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中)

不管張龜、楊賀之是在與張韶商議什麼,趙興都是無法知曉的了。

次日一早,趙染干率本部先行,張韶引主力稍後出發。

趙染干部雖只比張韶部的主力提早出營了不久,但因其部曲俱鐵弗匈奴人,胡餅、酪漿之類的冷食吃慣了的,又他們所乘之馬,非是太馬營甲騎所乘的那種負重高、奔速快、膽子大、性格好的上好良馬,多是朔方、關中等地產的土馬,當下五月仲夏,賀蘭山麓、黃河兩岸的草場成片相連,適於此類馬食用的牧草到處都有,也不必攜帶,故他們基本上沒帶什麼糧秣,只每騎隨馬帶了數日兵糧而已,軍械方面,他們都是輕騎,也僅是每騎攜帶箭矢數壺、備用的弓弦幾根,及每三四騎合帶一個簡便的小帳篷,以供夜晚住宿,除此之外,別無它物,因是比起既帶着戰車、輜重車,且還有大批駱駝跟隨的張韶所部之主力,他們的行速快了很多。

賀蘭山雄偉連綿,五月的季節,有那海拔高大的山峰上,尚存着去冬、今春的積雪未化,便是山腳,背陰處,早晨的時候,亦猶有寒氣上冒,周圍的黃土溼漉漉的。

趙染干當先而騎,七百餘的鐵弗輕騎散成一個扇面,緊隨其後。

遠遠地望去,只見高山與荒漠之間,蔥鬱的狹長草原地帶上,這數百呼嘯奔騰的騎士就像是一股黑褐色的旋風,所過之處,鳥雀飛起,野羊逃竄。這等壯闊、蒼涼的氣象,不摳字面上的意義,單從意境而講,當真是且渠元光偷去求見溫石蘭那日,聽到溫石蘭在帳中所唱的那首敕勒民謠中形容的一樣: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不過身在此景中的趙染干,卻毫無溫石蘭在唱這首歌時的那種剛健慷慨之情懷,他滿心裡,唯有一個念頭:“必要把渡河先鋒的這個任務給完成了!決不能給勃勃半點爭奪我部大率的機會。”內心的深處並還有一個想法,“莘公表封勃勃爲臨戎侯,臨戎是朔方的舊縣之一,等到打下了朔方,莫不成莘公是想把勃勃留鎮朔方的麼?這可萬萬不成!朔方是我部故地,留鎮朔方的,只能是我!莘公若果真提出此議,我一定要千方百計,勸說他改變主意。”

權力面前是沒有父子、兄弟情誼的,唐人如是,胡人亦如是。甚至相比文明發達,重視孝悌人倫,嫡長子繼承此制早已深入人心,即使爭權,常也能被控制在有序範圍內的唐人,胡人部落中對權力的搶爭,實是更加的混亂,並且也更加的野蠻和血腥。趙染干有此一念,忌憚他年輕出衆的弟弟可能會成爲他權力的威脅者,說來倒非是純因他多疑。

對莘邇、定西來講,這卻是件好事。

趙染干此前的降附定西,只是不得已而爲之,是爲了求得生存,而當今下出現了趙興這個無論血脈、還是在鐵弗匈奴部中的名望都不次於他的強力競爭者之後,趙染干的這個“不得已”依附,不知不覺間,爲了鞏固他自身於其本部中的地位,已是變成了可算“主動”的依附。

這其中有莘邇的功勞。

莘邇儘管一再三令五申,嚴厲地訓誡國內各個郡縣的長吏,對待治下的各個胡部,務必要像對待唐人百姓一樣,不可欺凌,應以信仁爲本,可實事求是地說,這樣的政策,用來對待胡部裡的尋常牧民固然是好,也有成效,但用之對待各個胡部的酋率,卻就沒那麼好用了。

想那些酋率們,本來天高皇帝遠,在他們那一畝三分地上,他們就是王,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日子雖是比唐人的貴族苦些,然他們身爲酋率、胡人的貴種,手底下的牧奴少則數十,多則成百上千,也是衣食不缺,過得多舒坦?卻忽然上邊多了管制,他們自不免就會覺得拘束,不開心。像且渠元光此類的,就一門心思的想着要“恢復舊日的榮耀”。趙染干、趙興在本質上也是如此。因而,對待酋率們,是沒法單一的用“信義、寬仁”來治理的,通過實踐,莘邇終究還是走上了前代秦朝、成朝之邊地軍政長官治理境內胡部的老辦法,便是分化二字。

當然,莘邇的總體政策,與之前的那些邊地官員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一個區別是,秉承矛盾論的分析辦法,按照“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換言之,誰是我們的自己人的這個原則,對待底層的胡牧,莘邇堅持一視同仁,絕不欺壓。不但郡縣的長吏不許欺壓,胡部的酋率、惡霸如有欺壓行爲而被告狀到縣中的,亦秉公處理。——這後一條,是莘邇理想化的一條規定,胡牧住的非常分散,夏牧時節,幾裡方圓、乃至十幾裡方圓內,可能只有一帳胡人居住,他們沒有官府這個概念,截止現下,基本還沒有向縣寺告狀的情況發生,但雖是理想化,可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莘邇還是有意要大力推行此條的,因爲非是如此,就難以徹底改變胡人舊有的部落形式,就不能真正的把胡牧落實爲編戶齊民。

再一個區別是,對待那些酋率們,分化歸分化,但首先,不會刻意地挑撥他們進行仇殺、內鬥,其次,表面上,仍是以信義相待,像前代秦朝時那位邊將所做的,爲了給戰友報仇,把數十、成百的羌人頭領騙來,然後酒中下毒,把之一併毒死,這種失信的事,肯定不會幹的。

最後還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即是莘邇叫以陰師爲首的隴地的儒生們,不要忘記了孔夫子“有教無類”的教導,指示他們在胡部聚集的地方,開設學校,招收胡牧的年輕人、孩子入學就讀,明文規定,不分貴賤,只要學有所成,就任用爲官;不僅開儒學,還開武校,凡在武校成績優異者,可以直接參加現在改爲一年一次的武舉考試,被錄取者,和唐人相同,立刻授以與其考中等級相應的勳官,相應勳官的一應擢用規則、福利待遇全部享受。至於儒學、武校的學費,有錢的胡牧想給,不拒絕,多給也要,窮人家沒錢的,則就不收,欠缺的經費全部由朝廷補上。因爲定西不富,且此制是纔開始施行,所以這些儒學、武校,目前開設的還不多,總計招生的數量也不多,但慢慢來,莘邇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必定會有極大的收穫。

學校先不多說,回到“分化”上。

對待鐵弗匈奴部即是如此。

一方面,蒲茂封給趙興的“鐵弗大率”這個頭銜,莘邇對之不承認,然也不專門否認,好像沒有這件事似的,同時厚待趙興,表請朝中,封他爲臨戎侯;另一方面,繼續重用趙染干,還特意請旨,把趙興帶到定西的鐵弗部衆,分了部分給趙染干,以加強他本人的實力。

莫說趙興,便是趙染干,也能從中瞧出莘邇對他兄弟兩人的分化之意。

可是,又能怎樣?

莘邇一來沒有做任何失信的事,二來對他兄弟兩個都甚是厚愛重用,劃出了一等的牧場給他兩人的部民,朝廷給他兄弟兩個的賞賜不斷,種種做法,叫他兄弟二人無話可說。

明知是在分化,如那趙染干,也只有心甘情願地跳入此坑之中,最多了,半夜睡不着覺,想起此事時,伸出個大拇指,服氣地暗讚一聲莘邇手段高明罷了。

恩威並用,威,不是靠殺人殺出來的,手段高明正是威的一種表現。不管自己的心氣多高,但上官的手段總比自己高明,無論自己怎麼折騰,最終都在其股掌之間,試想一下,換了是誰,能不會對這樣的上官畏懼?畏懼一生,上官的威也就出來了。

莘邇如今在定西國中、軍中的威望,不止是靠他打仗打出來的,戰果只是威望產生的基礎,常勝將軍多了,不見得人人都有獨一無二的威望,更多的,靠的是他從令狐奉、從宋閎、氾寬這些對手處學來的政治手段,以及他通過前世見聞學到的一些權謀運用。

唐艾等人私下討論過莘邇的這個治理胡部的辦法,認爲如與蒲秦相比的話,蒲茂雖是號稱王道,然他出於充足的自信,對降附的諸胡各部,一味寬厚,說是遷就也不爲過,實爲“小仁”,而孟朗動輒陰謀詭計,必欲除掉姚氏、趙氏而後才快,卻還不如蒲茂,乃是不折不扣的殺戮小道,綜合莘邇的那幾條政策,他所施行的,纔可稱是王道之政,是光明正大的陽謀。

趙染干懷着這樣的心事,率部一路北上。

次日下午,過了賀蘭山,到了朔方西邊那片漠區的邊界。

就在趙染干駐馬,略作忖思,選擇前行方向,是接着北上,進入此片漠區,還是轉往西去,先到黃河邊上的時候,前面數裡外的漠中,一處沙丘後頭,探出了兩個髡頭小辮、蓬頭垢面的腦袋。

這兩人遠望漠區外頭。

一覽無遺的地況,加上銳利的眼神,使他們很快就看到了趙染干所率的這支小部隊。

兩人對視了一眼,用與鮮卑語接近的柔然話,低聲交談了幾句,旋即悄悄地牽馬離開沙丘,走了一段,隨後上馬,打馬一鞭,急朝漠中的西北邊奔去。

他們的馬尾後邊,繫着雜草、樹枝,馬蹄在沙上踏過的痕跡,被之打掃得乾乾淨淨。

此兩人是龍無駒部中的斥候,西北邊,是龍無駒部現下駐紮的那個小綠洲所在之方位。

先前那個龍無駒手下的斥候,在賀蘭山發現了張韶部後,立刻返回去給龍無駒報訊,於路上,他碰見了好幾撥本部的其它斥候,便把自己發現的軍情分別告訴與之,這些斥候遂分散沿途,守在入朔方的必經之地,等待張韶部的到來,然後再次第回報。

眼前的這兩個人,就是這些斥候中的一撥。在他們之前,除掉最早的那個斥候,已有兩撥斥候隨後等到了趙染干部,相繼奔經此處,趕回稟報龍無駒了。——也正是因爲趙染干部的行軍,已經完全地被龍無駒部掌控,是以這兩斥候才能發現他們的這般及時。

茫然不知己部行蹤已然暴露在龍無駒、溫石蘭眼皮子底下的趙染干,坐在馬上,朝前望了片刻沙漠,轉目西看,又朝西邊看了會兒,做出了決定。

他揚鞭前指,說道:“就算入了前頭漠中,咱們還是得折往西行,不如干脆直接往西吧!”

從於趙染干近處的諸騎裡頭,有一個四十上下的唐士。

這唐士聞言,說道:“大率英明。只是咱們如果由此向西,是不是得遣人去給張將軍送個信?”

此唐士便是當年趙宴荔帳下那個曾代表趙宴荔,出使過孟朗軍中的杜琅。他之前陪同被選爲質子的阿利羅來了定西,貪戀定西的“富貴”和“安逸”,就沒有再回去趙宴荔部中。再後來,趙染干投附朔方,仗其是趙宴荔嫡子的身份,把他從阿利羅那裡強行索要了過來。趙染干認識的唐字不多,杜琅於今算是他手底下的一個文士,負責些公文、應酬等的文字工作。

趙染干說道:“那是自然。”

杜琅說道:“不知大率欲遣何人報訊?”

趙染干瞅他眼,問道:“老杜,你想說什麼?”

杜琅乾笑而不失諂媚地說道:“若是無有別的人選,小人願受些苦累,爲大率跑一趟。”

“你不是願受些苦累,是不願跟着我渡河吧?”

“大率此話怎講!”

“你他孃的,前晚回到帳中,老子對你說應下了張將軍所命的先鋒之任,準備帶着你一起先頭渡河,當時你就滿臉的不情願,愁眉苦臉,當老子沒看到麼?昨天出營到現在,你時不時地長吁短嘆,當老子沒聽到麼?老杜,你怎麼這麼貪生怕死?枉我父昔年那般的器重於你!”

邊兒上的胡騎們紛紛嗤笑出聲。

杜琅漲紅了臉皮,義正辭嚴,說道:“大率!你這叫什麼話!小人雖爲文士,但這麼多年,跟着故大率東征西討,哪次害怕過?大率你忘了麼?孟朗、苟雄圍我朔方之日,是小人,只帶了一個小奴,長袖翩翩,孤身出使,入了其營!小人要貪生怕死,又豈會敢行此舉?”

“是麼?”

“是啊,大率!小人所以自告奮勇,願爲大率將咱們就此向西之事,折回稟與張將軍,全是因爲小人琢磨着,小人稍微能言會道一些,能在稟報的時候,備述一下大率此番爲大軍先鋒的辛苦,和大率對張將軍的敬重。大率要是信不過小人,這稟報的事兒,就不用小人便是!”

趙染干點了點頭,從左近從騎中挑出了一人,說道:“你去,稟與張將軍,說咱們由此向西去了!沿途每隔十里,我會留下幾個騎士,充作接應。”

那從騎應諾,當即轉馬,回去尋張韶所率的主力。

杜琅眼巴巴地看着那從騎遠去,心道:“一步走錯步步錯,我那年怎麼就貪圖些微的財貨,投了趙宴荔呢?早知今日,我那時還不如……”

早知今日,杜琅那時還是會投從趙宴荔的。

那時的朔方,包括現在的朔方,胡牧的人數遠比唐人爲多,掌着生殺大權的都是胡人的大率,作爲一個唐人的士子,手不能提,又想過上好的生活,事實上,也只有投附胡人的酋率一途。泛而言之,孟朗之得用於蒲茂,張實之投賀渾邪,也是因爲同樣的緣故。只與杜琅不同的是,孟朗、張實的才智出色,孟朗並懷有遠志宏圖。

……

趙染干率部西行,到了滔滔的黃河邊上,徑往記憶中,宜於大軍渡河的渡口而去。

因不知渡口處有無秦軍駐守,他卻是在前往的路上,十分的隱匿部隊的行蹤。

河西漠區,西北處的小綠洲中。

身壯膚白、碧眼濃須的龍無駒接到了斥候們絡繹的回報,他帳下一將建議說道:“那支到漠邊折往西去的定西輕騎才數百人,又都不是唐人的穿戴,料應是鐵弗匈奴的餘孽。軍將,不如咱們盡起兵馬,急抄其後路,先把之殲滅在黃河岸邊?”

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五十一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中)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四十六章 安西一路進 徵虜兩路攻第十四章 言慰悲慘將 心憂酒泉胡第五章 秦營獻秘密 季和出對策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二十三章 莘邇情仁厚 蒲茂降尊號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四十九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上)第四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二)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第十七章 安崇護軍商 健兒授舒望第四十五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上)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三章 羊髦投門謁 唐艾上佳士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五十一章 胡兵攻勢急 莘邇穩如山第四十九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四)第三十三章 苟雄送兒衣 李亮要事辦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五十二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三)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十三章 牡丹額前綻 志氣胸中展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六章 黃榮政鬥才 陳蓀報朝恩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五十章 氾丹請駐外 鞏高擊西計第十一章 羊馥夜報訊 晨曦入朝去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四十七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下)第一章 難言宋有德 掠胡安敬思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二十三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中)第十一章 顯美鄙蝦兵 麴碩報軍情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二十四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六)第六章 選使說宴荔 擇將援鐵弗第六十七章 兵分主與偏 湖陸送棉衣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十六章 富貴不相忘 球營嚴且整第五十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上)第九章 果然是肥差 焉爲短視徒第八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中)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第五十一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下)第六十五章 萬勝呼如雷 寬猛宜相濟第十三章 傅喬倉皇至 禿連狼狽回第五十九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上)第四章 將勇難當弩 他是因你死第二十五章 不可亂正統 遺策滅賀渾第三十章 張韶有些謀 莘公雄傑也第二十九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五)第五十一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中)第二十七章 千里革人官 萬口往朔方第二十一章 俠風非我願 人言不爲下第四十六章 一戰克鄯善 以直報其怨第三十八章 王令移宋丞 麴球封侯貌第五十二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三)第十九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上)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上)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四)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四十一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上)第九章 孟朗決蒲疑 魏主攻柔然第五十五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桓營(下)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間真雄計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三十六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四)第六十五章 萬勝呼如雷 寬猛宜相濟第四十五章 海頭胡舞旋 索恭夜獻策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三十七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上)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五十六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上)第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攻敵攻不備第九章 青雀得蒲寵 賈珍與寶絕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五十四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中)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三十二章 拓跋意不明 河陰城守弛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十六章 富貴不相忘 球營嚴且整第四十七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中)第十七章 巧婦不需米 辛苦治部曲第十二章 羊髦建援麴 宋方策擊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