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上)

蜀兵出城的時候,荊州兵已經飽食過了,並且休息半個時辰了。

桓蒙接到軍報,便即麾軍直進,行約數裡,到了城南的江水岸邊。

江上一橋橫跨。

此橋名叫笮橋,又叫夷裡橋。

與通常的拱橋等不同,這條橋是座架空吊橋,以竹索編織而成。

成都號稱“二江珥其市,九橋帶其流”,其城外有兩江環繞,兩江之上,現在共有九橋。——最早的時候,不是九橋,而是七橋,建自戰國時秦國的蜀郡太守李冰之手,對應的乃是天上的北斗七星。到前代秦朝的前中期,在七橋的基礎上進行增建,於是有了而今之九橋。

桓蒙兵到橋南,從成都城裡出來的蜀兵,已有許多陳於岸邊。

後續的蜀兵部隊源源不斷,經由笮橋,與南岸合兵列陣。

浩蕩的江面上,江風颯颯,遙見懸空的笮橋北邊,竹林鬱郁,草木旺盛,繁花遍野,而遮掩不住雄偉矗立的成都城牆;橋上,兵行如蟻;南岸,上萬的蜀兵戰士嚴陣以待。

桓蒙驚覺,探查敵情的騎兵稟與他的那道軍報,“守軍約萬餘之衆”,卻是錯的。

騎兵看到的,應該僅僅是出城蜀兵的前鋒。

只此時,蜀兵在南岸的已有萬衆。

要再加上正在過橋和在橋對面等着過江的,恐怕不下兩三萬之數。

李當必是傾城而出,悉衆來與桓蒙決戰的了。

桓蒙召那稟報敵情的騎兵們近前,問道:“這是萬餘之衆麼?”

軍法:探查敵情不明,或者虛報敵情的,依律當斬。

那些騎兵面如土色,拜倒地上,不敢吱聲。

桓蒙心道:“此百十騎,是我軍中的敢戰士。現下敵衆我寡,不宜輕加殺戮,損我戰力。”從容緩聲,說道,“暫饒了爾等虛報敵情之罪;大戰將即,許爾等戴罪立功。”

百餘騎兵凜然應諾。

袁子喬在前頭觀望蜀陣多時,馳馬回到桓蒙身邊,說道:“蜀虜勢衆,當趁其半渡而擊之!”

桓蒙也已經觀察蜀陣半晌了,他沉吟稍頃,說道:“蜀兵在南岸總共擺開了左、中、右三陣。我觀其中陣的步卒最多,陣型也最堅固;而左陣以騎兵爲主。我軍兵少,如擊其中,則其左陣必來襲我側翼;如擊其左右,則其中陣亦必來犯我。彥叔,你說先攻它哪一陣爲好?”

袁子喬心有定計,說道:“正因我軍兵少,才該一鼓作氣。虜之中陣,是其主將鄧渾所在,只要能把此陣攻破,虜兵敗矣!自是攻中陣爲上。”

毛虎生這回倒是與袁子喬意見一致,也認爲應該徑攻蜀兵中陣。

他自告奮勇,說道:“下官請督精騎,備戰於右,以防虜左陣騎兵突襲。”

三言兩語,計議定了。

桓蒙當機立斷,便令擊鼓,分騎兵數百,以毛虎生督之,護衛主力的側翼;調甲士五千,付與袁子喬,命他進攻蜀兵的中陣。桓蒙自己,則與謝執等僚佐率領餘下的步騎兩千餘人,做爲預備隊,佈陣後方。

沉沉的鼓聲,響動如雷。

桓蒙本陣的步卒坐地、騎兵下馬,以保持人與戰馬的體力。

毛虎生引數百騎兵,策馬出列,盤旋於右,時刻關注對面蜀軍左陣的動向。

袁子喬依舊不著鎧甲,褶袴而已。

等桓蒙撥給他的五千戰士列陣停當,他騎着馬,在陣前一邊行馳,一邊訓話。

站在前排的俱是披甲步卒,皆是桓蒙軍中的精銳,一個個的目光都跟隨着袁子喬,聽袁子喬大聲地說道:“我等追隨明公,千里伐蜀。入蜀以來,我輩攻無不克,所向披靡,既克彭模,三敗李力。我軍之威名所揚,蜀虜望風而遁!於下成都就在對岸,功成之日就是今朝了!虜衆雖盛,然其尚在渡江,我等只需將其中陣擊破,料彼就會不戰自潰!諸君勉之!”

將士們被過往的勝利激勵,儘管敵衆我寡,仍然鬥志高昂,異口同聲,齊齊應道:“諾!”

袁子喬撥馬到側,給士兵們讓開前進的通道,抽出佩劍,朝蜀軍的中陣指之,令道:“進!”

鼓聲越加雄渾,五千荊州兵,在各部將校的帶領下,邁開步伐,攻向數百步外的蜀軍中陣。

……

彭模城下。

數千的蜀兵蜂擁攻城。

城頭的荊州兵守卒,弓弩齊發,投石相抗。

但是,矢石卻被蜀兵們舉着的大箕給擋掉了。

蜀地多竹,蜀兵們舉着的這些大箕,悉是用竹編成,形如半舫,每箕可籠五人,矢石不能入。

眼看蜀兵的先鋒死士已到城下,更多的蜀兵絡繹不絕,亦過了護城河,離城牆越來越近,孫勝等人無不慌張。

到底守卒太少,連帶羸弱上陣,總計也不到兩千,卻要守住四面的城牆,刨除掉預備隊,平均每面的城牆上,守禦的力量至多三二百人,面對的則俱是兩千餘的敵人。一旦被蜀兵突進到城下,等到他們開始攀城的時候,估計無論如何,也是難以把城守住了。

孫勝急忙進言,說道:“將軍,萬不可容蜀虜進到城下!虜所仗者,竹箕也,可擲火燒之!”

周安接受了他的建議,命令守卒點燃雉尾炬,丟到城下。

然而沒有料到,那竹箕呈半圓形,上邊頗是光滑,雉尾炬剛被丟上,大部分就都滑落掉地。

蜀兵見城上的火攻無用,士氣振奮,更是吶喊衝鋒。

有那敏捷勇悍的,已把雲梯架好,順着向上攀援了。

周安臨危不亂,按着垛口,探頭出去,向下細看,仔細地觀察了一會兒蜀兵所用的竹箕,發現編成竹箕的竹條之間存在縫隙,於是有了對策,下令說道:“置鉤於炬上,投其縫隙!”

沒有那麼多現成的鉤子,然也無妨。

孫勝督促民夫,或折鐵絲,或彎長針,很快製成了數百新鉤。

鉤子配好雉尾炬。

再投到城下,仍有雉尾炬滑落到地,但更多的雉尾炬,通過鉤子勾住竹箕的縫隙,而停留在了其上。雉尾炬上的膏脂,流淌浸溼竹箕,火苗竄起,很快燃起了大火。竹箕下的蜀兵,趕忙丟棄竹箕。沒了竹箕的遮蔽,蜀兵不能應對城頭的箭雨、滾石,只好撤退。

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斷阿瓜根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十三章 傅喬倉皇至 禿連狼狽回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四十七章 王后兩並立 鮮卑義從成第三十八章 王令移宋丞 麴球封侯貌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四十一章 蒲茂不求歌 顯美戲愛婢第十三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下)第二十四章 患難苦雙鴛 勒胡迎都督第十五章 鐵弗狡詐徒 拓跋也曾強第四十二章 唐艾述西域 莘邇箭雙鵰第十章 天命豈在暴 唬人好神術第十一章 苟雄索司隸 孟朗忍爲國第四章 贈君葡萄酒 臨臺閱軍訓第二十一章 傅喬典書令 雲光如妝容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十六章 連環虛聲勢 蒲茂意決矣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三十一章 有錢始做人 好大的猴膽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十三章 失魂阿利羅 安心王太后第三十二章 拓跋意不明 河陰城守弛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五十三章 石焉與玉比 氾丹豈再敗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五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中)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十四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中)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三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二)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五十一章 欲破酒泉先 功求襲斛律第四十二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第四十二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第四十章 辦學化胡風 炮肉月下食第五十七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中)第四章 大事不惜身 曹斐意豪然第六章 選使說宴荔 擇將援鐵弗第三章 羊髦投門謁 唐艾上佳士第二十二章 難論孟功過 姬韋應召到第五十九章 將軍號輔國 力近與麴齊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五十九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上)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十二章 援手產成就 從茲覺我存第四十六章 安西一路進 徵虜兩路攻第二十三章 變革收穫大 起意除宋方第四十八章 麴爽大出兵 馬糞薰元光第三章 羊髦投門謁 唐艾上佳士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十九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上)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三十九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中)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三十一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七)第三十章 勃野叱亢泥 割臂爲誓約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二十三章 莘邇情仁厚 蒲茂降尊號第六十三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下)第四十九章 烏孫大援兵 寶刀名誅夷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五)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四十四章 西出玉門關 龜茲有寶貝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上)第二十五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上)第六十章 佳人難再求 長路漫漫險第四十四章 擇將選麴爽 投書謁蒲英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二十一章 黃榮駁氾議 勃野使拓跋(下)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二十四章 碧鵝黃榮恨 明公重舊情第十三章 失魂阿利羅 安心王太后第四十六章 一戰克鄯善 以直報其怨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十五章 鬥毆督座前 寶掌哼哼然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六十一章 月色萬里同 羣雄各異謀(上)第二十章 瑰麗朱陽殿 太后如神人第十七章 巧婦不需米 辛苦治部曲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四十四章 擇將選麴爽 投書謁蒲英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四十二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第五十三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上)第二十二章 難論孟功過 姬韋應召到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