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中)

bookmark

莘邇問道:“佯攻此三縣?千里,你何意也?”

唐艾從榻上起來,步至地圖前,拿羽扇指向首陽、襄武、鄣縣三地的西南方向,越過洮水,至白龍江、岷山一帶,說道:“我軍留下部分兵馬在首陽這裡牽制隴西郡的秦虜,然後選精銳的步卒數千,經此路線,翻越岷山,進入陰平郡,與龍驤將軍會師。明公,此策可否?”

“與鳴宗會師?會師之後呢?”

唐艾持羽扇胸前,徐徐說道:“不必等到會師以後,在出兵之前,明公就可檄召陰洛、張景威部亦潛入陰平郡。蒲獾孫或能料到陰洛、張景威會援救陰平,但他一定料不到明公會舍隴西不打,而選擇經由道路崎嶇難行的岷山,馳援陰平郡。此我之虛實,蒲獾孫不知也。

“當蒲獾孫部展開對陰平的攻勢之際,我內有龍驤將軍、北宮越之兵,西有我援陰平之兵,東有陰洛、張景威之兵,既已在兵力上形成了局部的優勢,又出其不意,兼且我軍佔有陰平縣城這座城池的地利,三面俱攻,蒲獾孫敗之必矣。

“蒲獾孫部敗後,我此三部的兵馬便即合攏北上,由南邊進攻隴西郡,而留下牽制隴西郡秦虜的我之步騎,則於此同時,從西邊進攻隴西郡。秦虜雖據首陽、鄣、襄武三城之堅,然兩面遭到攻擊,不免‘顧此失彼’。只要我兩軍兩面的部隊配合得當,光復隴西亦指日可待矣!

“陰平、隴西兩郡已復,武都郡也就不難收回了。”

莘邇也從榻上下來,到至地圖的近處,細看唐艾所說的“越過洮水,至白龍江、岷山一帶”、“翻越岷山,進入陰平郡”這條路線。

單從地圖上的距離來看的話,這條路並不是很長,只有四百多裡地,但其中的大部分地區都是岷山的山區,且先後還要越過洮水、白龍江兩條大河,可以預見的到,路上的行軍定然會是十分的艱險,此爲其一;如果採用唐艾的此策,那麼能派的兵馬只能是步卒,此爲其二。

只能遣派步卒倒不要緊,陰平、武都多山,不利騎兵進戰,根據軍報,蒲獾孫部也主要都是步兵,等這支部隊與麴球會師,與蒲獾孫部開戰的時候,在兵種上是不落下風的。

唯是這條行軍的路線實在太過艱難,看起來只有四百多裡地,已經走過一次蜀道的莘邇卻知,真要走下來,恐怕里程得翻一番還不一定夠,並路上行軍的速度會較緩慢。這樣一來,問題就來了,若用此策,那是否能夠及時的、在陰平縣失陷之前,趕到戰場呢?

除此以外,還有兩個問題。

一個是嚮導的問題。

即使是平原行軍,在陌生的地域尚且需有嚮導,何況山區行軍?嚮導更是必不可少。但莘邇帳下的將校們,多是隴州本地人,沒有人進過岷山,都不知曉道路,那這個問題該怎麼解決?

一個是吐谷渾鮮卑的問題。

白龍江、岷山地區,哪怕是較以隴州,雖然都算是荒涼,可這一地區卻也非不毛之地,亦是有胡牧居住的。現下在此區域的最大胡部便是吐谷渾鮮卑。

吐谷渾鮮卑自百餘年前,在吐谷渾的帶領下,與慕容鮮卑分家以後,一路西行,先是經過段部鮮卑的地盤,接着經過宇文鮮卑的地盤,隨後抵至拓跋鮮卑的西部地界,即盛樂以西的河套一帶,在這裡駐居了近二十年,後隨着此一地區漸被鐵弗匈奴控制,他們爲了能夠實現獨立建國的理想,便繼續遷徙,朝西南而行,經隴山,進至到了現屬定西的枹罕。

枹罕位處在湟水和洮水間,距離武始郡不遠,兩地相距不到二百里。

在枹罕這裡,吐谷渾鮮卑待的時間也不久,畢竟他們雖遷徙的路上,吸納了一些沿途所經鮮卑諸部的胡牧,但總體上的人口還是不多,故而無法在枹罕這個周邊勢力諸多、唐夷混雜的地帶形成氣候,大概停駐在此了十四五年,遂馬不停蹄地繼續向南遷徙。

最後,遷徙到了白蘭。

白蘭當地的胡牧“土俗懦弱,易爲控御”,吐谷渾乃在此建國。

總的算下來,吐谷渾鮮卑從棘城出發,止於白蘭,整個的遷徙路程計達三千餘里,用時三十多年,歷經三代酋率,歷經艱難,千辛萬苦,終是實現了建國的目標。

白蘭的位置在岷山的西邊,與隴州的南部邊界隔着幾座大山,兩下相距六百多裡。本來吐谷渾的這個小政權,與隴州也好,與關中也好,都是不沾邊的,但經過這麼些年的發展,吐谷渾鮮卑的實力得到了不小的增強,於是他們趁着中原內亂、西北混戰的機會,開始從白蘭出來,向北、向東擴張,而下其勢力範圍已浸入到了隴州的南部、陰平與武都郡的西部。

不過,吐谷渾鮮卑的底子還是太薄,他們最先遷徙的時候只有七百戶,男女老弱加在一起才六七千人,馬兩千匹而已,所以儘管現下其力量有所提升,可比之北邊的定西、東北的蒲秦,乃至東邊之前的冉興,他們都還是較弱小的,直到現在,能動用的作戰部隊,也還不到萬騎。

雖是不到萬騎,大小也是一個割據的勢力,算得上岷山、白龍江區域的半個地頭蛇了,而且最麻煩的是,前時才接到的情報,就在孟朗打下武都、陰平兩郡以後,聽說吐谷渾鮮卑的現任酋率牽羆因爲懼怕蒲秦的兵威,竟是主動遣使,獻與蒲秦了馬五千匹、金銀五百斤。

蒲茂投桃報李,拜牽羆爲寧遠將軍,封其爲嵹(jiang)川侯。

嵹川,是條水名,是洮水的一段河道。吐谷渾鮮卑離開枹罕以後,首先征服的是洮水上游、嵹水一帶的分散的羌族部落,——他們雖是首先征服了此一地區,然而卻因該地附近的強大勢力頗多,而選擇遠在南邊的白蘭作爲根據地,可見其獨立建國的遷徙目的是既明確又強烈。

若是採用唐艾的此策,那麼當在渡過洮水、翻越岷山的過程中,萬一遭遇到吐谷渾鮮卑的部隊,莘邇雖是不懼,可說不得,倘使雙方出現戰鬥,就勢必會在已然行軍緩慢的基礎上,更加拖延援軍到達音陰平縣的時間。

莘邇看了一會兒地圖,把自己考慮到的這兩個問題說了出來,問唐艾:“千里,對此可有解決的辦法?”

唐艾搖扇說道:“吐谷渾鮮卑之所以獻馬、金銀與秦虜,不外乎是害怕秦虜侵略他們,想來他們一定是沒有爲秦虜賣命的心思的,即便是在白龍江、岷山一帶遇到了他們的人,只要咱們客客氣氣的,艾斷定他們也不會主動進犯我軍。明公此慮,大可不必。”

“嚮導呢?”

唐艾沉吟說道:“嚮導的確是個問題。武始郡離岷山的北麓只有二百多裡,郡中應是有人去過岷山,明公可派人在郡中私下打聽一下。”

帳中一人說道:“無須在郡中打聽,下吏便去過岷山,知其道路。”

衆人看清,說話的是郭道慶。

莘邇大奇,說道:“子善,你怎會去過岷山?”

郭道慶答道:“明公知道,下吏是西平郡人。下吏年少時遊學,沿湟水而東,凡湟河郡、金城郡、興唐郡、大夏郡和武始郡的名儒,下吏都有一一的拜謁。遊學之餘,碰上名山大川,下吏亦會遊玩一番,因在武始郡時,與數個本地的士人結伴,尋了幾個洮水岸邊的胡牧做嚮導,泛舟洮水南下,入至岷山,於山裡待了半個多月,來往進出的山谷、道路,下吏盡知。”

沒想到這個郭道慶還是個好遊山玩水的。

莘邇大喜,說道:“既然子善知曉道路,那千里此策,便可用矣!”

一直不得莘邇點名問計、半晌沒得機會開口的曹斐,這時總算是找到了說話的機會。

他親熱地喊莘邇的字,先順着莘邇的話風誇了句唐艾,然後自告奮勇地請纓,說道:“幼著,千里此策,我看是極好的!這帶兵翻越岷山,秘密支援麴鳴宗的任務就交給我罷!”

唐艾聞言,雖是得了曹斐的稱讚,他卻沒有半分的快慰,反而搖扇晏然的儀態不禁爲之一滯,面色微變,急看向莘邇。

想那曹斐、田居兩人被季和稱作是“兩個老實人”,又被唐艾直言斥爲“蠢夫”,莘邇如何會放心把這等重任再給曹斐?他看了曹斐一眼,笑道:“老曹,你和呂明、姚桃交過手,比我更熟悉他們,馳援鳴宗的事還是由我來做,你與田將軍則留於武始郡,佯攻隴西郡便是。”

曹斐說道:“幼著,越過岷山,深入敵後,此是險任,你爲一軍的主將,怎可親身冒險?”

張韶也說道:“明公,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明公不僅是我軍的主將,且是我定西的干城,不宜犯險。不如此任,由末將來擔吧!”

莘邇搖了搖頭,說道:“你久在西域,一來,不熟山路;二來,你與鳴宗也不熟;三來,你之前未曾與秦兵打過仗,而我走過蜀道,與鳴宗相熟,亦與秦兵數有戰鬥,還是由我領兵入陰平,援助鳴宗的好。”

他頓了下,落目於曹斐、田居,說道,“老曹,我領兵南下以後,留下的部隊就由你爲主,田將軍、張校尉爲輔。”沉吟稍頃,究竟是不放心曹斐,說與張龜、楊賀之兩人,說道,“長齡、伯祝,卿二人不必從我南下了,你兩個也留在武始,給曹領軍做個參謀。”

張龜沒有突出的軍幹之才,但其人聰敏,亦有謀略,關鍵時刻,或許能給曹斐出個主意,而且張龜是莘邇的頭等心腹,把他留下,莘邇也會放心很多。

楊賀之此人,通過這段時間的接觸,莘邇越發覺得他似堪重用,只是平時高談闊論之人,放在真格上,或許就不行了,正好藉此機會,考驗一下他的真實能力。

莘邇素有決斷,既然認可了唐艾的建議,便三言兩語,就定下了親自領兵馳援陰平、留曹斐等佯攻隴西的決策。

接下來,從莘邇本部、曹斐部、田居部揀選精卒,總共挑出了五千步軍的甲士。

這五千步軍的甲士以曾從莘邇攻戰蜀地的健兒營等部戰士爲主力,他們與莘邇一樣,走過蜀道,有翻山越嶺的經驗,應會有助於減少路上行軍的時間。而與前回入蜀不同,這次的目的地,至少有陰平縣、平武縣這兩個據點,此二縣城中存儲的糧秣等軍用物資儘管不多,但短期內還是夠用的,故此,亦是出於縮減路上時間的緣由,莘邇不準備帶太多的輜重,只傳令下去,命準備隨他南下的各營,帶足箭矢即可。此外,爲了便於渡過洮水、白龍江,莘邇又令臨時製作了一批羊皮囊,不用時疊起背在士卒的身上,用時充氣,便可浮水。

同時,莘邇遣人立即去漢中郡,傳令與陰洛、張景威,命他兩人於接到檄文的當天,便領兵趕赴陰平郡,配合來日對蒲獾孫部的圍攻。

因從武始郡到漢中郡,需要穿過秦州,亦即隴西、武都這兩個現被秦兵控制的郡,所以爲了保險起見,莘邇首先乃是用的“軍事密碼”寫的檄文,其次,派出的信使也不止一個,他共派出了三撥信使。

——“軍事密碼”這個東西,古已有之,相傳姜子牙發明過“陰符”、“陰文”,不過這兩種軍事密碼的形式各有缺陷,故是莘邇憑藉他後世的見聞,於閒暇時創造了一種更爲先進的“密碼”,便是反切注音法。他編了兩首詩,一首共有十五個字,取此十五字的聲母,依次編號爲一到十五;一首共有三十六個字,取此三十六個字的韻母,也依次編號,是一到三十六,再用不同的數字代表不同的聲調。等於就是說,用這種方法所寫的下達的軍令也好、上呈的軍報也好,都只是一連串的數字,只有知道那兩首詩的人,才能通過這些數字,獲悉其所代表的字意。這樣,就算被敵軍截獲,他們也只能是一頭霧水,看不明白。事實上,莘邇“創造”的這個東西,就是他原本時空明朝時期戚繼光發明的“反切碼”。

在莘邇的督促下,只用了三天,就完成了南下的全部準備工作。

這日早上,莘邇與曹斐、張韶、田居分軍,親率選出的五千步卒,離開武始郡,秘密地西至洮水東岸,渡河南下。

第十六章 何用爾結草 計須金刀用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五十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中)第三十三章 張渾不離朝 龜有上下策第三十八章 王令移宋丞 麴球封侯貌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十八章 道智夢授戒 張龜謀盡職第二十三章 莘邇情仁厚 蒲茂降尊號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貴 苟雄半渡擊第十章 阿瓜胸懷暖 輔國果善謀第六章 曹田非良將 襄武四面敵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第五十章 氾丹請駐外 鞏高擊西計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四十八章 麴爽大出兵 馬糞薰元光第五十二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三)第十三章 失魂阿利羅 安心王太后第五十五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六)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六)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二十五章 韜略冠國中 兇狡凌胡部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三十五章 黃奴氣勢雄 確乎家雀耳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五十四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中)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二十一章 河北看三人 寢宮問二女第三十章 張韶有些謀 莘公雄傑也第三十九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中)第五章 架在火上烤 髦有三策對第六十九章 江山星星火 殿外風雪急第三十二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八)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五十六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上)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三十八章 王令移宋丞 麴球封侯貌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三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一)第四十八章 和尚顯神通 府君禪理深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貴 苟雄半渡擊第三十六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四)第二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中)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十一章 麴爽怨聲對 過往如刺扎第五章 陳氾明暗謀 莘邇斥門戶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三十六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下)第六章 選使說宴荔 擇將援鐵弗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三十八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六)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三十章 宋麴逐近利 內史同氾寬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四章 唐艾炫陶竹 羊髦與莘同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十九章 臣前與令旨 爲子削荊棘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五十六章 北擄大獲歸 曹斐急信來第二十六章 姑娘柔情暖 司馬不畏寒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五十五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三)第四十五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上)第二十九章 常哥悄然婚 孤塗報急訊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三十二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八)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賣炭翁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三十八章 妃衣不蔽體 苟雄請誅奸第四十三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四)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六)第四十八章 和尚顯神通 府君禪理深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四十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下)第八章 結姻升身價 求賢引變動第二十九章 常哥悄然婚 孤塗報急訊第六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下)第三章 隴西急如火 太后芳心喜第五十四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五)第十六章 連環虛聲勢 蒲茂意決矣第四十三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下)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四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一)第三十章 張韶有些謀 莘公雄傑也第三章 羊髦投門謁 唐艾上佳士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上)第三十章 宋麴逐近利 內史同氾寬第十章 阿瓜眼界小 馳馬將軍府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上)第四章 將勇難當弩 他是因你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