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孫慎

中平六年,七月三日,李府後院的校場內,李澈與劉備、關羽、張飛、荀攸、簡雍安坐於高臺,正興致盎然的看着校場中兩人的戰鬥。

一方是呂韻,而另一方卻是一名中年人,身高約有八尺,闊面高鼻,濃眉虎目,只是面色上隱隱能看出些大病初癒的蒼白。

呂韻持一柄木劍,中年人拿一把木刀,你來我往,倒是戰了個不相上下。呂韻顯然是興奮於能遇到旗鼓相當的對手,越打越有精神,漸漸的竟佔了上風。

“阿衎,乃翁真壯士也!”李澈有些驚歎。

雖然呂韻看起來很菜,被桃園三兄弟秒殺,在呂布面前也戰戰兢兢,但李澈是見過她毆打壯漢的樣子的,那壯漢還是通過了勇士大會外圍海選的猛士。沒想到孫衎的父親能和呂韻打的旗鼓相當。

那中年人正是孫衎的父親,其姓孫名慎,字優遊。他在前些日子終於治好了身上的病痛,得知是劉備和荀攸救了他,便立誓要報恩。 щшш☢тTk án☢CΟ

其自言精擅武藝,勇武過人,曾經是漢陽郡吏,也是戰場上見過血的人。

李澈想看看他的本事,關張下場又太欺負人,索性就讓呂韻出手試試。

孫衎躬身回道:“君侯過譽了,終究還是呂女士要勝過一籌。”(《詩·大雅》:其僕維何,釐爾女士。女士:謂女而有士行者。)

“阿衎過謙了,乃翁大病初癒,這場比鬥本就不算公平。卻還能打的有來有回,已經足以證明勇武了。”簡雍搖搖頭,拿扇子指着孫衎笑道。

“劉君可真是好氣運,善心一發,救下的父子倆都非凡俗,依攸之見,這孫優遊身體康泰之時,未必會弱於袁公路麾下的紀靈多少。就是不知兵法韜略如何了,那紀靈可也是出自豪強之家,略通兵法。”

荀攸也饒有興致的打量着孫慎,他是真沒想到當時那個病秧子病好了之後會這麼能打,早知道的話,他就不會那麼大方的表示報恩找劉備就行。

“行善之人,若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爲惡之人,若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公達只要堅持爲善,遲早也是會有福報的。”劉備還沒開口,李澈逮着機會對荀攸進行了一通雞湯灌輸。

然而荀攸顯然已經免疫了,一副油鹽不進、充耳不聞的樣子。

“回稟荀君侯,家父隨軍征討叛逆時,曾帶過一曲兵馬,想來應該是懂一些兵法的。”孫衎顯然也習慣了自家君侯和荀攸之間的相處方式,神色從容的回答了荀攸的問題。

“帶過兵,上過戰場,嘖嘖,恭喜劉君得一猛士啊。”荀攸又是搖頭晃腦的一陣感慨。

“備得猛士,與公達得猛士,也無甚區別。”劉備笑吟吟的說道,衆人頓時鬨笑起來。

荀攸神情不變,悠悠然的端起蜜水抿了一口,顯然已經習慣了這種調侃。

正在這時,臺下兩人也分出了勝負,呂韻一劍擊飛了孫慎手中的木刀,隨後一腳踹在了孫慎胸前,孫慎連退幾步。呂韻抓住時機上前將劍架在孫慎頸上,笑道:“承讓。”

孫慎苦笑一聲,拱手道:“尊駕武藝驚人啊,倒是在下小覷天下人,誇了海口,若有得罪之處,還望見諒。”

呂韻倒也不驕,將木劍插在地上,笑着回禮道:“孫君傷病初愈,是在下勝之不武了。若是孫君身體康健,此時認負的恐怕就是在下了。”

孫慎嘆了口氣:“尊駕無須過度謙遜,孫某都快不惑之年的人了,癡長二十餘年,卻勝不過尊駕多少。待尊駕成長起來,恐怕天下都沒有多少人是尊駕的對手。”

呂韻聞言撓撓頭,不好意思的笑道:“還差得遠啊,高臺上的劉君侯、關司馬和張司馬,每個人都能三招擊敗在下,天下何其之大,又豈敢自負?須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孫慎喃喃自語,若有所悟。

卻見孫衎小步走來,恭敬的道:“大人,呂女士,君侯有請。”

··········

兩人隨孫衎上了高臺,見禮之後,劉備歡喜的笑道:“孫君真乃猛士也!”

“劉君侯此言真是讓孫某無地自容啊。”雖然知道這少女的實力非同凡俗,但與一名少女打了個旗鼓相當,孫慎無論如何都無法感到自豪。

“第一次見到阿韻的時候,她可是在大將軍府前暴打一名壯士,那壯士也是通過了勇士大會初選的人物。

孫君能與阿韻旗鼓相當,毫無疑問是武勇之人,何必自謙呢?須知實力就是實力,與對手的年歲大小有什麼干係?”

李澈卻不認同孫慎的自謙,對孫慎的武勇表示了肯定,繼而笑道:“孫君可有意參加勇士大會?大將軍已經將大會定在了七月十五開始,若能在其中脫穎而出,也可謀個一官半職。”

“孫某這條性命已經交予了劉君侯,若君侯有意讓孫某參與,孫某自然從命。”

劉備聞言微微愕然,繼而笑道:“雲長與益德也會參與,備如何會阻攔孫君?孫君若是在大會上脫穎而出,備亦頗有光彩,安能不願?”

“兩位司馬也會參加?”孫慎不由得一驚。

關羽和張飛因護駕之功,加別部司馬,已經是秩比千石的中層軍官了。

勇士大會最高能給的獎賞也就是這個層次,他們參加了又有什麼益處?

“見獵心喜罷了,吾等也是遊俠出身,最好比鬥之事。兩位賢弟有心要與天下豪傑分個高下。

如那許仲康、徐公明、夏侯兄弟,都是不世出的豪傑。還有愈來愈多的豪傑趕來雒陽,如此盛會,不參與其中豈不是太可惜了?”

孫慎聞言不由得苦笑道:“豪傑雲集,慎恐怕要有負君侯之望了。”

“勇士大會稍稍有了些變動,恐怕會加入兵法韜略考覈,孫君未必不能脫穎而出。”

荀攸忽然悠悠一語,讓衆人面面相覷。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孫慎,字優遊,漢陽人。以勇武給郡吏。

會太守傅燮戰死,漢陽爲賊所破,攜子而亡,病疾,至雒陽爲昭烈所救,遂許驅策。

——《季漢書·列傳十二》

第二百二十章 帝與臣(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幽州牧劉表(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雜談第三十八章 兵要第四百零一章 兄弟第四百三十九章 屠刀第一百七十五章 信息不對稱第四百七十六章 陪都(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退匈奴(六)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官第三百七十六章 歷陽之戰(中)第四百四十一章 降第三百九十六章 臨戰決議(下)第四百七十三章 議罰?議賞?第一百七十五章 信息不對稱第二百一十三章 萬人敵第三章 抉擇第四百四十五章 開陽之戰(上)第一百章 長史第二百零七章 整軍備戰第三百八十三章 邊市(上)第二百八十八章 揮劍第一百四十二章 論商第三十四章 兵法第六章 入城第七章 袁府第二百八十章 辦學(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雒陽終局(上)第三百一十四章 冀州動第一百四十六章 斷其一臂第一百六十六章 雒陽終局(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變(五)第二百二十七章 終變(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呂布與閻行第五百六十二章 月下傾訴第四百五十二章 低頭第二十九章 敲打第一百零七章 道別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一百三十六章 速斷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一百零三章 送別第六十章 斥賊第一百三十八章 妥協第四百八十二章 暗流涌動(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夷族第一百七十九章 家族第五百七十六章 崔琰第五百二十六章 朱雀闕上(上)第四百三十章 少年天子(四)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斷(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常山之戰(八)第一百一十七章 情投意合第五百七十四章 南宮爭執(上)第三百三十七章 所謂賢名(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宮變(中)第三百五十四章 孫家雙子第二百二十四章 兄弟(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文臺第二百二十二章 宮變(中)第五百零九章 父子(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歷陽之戰(上)第四百一十八章 徐州(上)第四百八十一章 暗流涌動(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接旨(上)第五百二十六章 朱雀闕上(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爭辯第五百一十五章 論官(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嚴刑慎行第三百一十六章 虎牢關(下)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談(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第三百四十九章 儒宗(上)第二百一十八章 託庇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第三百四十九章 儒宗(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財物(第四更,求首訂)第二百三十章 終局(四)第九十七章 比試(中)第一百三十四章 權柄第三百四十三章 渤海之戰(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歷陽之戰(上)第七十三章 朝會第九十八章 比試(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開陽之戰(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雜談第五百八十章 和親(上)第四百九十章 退匈奴(四)第三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三百三十六章 所謂賢名(上)第四百二十五章 解鬥第二百六十七章 遊說(中)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才第五百七十一章 王府夜談(上)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七十五章 賞功第三百三十二章 道不同第一百零九章 出京(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中原僵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