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一日訪三人 宴荔將起兵

bookmark

左氏芳心寄託,莘邇之請,無有不允。

陳蓀、氾寬等人想要諫止,可沒有理由。麴爽立下了滅國的大功,他的兒子尚王妹,受之無愧;而主君納後,擇貧家寒門女,是爲了王權的鞏固,亦無可非議。

王城的輿論紛起,有贊成莘邇的,多是寒門士人,有反對的,多是上門士流。

一些閥族、上流的朝臣上書抨擊莘邇,說爲臣民的嫁女娶婦,尚講究門當戶對,大王以一國之尊,豈可納寒女爲後?這麼做,會亂了尊卑上下的“倫常”。

因了莘邇這一兩年的大力拔擢、任用,在朝的寒士、寓士比之前多了不少。

他們也上書,則是堅決地支持莘邇。

這些寒士、寓士以黃榮、羊髦、唐艾等人爲首,他們在上書中,不僅像莘邇那樣,拿出遷鼎前本朝皇權旁落的舊事爲例,而且列舉秦朝中後期,因爲外戚當權,使得政治黑暗,黃鐘譭棄,瓦釜雷鳴的種種故事,痛陳外戚如果勢大,將會對國家造成何種的危害。

莘邇對此,悉不理會。

候麴爽休沐之日,莘邇命車,往到麴家,前去見他。

麴爽冷眉冷眼的,坐在榻上,只管飲冰去暑,瞅也不瞅莘邇一眼。

莘邇打發了從吏們出去,大步到麴爽座前,劈手把他的茶碗奪走,說道:“麴公,我且問你,爲定西之外家,何如登天子之朝堂?”

茶碗的冰鎮湯水灑到了麴爽的身上,他狼狽跳起,抖振衣服,怒道:“什麼?”

“麴公,陳公爲什麼提出把你的女兒嫁給大王,原因,你知道麼?”

“我管他什麼原因!”

“麴侯是先王的舅氏,公家已是本國外戚。公女如果再嫁給大王,是麴公與大王又成翁婿。請問麴公,等到那時,舉定西上下,還有誰家之勢能夠與公家相比?”

“你想說什麼!”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此《老子》所言。盛極必衰,不合乎道;不合於道的,就會早早地衰亡。方今國內,一門二大侯者,唯公家;公家子弟遍軍中,久鎮東南,威名高著,我家在金城郡,亦東南地也,我聞金城百姓近有民謠,傳唱雲‘五尺王,七尺侯,知侯孰知王’!蓋雲大王爲童子,而公家威東南是也。

“公家已然貴盛。公以滅國之功,得尚王妹,猶不知足,必欲再爲大王的丈人麼?你如果一定要如此,我現在就可以奏請大王聘公女爲後。但你想過沒有,此事如定,百姓們會再怎麼傳謠你家!陳公、氾公、張公等等朝中閥貴,會怎麼看待你家!

“麴侯擁重兵於東南,麴鷹揚名震於隴西,公以國丈之身,居京畿腹心,領熊羆宿衛,百姓們難道不會因此而說你家有不測之志,陳、氾諸公難道不會因此而如坐鍼氈,轉側難安麼?百姓們的話就是民心啊,陳、氾諸公既握民心,會容忍你麼?

“陳公議請聘公女,不僅是想要挑起你與我的隔閡,他更是想把你麴家往滅絕的路上推啊!當朝野側目,公家衆叛親離之際,邇敢請試問於公,你要怎麼做?是如昔之陰氏、今之宋家,一蹶不振?還是騎虎難下,有進無退,窺伺王位?如是後者,今日,我請與公血濺三步!”

莘邇英武慨然的姿態,使麴爽不禁後退了幾步。

麴爽惶惶地說道:“我豈敢有不臣之心!”

“公無如不臣之心,公子得尚王妹,當知足矣!”

麴爽諾諾,說道:“是,是。”

莘邇放緩語氣,趣前握住麴爽的手,推心置腹地說道:“麴侯賜我以佛陀畫像,我明白他的用心,是想讓我時時念佛家之慈悲,解百姓之凌遲。

“麴公!定西一隅之地,海內未亂以前,不過一個偏遠的邊州罷了。男兒在世,生當亂時,宜懷建不世功業之偉志,何必限目於區區我隴?我方欲與中尉共佐大王,平定天下,光復舊都。事功成日,我與中尉翼從大王,入則共登天子之堂,顯耀於海內俊傑之前,出則四方揚頌你我之功,赫赫美名留於青史,難道不可以麼?一個定西國丈,焉可與比!”

麴爽說道:“將軍所言甚是!我知過矣!”

莘邇走後,麴爽在堂中坐了老半天,品咂莘邇的話,“建不世功業之偉志”,聽聽就算了,唯是“陳、氾諸公既握民心,會容忍你麼”這句話,給他造成了很大的觸動。

末了,他喟嘆說道:“聞輔國一席話,撥雲霧如見青天!”

……

莘邇回到家中,召張道將來見。

張道將很快來到。

莘邇屏退左右,請他落座。

張道將恭謹地辭讓。

莘邇展露笑容,溫和地說道:“明寶,我與卿家有仇怨,卿不計前嫌,進言王太后,壞了郎中令陳公的圖謀,助我免與中尉生隙,我很感謝你。”

張道將心道:“我知他召我來,定是爲了此事,但怎麼開口就說此事?”穩住心神,說道,“道將做此,亦是爲了不使我朝生亂。”

“不錯。我朝外有強敵,國中如果生亂,將有存亡之危。明寶,你不以私損公,我心甚慰。”

“至於與將軍有仇怨,那是道將自己做錯了,不敢怨恨將軍。”

莘邇嘆道:“因我之故,累張公被免大農,使卿父數十載養望,付之東流,卿家以門閥之資,而今屈居氾、陳諸公之下。明寶,我深覺對不住你家,但那個時候,我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啊。明寶,即便你怨恨我,我也能夠理解。”

“實不敢恨怨將軍!”

“明寶,我知卿棄仇怨而壞陳公圖謀者,非但是爲了助我,也是爲了卿家。我想與你做個約定,可好麼?”

張道將說道:“道將以微身,豈敢與將軍約,將軍有何命令,盡請吩咐。”

“卿與氾公自翁婿,我願與卿爲友朋。可以麼?”

“啊,道將名輕官卑,怎麼敢與將軍爲友!”

莘邇和藹地說道:“卿家高門,咱倆爲友,是我高攀卿家。

“明寶,國朝規制,不經郡縣,無以入臺閣。祁連郡膏美,雖稍失養馬之勞,而爲我朝軍國重地,自宋鑑辭後,未定牧守,我欲舉卿出任,何如?

“宋方就誅以後,牧府別駕空懸至今。張公名德宿重,政才卓藝,太傅雖貴,榮養而已,我朝內憂外患,不可使國家之望,久處賦閒之所,我將舉張公牧府別駕。”

考功曹右曹史的職位,的確清貴,可到底是佐吏,品位也低,比不上一郡太守。

儘管而下定西國從一個州變成了三個州,隴州牧府的轄權較之以往小了很多,然定西的主要領土還都是在隴州牧的管下,隴州牧府依舊是權力最重的實權部門之一。王府太傅這個沒有實權的榮銜,當然也非牧府的首吏別駕從事可比。

張道將心中震盪,難掩激動,想道:“宋方被誅之後,阿父數次暗示氾公,思求別駕。氾公如若不聞。卻未曾料到,輔國將軍竟願把此職予我阿父!輔國只要上書表舉,氾公、陳公勢不可阻。我家之復興,在望矣!”

張渾是他的長輩,且是張家的族長,身份尊貴,他不能替張渾道謝,只能爲自己向莘邇表示感謝,他伏拜說道:“明公錯愛,道將沒齒難報!”

……

當天晚上,莘邇夜訪陳蓀。

見到陳蓀,莘邇當頭就問:“陳公欲安定西,欲亂定西?”

被莘邇開門見山地這麼一問,饒以陳蓀的深沉,也是瞠目結舌,不知如何回答。

莘邇說道:“陳公如欲安定西,邇敢請與公肝膽相照!”

“將軍請說,將軍請說。”

“先王賜給我的遺詔,儘管我三番五次地被諸公排擠、打壓,但我到現在都沒有用,是爲了什麼?是因爲邇起於寒鄙,蒙先王不棄,乃得爲顧命,故此一心一意,只想報先王的恩情!

“討西域、克冉興,邇兩辭封侯,何也?邇志不在此也!內與諸公,輔佐大王,富民強兵,外滌盪羶腥,拯救萬民,使天下重歸唐室,復我華夏衣冠,迎天子還都,再現朗朗乾坤,然後請封大王爲國藩邦,以報先王之厚恩,功成身退,泛舟於湖,此邇之願!

“邇一腔忠心,只爲保我定西不亂,給外敵可趁之機!”

莘邇逼視陳蓀,說道,“此我真心之言,公可信否?”

陳蓀囁嚅說道:“信,信。”

“陳公要是相信,就請你不要再在背後搞陰謀詭計!公如不信,定欲亂定西,公雖貴流,闔家百口,擋得住曹領軍帳下的一騎麼?”

陳蓀大懼,汗流浹背,多年未曾變化的臉上,立時失色,說道:“我誓與將軍,絕無亂定西之意!”

……

三天後,朝會。

莘邇表舉張渾遷任牧府別駕,表舉張道將出任祁連郡太守;奏請仿司隸校尉,設刺奸司,與校事曹合併,長吏稱都尉,舉羊馥任之。

在陳蓀默然,孫衍、麴爽附議,氾寬驚詫的情況下,幾道奏議全部得到通過。

莘邇令乞大力集合賈珍在王都家宅中的婢女,遍搜賈珍有無子女,得悉賈珍這幾年不近女色,卻是無子無女,遂升遷姬楚,擢入牧府爲曹掾。

……

六月初,安崇從隴西歸來,稟報莘邇:“趙宴荔已決意舉兵投隴。”

……

謝謝大家的推薦、月票和打賞!

求月票、求推薦!

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二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中)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五十一章 欲破酒泉先 功求襲斛律第二十三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中)第三十一章 有錢始做人 好大的猴膽第六十八章 軍法一頭羊 西投乞活去第一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上)第二十五章 乞勿牽幼弟 還君一公道第十三章 功名急切立 把酒問青天第六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下)第十二章 援手產成就 從茲覺我存第十八章 道智夢授戒 張龜謀盡職第三十五章 指點天下勢 歸入治郡策第十七章 錄事悔小氣 鮮少名爲京第二十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中)第十六章 連環虛聲勢 蒲茂意決矣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二十章 瑰麗朱陽殿 太后如神人第五十五章 隴東督七郡 議與武衛盟第六十八章 軍法一頭羊 西投乞活去第五十二章 無雙麴鳴宗 止啼溫石蘭第二十七章 兵分東西路 按劍候氾君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三十七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上)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二章 七項考武生 廣武王舒望第五十九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上)第三十八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六)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第四十三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下)第十三章 傅喬倉皇至 禿連狼狽回第二十九章 常哥悄然婚 孤塗報急訊第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攻敵攻不備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發 平羅成關鍵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四十七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中)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十五章 曼歌小解憂 元光謀已動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十四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中)第五十一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下)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四十八章 和尚顯神通 府君禪理深第二章 宴荔滿腹愁 勃勃獻謀策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苟將軍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四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三)第二十章 造像耗民力 初悟理政意第二十五章 怒命斬平羅 得令點兵出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三十六章 練兵軍爲先 依士治豪強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五十九章 驅荔兩相耗 覓策殺姚桃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上)第三十六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下)第五十二章 慚愧享其成 曬書郝郎君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第四十三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四)第六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下)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十八章 道智夢授戒 張龜謀盡職第三十章 張韶有些謀 莘公雄傑也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二十三章 莘邇情仁厚 蒲茂降尊號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四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一)第四十八章 和尚顯神通 府君禪理深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六十五章 萬勝呼如雷 寬猛宜相濟第十五章 鐵弗狡詐徒 拓跋也曾強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五十七章 盡收西域寶 顯美面子貴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九章 一讓苟將軍 求援拓跋部第三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一)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三十三章 張渾不離朝 龜有上下策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第十五章 二恭忠與奇 孟朗赴河東第二十九章 且失徵虜信 鮮少真矛盾第六十二章 折柳贈諸卿 太后城門迎第十章 天命豈在暴 唬人好神術第二十五章 不可亂正統 遺策滅賀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