章 敲打第一百八十五章 楊鳳(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選擇(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老友(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豪族與朝廷第一百八十五章 楊鳳(下)第五百七十四章 南宮爭執(上)第五百零五章 決定(上)第八十五章 激進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湯與細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