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四)

bookmark

臨洮、鄣縣兩地的秦兵都是不戰而走,說來是白得兩城,但莘邇並無喜色。

一邊傳令,教部隊暫在鄣縣休整,莘邇一邊遣斥候,前去襄武打探。

斥候人皆三馬,行速甚快,上午出發,深夜就歸來了。

回到軍中,幾個斥候急報莘邇:“由此至襄武的路上,盡是秦兵行軍留下的痕跡,詢問沿途居民,昨晚就有人聽到兵馬經過的聲響。小人等到的襄武縣外,遠眺望之,城上軍旗林立,刁斗森嚴,觀其旗幟,姚桃的將旗與呂明的將旗並列一處,卻是共在城頭。”

打發了斥候下去,莘邇與麴球、唐艾、郭道慶、趙興等商議。

郭道慶說道:“如此說來,姚桃果是撤到襄武了。”緊皺眉頭,說道,“姚桃部有三四千人,呂明部亦差不多是此數,甚至可能比姚桃部的兵數還要多上一些,其兩部合兵,約近萬數;而我部的兵卒不過萬餘而已!即使首陽的秦兵現有曹領軍、田將軍牽制,不能來助襄武,然以我此萬餘,攻彼近萬人衆守禦之襄武,明公,這場仗也將會十分難打啊!”

姚桃的棄城不守,說實話,當真是大大地出乎了莘邇的意料。

在莘邇想來,臨洮守將因爲兵少,不敢守城,這可以理解,但那姚桃擁兵四千,外有城池爲依,且北邊不遠又有襄武的呂明爲其後援,怎麼說,也不該一矢不發,就趁夜宵遁吧?另外再則說了,姚桃是降將,其弟姚謹又因中金刀計之故,叛逃去了魏國,按理說,他現在應該是極需向蒲茂表達忠心纔對,從這個角度講,他更不該避戰棄城,腳底抹油,溜之大吉。

他如不跑,莘邇有兩種預案可以視情況而用。

一種預案是,圍住鄣縣,誘襄武救援,半道設伏,給呂明來一個圍城打援。

一種預案是,呂明如不來援,便猛攻鄣縣,爭取短日內先把鄣縣打下,——姚桃非是秦國的嫡系,用後世的話講,其人及其部乃是雜牌,就像趙興及其部類似,作戰的意志必不會特別頑強,以莘邇、麴球兩人的將才和莘邇所率之定西精銳的戰力,攻克鄣縣應是不難,然後再與曹斐、田居合兵,或打首陽,或打襄武。簡而言之,此預案可稱作是“各個擊破”。

可卻偏偏,姚桃竟然就領兵跑掉了。

這樣一來,事情就不好辦了。

便如郭道慶所說,兩城,如加上臨洮的話,就是三城的秦兵收縮到了一城,計其兵馬,將近萬人,而莘邇的部隊總共也就萬餘,“十則圍之”,此兵法之教,而眼下莫說十倍,兩倍都沒有,能用來攻城的部隊,僅與守城的敵軍人數相當罷了,這可如何發起攻城作戰?

莘邇思之無策,問麴球、唐艾,說道:“卿等可有對策?”

唐艾說道:“我部的兵馬與襄武守城的兵馬相差無幾,攻城的話,顯是會對我部大不利,極有可能會久攻不下。於今之計,唯有一策。”

莘邇說道:“千里,你的意思是說?”

“只有想辦法野戰取勝。”

郭道慶說道:“呂明、姚桃有城池能依,他倆會情願出城與我部野戰麼?”

唐艾答道:“所以我說,‘想辦法’野戰取勝。”

郭道慶問道:“法從何來?”

唐艾說道:“‘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無它辦法,唯示弱驕敵。”

郭道慶說道:“前時,呂明、姚桃能把曹領軍、田將軍部阻於兩山間,不得前進寸步,說明他兩人非是庸將,乃有智謀。我部縱是‘示弱’,如果他倆不上當,如之奈何?”

唐艾說道:“他倆如不上當,那就只有下策可用了。”

郭道慶問道:“下策是何?”

唐艾說道:“只能先與曹領軍、田將軍合兵,攻打首陽。”

爲何說先攻打首陽是下策呢?卻是說了,既然在莘邇本來的預案中,其中一個是“圍城打援”,那爲何不把這個預案用在首陽呢?圍攻首陽,以誘來呂明、姚桃的援兵,半路伏擊之,這不一樣也是“圍城打援”麼?

原因很簡單,當圍姚桃而誘呂明之時,呂明能遣的援兵至多兩千,兩千敵兵較易設伏殲滅,但現下姚桃、呂明合兵之後,襄武縣城有兵馬近萬,那麼他倆可以遣出的援兵,至少也能有五六千人,若是擺出決戰的架勢,傾城而出,那就是七八千人了。如許多的援兵,非但不好設伏殲滅,一個搞不好,反而還會使莘邇、曹斐兩部陷入將受夾擊之險境。

是以,這個辦法是“下策”。

莘邇沉吟許久,問麴球,說道:“鳴宗,你怎麼看?”

麴球笑道:“我看,呂明、姚桃定然是會‘上當’。”

定然是會“上當”,也就是說,應該是會出城野戰。

莘邇問道:“哦?此話怎講?”

麴球腰桿筆直地跪坐着,微笑說道:“其實也不能說是‘上當’。球敢請問明公,如是換了明公處在呂明、姚桃的位置,手上的兵馬不僅不比來攻的敵軍少多少,而且有堅城可爲依仗,則面對來敵,明公會如何選擇?是單純的守城,還是先試一試野戰?”

莘邇明白了麴球的意思,沒有回答他,笑着反問,說道:“鳴宗,如果是你,你會怎生選擇?”

麴球說道:“有堅城可依,就算出城野戰,戰鬥失利,亦可撤回城中,從容守禦,這種情況下,球自然不會單純的守城,……尤其是當來敵中,還有敵國赫赫有名的重臣、明帥之時!”

郭道慶是麴家的故吏,久從麴爽,與麴球也很熟,平時相見,對麴球甚是尊重,但牽涉到軍戰大事,他卻能堅持己見,仍以適才的觀點來表達疑慮,說道:“將軍所言甚是,但問題是,呂明、姚桃皆非庸將啊,他倆會見利而昏頭麼?”

麴球笑道:“子善,正因了呂明、姚桃不是庸將,我才斷言他倆會敢出城的啊!”

郭道慶茫然不解,問道:“將軍此話怎講?”

麴球答道:“他倆如是庸將,那麼他倆可能會因爲畏懼明公的威名,而不敢出城浪戰;可他倆不是庸將,那麼他倆對自己肯定都頗有信心,有信心,不就敢出城與我部野戰了麼?”

莘邇嘆道:“只會排兵佈陣,俗將而已;能知人心,以定戰守之法,才爲名將。若鳴宗者,名將是也!”聽完了麴球的分析,莘邇的心定了下來,不再擔憂呂明、姚桃萬一據城固守,他該如何應對了。

翌日,兵發襄武。

到的城下,當天築營。

次日,莘邇令神射手,射信城內,邀呂明、姚桃會戰於野。

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第二十章 千騎捲雲馳 戰罷效吳起第二十九章 道將大變樣 爭寵令狐樂第三十九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下)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第十一章 顯美鄙蝦兵 麴碩報軍情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二十九章 道將大變樣 爭寵令狐樂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十四章 一日訪三人 宴荔將起兵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二十七章 千里革人官 萬口往朔方第七章 車兵述少願 祆廟逢安崇第十三章 功名急切立 把酒問青天第二十八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四)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四章 將勇難當弩 他是因你死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第四十八章 和尚顯神通 府君禪理深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五十二章 慚愧享其成 曬書郝郎君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五)第十九章 臣前與令旨 爲子削荊棘第五十三章 請做獅子王 羅什願從行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四十七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下)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五十二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三)第六十一章 月色萬里同 羣雄各異謀(上)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發 平羅成關鍵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三十三章 張渾不離朝 龜有上下策第三十九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中)第五十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上)第四十六章 安西一路進 徵虜兩路攻第二十五章 乞勿牽幼弟 還君一公道第四十二章 唐艾述西域 莘邇箭雙鵰第二十九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五)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二十一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下)第五十五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桓營(下)第三十九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七)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二十五章 乞勿牽幼弟 還君一公道第二十五章 韜略冠國中 兇狡凌胡部第六十一章 千金市馬骨 公力若不及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一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上)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四十六章 一戰克鄯善 以直報其怨第五十一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下)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畫謝 非議大事者第五十二章 慚愧享其成 曬書郝郎君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第三十九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中)第五十九章 良禽擇木棲 亮因駭而安第二十七章 千里革人官 萬口往朔方第四十章 辦學化胡風 炮肉月下食第四十一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上)第十三章 失魂阿利羅 安心王太后第三十二章 成都道人唱 宮中天子怒第四十八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三)第五十五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三)第二十一章 黃榮駁氾議 勃野使拓跋(下)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四章 大事不惜身 曹斐意豪然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十一章 顯美鄙蝦兵 麴碩報軍情第十章 阿瓜胸懷暖 輔國果善謀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四章 將勇難當弩 他是因你死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三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一)第四十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八)第四章 將勇難當弩 他是因你死第二十三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中)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十九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上)第二章 香火亦沒用 子明辛苦了第三十一章 度牒束僧侶 鐵券約鮮卑第六十二章 折柳贈諸卿 太后城門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