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斷阿瓜根

bookmark

一個健康的、積極的社會,上下流通的渠道需要順暢。

如果渠道不暢,底層的人沒有上進之路,——放到當下來說,此一“底層”,指的自是寒士,國家的各個階層形成固化,那麼這個社會最終就只能走向消亡,或敗亡於外,或覆亡於內。

無論是與此前的秦時相比,還是與後世相比,於今這個時代,就正處於“階層固化”的時期。

前世之時,莘邇曾見有人吹捧所謂的西方貴族,說華夏沒有貴族文化,缺少貴族禮儀,言外之意,西方是高貴的,而華夏人則是一幫鄉巴佬。

那時,他對“何爲建康的社會”沒甚研究,看過就算,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觸。

但來到此世之後,通過親身的經歷、見聞,再通過認真的思考,他弄明白了:不是華夏無貴族,先秦時期、現在這個時代,不都正是華夏的貴族時代麼?只是“貴族”這個東西說起來挺“高貴”,究其本質,在過了適合它的那個歷史階段以後,它卻就變成了一種落後的、不利更廣大民生的、會嚴重遲滯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的制度,——拿後世的時髦話說,簡而言之,即成爲了一種不民主的制度,所以隨着時代的發展,被華夏的傑出政治家們將之給淘汰掉了。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水與戶樞如是,國家與社會也如是。

莘邇已然深刻地認識到,門閥貴族、九品中正制,實早已是弊大於利。

如何破此弊?

對策他知道。

效仿隋唐,實行科舉。

只是,這個對策說易行難。

莫說短期內,便是在眼可見的較長時段內,莘邇度料,都定無實行之可能。

科舉不能馬上實行,然不妨礙他可以“迂迴施策”,便是先搞個“武舉”出來。

既能滿足他現下“收攬鷹犬、擴充武力”的需要,同時也能夠藉此爲以後的科舉做個試水。

一舉兩得。

莘邇的此條建策,宋閎等人雖是從中看出了他“收攬鷹犬”的用心,卻又哪裡能猜到“科舉”這種尚未發生的事情?

猜不到“科舉”,他們就不會產生一定反對的決心,而又因爲莘邇給此策找的理由十分充足,他們亦不好駁斥,再加上此策也有利於麴爽等軍中大姓。

因是,在麴爽尤爲積極的支持下,此策也得到了朝中的通過。

至於此策的具體負責人,莘邇舉薦了督府右長史唐艾。

五策議罷,莘邇回班。

這些日,他與羊髦、張龜等商議的,即此五策。

憑退讓之德,挾大勝之威,借力於麴家之盟,因先說動了左氏,在莘邇殫精竭慮的謀劃之下,至此,五策全都順利地得到了令狐樂的批准。

只等今日散朝後,便可由各策的具體負責人開始進行操辦了。

宋方等到了空當期,抓着笏板,往殿上就走。

他儘管沒得到顧命大臣的頭銜,身爲牧府別駕,卻是牧府的首吏,在整個定西朝中,也是名列前幾的大臣之一,故此,他的班次很靠前,離文臣之首內史宋閎不遠。

他要想從他的位置到殿中,須得經過宋閎的身後。

宋方一直在盯着站在對面的莘邇看,毫沒留意腳下,剛走到宋閎的後邊,只覺絆到了什麼物事,立足不穩,撲摔在地,來了一個狗啃屎,幾把門牙磕掉。

他滿嘴流血,爬起來,朝下看去,什麼都沒有,往前去看,是宋閎躬立的身體。

宋方的反應挺快,馬上清楚了是怎麼回事,心道:“是阿父絆了我一腳?他、他幹什麼?不讓我奏事麼?”

他這一跤,摔得動靜不小,上至令狐樂、左氏,下至殿角的衛士,都看了過來。

職掌朝會禮儀的殿中御史猶望了望宋閎,猶豫了一下,沒有出班彈劾宋方的君前失禮。

令狐樂瞪大眼睛,傾身問道:“別駕怎麼摔倒了?”

宋方心道:“他孃的!阿父這老頭子,年歲不小,手腳倒挺靈活!不虧了他天天打五禽戲!”沒法說是被宋閎絆的,他回答說道,“回稟大王,地上有些滑。”咬住了舌頭,嗚嗚啦啦的。

令狐樂關心地問道:“不打緊吧?腦袋摔壞了麼?”

宋方覺得令狐樂的此問,怎麼聽怎麼彆扭,卻又說不出來哪裡彆扭,勉強答道:“沒壞。”

“你是有事要奏麼?”

“……,臣摔這一跤,頭濛濛的,把要奏的事給忘了。”

令狐樂心道:“阿瓜教我,要愛惜臣屬。”說道,“那還是摔壞了!快召醫官,給別駕看一看。”

殿下的侍從宦者應諾,急尋醫官。

宋方漲紅了臉,說道:“臣無恙,無須醫官!”

一個悠然的聲音傳來:“大王的一片愛護臣子之心,別駕還是莫辭了吧。別駕的牙都要掉了!牙如不保,舌將寒矣!別駕是我王都的清談領袖,舌如寒,日後還如何能揮麈高論呢?”

說話的是黃榮。

許多辛苦忍笑的朝臣,終有忍不住的,幾聲輕笑此起彼伏。

……

下了朝,宋方怒氣衝衝,命御者駕牛車,緊緊跟在宋閎的車後。

與宋閎前後腳進了宋閎家的宅門。

兩人到了室內。

宋方把笏板重重地拍在案上,質問似的,說道:“阿父,你幹嘛絆我!害我在羣臣面前丟臉!”

“我不絆你,你就要讓我宋家在羣臣面前丟臉了!”

“阿父!你這話怎麼說的?你連我出班是爲作甚都不知道,怎就知道我會讓咱宋家丟臉?”

“你還能作甚?不外乎給莘阿瓜找麻煩!你也不想想?莘阿瓜連我的臉面也不照顧,拿出八議,駁了我的話!他會在乎你麼?不管你打算給他找什麼麻煩,落沒趣的最終都是你!”

“阿父!”

“你先給我說說,你剛是想要給他找什麼麻煩?”

有道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宋閎到底年歲大了,筋骨雖還靈活,問題是絆宋方的那一腳,是向後出腿,難度挺大,導致他的小腿也稍微抽筋,到這會兒還沒有緩過來。

一邊問宋方話,宋閎一邊伸腿踢腳,做些活動,以活動血氣。

近數月以來,他修身養性,有事沒事就打五禽戲,養成了習慣,腳沒踢兩下,情不自禁的,就下意識地引項反顧,差點四肢據地,擺個五禽戲中的“鹿形”出來。

宋方說道:“田舍兒現在的爪牙,孫衍、唐艾、傅喬、黃榮諸輩,都是寓士。可以說,寓士,是他而今的最大班底。阿父,我前些天思得一策,可以斷了他莘阿瓜的這個根!”

“何策?”

“效仿江左之政,在我定西推行土斷!”

“土斷?”宋閎停下了運動,撫須思忖稍頃,說道,“這確是個計策。”

宋方說道:“何止是個計策,此誠妙策!阿父,你若不阻我,在朝上時,我就把此議提出了!推舉他莘阿瓜來當這土斷的主事,瞧他何以應對!”

宋閎嘆道:“黃奴,你本來是個有見識的人,自先王薨後,你怎麼一日不如一日,越來越不成樣了?你看看人家張道將,遇挫以後,日有長進;你呢?無進而退!‘智相’是你的字,你自問你現下,還有半分‘智’‘相’麼?思前不顧後!”

“阿父,你此話何意?”

“你就是推舉了他,他不會辭麼?且此策怎能由你提?你這不是在爲我宋家招寓士爲敵麼?黃奴,你此策不錯,然此策萬不能出你之口,你知道最好的辦法是什麼麼?”

“是什麼?”

“是由莘阿瓜之口,提出此策!”

斷,有絕對、一定的意思。土斷,就是整理戶籍,把僑民、寓士的籍貫落在本土。

江左朝廷從遷鼎至今,前後進行過兩次土斷。

每次土斷,都會受到僑民百姓和不少寓士的反對。

這是因爲:對士人來說,一旦落籍本地,他們就失去了原本籍貫的名號。比如羊馥、羊髦兄弟,他倆的祖籍是泰山郡,泰山羊氏乃北地高門,說出去誰都知道,但若經由土斷,把他們的籍貫改成他們現在的寓居地金城郡,那不用說,泰山羊氏的名聲他們肯定就用不成了,只能改而自稱金城羊氏?這算什麼?雖非一個新生的士族,也與從頭開始差不多。

對僑民百姓來說,江左的僑民,儘管在僑縣登記戶籍,然他們的戶籍與土著不同,土著的戶籍冊用的是黃紙登記,稱爲“黃籍”,他們的戶籍冊用的是白紙,稱爲“白籍”。白籍,不是正式的戶籍,可以不用交稅、服役。如改成黃籍,僑民百姓就要從此負擔沉重的稅役。

綜合兩者,也就是說,土斷將會大大有損寓士、僑民百姓的既有利益,這樣,他們又豈會不反對?

定西國中的情況,寓士這方面,與江左是相同的,僑民百姓這方面,與江左有點不同。

隴州的人口少,早就對僑民也徵稅、調役了,但相對而言,僑民的負擔還是沒有土著百姓那麼重的。定西如行土斷,可以預見到,必與寓士相同,這些僑民百姓也勢必會怨聲載道的。

正如宋方的分析,莘邇的基本盤是寓士,土斷此事,寓士定不樂見,從這一點說,宋方的此策是個好法子;但又正如宋閎所說,這個事情,不能出自宋方提議,要想達成削弱莘邇“黨羽”的目的,就必須,也只能由莘邇自己提出。

宋方被仇恨和憤怒燒昏的頭腦,因了宋閎的提點,清醒了三分,亦醒覺過來,說道:“啊呀,阿父,好在你絆了我一腳,不然我真要做下錯事了!不錯,這事萬不能由我宋家的人提出!只是,阿父,你說最好由田舍兒自提此事,他,會提麼?”

“讓我想想,看有沒有什麼法子。”

卻是眼界決定了格局。

一年多前,還是個小人物的莘邇,經過掙扎和奮鬥,在這個時空中站穩了腳後,憑着前世的見聞,已把目光投到了更遼闊的遠方,投到了海內,所謀所劃,都是高瞻遠矚。

數十年來,都是顯貴隴州的宋閎,限於見識,其目光卻猶今尚只能在定西小朝廷這一畝三分地中打轉。

就在宋閎與宋方說話的同時,東方千餘里外的咸陽,有一人恰好提到了他的名字。

第五十五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六)第五十三章 石焉與玉比 氾丹豈再敗第五十五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桓營(下)第八章 翻雲真成雨 可敢入都城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四十章 辦學化胡風 炮肉月下食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三十章 張韶有些謀 莘公雄傑也第四十五章 海頭胡舞旋 索恭夜獻策第十七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中)第三十五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上)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五)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爲常制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三十三章 張渾不離朝 龜有上下策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十八章 道智夢授戒 張龜謀盡職第四十一章 兵貴以雜利 人馬先相親第四十九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四)第五十二章 火燒連天地 三軍盡拜服第十六章 何用爾結草 計須金刀用第四十五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上)第三十八章 沉醉溫柔鄉 將軍眼烏青第二章 七項考武生 廣武王舒望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五十五章 隴東督七郡 議與武衛盟第三十二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中)第三十七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上)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五)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二十三章 莘邇情仁厚 蒲茂降尊號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二十三章 莘邇情仁厚 蒲茂降尊號第四十二章 父子謀仇報 驚聞塢堡破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四十五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上)第五十二章 慚愧享其成 曬書郝郎君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五十一章 胡兵攻勢急 莘邇穩如山第三十五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上)第四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三)第四章 贈君葡萄酒 臨臺閱軍訓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二十三章 變革收穫大 起意除宋方第六十七章 兵分主與偏 湖陸送棉衣第四十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八)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十七章 阿蜍倉皇跳 田舍奴驕狂第四十八章 麴爽大出兵 馬糞薰元光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賣炭翁第四章 唐艾炫陶竹 羊髦與莘同第五十一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三)第七章 從容定軍心 十日守如年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二十二章 難論孟功過 姬韋應召到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十六章 連環虛聲勢 蒲茂意決矣第三十二章 拓跋意不明 河陰城守弛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三十章 張韶有些謀 莘公雄傑也第二十章 千騎捲雲馳 戰罷效吳起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四十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下)第二十五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上)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四十七章 隴西多健將 張韶小特色第四十一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上)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四十七章 隴西多健將 張韶小特色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二十五章 乞勿牽幼弟 還君一公道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十九章 大力耿直人 進退定軍令第五十三章 請做獅子王 羅什願從行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一章 難言宋有德 掠胡安敬思第四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一)第五十一章 欲破酒泉先 功求襲斛律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十六章 風流傅耳食 肥己曹睚眥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二十四章 患難苦雙鴛 勒胡迎都督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十六章 富貴不相忘 球營嚴且整第六十五章 萬勝呼如雷 寬猛宜相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