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瑰麗朱陽殿 太后如神人

殿內已經點起了燭火。

殿門兩側,殿中各處,支撐殿宇的二十多根紅色圓柱上,以及東西的殿牆上,或者擺放於地的青銅燈臺中,或者鑲嵌於柱、壁上的包金燈座中,都燃燒着小兒胳臂粗長的蜜燭。

從外頭的黃昏中進來,恍惚間,就像是走入了白晝,而且是一個瑰奇奢麗的白晝。

只見那造型各異的青銅燈臺、包金燈座,有的呈現蹲踞的虎形,有的呈現飛馳的馬形,有充滿西域風情的,是飛天舞女的形態,深目高鼻,衣裙裹體,踮着腳尖,雙手高舉,托起瑩瑩的光芒,有帶着草原胡牧色彩的,是攫撲小兔的雄鷹模樣,最吸引人眼球的,莫過於殿門側邊的那兩座一人多高的燈臺,也是以青銅製成,其形乃是大樹,主幹之上,分出了許多的枝杈,每個枝杈上,都放着一個燭盞,枝杈下邊,則掛着玉石,燭光、玉光交映,當真是炫奪人目,——這兩座樹形的青銅燈臺,是莘邇特地從蜀地帶回來的特色,獻給左氏和令狐樂的。

帶路的宦者,留在了殿門外。

莘邇沒有朝前多走,伏身行禮,說道:“臣莘邇拜見太后。”

“將軍快快請起!”

莘邇起身,恪守臣子的禮節,垂着頭,不往上邊看,等着左氏叫他近前。

卻先聽到了從殿上下來的腳步聲。

對左氏的腳步聲,莘邇是很熟悉的,這陣腳步聲,不是左氏的,聽來比較沉重,像是個男子。

莘邇略微舉目,往步聲來處看去,看着了個光頭的和尚。

那和尚形貌俊美,只美中不足,腦袋有點扁,像是被夾過,非是別人了,可不就是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聰穎絕倫,佛法高深,自到谷陰以後,深得崇信佛法的左氏敬重,日常除了在四時宮中的譯經室,領着一羣西域、本地的和尚、文人們翻譯佛經之外,便是常被左氏召見,講經說法。莘邇對此早知,因見是他在殿中,並不覺得奇怪。

鳩摩羅什恭敬地合什,向莘邇行禮,說道:“多日未見了,君侯風采日日新也。”

莘邇不以鳩摩羅什曾是自己的俘虜而傲慢待他,還了一禮,說道:“大和尚你的風采也是日日有增。說來是有小半月沒與足下相見了,三日不聞和尚講經,我便覺鄙俗之心生矣!”

鳩摩羅什容色端潔,說道:“君侯忙於國政,治國理政,方是大道,吾教法門,小術是也。”

莘邇說道:“話不能這麼說。治國固是大道,至若佛言,如能用之有方,也不能說是小術。前讀足下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我反覆讀之,小有所獲,時值宵半,我推窗覽月,月色明淨,萬籟俱寂,澄澈無埃,而我心神空朗,彷彿滄海一粟,泛於蒼茫汪洋之中。此經於修身養性,破妄除虛,實大有作用。”

《般(bo)若(re)波羅蜜多心經》,是鳩摩羅什於日前譯出的一篇經文,這篇經文,就是後世有名的《心經》,是《大般若經》的核心經要,字數不多,鳩摩羅什譯好的成文,總共才兩百九十八字,然而字數雖少,蘊意深厚,誠然言簡而義豐,詞寡而旨深,其中所含的佛理足可以使人一再品味,而且每次品味,都像能使心境得到一次精進,故是此篇經文一經譯出,馬上流傳開來,如今已是傳遍谷陰,不僅本地的僧侶、佛徒,就是尋常的士人多也讀過。

鳩摩羅什對他的這篇譯文還是很滿意的,今天左氏召他,爲的也正是請他再講一遍此經。

聞得莘邇讚許他的此篇譯作,鳩摩羅什微微一笑,謙虛地說道:“此篇經文,不是貧道一人譯出的,貧道述說此經要義,將之大略成文後,譯經館裡的諸位居士,對之潤色了許多。”

居士,在家的佛教信徒。鳩摩羅什說的便是那些在譯經室裡,幫他翻譯佛經的定西文士們。

《心經》可謂是佛教最經典、流傳最廣的一篇經文了,莘邇前世時也曾讀過此經,不過他所讀的,是原本時空中,後來的玄奘大師所譯之本,與鳩摩羅什所譯的此篇有些不同,少了些內容,但相比下來,也就更加的簡要精悍,這大概是鳩摩羅什此篇後不如玄奘那篇流行之故。

莘邇猶豫了下,沒有把他前世所讀的那那篇《心經》說出,畢竟,簡略有簡略的好,詳備有詳備的好,算是各有千秋。

卻不看殿遠處坐榻上,認認真真、傾耳聆聽自己與鳩摩羅什談說《心經》的左氏,莘邇信口背誦了幾句鳩摩羅什所譯版本的《心經》內容:“‘舍利弗!非色異空,非空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如是。’此數句,闡說色與空的關係,把世間萬物歸之於空,此論之對錯雖是仁者見仁,然辭約意深,委實高妙言也。”

鳩摩羅什合掌笑道:“不瞞君侯,貧道所以翻譯此經者,其實還是因了君侯。”

莘邇愕然,說道:“因爲我?”

莘邇貴人多忘事,他忘了數年前,他在建康郡守任上時,與道智頭次相見那次,爲了拒絕道智懇求建康郡府出錢,開山鑿洞,建造佛窟的請求,他便是拿出了他剛纔所念那幾句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八字,來開示道智,“佛的形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悟到了沒有”。

他不記得此事了,鳩摩羅什卻知此事。

道智當時無以回答莘邇,莘邇對他說的那些話他遂牢牢記在了心中,就在月前,與鳩摩羅什的一次閒談中,說到莘邇對佛教譯經事業的“鼎力支持”,他提起了此事。想那道智,本以爲莘邇是記錯了經文,把不知哪句佛經記錯成了“色即是空”等八字,可鳩摩羅什遍讀佛經,卻是知此八字出處的,於是乃纔有了他於不久後,也即日前,專門把此經翻譯出來的舉動。

見莘邇忘了舊事,鳩摩羅什不是話多之人,也就不再多言,亦不追問莘邇是如何在譯文出來之前,就知道了“色即是空”此八字的,把之腦補爲了莘邇可能是聽哪個胡僧講過的,微笑說道:“君侯與此經有緣。若是不嫌貧道字醜,改日貧道親書寫一遍此經,獻與君侯。”

莘邇心道:“我怎就成有緣人了?”笑道,“大和尚你的親筆經文,而今在谷陰千金難求,我聽說就連那求子的,有的都把你寫的經文裱掛牆上,日夜焚香膜拜!你如肯送我,我自是卻之不恭矣。”問道,“不知和尚現下在譯的是何經?”

鳩摩羅什莊重而嚴肅地答道:“《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此經即是《金剛經》,也是後世著名的一部佛經。佛家八萬四千法門,般若爲其一種,宣揚的內容以空性爲主,《心經》和《金剛經》都是般若法門中的經典。如果把《心經》比作般若法門的總綱,那麼《金剛經》就是般若法門諸多佛經的一個略本,地位是相當重要的。

鳩摩羅什莊重的姿態與語調,既是因爲《金剛經》在般若法門中的重要地位,更關鍵的,也是因爲《金剛經》講述的是大乘佛教的教義。

小乘佛教在中土大規模傳播的時間早於大乘,所以小乘的影響,直到時下,仍比大乘廣泛,賀渾邪帳下的佛澄和,——說來這個佛澄和與鳩摩羅什還有血緣關係,他亦是出自龜茲王族,但他來中原的時間早,那時龜茲還盛行小乘,未因鳩摩羅什而奉大乘,故是佛澄和學的就是小乘,又如江左現下那個與士人們交往密切的那個支姓名僧,起初學的也是小乘,定西亦不例外,境內的佛教徒,如今修行小乘佛教的還是爲數不少,道智、竺圓融師兄弟,他們原先便是小乘弟子,甚至左氏,原先信奉的也是小乘。隨着鳩摩羅什的到來,像龜茲的和尚們一樣,受其感化,道智等儘管已陸續轉投到了大乘的門下,左氏也改信了大乘,但到底大乘佛教還沒有一統定西的僧界,更遑論北地、南方了,因是鳩摩羅什近年所譯之經,多是大乘經籍,對現下正在翻譯的這本大乘的重要經典《金剛經》,他當然也就會是非常的重視。

莘邇說道:“待此經譯成,也請大和尚抄寫一份,送我可好?”

佛教的推廣和發展,離不開當權者的支持,雖是莘邇不肯浪費民力、財力,開鑿佛窟,可他對譯經事業的扶助和支持,已是令鳩摩羅什等得益匪淺,對莘邇的這個要求,鳩摩羅什求之不得,自不會推辭,爽快應諾。

應諾過後,鳩摩羅什轉身,朝左氏行了個禮,再向莘邇行個禮,告退而出。

殿中沒了外人。

左氏柔聲說道:“將軍,請你上前來。”吩咐伺候的宦者、宮女,“爲將軍設榻。”

鳩摩羅什剛纔坐的榻是個獨榻,只能容一人坐,太小了,左氏認爲配不上莘邇的身份。幾個宦者、宮女撤下了鳩摩羅什的坐榻,搬上來了一個多人可坐的大榻,放在丹墀的左側。

莘邇行至丹墀下,行禮說道:“拜見太后。”

“快請坐吧。”

莘邇沒有落座,躬身不動,說道:“臣不累,站着就好。”

“將軍,我方纔聽你與鳩摩羅什對談,沒想到將軍軍政操勞之餘,也是常讀佛經的麼?”

莘邇一本正經地答道:“上有好,下必甚焉。太后信佛,臣爲人臣,便是政務繁忙,空暇之時,又豈能不學效太后,讀佛經一二?”

左氏楞了下,旋即醒悟過來,這是莘邇在開玩笑,抿嘴一笑,說道:“是麼?那我就要考考你了,看看你學效的成果怎樣!我且問你,就你剛纔背誦的《心經》幾句,其意是何?”

這個考問難不住莘邇。

一邊回答左氏,解釋那幾句的意思,莘邇一邊心中想道:“《金剛經》此經,著名於後世,即使非是佛教信徒,多也知道此經,我雖沒讀過,但由此可見此經的傳播影響。待至鳩摩羅什譯成,送來我一觀之後,我當設法,把此經和《心經》的譯文傳去關中、河北、中原、江南等地,最好能把鳩摩羅什、道智諸僧,在南北各地的佛家信徒中,藉此塑造成得道菩薩的形象,以提升我定西佛教的名氣,擴大我定西在南北民間、士流中的聲望,等來日我有力量出隴,光復北地之際,也好給我軍減少些阻力,使我能夠更容易地收攏到民心、士心。”

莘邇支持鳩摩羅什譯經,閒時讀經,卻非是單隻爲了討左氏歡喜,也不是因爲他信奉佛教,而是因爲他另有此種的考量。

左氏聽莘邇解釋得頭頭是道,與鳩摩羅什之所解,竟是意思一樣,不覺讚歎,說道:“早知將軍對此經領悟這般之深,我又何必召鳩摩羅什問詢經義?請將軍來給我解經就是了!”

“臣愚鈍,所領會之經義,也許會有錯謬,不能與鳩摩羅什比。”

左氏美目流轉,心道:“自那晚大王急病,我暈倒阿瓜懷中後,阿瓜見我的時候,慢慢的不如以前拘謹了。”回想起那晚的情形,面頰飛紅,雖是過去了許久,依然不免羞澀,但因莘邇從那之後,不復早前的那種拘謹,又生歡喜之意,想道,“剛纔還與我說笑!哼,我卻須得還擊於他!”便啓紅脣,說道,“將軍太過自謙了,我看你比鳩摩羅什強。將軍,西苑城的新寺即將建成,鳩摩羅什說他需要專注譯經,不願出任寺主,要不?就煩請將軍代勞?”

莘邇正色說道:“太后,臣六根不淨,如出任寺主,恐怕會被人非議,說太后用人不明。爲太后的美譽着想,新寺寺主之任,還是得鳩摩羅什去做。”

左氏笑出聲來,說道:“你六根不淨麼?怎生個不淨?”

話問出口,左氏立刻後悔,覺得問錯了話。

莘邇默然了下,答道:“臣俗念雜生,是不淨也。”

左氏心中一動,很想問問莘邇,他的俗念都是什麼?但已覺前話問錯,這個問題卻是不好追問了,知錯就改,遂不在這個話題繼續延伸,換忙換了話題,問道:“將軍入宮,是爲何事?”

“臣求見太后,是有件好消息上稟。”

“好消息?你納禿髮勃野妹妹爲妾的事定下來了?”

左氏的此話,是莘邇萬萬沒有想到的,他驚訝之極,“啊”了一聲,說道:“不是。……太后怎知臣將要納勃野之妹爲妾室此事?”

“神愛前日進宮,我聽她說的。”

“原來如此。這件事還沒定下。太后,臣要稟報的好消息是張韶大敗秦軍,擒獲啖高,已爲我定西打下了朔方!”

左氏大喜,說道:“打下朔方了麼?這可真是個好消息!將軍奏請攻打朔方之日,朝中頗有反對意見,於今看來,對的還是將軍!明天我就召開朝會,將此消息宣示朝野!”開心十分。

人開心時,下意識地會尋找對方的視線,通過眼神的交流,分享喜悅之情。

莘邇一直低着頭,沒法看到他的眼睛,左氏就說道:“將軍,你擡起頭來!”

向來是左氏說什麼,莘邇就做什麼的,可此時,莘邇卻沒有聽從左氏的命令。

左氏奇怪地說道:“將軍?”

“臣不敢擡頭。”

“爲什麼?”

“太后容光,如似神人,臣不敢看。”

第三十五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上)第五十四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中)第二十六章 姑娘柔情暖 司馬不畏寒第四十四章 西出玉門關 龜茲有寶貝第二十五章 報與左氏知 金城郎將任第四十二章 唐艾述西域 莘邇箭雙鵰第二十九章 且失徵虜信 鮮少真矛盾第三十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六)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九章 孟朗決蒲疑 魏主攻柔然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爲常制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五十三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上)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四十九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上)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十九章 大力耿直人 進退定軍令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徵虜 荊州欲伐蜀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二十章 千騎捲雲馳 戰罷效吳起第二十五章 乞勿牽幼弟 還君一公道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十七章 安崇護軍商 健兒授舒望第五十一章 欲破酒泉先 功求襲斛律第五十一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三)第四十三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下)第十五章 鐵弗狡詐徒 拓跋也曾強第五十一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中)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五十八章 獻俘禮威嚴 豈可如弄臣第二十九章 揖謝與用法 養士霸王術第三十八章 妃衣不蔽體 苟雄請誅奸第十九章 臣前與令旨 爲子削荊棘第六十七章 兵分主與偏 湖陸送棉衣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二十四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六)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第四十四章 擇將選麴爽 投書謁蒲英第五十五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桓營(下)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一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上)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五章 秦營獻秘密 季和出對策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間真雄計第十五章 曼歌小解憂 元光謀已動第三十一章 度牒束僧侶 鐵券約鮮卑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二十一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下)第四十九章 寧遠突圍出 西鎮爭可汗第十九章 大力耿直人 進退定軍令第四十九章 烏孫大援兵 寶刀名誅夷第三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三)第十三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上)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二十二章 獻鹿止謠傳 溫言寬太后第二十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中)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七章 勃野如秀木 令狐真龍身第八章 託請謁將軍 孟苟生矛盾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五十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中)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五十五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桓營(下)第六章 選使說宴荔 擇將援鐵弗第五十二章 慚愧享其成 曬書郝郎君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三十九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下)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五十一章 胡兵攻勢急 莘邇穩如山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十三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下)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八章 季和將其計 宴荔父子議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二十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中)第三十八章 沉醉溫柔鄉 將軍眼烏青第九章 孟朗決蒲疑 魏主攻柔然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十章 阿瓜眼界小 馳馬將軍府第十二章 援手產成就 從茲覺我存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五)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三十五章 勃野感君恩 元光生畏懼第十九章 臣前與令旨 爲子削荊棘第六章 黃榮政鬥才 陳蓀報朝恩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八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中)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十六章 何用爾結草 計須金刀用