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弓似霹靂弦驚

翹關之後,則是騎術比試。需要完成騎射與騎槍兩項考覈。

騎射,“穿土爲埒,其長與垛均,綴皮爲兩鹿,歷置其上,馳馬射之。”,持至少七斗的弓,共十箭,以中多者爲優。

騎槍則是“斷木爲人,戴方版於頂上,凡四偶人,互列埒上。馳馬入埒,運槍左右,觸必版落,而人不踣。”槍長至少一丈八尺,徑一寸五分,考驗參賽者於奔馬上刺擊的能力。

鼻青臉腫的張飛和呂布自是隻能在場邊摸魚,最讓呂布氣憤的是,張飛對於棄賽根本不在乎,一臉樂呵呵的看着關羽等人炫技。

曹操若有所思的問道:“這是明遠安排的?”

李澈納悶的問道:“曹公何以認爲是澈安排的?難道不能是玄德公安排的?”

“玄德遊俠心性重,好仁義,做不出這等損人不利己的安排,但若是明遠安排,他也不會駁你的面子。”曹操毫不客氣的說道。

李澈竟無言以對,這場面確實是他的安排。張飛和關羽已是別部司馬,本就不在乎什麼獎賞,只是爲了與天下羣英一戰。

呂布卻不同,這廝最好名利,董卓承諾給他的高官顯貴沒了影子,但若能成爲郎官,他也算是爲老呂家光宗耀祖了。

敵人喜歡的,就得破壞掉,是以李澈暗地裡和關張二人做了這個安排。關羽傲氣重,不願做這種事,張飛卻是興致盎然,表示早就看呂布不順眼了。

劉備見李澈與張飛達成一致,也就默認了這一小伎倆。

但這事讓曹操說出來怎麼像在罵人?李澈在心裡吐槽道:你們是還沒吃過這廝的虧,歷史上白門樓,您二位不就是唱雙簧生生玩死了呂布?

呂布這廝就是養不熟的白眼狼,反正已經是敵對方了,有機會當然要把他安排的明明白白。

……

此時的呂布,還不知道自己被人暗地裡安排的明明白白,只是咬牙切齒的看着張飛。本就看這黑廝不順眼,如今更是恨不能生啖其肉。張飛見呂布瞪他,也瞪起豹眼怒視呂布。

場中的比試也進入了白熱化,許褚力雖大,但騎術也只是勉強可稱優秀,箭術更是乏善可陳。依仗大力,拿一張三石大弓,五十步外十箭中七。騎槍卻是連着兩槍把木人一起挑飛。不過許褚也不懊惱,只是遺憾的搖搖頭,他天生神力,確實不好控制。

其他參賽者正大喜過望,卻見關羽策馬而出,持一張二石大弓,自百步外十發連中。騎槍亦是上優,四槍皆挑飛方版而木人不倒。關羽神色淡然,理了理胸前長髯,淡定的撥馬回陣。

其後張遼、樂進、徐晃、夏侯淵等人,皆以一石弓,至少自七十步外開射,十箭全中,騎槍上優,普通的參賽者只能是目瞪口呆的看着這些神仙表演。

讓人訝異的是曹洪和一名青年人的表現。這兩人翹關表現不佳,曹洪二百斤,青年三百斤。

但騎術和箭術卻意外的驚人,五十步外十箭全中,騎槍上優,曹操的臉色也因此稍稍好看了些,哼道:“整日裡飛鷹走馬,倒還學了點東西。”

繼而稍稍感興趣的指着那青年問道:“此人是誰?”

李澈與劉備面面相覷,他們也沒記參賽者名字,還是荀攸招來負責的小校問話,小校道:“曹將軍,此人與您同郡,姓史名渙,字公劉。”

“哦?”曹操眼睛一亮,史渙並非屬於最頂尖的一批人,自己好歹也是堂堂將軍,再加上同郡之情,或許能招攬來。

李澈撓了撓頭,這人在歷史上似乎是曹操的親信,附在《諸夏侯曹傳》裡的,莫不是又要被曹操招攬了?

……

眼見騎術比試即將進入尾聲,夏侯淵對着關羽笑道:“關君,這樣比試未免太過無趣,不如試試這個。”

說罷,夏侯淵挽弓對準關羽,關羽輕撫長髯,一言不發,只是微微頷首。

負責管理的小校都要急瘋了,本以爲是件很輕鬆的活。天子和滿朝公卿都在,又有數千禁軍環繞,正常人誰敢鬧事?

卻不想這些人一個比一個瘋,當着大漢朝最尊貴的一羣人,都敢如此無視規則。偏偏他根本無力阻止這些瘋子,高壇上也沒有新的命令下來,讓他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

卻見夏侯淵大聲道:“小心了!”

弓如滿月,似霹靂弦驚,長箭破空而來,目標正是關羽左肩。

在場衆人頓時對夏侯淵大生忌憚之心。然而關羽不慌不忙,在馬上微微側身一避,隨即竟伸手抓住了奔襲的長箭。

關羽拈弓搭箭,回射夏侯淵,二石大弓射出的箭迅猛更甚,夏侯淵竟然沒有反應過來。

一箭正中其手中之弓,傳來的巨力讓夏侯淵猛的鬆開了手,長弓落地,全場俱驚。

此時二人相隔四十餘步,且正騎在馬上運動,關羽展現出了絕倫逸羣的箭術,讓一羣人硬生生息了再比試的心思。

唯有場邊的呂布,磨着牙,對張飛的惱恨更深了。只因這一手他也能做到,然而如今臉頰青腫,看東西都有點模糊,雙手更是被張飛的巨力震得發麻。此時讓他三十步外步射,他恐怕都射不中了。

臺上的劉備嘴角忍不住流露出一絲笑意,李澈卻是絲毫不加掩飾,暢快大笑。

劉備搖搖頭,替曹操辯解道:“夏侯君手下留情,箭是對着肩部而去,若是在戰場上,直射胸口或頭部,必然更添兇險。”

曹操抽了抽嘴角,關羽射的還是夏侯淵的弓呢,這紅臉漢子表現出的實力太強了。夏侯惇比起夏侯淵,強在練兵用人,臨戰之機還不如夏侯淵。也就是此次比試,他是徹底輸給劉備了。

可惜許褚不願入他麾下,否則以許褚之能,兵法將略或許不如關羽,但搏擊之道,未必會遜色於他。

“且看軍略。”曹操也只能將希望寄託在兵法考覈上了。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夏侯淵,字妙才,惇族弟,沛國譙人也。曹操居家,曾有縣官事,淵代引重罪,操營救之,得免。

操初起,淵與惇常爲裨將,從征伐。

——《季漢書·列傳第九》

第五百三十四章 關中動亂(五)第五百六十章 誘之以利(上)第一百九十章 知政失者在草野第一百七十七章 冀州刺史第八十三章 贈劍第二百六十五章 冀州變亂第一百六十一章 動亂(下)第九十九章 悟而能執第三百四十六章 讖緯與神鬼(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說親(下)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使(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河朔巨寇第五百七十七章 三使(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對錯(上)第一百五十章 驚變(中)第六十一章 人之將死第八十四章 孫慎第三百三十九章 追憶第二百四十四章 興兵爲國,安問袁盧第五百零二章 逆轉(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征戰第五百六十章 誘之以利(上)第三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四百八十二章 暗流涌動(三)第四百二十七章 少年天子(一)第四百四十一章 降第三百二十九章 算計(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辦學(下)第二百八十章 辦學(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廢立(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常山之戰(八)第三百二十六章 賞罰(中)第五十五章 泄密第一百八十五章 楊鳳(下)第三十五章 離經叛道第二百五十八章 會盟(下)第七十章 迎駕第五百八十五章 中原僵持(三)第二百三十二章 終變(六)第四百六十七章 攻敵必救(下)第四百五十六章 師出有名第一百四十章 哀之而不鑑之第一百九十一章 氾勝之書第三百九十一章 怒火第二百五十四章 人心之變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主冀州(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甄府(中)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敵必救(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肉食者鄙第六十二章 賊寇習性第三百七十五章 歷陽之戰(上)第六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二百六十二章 世事之妙第一百五十八章 亂起(下)第九十三章 羣英薈萃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史慈(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在其位謀其政第一百六十五章 雒陽終局(上)第三百八十章 天下動盪第五十九章 從賊第四百章 公孫紀第四百八十六章 教化曹第五百一十九章 思考第二百三十三章 終變(七)第九章 勇士大會第二百一十八章 託庇第一百二十一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一百零九章 出京(下)第五十三章 刎頸之交第一百八十章 送禮第二百九十八章 常山之戰(終)第二百二十八章 終變(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信念第三百二十五章 賞罰(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怒火第二十二章 蹇碩伏誅第四百八十六章 教化曹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雀闕上(下)第一百零七章 道別第五百七十二章 王府夜談(中)第四十三章 舉薦第五百三十八章 平定關中(三)第五百七十六章 崔琰第五百八十五章 中原僵持(三)第四十四章 英雄本色第一百零四章 尋劍第五百六十九章 荒唐一夢第三百一十八章 窮途第五百五十八章 曲城鄉侯第二百零九章 大復仇第五百三十七章 平定關中(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漢土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第七十三章 朝會第四十六章 進諫第七十六章 鐵頭娃第九十六章 比試(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文臺第一百七十八章 豪族與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