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外放

中平六年,七月十二日夜間。

大將軍何進府邸,何進、李澈、劉備三人在座。

李澈看着愈發消瘦且臉色蒼白的何進,嘆息道:“還請大將軍保重身體,只要大將軍安泰,奸佞們斷不敢輕舉妄動。”

何進擺擺手,笑道:“明遠過慮了,某不治經傳,學問遠不及汝等,但若說筋骨強健,某還是頗有自信的。倒是明遠,六藝當齊頭並進,萬不可只讀詩書,以免將來悔之晚矣啊。”

李澈有些尷尬,《周禮·保氏》曰:“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其中的五射與五御便是強身健體之道,而且是要求非常高的箭術與駕車之術,例如五射之中的並儀,便要求連射四箭皆中目標。李澈雖然有注重練習,但顯然不可能有這水平。

見李澈神色尷尬,何進和劉備都大笑起來。

只是何進笑着笑着,神色便越來越難看,笑聲漸止,何進重重的嘆了口氣。

劉備問道:“大將軍何故嘆氣?”

何進嘴脣微動,卻是欲言又止,臉上隱隱帶有愧色。

李澈與劉備對視一眼,會意的點了點頭,拱手道:“大將軍不必如此,陛下已經告知了下官,不過是出京外放罷了。公卿們大多都曾經爲一方牧守,我等又何德何能長居都城?”

“某本是準備等過上年餘,爲兩位謀大郡就職,如潁川南陽等郡,如今卻不得不讓兩位身赴險地,某……着實慚愧。”

潁川南陽等郡,人口衆多,經濟發達,環境安穩,容易出政績,外放到這些郡縣是朝官們夢寐以求的。

而如北海、濟南等郡國,匪患嚴峻,人口凋零,且不說政績,命能不能保住都是問題。

東漢末年的賊寇便是州刺史都敢殺,殺幾個郡守縣令祭旗簡直再正常不過了。

“如今大漢天下烽煙四起,若人人皆顧身惜命,求安穩之地,這天下何時能夠平定?能安一方州郡,保一地生民安樂,爲人臣之大幸!大將軍何以生愧疚之意?”李澈避席而起,慷慨激昂的表示不懼艱險,願爲天子牧守一方。

何進爲之動容,霍然起身,顫聲道:“是某有負二位!”

劉備也站起身來,面帶微笑的說道:“大將軍,備亦是沙場中滾爬出來的人,不敢稱精通兵法,但是剿一方賊寇的能力還是有的。還請大將軍明言相告,朝廷準備讓我等牧守何方?”

何進嘆息了一聲,無奈的道:“時間大約是下個月,玄德爲趙國相,明遠爲邯鄲令。”

趙國,冀州藩國,第一代趙王趙孝王劉良乃是光武帝劉秀的叔父,撫養劉秀兄弟長大,趙國至今已傳七代趙王。

當代趙王劉赦是一個很風流的人,這也是趙王一系的傳統。他的祖父,趙惠王劉乾便曾在父喪之時納妾,還因此受到朝廷申斥,並削去一縣封地。

趙國並不是大國,其全國人口不過十餘萬,最重要的是,黑山賊的勢力範圍裡就有趙國。

冀州其他郡國人口衆多,地方兵力也不弱,面對黑山賊還有些抵抗力,以趙國的實力,對黑山賊來說簡直是來去自如。

不過這個任命想來是何進竭力爭取過了,趙國離京城不算太遠,若是依着袁氏的想法,恐怕涼並兩州的郡國纔是劉李二人的歸宿。

東漢的藩王不比西漢初年,藩王在本國內基本沒有什麼權力,國政由國相統管,國相便相當於郡守,由朝廷直接任命。

國相還負有監督藩王的職責,如那位趙惠王劉乾的風流事,就是當時的國相上奏舉報的。

劉備是在籍宗室,要與藩王打好交道想來也會比較容易,這個任命比李澈想象中的要好太多了。

“僅僅兩月,便由千石躍升爲兩千石,備這升遷的速度也是夠快,足以誇耀一番了。”劉備面色絲毫不變,仍然是一臉微笑,甚至還開起了玩笑。

“玄德有過戰功,爲官履歷較長,又是宗室,故而這兩千石還能爭取到。明遠的升遷實在太快了,也無甚爲政經歷,平遷爲縣令已是極限了。”何進神色有些落寞的解釋道。

東漢的官員升遷其實還是很看重名聲和背景,如荀爽,桓帝年間爲郎中,上書後跑路,當了十幾年的白身,然後一躍成爲兩千石,憑藉的就是他的背景與名聲。

劉備有過地方爲縣尉的經歷,在這時候拿出來還是能作爲加分項的,畢竟到了這時節,大漢朝的很多官老爺都不怎麼會理政,吏員們事實上比官員更通政務。

“澈也沒有妄想過兩千石,能爲縣令已經是很好了,知足常樂啊。”李澈毫不在意,劉備能掌控一郡作爲根據地就夠了,再加一郡固然可喜,沒有也無妨,要不了多久,就是看實力的時候了。

“黑山賊勢大,那張燕號稱擁衆百萬,雖然多有虛妄,但其勢力確實不容小覷。雖然前些時候被朱公偉擊敗,但元氣未傷。

白波賊看似強盛,實則不如黑山賊之沉穩。二位到了趙國,勿要意氣用事,剿賊之事來日方長,待某收拾好朝堂之事,再發大軍平叛!”

劉備和李澈皆是鄭重點頭應是。

黑山賊已經不是一般的賊寇了,張燕被封平難中郎將,甚至有舉孝廉的特權,其對一些士子也是有吸引力的。

而且黑山賊依託山谷險峻之地,來去自如,剿匪也難傷根基。

張燕在歷史上還與公孫瓚合力對戰袁紹,袁紹打了好些年纔將黑山平定,並且沒有抓到張燕,張燕轉身就投靠了曹操。

僅憑趙國之力,要想平定黑山,無異於癡人說夢。

二人自然明白這個道理。

“此事還有月餘,我等也不用太過憂慮。不如想想過幾日的大會該如何舉辦。”

李澈見氣氛有些沉重,笑着轉移了話題。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烈祖知朝政不可匡扶,不復諫言,求遷趙國相,以策萬全。

——《漢記·烈祖本紀》

第五十章 雙雄會第二百三十四章 終變(完)第四百六十二章 兗州初戰(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驚變(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第一百九十八章 易陽縣(下)第七十八章 七星龍淵第二百八十七章 甄府(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平定關中(九)第一百七十二章 談利言義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應(上)第一章 初見第十六章 整理收穫第七十二章 夜談第四百二十二章 宴席(上)第五百六十九章 荒唐一夢第四十章 崩第三百零二章 戰後雜事(中)第三百一十章 風水輪流轉(中)第三百二十二章 接旨(上)第五百五十九章 蜀地第四百八十六章 教化曹第四百二十二章 宴席(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宮變(上)第一百一十章 趙王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變(五)第一百六十三章 戰端(中)第四百四十七章 叛(上)第二十九章 敲打第七十三章 朝會第二百二十章 帝與臣(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肉湯與細作(上)第三百八十二章 幽州牧劉表(下)第四百七十九章 忠心耿耿(下)第四百二十八章 少年天子(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低頭第一百五十六章 亂起(上)第六十六章 時代的落幕第四百三十一章 託付第二百零四章 焚糧第四百九十五章 收狗(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州(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終變(六)第三百零四章 河南之變(上)第二百八十八章 揮劍第四百三十一章 託付第三百二十九章 算計(上)第一百五十章 驚變(中)第九十八章 比試(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衛覬第三百二十四章 夷族第二章 天下苦漢久矣第四百五十二章 低頭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二百一十章 守城第四百六十一章 兗州初戰(中)第一百七十九章 家族第一百一十六章 在其位謀其政第三百三十七章 所謂賢名(下)第二十四章 失望第三百三十二章 道不同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文臺第一百五十一章 驚變(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當以義告,以道誅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秋第五百五十二章 病亡第五百三十四章 關中動亂(五)第二十章 包頭呂布第七十八章 七星龍淵第三百一十六章 虎牢關(下)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朱雀闕上(上)第三百三十八章 援兵第一百六十八章 亂象(元旦快樂)第七十一章 公卿第二百八十六章 甄府(中)第二百五十一章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二百三十五章 廢立(一)第三章 抉擇第二百八十三章 用意第三百六十九章 雜談第三百五十九章 呂布與閻行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流涌動(五)第四十六章 進諫第五百六十九章 荒唐一夢第一百四十八章 小平津第四百一十七章 未來第七十六章 鐵頭娃第三百二十八章 江東猛虎第五百二十六章 朱雀闕上(上)第四十二章 仁義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斷(上)第十章 憤怒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狀第二百七十五章 選擇(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兗州亂第七十五章 賞功第四百九十七章 來使(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斷其一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